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299)
2023(17269)
2022(14853)
2021(13717)
2020(11669)
2019(26509)
2018(26516)
2017(51515)
2016(28150)
2015(31481)
2014(31396)
2013(31558)
2012(29133)
2011(26355)
2010(26632)
2009(25020)
2008(25094)
2007(22593)
2006(20273)
2005(18022)
作者
(84510)
(70302)
(70029)
(66458)
(44490)
(33746)
(31685)
(27475)
(26478)
(25241)
(23953)
(23799)
(22423)
(22294)
(21808)
(21348)
(20986)
(20754)
(20269)
(20092)
(17524)
(17520)
(17061)
(16183)
(15783)
(15775)
(15738)
(15587)
(14263)
(14078)
学科
(117732)
经济(117585)
(105127)
管理(89663)
(86136)
企业(86136)
方法(53560)
(49202)
数学(43731)
数学方法(43268)
业经(34893)
(34446)
农业(32657)
中国(30625)
(25276)
(23833)
财务(23769)
(23739)
财务管理(23736)
企业财务(22531)
技术(21768)
(21320)
贸易(21310)
地方(20803)
(20746)
理论(20477)
(20042)
(19012)
(18856)
银行(18799)
机构
学院(417688)
大学(415478)
(169653)
管理(166608)
经济(166209)
理学(144014)
理学院(142471)
管理学(140181)
管理学院(139426)
研究(137419)
中国(105123)
(88201)
科学(85714)
(82843)
(78986)
(70219)
业大(67232)
农业(64248)
研究所(63800)
财经(63398)
(62684)
中心(62284)
(57611)
北京(55135)
(52925)
师范(52425)
经济学(50273)
(50028)
(48695)
财经大学(46804)
基金
项目(277891)
科学(219065)
研究(202667)
基金(202482)
(176614)
国家(175027)
科学基金(150303)
社会(128604)
社会科(121626)
社会科学(121590)
(109350)
基金项目(108036)
自然(97968)
自然科(95691)
自然科学(95665)
自然科学基金(94000)
教育(91502)
(91084)
编号(82759)
资助(82469)
成果(66912)
重点(61695)
(61674)
(59606)
(59118)
课题(55911)
创新(54732)
科研(53009)
国家社会(52598)
教育部(52375)
期刊
(192535)
经济(192535)
研究(121534)
(80503)
中国(75971)
学报(67893)
科学(63096)
管理(61970)
(60631)
农业(54570)
大学(51480)
学学(48997)
教育(40240)
(39245)
金融(39245)
业经(36239)
技术(35023)
财经(31243)
经济研究(28749)
(28096)
(26700)
问题(26248)
技术经济(22117)
(21113)
科技(20022)
理论(19878)
现代(19832)
商业(19346)
图书(18393)
世界(18352)
共检索到6133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栾义君  任杰  
该文基于中国大陆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以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为产出,以能源、资本、劳动、土地四要素为投入,构建DEA模型,比较分析了2002-2011年各个省份的农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结果表明:(1)我国农业全要素能源效率水平总体偏低,在其他投入不变的情况下,维持既定产出的节能潜力达到39%;(2)从总体趋势看,农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呈现了波动上升的态势,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正在由粗放型逐步向集约型转变;(3)从区域层面看,东部地区的平均农业全要素能源效率最高,中部地区的次之,西部地区最低,区域差距明显。在此基础上,对农业全要素能源效率收敛性进行了研究,发现农业全要素能源效率较低地区的增长趋势快于较高地区...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国璋  霍宗杰  
传统单要素能源效率测度指标,只是能源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无法测度其他的投入要素组合对于能源效率的影响,忽略了GDP产出是由能源与资本、劳动力等相互可替代的要素投入共同组合的结果,具有比较明显的缺陷。而DEA模型可以综合考虑能源、资本和劳动因素以测度我国能源效率。本文采用中国大陆29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基于投入导向的规模报酬不变DEA模型,分析比较了1995-2006年各个省份、全国整体及三大区域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其结果表明我国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由西到东逐步提高,且全国和三大区域的能源效率在1999-2002年间有所波动,但总体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通过进一步对全国整体及东中西三大区域进行全要...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韩中  
本文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 ,测算了1978~2008年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时序演进和空间分布,并对其进行了收敛性检验。结果表明,1978~2008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以年均4.3%的速度增长,其中技术进步年均增长4.7%,而技术效率年均下降0.4%,可见农业技术进步和创新是促使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稳步增长的主要源泉动力。同时,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和技术进步增长率明显地高于中、西部地区,在技术效率上,中、西部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恶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郭文  孙涛  
文章采用非期望SBM模型测算了2002-2012年中国工业行业的生态全要素能源效率,根据效率值对工业行业进行了分类,然后分析了工业行业生态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收敛性及其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工业各行业的生态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差异比较明显,极差约为0.3;中国每年工业行业整体的能源效率为0.61~0.73,即节能潜力为27%~39%;工业整体、高效率行业和低效率行业都呈现出显著的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的特征,表明工业行业整体的能源效率差异在缩小;一般效率行业只呈现出条件收敛,即这类行业收敛于自身的稳态;行业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芳  雍会  
基于SBM方向距离函数模型和GML指数,对丝绸之路经济带18个省份2001—2015年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结果发现: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依赖农业技术进步,农业技术效率贡献微弱。位于经济带东北和东南分区的9省份在实现农业经济增长兼顾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优于西北和西南9省份。经济带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整个观察期内不存在显著的α收敛和绝对β收敛,但存在显著的条件β收敛,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落后省份在实现农业绿色增长方面与先进省份的差距在某一阶段会因恰当的农业政策和环境治理措施而缩小,但长期维持赶超先进省份的绿色农业增长速度依然是巨大的挑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辉  冉启英  王宏森  
运用DEA方法,测算了我国30个省份2003~2012年农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并运用TobiT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农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由东向西依次递减,存在着较大的地区间差异;考察期内除西部地区呈现出小幅波动上升外,东、中部地区以及全国整体农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均出现不同程度恶化。(2)影响因素中:农民收入水平、有效灌溉面积、经济发展水平、农业增加值地区占比、农业科技研发对农业全要素能源效率提高有显著促进作用;要素投入规模、财政政策则阻碍了农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改善。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郭海红  刘新民  
研究目标:解析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动力源泉、时空分异及收敛性。研究方法:采用全局GML指数测算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采用全局莫兰指数分析空间相关性,采用σ收敛、绝对β收敛、条件β收敛及动态空间收敛检验时空收敛性。研究发现:中国农业绿色集约增长的动力不足,粮食主产区、主销区、平衡区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动力源泉是绿色技术进步。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不具有绝对σ收敛态势。动态空间绝对β和条件β收敛表明,区域差异与区域的禀赋条件并不完全相关,区域农业绿色生产呈非均衡态势。研究创新:从时空维度动态视角对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收敛性进行全景式揭示和解释。研究价值:为区域农业绿色协调发展提供实证支撑和决策依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海霞  韩佩珺  
本文以四川为例,运用Hicks-Moorsteen指数法重新测度并分解了2006~2015年四川省各市(州)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探讨其变动情况与区域差异成因,进一步考察了农业TFP的收敛特征。结果表明:四川省农业TFP呈现正增长,技术进步是其增长的单一驱动力,以残余产出规模效率、残余混合效率损失为表征的制度约束仍存在。区域间TFP差异明显,然全省及各区域均具备条件β收敛特征,表明各市州发展差距正不断缩小,并将基于自身资源禀赋实现相对稳态。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曾国平  黄利  曹跃群  
采用1978~2007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基于DEA的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在测算了农业TFP的基础上,对TFP的动态演变、结构因素、地区差距及收敛性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中国农业TFP年平均增长率为6.3%,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变动趋势,且东、中、西部TFP增长指数及其构成因素存在明显差异。TFP增长的主要源泉是技术进步,而技术效率的恶化也不容忽视。此外,全国及三大经济带均不存在显著的σ收敛,全国和中、西部出现显著的绝对和条件β收敛,而东部的绝对和条件β收敛却不明显。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国璋  霍宗杰  
提高能源效率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减少污染排放的根本途径。基于跨期数据,运用数据包络方法对各个省份、三大区域及全国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分析显示,中国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具有由西向东、由北向南逐步提高的梯级分布。全国和东中部能效均呈现向一个稳态收敛的发展趋势,而西部能效却没有表现出显著的收敛趋势。对各地区能效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西部和其他区域主要影响因素的不同及这些因素水平的相对落后解释了西部能效最低且不能向更高能效收敛的原因。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薛思蒙  刘瀛弢  毛世平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薛思蒙  刘瀛弢  毛世平  
水稻是中日两国共有的重要粮食作物,在资源短缺与经营规模较小的共同客观条件约束下,全要素生产率对中日两国的水稻生产能力有重要影响。本文首先使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对中日两国水稻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变动趋势进行比较分析,并探讨两国水稻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及其原因;在此基础上,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收敛性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中国水稻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0.987)低于日本(1.017),技术进步因素是导致中国水稻全要素生产率较低的重要原因。第二,中国18省份间、日本9大地区间水稻全要素生产率均存在σ收敛与绝对β收敛,各地区的差距虽不稳定但有所减小,中日各地区及中日两国间均存在低效率地区追赶高效率地区的现象,趋向于共同的稳态水平。第三,与中国相比,日本各地区间水稻全要素生产率的差距较小,且"追赶效应"更加显著。研究结论对中国水稻产业的优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于伟咏  漆雁斌  李阳明  
本文基于方向性距离函数和DEA方法,测算了中国31个省市2000~2011年农业能源效率,分析比较了碳排放约束下全国整体、五大区域及31个省份农业能源效率和节能潜力,并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解和收敛性检验。研究表明:碳排放强度相对较低的地区能源效率普遍高于其他地区;全国及五大区域能源效率动态演进趋势由相对集中到逐渐扩散,且增长不明显;考虑碳排放约束下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效率都得到明显提高;五大区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全国整体上各地区间差距在逐渐缩小,最终将会稳定在同一水平。文章作者提出制定差别化的农业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措施,有利于缩小各地区间农业...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尹向飞  郭晓东  林媚  
本文利用DEA方法对2002~2011年25个钢铁上市公司的全要素销售效率进行测算,并分析了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结构对全要素销售效率及其收敛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总体平均全要素销售效率为0.825,从演进的角度来看,平均全要素销售效率经历了"V"型变化趋势。(2)只有硕士以上管理层比例对企业全要素销售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影响,而其他人力资本结构变量和平均人力资本的影响不显著。(3)各分组的硕士以上管理层比例和全要素销售效率都呈σ收敛趋势,他们的变异系数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具有高级人力资本的管理层比例趋同是全要素销售效率趋同的重要原因。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欠男  李谷成  高雪  尹朝静  
[目的]考虑空间因素的影响,分析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空间收敛性,以期为缩小中国农业发展的地区差距提供指导。[方法]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对1978—2015年中国大陆28个省(市、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运用Moran′sⅠ指数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相关性进行检验,并使用空间误差模型探讨其收敛性。[结果]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呈现较为明显的地区非均衡性特征;根据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差异将28个省(市、区)划分为"快速上升型""平稳上升型"和"持续下降型"3种类型;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表现出"弱→强→弱"的空间相关性特征;在考虑空间溢出效应的情况下,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收敛速度加快;分阶段来看,市场经济制度正式确立之后,空间收敛速度明显降低;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构成来看,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存在空间收敛趋势;分地区来看,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空间收敛速度呈现中部、西部、东部依次递减的格局。[结论]考虑空间因素的收敛性分析更能客观反映农业发展的地区差距,应充分重视地区间的空间效应,通过加大农业投资力度、提高农村人力资本水平等措施,逐步缩小农业发展的地区差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