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056)
2023(21538)
2022(18461)
2021(17189)
2020(14675)
2019(33739)
2018(33761)
2017(64575)
2016(35306)
2015(39985)
2014(40089)
2013(39683)
2012(36727)
2011(33122)
2010(33501)
2009(31696)
2008(31560)
2007(28766)
2006(25452)
2005(22678)
作者
(105071)
(87771)
(87360)
(82999)
(55564)
(42133)
(39704)
(34434)
(32997)
(31487)
(29757)
(29464)
(27978)
(27884)
(27153)
(27109)
(26437)
(25942)
(25298)
(25186)
(21883)
(21858)
(21546)
(20104)
(19729)
(19684)
(19558)
(19505)
(17867)
(17667)
学科
(145001)
经济(144821)
(117490)
管理(110255)
(97586)
企业(97586)
方法(66743)
数学(55764)
数学方法(54956)
(51332)
(41032)
中国(38976)
业经(38630)
农业(33880)
(31106)
(30259)
地方(27496)
(27254)
财务(27153)
财务管理(27096)
理论(26609)
(26466)
贸易(26450)
(25704)
企业财务(25643)
技术(25640)
(24026)
(23876)
银行(23815)
(22714)
机构
学院(515894)
大学(513578)
(204657)
管理(202439)
经济(200084)
理学(173936)
理学院(172045)
管理学(168745)
研究(168540)
管理学院(167815)
中国(130338)
(109974)
科学(106020)
(96632)
(95353)
(85923)
业大(80355)
(78961)
中心(78557)
研究所(77755)
财经(76554)
农业(74164)
北京(69331)
(69294)
(66513)
师范(65818)
(63383)
(60688)
经济学(60632)
财经大学(56334)
基金
项目(340826)
科学(267493)
研究(247696)
基金(245696)
(214317)
国家(212442)
科学基金(182488)
社会(154647)
社会科(146204)
社会科学(146163)
(135213)
基金项目(129406)
自然(119769)
自然科(116997)
自然科学(116967)
自然科学基金(114872)
教育(114559)
(112761)
编号(102286)
资助(101984)
成果(83100)
重点(76075)
(74503)
(72505)
(72103)
课题(70429)
创新(66955)
科研(65141)
教育部(63353)
大学(63201)
期刊
(230585)
经济(230585)
研究(147974)
中国(100976)
(89989)
学报(83693)
管理(77052)
(76377)
科学(75637)
大学(63391)
农业(60695)
学学(59793)
教育(56793)
技术(47780)
(47560)
金融(47560)
业经(41532)
财经(37510)
经济研究(35123)
(32329)
(32113)
问题(30845)
技术经济(26971)
图书(26236)
(25942)
统计(25923)
科技(24671)
理论(24145)
(23866)
商业(23555)
共检索到7680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姚延婷  陈万明  刘光岭  
农业创新系统的参与主体是一切创新的源泉。本文将农业创新系统视为一个完整的创新网络,首先从理论角度指出了农业创新系统参与主体具有三项网络功能:知识共同创造、垂直政治功能和水平中介功能;其次选取"干旱半干旱区节水农业技术集成与示范"(WSA)项目为典型样本,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实证角度分析了参与主体的网络功能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各项功能都有相应参与主体形成其核心群体,三项功能可以通过一个相同的参与主体来实现,参与主体会随着农业创新系统的变化调整其执行功能;我国目前是政府主导型的农业创新体系,应从外部环境上扩大网络的开放程度,从内部机制上搭建产学研联合创新平台,从而保障农业创新系统的各参与主体...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史焱文  李二玲  李小建  
基于对国内外农业创新系统研究文献的分析与思考,研究表明:国家创新系统、区域创新系统和农业产业集群创新的相关研究为农业创新系统演化与发展提供了研究基础;研究内容上,农业创新系统内涵、农业创新系统结构框架、创新维度、创新网络成为研究的侧重点;社会文化、经济基础、全球化趋势、区域协调发展、制度环境以及地理空间的作用给农业创新系统演化与发展带来了不同的驱动力。基于以上分析,结合中国农业发展的特殊情况,对中国农业创新系统研究进行思考与展望。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涂俊  吴贵生  
本文基于创新系统理论,采用DEATobit两步法对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农业创新系统效率进行了比较,并根据评价结果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基础教育水平和自然灾害对区域农业创新系统具有显著影响,而政府科技经费并不是显著影响因素。作者建议通过改善教育条件,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等改善系统效率,促进区域发展。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郑辽吉  马廷玉  
以创新利益为核心,由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环境保护和创新机制等要素构建的多功能农业创新网络,整合了农业发展中的生产性要素与非生产性要素,具有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作用。以辽宁省大梨树村为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创新利益与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环境保护和创新机制等要素的关系,探讨多维要素构成的多功能农业创新网络理论框架。结果表明,以生态体验旅游为切入点形成的多功能农业创新网络构建路径,为产业创新发展与土地多样化利用奠定了复合引导机制。社会管理创新是多功能农业网络构建的重要触发力量;产业发展要素与社会管理要素、环境保护要素之间存在的正向作用与反馈关系是创新网络构建的耦合机制。通过实施土地流转...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金涛  
文章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具有多投入多产出结构的区域创新网络结构性与创新产出之间的相关性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区域创新网络结构与创新产出具有相关性,且相关关系显著;技术市场交易金额、外商直接投资金额与发明专利授权数显著正相关,说明网络结构洞和网络开放性对创新的科技成果产出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中心或研究所个数、高校和研究机构个数与高新技术企业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显著正相关,说明创新网络规模对创新的产业成果产出和经济成果产出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徐建中  赵伟峰  王莉静  
装备制造业协同创新系统的构建是将装备制造业的优势资源进行有效组合的新构想和尝试。本文主要从博弈论的角度来分析装备制造业协同创新系统主体间的协同关系,利用博弈论的"囚徒困境"模型来具体分析系统内企业间的协同关系,并指出如何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系统内企业间的协同创新效果;同时运用进化博弈的分析方法,研究企业与政府间如何通过博弈实现各自利益最优化.进而提出在系统内如何充分利用主体间的博弈实现系统的协同创新,并通过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彭静  何蒲明  
[目的]突破要素制约,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是我国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研究要素禀赋与农业转型升级的关系具有重大意义。这有助于从本质层面来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使得农业发展具有高质量、高效率以及高效益,加快乡村振兴的步伐。[方法]从投入产出的视角,基于典型相关分析的方法,用2001—2016年的全国数据,研究要素禀赋变量组与农业转型升级变量组的相关性。[结果]要素禀赋升级能够促进农业转型升级;要素禀赋中的劳动力、中间投入、科技投入、环境及土地都在促进农业转型升级中占重要地位,而固定资产投资的作用相对较小。目前,农业的规模效益凸显,资源利用率仍有上升空间,农业发展处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过渡阶段。[结论]农业转型升级依靠要素禀赋升级,要推动自然要素向高级要素发展,培育劳动力的内生优势,提高科技转化率;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采用绿色生产方式;进一步发挥资本的粘合剂效应,提高农业资本投资效率。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德凡  
我国的生态补偿机制由政府补偿与市场补偿两种方式构成,政府补偿占据主导地位,市场补偿是补充手段,两者共同发挥作用,不仅为环境资源外部性问题的内部化解决提供了保障,而且为区域协调发展开拓了新路径。以生态公共产品交易理论为基础,在充分考量我国国情的基础上,从扶持生态产品生产厂商、构建生态服务交易市场、构建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三个层面入手,构建现代生态补偿机制。为保证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的良性运行,应辅以必要的配套措施,如完善生态保护法律体系和监督管理保障体系,规范生态产品交易平台,加大财税政策的支持力度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危旭芳  
随着全国和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陆续出台,该领域的研究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依历史脉络,在总结和评述发达国家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构建主体功能区方面的典型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提出兼顾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注重渐进性和层次性、提供法律保证、积极寻求有利于主体功能区构建的制度安排,尤其是在主体功能区之间构建生态修复补偿和生态贡献补偿双重生态补偿机制等建议,有利于我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制度创新与顺利推进。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郭树东  关忠良  肖永青  
国家创新系统是为了创造、扩散和使用新的知识和技术,由一个国家的社会机构组成的网络。本文分析了我国国家创新系统存在的问题,并以企业为主体对国家创新系统进行了重新构造,同时给出了国家创新系统新的分析框架。
[期刊]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Documents Publishing House)  [作者] 郭树东  关忠良  肖永青  
本文分析了我国国家创新系统存在的问题,并对国家创新系统进行了重新构造,同时给出了国家创新系统新的分析框架。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邓建高  张敏  朱兰亭  王敏  张杰  
在对社会治理协同创新系统内涵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社会治理协同创新系统框架,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析了社会治理协同创新系统网络结构,对社会治理协同创新系统网络结构的小世界网络、无标度网络、社团结构、结点度、桥、割点、中心性和凝聚子群等特性进行了机理分析,丰富了社会治理协同创新机制基础理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志强  卓泽林  姜亚洲  
大学在美国国家创新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学的基础研究成为创新的源泉,大学内部的知识与技术转移则为创新的生成奠定了基础,大学与产业部门间愈加紧密的合作创新机制则有效地形成了创新网络,耦合了不同性质的创新主体,大学为主的科技园则充分地实现了知识、技术、观念在实践层面的扩散。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珊珊  
对各年度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典型案例的研究发现,各校以理念创新为引领,以构建特色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或体系为行动抓手,将理念落实于行动的各个环节,将组织、课程、资源、平台等要素嵌入到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中,形成了"行动有理念、教育有体系、实训有基地、孵化有平台、服务有保障"的工作推进模式。其中,多元融合与多层递进的课程体系、多元协同与多层衔接的平台体系构成了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最重要的载体,组织与制度的协同推进为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的运行提供了基本保障。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肖小英  
从理论上来说,创新系统产出的形式很多。为了更好地衡量创新产出成果,本文将对区域创新系统进行分析评价。学者们普遍认为专利数量能够较好地表示创新产出,那么同样,专利申请量——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也应作为计量创新产出方法之一。由于不同专利在经济价值上有很大差别,申请专利的倾向也因企业规模的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我们还应采用另一个创新产出指标,即地区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所有产品销售收入比例,来反映各地区创新产品所产生的效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