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490)
- 2023(20607)
- 2022(17459)
- 2021(16085)
- 2020(13456)
- 2019(30311)
- 2018(30307)
- 2017(57915)
- 2016(31463)
- 2015(35351)
- 2014(35338)
- 2013(35305)
- 2012(32642)
- 2011(29691)
- 2010(30178)
- 2009(28633)
- 2008(28161)
- 2007(25283)
- 2006(23083)
- 2005(20963)
- 学科
- 济(147809)
- 经济(147646)
- 业(108277)
- 管理(98723)
- 企(88513)
- 企业(88513)
- 方法(56778)
- 农(50643)
- 数学(46352)
- 数学方法(45884)
- 中国(39801)
- 业经(38425)
- 财(36621)
- 农业(33825)
- 地方(32573)
- 制(28632)
- 学(27980)
- 贸(24854)
- 贸易(24836)
- 易(24069)
- 务(23858)
- 财务(23780)
- 财务管理(23738)
- 和(23365)
- 技术(23245)
- 环境(22912)
- 理论(22718)
- 银(22515)
- 银行(22470)
- 企业财务(22436)
- 机构
- 学院(462263)
- 大学(458927)
- 济(196400)
- 经济(192342)
- 管理(181951)
- 研究(158545)
- 理学(155232)
- 理学院(153576)
- 管理学(151254)
- 管理学院(150429)
- 中国(123006)
- 京(98317)
- 科学(94901)
- 财(90398)
- 农(82395)
- 所(80370)
- 研究所(72225)
- 中心(71610)
- 江(71066)
- 财经(70982)
- 业大(68410)
- 经(64207)
- 农业(63252)
- 北京(62555)
- 范(60143)
- 师范(59641)
- 经济学(58587)
- 州(56901)
- 院(56834)
- 经济学院(52456)
- 基金
- 项目(298616)
- 科学(235432)
- 研究(222260)
- 基金(215415)
- 家(186337)
- 国家(184652)
- 科学基金(158891)
- 社会(141794)
- 社会科(134126)
- 社会科学(134090)
- 省(117898)
- 基金项目(113893)
- 自然(100682)
- 教育(100500)
- 自然科(98272)
- 自然科学(98249)
- 划(97675)
- 自然科学基金(96501)
- 编号(91837)
- 资助(88007)
- 成果(74584)
- 发(67341)
- 重点(66577)
- 部(65848)
- 课题(63008)
- 创(62987)
- 创新(58425)
- 国家社会(57956)
- 教育部(56329)
- 科研(56140)
- 期刊
- 济(233727)
- 经济(233727)
- 研究(142146)
- 中国(93849)
- 农(79239)
- 管理(70683)
- 财(69635)
- 学报(67966)
- 科学(65254)
- 农业(53486)
- 大学(52224)
- 学学(49385)
- 教育(49091)
- 融(46652)
- 金融(46652)
- 技术(41824)
- 业经(40526)
- 经济研究(35703)
- 财经(35340)
- 问题(30643)
- 经(30440)
- 业(28202)
- 技术经济(25578)
- 贸(22689)
- 现代(22147)
- 世界(22119)
- 商业(21795)
- 理论(21703)
- 科技(21352)
- 图书(21269)
共检索到7129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师帅 宋宝梅 张鑫琦 张磊
在论述低碳经济下区域农业协调发展的内涵、内容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区域农业协调发展的标志包括经济与社会协调、资源与环境协调,并遵循低碳经济原则构建区域农业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测算了我国31个省、市(区)农业碳源/汇、节能水平、环境质量等相关指标,对我国农业协调发展程度进行时间和空间评价。研究表明:从时间上看,我国农业低碳经济下发展的协调度逐渐提高;从空间上看,经济发展水平与资源环境协调水平呈反向变化。通过农业生态补偿、区域农业合理布局、农业碳金融市场构建和农业技术创新等途径,可以从整体上促进我国农业低碳经济下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低碳经济 区域农业 协调发展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谢菲 黄新建 姜睿清
资源集约利用是实现经济低碳化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于促进资源的集约利用能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以我国物流业、低碳经济为研究对象,构建现代物流业、经济低碳化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利用2000-2012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2005年以前,我国现代物流业与经济低碳化的耦合协调发展程度为轻度失调乃至严重失调,物流产业规模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自2005年起,我国现代物流业与经济低碳化逐步实现协调发展,并于2012年达到了优质协调。因此,要进一步整合和利用现有物流资源,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衔接以满足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跃超
低碳农业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从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滞后的现实出发,分析了低碳农业和农村金融协调发展的必要性,通过剖析两者协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为促进低碳农业和农村金融协调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
低碳农业 农村金融 外部效应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高静 于建平 武彤 刘玮
[目的]探索我国农业生态系统与农业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规律,为中国农业生态与农业经济健康有序协同发展的政策制定提供智力支持。[方法]通过构建农业生态系统与农业经济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基于2004—2017年全国统计数据,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出农业生态系统和农业经济系统的发展得分,再分析农业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2004—2017年中国农业生态与经济发展综合水平整体均呈现上升趋势,农业生态系统得分始终高于农业经济发展得分;两系统的耦合度处于较高水平,耦合协调度逐年上升,协调程度从中度协调过渡到极度协调。[结论]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发展"产品品质高、经济效益高、生态环境友好"的高质量农业,优化财政支农机构、重点支持具有生态正向外部性的项目。加强环境规制力度,以绿色发展路径实现农业生态与经济的协同。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蒲清泉
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都是人类面对资源危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自我反省,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认识和总结,都以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低碳经济提出时间比循环经济晚,但二者并不是相互替代关系,发展中有着各自重点,存在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内在机理。
关键词:
循环经济 低碳经济 协调发展 对策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邢鹤 唐定芬
我国一直以来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而经济转型期的农业资源与环境都受到了极大的挑战,经济的发展需要农业的支持,因此需要重视农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通过社会人力、技术资源促进农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保护农村的环境,同时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发展生态农业,促进农业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共同发展。
关键词:
经济转型 农业资源 环境经济 协调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海强 黄嘉睿 黄佳慧 甘楠
文章通过收集2013—2020年我国31个省份的宏微观数据,采用改进后的耦合协调模型构建区域经济-数字化转型-碳环境治理三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空间自相关分析和灰色预测类模型研究三系统的时空演进规律。结果显示:我国区域经济-数字化转型-碳环境治理的综合评价指数与子系统指数大致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变化趋势具有同向性;对于三系统的时空演化规律,从空间角度看,区域耦合协调度差异明显,总体呈现东部—中部—东北—西部依次递减的格局;从时间角度看,全国耦合协调度呈现缓慢上升趋势,2015—2016年的增幅较大,2019—2020年处于震荡状态;三系统耦合协调度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空间集聚特性增强;全国耦合协调水平在未来5年呈平稳增长趋势,区域耦合协调水平同全国保持一致。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大伟
世界上各国的发展经验表明,科技创新和低碳经济协调发展才能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文章在建立科技创新和低碳经济系统的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熵值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并通过构建的协调度模型测度了中国1995-2010年间科技创新系统和低碳经济系统的协调度。实证结果表明,在研究的样本期间,我国科技创新系统和低碳经济系统协调度正在不断提高,两个系统呈现出互相推动和共同协调发展的局面。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文章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通过对科技创新和低碳经济两个系统间协调发展的研究,可以为发展我国低碳经济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关键词:
科技创新 低碳经济 科技金融 区域经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肖芳
文章以对区域性农业生态经济和农业生态环境品质的科学合理评价为研究内容,分别构建了三层次评价指标体系和农业生态环境-农业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评估模型。并通过对浙江农业生态经济发展历年数据的实证研究,证实了评价指标和评估模型的有效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凯 余国新 齐子漫
为探讨我国西北干旱区农业生态环境、农业经济、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协调发展关系,基于西北干旱区所辖省份2004—2018年数据构建农业"生态—经济—服务"系统(EES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对EES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西北干旱区15年间EES系统整体水平不断上升,农业经济、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水平显著上升,农业生态环境水平上升幅度较小,波动大;系统耦合度水平较高,协调程度由过渡发展跨入协调发展;系统协调发展类型由生态优先型转变为生态滞后型。针对以上结论,提出通过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补齐生态短板,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等措施等相关建议来保障三者协调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贾爱顺
目前,我国农业生态旅游面临着很多问题:没有形成统一科学的管理体系、定位不正确、乡村旅游品牌度不高、生态示范作用不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本文对美国、德国、日本以及澳大利亚等国家目前所展开的农业生态旅游与经济协调进行分析,得知目前我国农业生态旅游应该树立起健康发展理念,要结合我国实际状况,重视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充分利用当地生态旅游资源,进而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协调性发展。
关键词:
农业生态旅游 经济 协调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凯 余国新 齐子漫
为探讨我国西北干旱区农业生态环境、农业经济、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协调发展关系,基于西北干旱区所辖省份2004—2018年数据构建农业"生态—经济—服务"系统(EES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对EES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西北干旱区15年间EES系统整体水平不断上升,农业经济、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水平显著上升,农业生态环境水平上升幅度较小,波动大;系统耦合度水平较高,协调程度由过渡发展跨入协调发展;系统协调发展类型由生态优先型转变为生态滞后型。针对以上结论,提出通过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补齐生态短板,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等措施等相关建议来保障三者协调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昭玖 阮若卉 陈江华
构建了农业“水—土—经济”三元系统的耦合模型,基于2006—2020年中国31个省域的面板数据,从时空维度对三元系统协调发展趋势及区域异质性特征展开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省域农业水资源与农业经济发展呈快速增长趋势,农业土地生态发展态势较为稳定。(2)省域三元系统耦合水平持续提升,但整体水平较低。(3)农业土地生态与农业经济发展融合相对滞后,未显现明确协同发展趋势。(4)区域间农业水资源与农业经济发展的耦合水平具有显著异质性特征,但二者空间匹配度不断提升。(5)农业土地生态与农业经济发展呈较高空间匹配度,二者耦合度提升是三元系统耦合关系改进的重要因素。据此,从三类二元系统视角提出统筹规划农业水土资源配置,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行高效节水农业机制,带动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实施规模化土地流转,强化农业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建议,为农业“水—土—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提供决策参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昭玖 阮若卉 陈江华
构建了农业“水—土—经济”三元系统的耦合模型,基于2006—2020年中国31个省域的面板数据,从时空维度对三元系统协调发展趋势及区域异质性特征展开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省域农业水资源与农业经济发展呈快速增长趋势,农业土地生态发展态势较为稳定。(2)省域三元系统耦合水平持续提升,但整体水平较低。(3)农业土地生态与农业经济发展融合相对滞后,未显现明确协同发展趋势。(4)区域间农业水资源与农业经济发展的耦合水平具有显著异质性特征,但二者空间匹配度不断提升。(5)农业土地生态与农业经济发展呈较高空间匹配度,二者耦合度提升是三元系统耦合关系改进的重要因素。据此,从三类二元系统视角提出统筹规划农业水土资源配置,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行高效节水农业机制,带动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实施规模化土地流转,强化农业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建议,为农业“水—土—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提供决策参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清华 于振山 郭兰英
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自相关及核密度估计方法对中国物流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两系统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间,两系统耦合协调水平从轻微失调上升到勉强协调阶段,但总体仍处于较低等级的协调阶段;耦合协调水平东西部差异明显,呈现出东—中—西部水平依次降低的空间分布格局;核密度曲线不断向右移动,表明两系统耦合协调水平不断提高,但波宽增加,波峰降低,各地区之间的差异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动态演进过程出现了明显的梯度差异;各地区耦合协调度存在空间正相关关系,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且集聚格局基本保持不变,主要集中在“H-H”集聚区和“L-L”集聚区,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