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119)
- 2023(18282)
- 2022(15274)
- 2021(14304)
- 2020(12128)
- 2019(27283)
- 2018(27003)
- 2017(52901)
- 2016(28730)
- 2015(32061)
- 2014(31609)
- 2013(31494)
- 2012(29330)
- 2011(26364)
- 2010(27108)
- 2009(25935)
- 2008(26321)
- 2007(24298)
- 2006(21882)
- 2005(19966)
- 学科
- 济(122160)
- 经济(122020)
- 业(107699)
- 管理(91864)
- 企(87330)
- 企业(87330)
- 方法(52098)
- 农(49980)
- 数学(42565)
- 数学方法(42084)
- 财(37380)
- 业经(35294)
- 中国(35076)
- 农业(32879)
- 制(29783)
- 务(24726)
- 财务(24684)
- 财务管理(24635)
- 贸(24015)
- 贸易(23998)
- 银(23725)
- 银行(23690)
- 易(23378)
- 企业财务(23349)
- 技术(22877)
- 行(22646)
- 地方(22504)
- 策(22173)
- 学(21015)
- 融(20833)
- 机构
- 学院(416198)
- 大学(411162)
- 济(178451)
- 经济(174819)
- 管理(163472)
- 理学(138698)
- 研究(138062)
- 理学院(137301)
- 管理学(135245)
- 管理学院(134445)
- 中国(113000)
- 财(88101)
- 京(86292)
- 科学(80184)
- 农(77428)
- 所(70149)
- 财经(68129)
- 江(66432)
- 中心(64865)
- 研究所(62500)
- 经(61615)
- 业大(60552)
- 农业(59563)
- 北京(54771)
- 经济学(53864)
- 州(52473)
- 范(51164)
- 师范(50738)
- 财经大学(49924)
- 院(49115)
- 基金
- 项目(261210)
- 科学(206954)
- 研究(195810)
- 基金(189730)
- 家(163286)
- 国家(161738)
- 科学基金(139515)
- 社会(125899)
- 社会科(119094)
- 社会科学(119061)
- 省(103250)
- 基金项目(99106)
- 教育(89160)
- 自然(87698)
- 自然科(85681)
- 自然科学(85656)
- 划(85254)
- 自然科学基金(84183)
- 编号(80200)
- 资助(77561)
- 成果(65975)
- 部(58677)
- 重点(58232)
- 创(57368)
- 发(57252)
- 课题(55335)
- 创新(53147)
- 性(51691)
- 国家社会(51636)
- 教育部(50545)
- 期刊
- 济(207617)
- 经济(207617)
- 研究(128879)
- 中国(86056)
- 农(75976)
- 财(70633)
- 管理(63518)
- 学报(59523)
- 科学(57376)
- 融(51169)
- 金融(51169)
- 农业(50434)
- 大学(46482)
- 学学(43945)
- 教育(42149)
- 业经(37681)
- 技术(37027)
- 财经(34443)
- 经济研究(32146)
- 经(29603)
- 问题(27656)
- 业(27615)
- 技术经济(23188)
- 贸(22555)
- 版(20165)
- 世界(20078)
- 统计(19987)
- 商业(19915)
- 现代(19783)
- 理论(19783)
共检索到6478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敏俊
我国现行的大多数农业保险模式实际上只能对具有一定专业化和规模化水平的专业户、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提供风险服务,一般农户在事实上被排除在农业保险对象之外,这与我国现阶段农业保险的政策目标相悖。为此,本文在农业保险政策性分析的基础上对其发展路径提出了一个新的构想——基于农商合作的"联合体"模式。
关键词:
农业保险 政策性 路径 “联合体”模式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曾玉珍
政策性农业保险是农业保险的一部分,但与其他农业保险相比,不但呈现出了其独有的特征,而且也赋有了更多的功能与作用。在结合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对政策性农业保险内涵的界定,深入辨析和推理了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功能与作用;同时也通过对其作用路径的剖析,勾勒出了其功能与作用之间的内在联系。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敏俊 黄祖辉
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农业政策性保险理应将广大小规模生产的农户纳入农业风险防范体系。但由于农业和农业风险本身的特殊性以及农业保险管理技术手段的局限性使得广大散户在事实上被排除在农保体系之外,这与农业保险的政策性目标是相悖的。本文以浙江省为例,对这种悖论的存在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将不同农户在农保体系内进行分类的初步建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韧
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柱,农业保险对于确保农业经济的持续增长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存在着整体规制缺失、经营技术低、有效需求不足等问题。因此,优化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路径十分重要。具体来说,近期应主要立足于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条例,争取农民保险利益,提升保险公司经营技术等;远期则要考虑建立有效的利益诱导机制,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分散巨灾风险,促进农业产业制度创新等。
关键词:
农业 政策性 农业保险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黄玉书
本文认为,我国农业保险发展面临着法律支持缺乏、保险经营主体错位、政府支持力度明显不足的障碍。作者提出了建立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的构想:(1)加快相关法律、法规建设,保障农业保险健康发展;(2)充分发挥政府在农业保险中的扶持和政策作用;(3)设立政策性农业保险机构,从根本上扭转农业保险主体缺位的局面;(4)引入市场机制,提高政策性农业保险机构的运营效率;(5)加快保险人才培养;(6)加大保险宣传力度,增强农民保险意识。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甄贞 陈爽 吴明
党的十六大以后,连续七个中央"一号文件"都对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提出了明确要求。近年来,尽管我国地方政府一直致力于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诸如农民投保意识不够强烈、购买力偏低,农业保险潜在需求与滞后的保险保障能力之间的矛盾,缺乏农业保险相关技术和人才等。当务之急,要以各级政府为主导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各级财政扶持,加快培养农业保险专业人才,建立投保农民诚信档案,发挥农业保险分散风险、保障经济的功能。
关键词:
地方政府 政策性农业保险 问题 路径选择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李婷 肖海峰
本文对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七种主要经营模式中生产者、保险公司与政府地位,不同模式的异同点和发展潜力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表明:我国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的选择要根据不同地区的风险特点、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能力状况区别对待,最终建立多层次体系、多渠道支持、多主体经营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
关键词:
政策性农业保险 模式 比较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朱蕊 江生忠
农业保险能够有效的分散和化解农业生产经营中的风险,其风险保障与经济补偿功能天然契合贫困地区农业生产者的需求。为应对我国农村地区的贫困问题,应充分利用农业保险这一风险管理工具。为了检验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扶贫效果,本文结合我国现行的贫困标准,以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为主要因素构建FGT贫困指数,利用2010-2016年全国各省的面板数据进行门限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农业保险和农险财政补贴扶贫效果均存在门限特征,说明农业保险扶贫效果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基于此,建议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水平采取差异化财政补贴政策,集中更多的财政资金支持以农业产业为支柱、经济发展落后、地方财力不足的贫困地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曾玉珍 穆月英 侯玲玲
在新一轮农业保险试验中,政策性农业保险应运而生,并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目前仍然存在诸多因素制约着政策性农业保险持续稳定运营。在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进行客观评述的基础上,重点剖析了影响政策性农业保险可持续运营的主要因素。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军 孔祥智
采用协同学理论构建SAR模型,量化并分析了2004-2014年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主体利益的协同度。结果表明,我国农业保险主体利益协同度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但是各主体利益协同度仍然较低,政策性农业保险系统处于低水平发展状态;政府财政补贴对提高主体利益协同度有着重要作用,包含农业保险深度和宽度指标的农业保险公司利益协同度是主体利益协同度的"短板"。由此建议政府坚持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政策,提高补贴效率;保险公司扩大保障范围,提高农业保险投保率;提高农户投保热情,积极反馈市场结果。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邹帆 李倩 区翠婵
农业风险的多元化要求我国农业保险制度的构建必须以政府、保险公司和农户三方行为主体为基础,三者缺一不可。本文对各主体行为进行了经济学分析,并结合数学规划思想设计各方参与主体的约束条件,通过求解数学规划问题,获得无政府参与和政府提供财政补贴情况下(P,I)的一般形式。由此得出在面临高风险、高损失的情况下,政府对投保人和承包人都予以补贴时方可实现均衡的结论。
关键词:
农业保险 政策性 主体 行为分析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龙文军
文章分析了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经营的难点,探讨了其对策选择基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业保险 保险经营 对策选择基点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红霞
近年来,供给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在我国各界已基本形成共识,当务之急是必须对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的供给模式进行探索,本文提出应运用市场化的思路、市场化的手段和市场化的方法来供给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
关键词:
政策性农业保险 供给模式 市场化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目 韩雯
建立健全政府激励保险公司努力、高效地运作农业保险的机制,对增加农业保险供给、推动农业保险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农业保险承保和理赔两项工作任务,构建保险公司在政策性农业保险中的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求解出激励成本函数相互独立和相互依存两种情形下的保险公司最优化激励条件。结果显示,理性的政府和保险公司均会被现实所诱导,用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完成农业保险承保任务,而花在农业保险理赔任务上的努力则相对较少。因此,政府有必要建立保险公司农业保险理赔服务质量评估体系,对保险公司在完成农业保险理赔任务过程中的努力程度进行直接观测。在此基础上,政府可以制定农业保险承保业绩和理赔服务业绩并重的财政激励政策。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陈燕 林乐芬
政策性农业保险发挥着分散农业风险、补偿受损农民经济损失的风险保障功能。本文基于2002-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多时点DID模型、动态静态面板效应模型、面板分位数模型等,基于农民视角实证考察了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福利效应。研究发现: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实施显著增进了农民福利水平;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对农民具有一定的福利改善作用,这主要通过灾前保费支出效应实现——人均保费支出的农民福利改进效应显著,虽然在短期内增强了农民福利波动,但长期看改善了农民福利水平;随着农民福利水平的上升,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福利改善效应逐渐减弱;灾后保险赔付的福利效应尚未体现,这是由农业保险赔付效率不高造成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