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72)
- 2023(12975)
- 2022(10361)
- 2021(9464)
- 2020(8111)
- 2019(17774)
- 2018(18170)
- 2017(35532)
- 2016(19404)
- 2015(22044)
- 2014(22299)
- 2013(22160)
- 2012(20363)
- 2011(18213)
- 2010(18649)
- 2009(17910)
- 2008(17931)
- 2007(16673)
- 2006(15199)
- 2005(13876)
- 学科
- 业(89435)
- 济(87367)
- 经济(87238)
- 企(71866)
- 企业(71866)
- 管理(66693)
- 农(46691)
- 方法(33259)
- 业经(32924)
- 农业(30877)
- 财(26152)
- 中国(25913)
- 数学(24523)
- 数学方法(24418)
- 制(21749)
- 技术(19207)
- 务(17930)
- 财务(17900)
- 财务管理(17879)
- 体(17608)
- 策(16911)
- 企业财务(16870)
- 地方(16544)
- 贸(15319)
- 贸易(15308)
- 和(15228)
- 理论(15149)
- 易(14911)
- 划(14642)
- 银(14577)
- 机构
- 学院(291152)
- 大学(282204)
- 济(127452)
- 经济(125080)
- 管理(116716)
- 理学(99448)
- 理学院(98602)
- 管理学(97426)
- 管理学院(96919)
- 研究(93401)
- 中国(76332)
- 农(60615)
- 财(59746)
- 京(59211)
- 科学(53325)
- 所(46917)
- 江(46835)
- 财经(46585)
- 农业(46383)
- 业大(44873)
- 中心(43408)
- 经(41947)
- 研究所(41793)
- 经济学(37754)
- 北京(36857)
- 州(36468)
- 经济学院(34283)
- 范(34147)
- 经济管理(33816)
- 师范(33778)
- 基金
- 项目(181471)
- 科学(144463)
- 研究(139276)
- 基金(130966)
- 家(111563)
- 国家(110421)
- 科学基金(96008)
- 社会(90860)
- 社会科(85803)
- 社会科学(85785)
- 省(74208)
- 基金项目(69688)
- 教育(61466)
- 划(59080)
- 编号(58382)
- 自然(58227)
- 自然科(56847)
- 自然科学(56833)
- 自然科学基金(55871)
- 资助(51456)
- 成果(46619)
- 发(41913)
- 业(41002)
- 创(40831)
- 部(40421)
- 重点(39692)
- 课题(39371)
- 创新(37331)
- 国家社会(37281)
- 制(36735)
- 期刊
- 济(155713)
- 经济(155713)
- 研究(86304)
- 农(62791)
- 中国(60094)
- 财(47296)
- 管理(46955)
- 农业(42016)
- 学报(39975)
- 科学(39713)
- 业经(32941)
- 融(32010)
- 金融(32010)
- 大学(31856)
- 学学(30467)
- 技术(26903)
- 教育(26395)
- 财经(23514)
- 经济研究(22863)
- 问题(22046)
- 业(21773)
- 经(20440)
- 技术经济(17047)
- 商业(15932)
- 世界(15483)
- 农村(15242)
- 村(15242)
- 现代(15195)
- 贸(15117)
- 农业经济(14838)
共检索到4493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苏莉莉 夏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需要,广大农民群众在实践中又创造出了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各种不同的具体组织形式,从而把小生产与大市场紧密地连在一起,这是中国农民在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中的又一伟大创举。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赵树丛 顾江
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现代发达国家已形成符合本国国情、行之有效的农业产业化的产业组织形式,我国虽然理论和实践上都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和摸索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存在许多误区。本文从国际上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出发,结合我国的实践,考察产业化过程中组织形态的演变,试图营造出一个符合当今转轨经济和开放经济环境下的有效的组织形式,希望能以组织保障的方式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 利润分配机制 社区股份合作制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赖景生 王京安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探讨赖景生王京安在经历了80年代初农村改革带来的高速发展之后,到80年代中后期,我国农业中隐含的深层次矛盾日益凸现,严重制约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集中表现为:农业生产后劲严重不足,农业利益流失,比较利益下降,农民收入增长...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侯军岐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专业化分工深化的必然产物 ,实质是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产业的过程 ,也是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目前 ,在我国农业产业化过程中 ,有三种比较重要的组织形式 ,即合同组织形式、合作社组织形式和企业组织形式。这三种组织形式适应不同的情况和不同的发展阶段 ,各有优势和不足。目前在我国应推动合同组织形式。处理好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关系和保护农民的利益不受侵害是我国农业产业化持续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 组织形式 农民利益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卢文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蔡海龙
本文将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的演变过程分解为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并利用交易费用理论和产业组织理论分析了其创新路径。本文认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的纵向创新是通过完善和优化纵向产业链,从而泽低各经营主体之间的交易费用并提高整个产业链的资源配置效率;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的横向创新是通过合理的方式适度扩大经营规模,发挥要素规模优势,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规模收益。当前,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的创新更加注重各经营主体之间要素的融合。安徽等地探索建立的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是建立在专业化分工基础上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它既注重交易费用的降低,更注重生产要素的融...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明贤
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但产业化经营在实践中却存在着很多问题,如产业化各利益主体因利益无法协调而难以进行下去,“龙头”抬得很高,“龙身”动不起来等现象。笔者认为这些问题的出现均在于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运行机制和约束机制。因此,选择一...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罗元青 王家能
本文借鉴新兴古典经济学已有研究成果,侧重于分工与专业化视角,对二元经济条件下的"三农"问题进行了超边际分析,指出其产生的实质是一个分工问题。在此基础上还分析了制约我国农业分工水平的内、外原因,进而指出构建以龙头企业为依托的产业化组织形式是提高农业分工和专业化水平、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并对新型农业产业化组织构建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三农”问题 农业产业化 龙头企业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培丽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蔡荣 祁春节
交易费用经济学认为,组织的存在是为了节省交易费用。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的变迁正是为了缓和农产品流通中“小农户、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更好地协调和联接农业生产、加工及销售各环节,以节省交易费用。本文从交易费用与契约选择的角度,首先分析改革以来我国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三种主要组织形式,得出“公司+合作社+农户”和“专业合作社”两种契约关系较“公司+农户”要稳定,利于节省交易费用;然后进一步探讨“公司+合作社+农户”和“专业合作社”两种组织形式在不同行业中共存以及引起市场份额差异的根本原因,即资产专用程度的差异;最后归纳得出结论。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组织 契约 交易费用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杨明洪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谢高波
发达国家农业产业一体化组织形式及其启示谢高波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农业产业一体化程度都非常之高。农业生产与产前、产后各部门之间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形成了不可分割的产业体系。日本学者小仓武一按不同资源禀赋条件及农业发展的历史背景,将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农业分为三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文科军 刘平 周林生 赵林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尚旭东 吴蓓蓓
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凭借多主体联合开展的分工协作,契合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现实要求,成为引领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构的标杆。成就的取得得益于组织在内部规制、主体行为、市场结构领域的创新:经营秩序创设、交易费用节约和组织收益让渡。组织创新同时,组织发育也不可避免出现家庭农场经营"去家庭化"、成员行为选择"俱乐部化"、忽视联结小农户、合作关系不平等等问题,一定程度上使得组织进化不仅面临内部利益联结弱化、成员分化风险,也与政府支持政策目标相背离。有为的政策设计应聚焦于避免政府创租、主体寻租、非排他性资源利用等农业公益性服务领域,探索和创新脱离补贴激励、项目推动的组织创设支持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