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09)
- 2023(14247)
- 2022(11776)
- 2021(10995)
- 2020(9001)
- 2019(20391)
- 2018(20295)
- 2017(39762)
- 2016(21556)
- 2015(24036)
- 2014(24144)
- 2013(24104)
- 2012(22559)
- 2011(20513)
- 2010(21318)
- 2009(20417)
- 2008(20560)
- 2007(18783)
- 2006(17554)
- 2005(16215)
- 学科
- 济(99517)
- 经济(99387)
- 业(91712)
- 企(72849)
- 企业(72849)
- 管理(72151)
- 农(48147)
- 方法(34488)
- 业经(32658)
- 农业(32017)
- 中国(31288)
- 财(29834)
- 数学(26374)
- 数学方法(26146)
- 制(25923)
- 地方(23315)
- 策(20112)
- 技术(19011)
- 务(18940)
- 财务(18913)
- 财务管理(18882)
- 银(18612)
- 银行(18600)
- 体(18519)
- 贸(18396)
- 贸易(18378)
- 行(18116)
- 易(17892)
- 企业财务(17843)
- 融(16858)
- 机构
- 学院(316689)
- 大学(308056)
- 济(142667)
- 经济(139832)
- 管理(125817)
- 研究(107758)
- 理学(105996)
- 理学院(104987)
- 管理学(103817)
- 管理学院(103197)
- 中国(88849)
- 财(70000)
- 京(65324)
- 农(59277)
- 科学(58549)
- 所(53917)
- 财经(52786)
- 江(51972)
- 中心(49733)
- 经(47657)
- 研究所(47377)
- 农业(44624)
- 业大(43948)
- 经济学(42100)
- 北京(42049)
- 州(40888)
- 范(40246)
- 师范(39961)
- 财经大学(38125)
- 经济学院(37834)
- 基金
- 项目(189777)
- 科学(151432)
- 研究(149336)
- 基金(136281)
- 家(114827)
- 国家(113569)
- 科学基金(99010)
- 社会(97176)
- 社会科(91846)
- 社会科学(91824)
- 省(76184)
- 基金项目(71069)
- 教育(67087)
- 编号(62993)
- 划(61533)
- 自然(58821)
- 自然科(57416)
- 自然科学(57403)
- 自然科学基金(56405)
- 资助(55030)
- 成果(51931)
- 发(46719)
- 课题(43558)
- 部(43178)
- 创(42036)
- 重点(41681)
- 业(40093)
- 性(39475)
- 国家社会(39457)
- 制(39427)
- 期刊
- 济(178271)
- 经济(178271)
- 研究(104288)
- 中国(71746)
- 农(61341)
- 财(54647)
- 管理(50774)
- 融(41565)
- 金融(41565)
- 农业(40844)
- 科学(39649)
- 学报(37494)
- 教育(36553)
- 业经(34620)
- 大学(31018)
- 技术(29620)
- 学学(29136)
- 财经(26672)
- 经济研究(26546)
- 问题(23979)
- 经(23063)
- 业(21188)
- 技术经济(18195)
- 贸(18034)
- 世界(17424)
- 商业(16434)
- 农村(16317)
- 村(16317)
- 现代(16183)
- 经济问题(15944)
共检索到5149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枝茂
借助农业供给侧改革可以解决我国农业发展中的很多问题,例如农业生产经营格局不科学、劳动力要素成本上升、土地要素成本增加以及农业生产专业化程度不足等。我国应通过全面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创新、推动农业产业结构创新、鼓励发展农业新型业态以及深化农村文化的创新发展等方式促进农业供给侧改革。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慧娟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攻坚阶段,农业发展面临着供求结构不平衡、要素配置不合理、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农民收入增长乏力一系列深层次的矛盾,迫切需要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文试结合辽宁的实际,对辽宁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实基础、制约因素进行了客观分析,并据此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业 供给侧 改革 对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欢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来,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成绩斐然,但由于农业从业者素质不高、农产品竞争力不足等原因,对现代农业生产的系统性改革刻不容缓。要积极推广农业“互联网+”计划,加快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大农业资金投入,发挥农村金融机构在农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推广可循环经济,坚持现代化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欢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来,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成绩斐然,但由于农业从业者素质不高、农产品竞争力不足等原因,对现代农业生产的系统性改革刻不容缓。要积极推广农业"互联网+"计划,加快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大农业资金投入,发挥农村金融机构在农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推广可循环经济,坚持现代化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冯永坤 李聪聪
农业现代化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路径与目的,但我国农业改革中存在着农业劳动力专业性及综合素质不高,农村金融基础设施不健全,一二三融合层次较低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供给侧改革的推进。文章认真分析了供给侧改革过程中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和难题,并提出优化人力要素结构,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完善金融扶持政策的发展对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欢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来,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成绩斐然,但由于农业从业者素质不高、农产品竞争力不足等原因,对现代农业生产的系统性改革刻不容缓。要积极推广农业"互联网+"计划,加快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大农业资金投入,发挥农村金融机构在农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推广可循环经济,坚持现代化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灿 朱玉林
随着湖南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推进,湖南人多地少、资源短缺、环境容量低等发展压力与日俱增,农业发展面临资源要素约束不断强化、农产品需求不断扩张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危机。文章分析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湖南农业绿色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认为农业资源状况、农业发展方式、科技应用能力,以及财政支农政策是影响湖南农业绿色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据此提出了湖南农业绿色发展的如下对策: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加强农业生态管理,促进农业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构筑科技进步创新支撑体系,提高农业的科技应用转化能力;发挥政府作用,建立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提高农业经营水平,加快建立农业增效和农...
关键词:
绿色发展 农业现代化 供给侧改革 湖南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杨丽君
以色列农业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从供给侧看,主要在于高度重视农业科技的创新与应用、有效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和风险、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农业种植结构、重视农业劳动力素质的提升、支持和鼓励不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的发展、以加大货币和实物资本投入突破农业生产环境束缚。在我国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进程中,可借鉴以色列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明确政府在农业发展中的角色定位,适时调整农业产品和产业结构,以新耕地、新技术带动农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改善农业劳动力的年龄结构和素质水平,推动农业的信息化、智能化发展。
关键词:
农业供给侧 以色列 农业技术创新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孟子琳 申鹏
我国农业结构失衡依然较为突出。从内在根源上看,导致这一失衡问题的主要因素在于生产要素投入比例失衡、产业链协同机制不全、宏观调控机制滞后等。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抓好"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三大任务持续推进,也应着眼根源性问题,切实推进农业生产要素结构均衡化,并做好农业产业链协同机制、政府宏观调控机制等的制度保障。
关键词:
农业结构失衡 内在原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孟子琳 申鹏
我国农业结构失衡依然较为突出。从内在根源上看,导致这一失衡问题的主要因素在于生产要素投入比例失衡、产业链协同机制不全、宏观调控机制滞后等。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抓好"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三大任务持续推进,也应着眼根源性问题,切实推进农业生产要素结构均衡化,并做好农业产业链协同机制、政府宏观调控机制等的制度保障。
关键词:
农业结构失衡 内在原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孟子琳 申鹏
我国农业结构失衡依然较为突出。从内在根源上看,导致这一失衡问题的主要因素在于生产要素投入比例失衡、产业链协同机制不全、宏观调控机制滞后等。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抓好“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三大任务持续推进,也应着眼根源性问题,切实推进农业生产要素结构均衡化,并做好农业产业链协同机制、政府宏观调控机制等的制度保障。
关键词:
农业结构失衡 内在原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和龙 葛新权 刘延平
当前,我国农业转型发展面临着诸多难题,粮食"三量齐增"、农产品结构失衡、资源环境"紧箍咒"越绷越紧、农民增收后劲不足等问题日益突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破解我国农业转型发展难题的必然选择。本文考察了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机遇,透视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要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加快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期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提供理论支撑,为政府相关部门的政策制定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
农业 供给侧 结构性改革 适度规模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刘灿 刘明辉
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下,产业融合不畅会导致产业间关联效应发挥受限和农产品"供需反馈"机制瓦解,这是农产品供需结构性矛盾出现的重要原因。从国际和我国省际的产业融合指数测度结果来看,我国工农产业融合指数相对较高,包括机械、化肥等中间投入品对农业生产有较强的正向促进作用,是农业生产力提升的重要推手,而服务业与农业融合度偏低,但服务业中间投入品产出弹性提升较快,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重要动能。因此,产业融合发展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满足社会农产品消费需求的关键,现阶段农业发展需以提升农业的综合效益与国际竞争力为导向,以
关键词:
农业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产业融合发展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刘灿 刘明辉
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下,产业融合不畅会导致产业间关联效应发挥受限和农产品“供需反馈”机制瓦解,这是农产品供需结构性矛盾出现的重要原因。从国际和我国省际的产业融合指数测度结果来看,我国工农产业融合指数相对较高,包括机械、化肥等中间投入品对农业生产有较强的正向促进作用,是农业生产力提升的重要推手,而服务业与农业融合度偏低,但服务业中间投入品产出弹性提升较快,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重要动能。因此,产业融合发展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满足社会农产品消费需求的关键,现阶段农业发展需以提升农业的综合效益与国际竞争力为导向,以工业与服务业延伸农业产业链、以生产要素融合及发展理念契合等为路径,以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纽带,寻求推动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突破。
关键词:
农业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产业融合发展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唐金成 曹斯蔚
我国农业现代化背景下,要求培育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成农产品商品化、农地规模化、农户组织化、生产经营方式集约化、农业产业化、农民职业化六大转变,并衍生出更复杂的风险特征。论文基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从探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六大转变所带来的新风险因素出发,分析其具体保险需求,结合我国保险业助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存在的实际问题,借鉴美国的先进经验,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