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66)
2023(11663)
2022(9833)
2021(9084)
2020(8050)
2019(18354)
2018(18331)
2017(36537)
2016(19963)
2015(22612)
2014(22770)
2013(22998)
2012(21511)
2011(19404)
2010(19861)
2009(19319)
2008(19827)
2007(18460)
2006(16408)
2005(14978)
作者
(59062)
(49757)
(49534)
(47104)
(31564)
(23736)
(22624)
(19482)
(18490)
(17854)
(16779)
(16520)
(15963)
(15579)
(15359)
(15300)
(15262)
(14512)
(14407)
(14338)
(12513)
(12381)
(12153)
(11381)
(11318)
(11229)
(11177)
(11094)
(10135)
(10092)
学科
(91319)
(91258)
经济(91145)
(73229)
企业(73229)
管理(68389)
(46806)
方法(41266)
数学(33081)
数学方法(32884)
农业(30706)
(30168)
业经(30155)
中国(23698)
(21650)
(21550)
财务(21533)
财务管理(21499)
企业财务(20378)
(18133)
贸易(18126)
(17672)
技术(17601)
(16380)
(15786)
(15442)
(14941)
地方(14923)
银行(14915)
(14452)
机构
学院(304613)
大学(297884)
(133233)
经济(130661)
管理(121915)
理学(104166)
理学院(103181)
管理学(101901)
管理学院(101343)
研究(96749)
中国(79178)
(64437)
(63091)
(61933)
科学(56457)
(50029)
财经(49823)
农业(49668)
(47843)
业大(47344)
中心(46010)
(44951)
研究所(44633)
经济学(40007)
北京(38924)
(37635)
经济学院(36531)
财经大学(36144)
(35548)
经济管理(35422)
基金
项目(188684)
科学(148860)
研究(141503)
基金(136703)
(116938)
国家(115741)
科学基金(99864)
社会(91250)
社会科(86140)
社会科学(86115)
(75622)
基金项目(73014)
教育(63187)
自然(62460)
(61428)
自然科(60963)
自然科学(60945)
自然科学基金(59929)
编号(59354)
资助(55197)
成果(47470)
(42946)
(41970)
(41909)
(41669)
重点(41537)
课题(38991)
创新(38231)
国家社会(37136)
(36945)
期刊
(156626)
经济(156626)
研究(88334)
(65497)
中国(56270)
(51368)
管理(44802)
农业(43869)
学报(43150)
科学(41697)
(33758)
金融(33758)
大学(33406)
学学(31981)
业经(31883)
技术(26522)
财经(25204)
教育(23586)
(23120)
经济研究(23022)
问题(22135)
(21667)
技术经济(18133)
(16399)
世界(16079)
商业(16071)
农村(15264)
(15264)
(15179)
现代(15035)
共检索到4594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光伟  
所谓剩余,是指总产品或总产值中除去物质消耗c和劳动消耗v以后余下的部分,也即我们通常所说的m。如果把政府看作国营经济(全民经济)的所有者,则在改革前的时期里,政府大致上就是工业的所有者,而农民或“公社”就是农业的所有者,“剩余”在工、农业部门间的转移也就可划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明显的转移,比如政府对农业的“支农支出”就明显是工业剩余向农业流动,而政府征收的农业税就明显是农业剩余向工业流动,这种形态的剩余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高强  于瀛  
近些年"民工荒"现象在我国愈演愈烈,特别是在经济发达省份大量的企业员工短缺。随着一轮又一轮的"加薪潮",劳动力短缺的现象仍然不见明显缓解。通过交易成本理论不难看出,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不足很大程度上源于劳动力市场交易成本的逐年提升。由于非农劳动力市场交易成本的增加使得非农劳动的纯收益过低,与此同时,农业劳动收益相对提升,这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在家从事农业劳动。只有有效的降低劳动力市场的交易成本,提高农业剩余劳动力从事非农劳动的纯收益,才能有效地保证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正常流动,从而实现我国经济的平稳持续增长。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钟钰  蓝海涛  
文章利用1996和2006年农业普查数据,分析了农村劳动力10年来的变动特征。通过工日折算法、标准结构法对全国和各省份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了重新估算和比较分析;并结合经济周期波动,剖析了"民工荒"与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并存的原因。作者认为,只有排除经济周期中高度繁荣和严重萧条时期的短期因素干扰,在国民经济常态运行的长期背景下才能对农村劳动力供求格局变化做出更加符合实际的判断。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鹏  
本文以山东省潍坊市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状况为实证,提出影响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动因是农业生产资源的排斥力、经济利益的诱导力和城乡吸纳力。对劳动力转移的模式进行了深层次探索,提出龙头企业带动型、中介组织带动型、专业市场带动型、工业园区带动型是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模式,这些模式可为区域经济特点相似的地区提供有益的借鉴。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王奇章  俞明  
1979年,在我国农村经济体制刚开始改革的时候,国家首先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农产品的收购价格,使农民收入有了较大的增加,农产品价格低于其价值的程度减轻,剪刀差有所缩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贾少  
我国农业资金投入状况分析贾少“七五”以来,我国农业投资频繁波动,农业生产基础不稳的状况日趋严重,现已成为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的一个突出薄弱环节。加速农业现代化,振兴农村经济,是我国“九五”时期及后十年面临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为此,客观分析...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郝利  类淑霞  姜凤宝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毛世平  张琳  何龙娟  陈秧分  贾伟  吴文斌  
扩大农业农村投资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自2019年以来我国农业农村投资增速明显下滑,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更对农业农村投资产生较大冲击。本文在分析我国农业农村投资现状的基础上,剖析造成农业农村投资下滑的主要原因,提出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的政策建议。研究认为,今后一段时期农业农村投资重点要聚焦现代农业设施、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农业农村新型基础设施三大领域,加快推动农业农村投资立法,创新多元主体参与的投融资机制,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健全风险预警与应对机制,建立乡村振兴投入绩效评价体系。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艳  
本文运用1980~2005年的数据分析了农业信贷对农民增收的影响,结论表明,农业信贷对农民增收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农业信贷构成我国农民增收的一个Granger原因,同时农业信贷和人均收入的各决定因素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但由于中国农村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农业信贷导致资本替代劳动,产生了反生产力的后果。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提高我国农业信贷收入支持效应的几点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莎莉  丁福云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然而 ,如何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其成因不同 ,转移模式也就不同。因此 ,探究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历史成因 ,对于选择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模式有着重要意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江  朱玉春  
在对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测定方法理解的基础上,采用增长速度方程对陕西省1984-2002年农业(狭义,主要指种植业)技术进步贡献率进行了测算,发现该省的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农业的发展对资金投入有很强的依赖性。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杨起全  
中国农业科技人力资源状况分析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杨起全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科学技术实力在世界占有一定地位。在农业科技经费投入明显低于其他国家情况下,评价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实力的热点就集中在农业科技人力资源的问题上。多年来,我国农业科技人员不足,...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葆红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已日益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是使我国庞大的农业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本文在分析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刘丽  
从“拉尼斯—费景汉”模型入手,对我国现阶段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的特殊性进行探讨,认为:制度创新、改善中西部地区投资环境、加快农村工业化的发展等都是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手段。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金崇芳  
从资源经济学角度来看,人力资源的质量,即人力资本,是影响劳动力效率的重要因素。农村剩余劳动力作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重要的人力资源之一,为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本文采取耕地劳动比例法对陕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规模进行了估算,并对陕西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力资本质量现状进行了简单地实证研究。分析显示,陕西农村剩余劳动力在人力资本方面目前主要存在如下问题:①陕西地区存在着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且总体数量呈增长趋势;②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力资本质量较低;③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力资本结构明显不尽合理。因此,改变陕西乃至全国经济过去多年形成的城乡发展不均衡局面,全面提高对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力资本的教育投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