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772)
2023(24159)
2022(20170)
2021(18920)
2020(15650)
2019(35893)
2018(35747)
2017(67522)
2016(37386)
2015(42539)
2014(42768)
2013(41735)
2012(38490)
2011(34783)
2010(35567)
2009(32932)
2008(32712)
2007(29753)
2006(26857)
2005(24412)
作者
(107994)
(89606)
(89248)
(85018)
(57143)
(42873)
(40576)
(35010)
(34222)
(32426)
(30506)
(30261)
(28736)
(28713)
(27861)
(27547)
(26505)
(26439)
(25894)
(25764)
(22762)
(22170)
(21894)
(20707)
(20229)
(20079)
(20033)
(20026)
(18166)
(17836)
学科
(152449)
经济(152243)
(119327)
管理(114332)
(98592)
企业(98592)
方法(63933)
(53855)
数学(53001)
数学方法(52159)
中国(47229)
(43667)
业经(41368)
农业(35756)
(34269)
地方(32443)
(30803)
理论(29215)
(27912)
财务(27803)
财务管理(27746)
(27041)
贸易(27018)
企业财务(26292)
(26238)
技术(26164)
(25958)
银行(25907)
教育(25664)
(24833)
机构
学院(535335)
大学(534999)
(212789)
经济(207958)
管理(205207)
研究(180521)
理学(175335)
理学院(173349)
管理学(170016)
管理学院(169011)
中国(137706)
(116298)
科学(108845)
(103219)
(92393)
(90994)
(83776)
中心(82472)
研究所(81684)
财经(80337)
业大(78323)
(75724)
师范(75074)
北京(74291)
(72832)
农业(70920)
(66958)
(64935)
经济学(63461)
师范大学(60408)
基金
项目(346673)
科学(273919)
研究(259333)
基金(248812)
(215650)
国家(213632)
科学基金(183814)
社会(162720)
社会科(153917)
社会科学(153875)
(136934)
基金项目(130006)
教育(123568)
自然(117343)
(115113)
自然科(114622)
自然科学(114597)
自然科学基金(112519)
编号(108241)
资助(102755)
成果(90045)
重点(78109)
(77203)
课题(76444)
(75877)
(72279)
创新(67152)
教育部(66699)
国家社会(66166)
项目编号(65598)
期刊
(246402)
经济(246402)
研究(166439)
中国(118147)
(88278)
(81659)
学报(81367)
教育(80955)
管理(80391)
科学(75537)
大学(64006)
农业(59524)
学学(59265)
(52842)
金融(52842)
技术(52106)
业经(43140)
财经(40055)
经济研究(37355)
(34412)
问题(32810)
(31554)
技术经济(26578)
图书(26251)
(25988)
统计(24668)
理论(24123)
现代(24067)
科技(24058)
(23963)
共检索到8271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黄毓慧   杨永芳   李爱国  
研究构建指标体系用CCDM模型测算农业农村现代化、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以及二者之间的协调系数,运用PVAR模型分析其积累协调机制现状。研究发现,2015—2021年职业教育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已实现自身良性积累机制,二者之间的协调水平为初级并呈现缓慢上升趋势,职业教育与农业农村现代化间具有单向因果关系。研究结论对提高职业教育区域适应性具有政策启示。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于伟  张鹏  
分别从教育规模和保障以及农业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产出增长等方面综合衡量农村教育和农业现代化水平,基于2007—2011年数据和熵值法研究表明,我国农村教育和农业现代化呈现提升趋势,但部分指标仍存在较大改善空间。利用耦合协调模型测算表明,我国各省域农村教育与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度存在差异,"东高西低"格局显著。从内部机制看,农村教育与农业效率提升关联度最高。推动我国农村教育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需要结合区域具体情况,完善农村教育体系,改善农业现代化对农村教育的要素支撑、需求引导和创新驱动作用,实现二者上升循环。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课题组   叶兴庆   程郁   张诩   伍振军   殷浩栋   韩丹  
本文构建了中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指标体系,以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为目标,基于中国省域面板数据,测算评价全国各省份农业与农村基本现代化完成度,以及农业与农村现代化的耦合协调情况。研究发现,大部分省份农业与农村基本现代化实现度存在明显不平衡,农业与农村现代化的协调性也有待改善,农村现代化滞后仍是协调发展的短板。推动农业与农村现代化协调发展,应在充分把握好两者相互促进的逻辑关系和协同演进规律的基础上,利用好两者之间的关联带动机制,做好乡村空间规划,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协同推进生产和生活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多元化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营造“宜居宜业”和“生态美、生活美、生产美”的环境。同时,还要加强资金投入的有机协同,围绕激发要素活力深化农村重点领域改革,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地促进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体推进。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守德  吴娟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县域经济和现代农业的发展迎来了更好的机遇,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对建设和美乡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两者关系并提出假设的基础上,利用山东、河南、黑龙江等六个农业大省近10年县域面板数据,构建现代农业和县域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两者耦合协调关系,并深入研究影响其耦合发展的因素。研究发现:六个省份的县域经济和现代农业均属于高度耦合、中度耦合协调型;对总样本进行县域经济和现代农业耦合协调度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时,发现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占比、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公共预算收入均对耦合协调度产生正向显著影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对两者耦合协调发展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基于此,应优化县域经济布局、健全财政管理机制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夏春萍  刘文清  
本文结合我国1978—2009年的样本数据,在建立VAR模型的基础之上,采用协整分析、脉冲响应、方差分解等方法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和工业化三者之间具有长期均衡关系。总体而言,三者之间存在明显的相互促进作用:从长期来看,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促进作用要高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同样对城镇化具有正效应,对工业化的影响会受到户籍政策、工业内部结构与农业的不相匹配和均衡、工业发展模式的落后以及资源约束等问题的影响出现负向作用。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鹏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为探寻金融支持农业现代化发展更为有效的方式,以哈罗德-多马模型为基础,通过主成分分析,建立了山东省17个地市2008年至2011年的面板数据模型,以面板修正的标准差估计方法实证分析了山东省储蓄率、储蓄转换为投资的效率以及资本产出比率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协调度模型对省内金融支持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分析,寻找协调发展水平最高的典型地市,并根据分析结论提出了金融支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相关建议。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新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郑重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目标的提出,使包括教育在内的各行各业都为之振奋,凝聚起了踔厉奋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孟凡会   丁素云  
文章构建乡村振兴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系统耦合协调关系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山西、安徽、河南、湖北、湖南、江西中部六省乡村振兴与农业高质量发展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并探索两大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2018—2021年中部六省乡村振兴子系统与农业高质量发展子系统的协调度均呈波动性变化。六个省份的乡村振兴子系统与农业高质量发展子系统的耦合度在0.377~0.999,说明乡村振兴与农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相互影响,但是耦合协调度在0.208~0.946,整体耦合协调度不高,耦合协调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颖慧   陈红   游星  
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有效路径,对中国农村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新发展理念,阐释了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并利用2007—2020年中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探究了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整体上,农业社会化服务能显著提高农村高质量发展水平,但不同类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影响效应具有差异性;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村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呈现出中西部地区强于东部地区、粮食主产区强于非主产区的空间格局,对农业及相关产业占比较高的地区影响更为显著;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基于农业社会化服务、农村高质量发展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非线性门槛特征,在落后地区促进作用更强。因此,应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广度和深度,缩小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水平区域差异以赋能农村高质量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玉  
论文对中国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认为农业现代化依赖城镇化,同时又推动城镇化不断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不仅是我国农业发展的目标,还是保证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与途径。农村经济与城镇经济脱节,农业与非农产业脱节,农民与城镇市民脱节成为新时期制约中国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重要障碍。促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用现代企业理念去经营管理农业企业;强化社会对农业发展的全面支持等是城镇化进程中农业现代化的关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杨钧  
本文利用2003—2013年的相关数据,对新型城镇化程度、农村产业规模化程度和农村产业专业化程度进行了测度,并采用PVAR方法研究了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程度大致与各省的经济发展程度正相关,满足位于平原地区、地理气候条件较好和传统农业大省等特征的省区农村产业规模化程度较高,新型城镇化与农村产业规模化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而农村产业专业化程度则没有体现出一般规律性,年均变化不大。受到自然条件、区位特点和历史特征的影响,农业产业专业化沿着固有的轨迹发展,各省级行政区新型城镇化和农村产业规模化的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杨钧  
本文利用2003—2013年的相关数据,对新型城镇化程度、农村产业规模化程度和农村产业专业化程度进行了测度,并采用PVAR方法研究了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程度大致与各省的经济发展程度正相关,满足位于平原地区、地理气候条件较好和传统农业大省等特征的省区农村产业规模化程度较高,新型城镇化与农村产业规模化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而农村产业专业化程度则没有体现出一般规律性,年均变化不大。受到自然条件、区位特点和历史特征的影响,农业产业专业化沿着固有的轨迹发展,各省级行政区新型城镇化和农村产业规模化的发展并没有引起农业产业专业化程度的改变。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斌   张霞  
农村职业教育服务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运行逻辑是扶智、扶技、扶业。面向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农村职业教育服务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体现了增强农业产业链韧性、推进技能乡村建设和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价值意蕴。据此提出农村职业教育服务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践方略:完善人才链,即强化供给侧改革,筑就技能人才培养“压舱石”;提升价值链,即深化技术创新,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助推器”;服务产业链,即优化专业结构,把牢产业效益增值“定盘星”。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盛子强  
党的十八大提出"四化"同步,农业现代化成为农村发展的首要问题而被高度重视。从最近几年国家围绕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文件出发,系统地分析了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的特征,尤其是各种新型经营主体,这些新型组织是现代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围绕这些组织开展职业教育既是农业现代化的要求,也是农村职业教育的用武之地。根据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相关促进关系,把农村职业教育分为在农、离农和为农三种形式,并在明确各自功能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发展对策,旨在共同推进农业现代化,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爱东  李翔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如何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与资源环境恶化脱钩,是新时代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基于2007—2016年中国30个省市区的平衡面板数据,构建基准回归和PVAR(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主要分析了环境规制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基准回归的静态结果中,环境规制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起促进作用:而根据PVAR模型的结果,环境规制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具有动态效果,短期内环境规制有利于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但是长期来看两者之间的关系具有不确定性,取决于"成本效应"和"补偿效应"两种作用力的相对大小。因此政府对于环境规制政策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而应该根据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环境治理水平等标准进行差异化、个性化制定,实现各地区的环境规制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协同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