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624)
2023(16127)
2022(13764)
2021(12738)
2020(10896)
2019(24840)
2018(24813)
2017(48946)
2016(26151)
2015(29622)
2014(29471)
2013(29802)
2012(27400)
2011(24774)
2010(24978)
2009(23598)
2008(23653)
2007(21263)
2006(19190)
2005(16976)
作者
(76188)
(63412)
(63040)
(59812)
(40220)
(30178)
(28556)
(24871)
(23851)
(22701)
(21359)
(21207)
(20188)
(19959)
(19207)
(19205)
(18686)
(18680)
(18129)
(18078)
(15663)
(15643)
(15385)
(14430)
(14153)
(14116)
(14099)
(14042)
(12734)
(12510)
学科
(118893)
经济(118756)
(104141)
管理(85975)
(85232)
企业(85232)
方法(54410)
(48799)
数学(44075)
数学方法(43748)
业经(35720)
(33614)
农业(32377)
中国(29834)
(28423)
贸易(28409)
(27590)
(23809)
(23406)
财务(23347)
财务管理(23310)
地方(22660)
企业财务(22048)
技术(21853)
(19323)
理论(19229)
(18649)
(18646)
(17803)
(17481)
机构
学院(391610)
大学(387057)
(170108)
经济(166944)
管理(161988)
理学(139971)
理学院(138677)
管理学(136907)
管理学院(136212)
研究(123585)
中国(96217)
(81033)
(77413)
科学(71484)
(69755)
财经(62342)
(60609)
业大(58258)
(57879)
(56548)
中心(56442)
研究所(54329)
农业(53474)
北京(50863)
经济学(50725)
(46753)
(46441)
师范(46419)
经济学院(46255)
财经大学(45839)
基金
项目(256346)
科学(203264)
研究(193216)
基金(187406)
(160010)
国家(158560)
科学基金(138243)
社会(124727)
社会科(118175)
社会科学(118146)
(100305)
基金项目(99943)
自然(87068)
教育(85975)
自然科(85005)
自然科学(84987)
自然科学基金(83524)
(81863)
编号(79858)
资助(76604)
成果(63698)
(57706)
(55814)
重点(55745)
(55080)
课题(52736)
国家社会(51185)
创新(50793)
人文(50137)
教育部(49922)
期刊
(192179)
经济(192179)
研究(115949)
(68984)
中国(67958)
管理(60703)
(58970)
学报(53999)
科学(52103)
农业(46820)
大学(42651)
学学(40686)
(38025)
金融(38025)
业经(36960)
技术(33640)
教育(33607)
财经(30714)
经济研究(29198)
问题(27133)
(26328)
(23853)
(22882)
技术经济(21766)
商业(19973)
现代(19312)
理论(19212)
世界(18759)
国际(18433)
科技(17906)
共检索到5778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宋玉华  刘春香  
本文运用实证研究方法 ,利用现有统计数据 ,分析了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我国农业产业内贸易的整体水平和现实结构。本文得到的结论之一是我国农业产业内贸易的总体水平较低 ,表明我国农业仍旧是按照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参与国际贸易的 ,今后我国应该丰富农产品品种、发展农业规模经济 ,以扩大农业产业内贸易的比重 ;结论之二是我国农业产业内贸易以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方式为主 ,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所占比重相对较小 ,表明我国农产品需要进一步提高质量和科技含量。我国农产品水平型产业内贸易与总体产业内贸易走势趋同 ,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与总体产业内贸易走势经常不一致的现实进一步佐证了该结论。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戴魁早  
文章从整体和分类两个层面上对我国钢产量居世界第一以来的钢铁业产业内贸易的水平和结构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钢铁业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贸易变动主要由产业间贸易引起;而且钢铁业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产业内贸易以水平型产业内贸易为主。我国为此应该采取相关对策,促进钢铁业产业内贸易的发展。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戴春平  戴魁早  
文章从整体和分类两个层面上对我国钢产量居世界第一以来的钢铁业产业内贸易的水平和结构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钢铁业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贸易变动主要由产业间贸易引起;而且钢铁业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产业内贸易以水平型产业内贸易为主。我国为此应该采取相关对策,促进钢铁业产业内贸易的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学君  易法海  
文章利用SITCRev.3将农产品分为22章、66组,首先计算了我国1997~2008年各年的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总额,发现12年来我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额不断增长;其次,在SITCRev.3三位数基础上采用GL指数计算了各章农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及农产品总体产业内贸易指数,发现大多数章的农产品以产业间贸易方式为主,我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总体水平较低;最后,采用GHM法将我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细分为高水平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指数、低水平产业内贸易指数、高水平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指数、低水平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指数,发现我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以高水平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水平型产业内贸易不足。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洪锐凌  邹建华  韩永辉  
本文利用1992~2009年的贸易统计数据对我国的产业内贸易进行分析,发现我国产业内贸易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零部件产业内贸易水平的不断提高,而零部件产业内贸易的迅速发展主要是我国在组装环节和低端零部件的生产方面拥有优势。通过实证分析发现,FDI是促进我国制成品产业内贸易和零部件产业内贸易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但是其他解释因素则有所不同,验证了传统的垂直产品差异化模型在解释我国产业内贸易方面存在不足。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恕立  吴亚芳  
本文运用产业内贸易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等指标对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行了实证研究,对提高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米利群  
本文结合中韩两国农产品贸易的发展现状,基于2000-2007年中韩农产品进出口数据,运用产业内贸易指数、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水平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指数对中韩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状况进行了分析,发现中韩两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并从加大技术投入、形成规模经济等角度提出了发展我国与韩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范巧娟  李淑贞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额在2001—2010年大体上得到了稳步的增长,且其在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逐年增加,由2001年的11%增长到2010的16%,东盟逐渐成为中国重要的农产品贸易伙伴。随着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不断发展,同类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也十分迅速。本文运用格鲁贝尔-洛伊德(G-L)指数和布吕哈特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分别对2001—2010年中国和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情况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中国与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不高,而且贸易增量主要由产业间贸易引起,但产业内贸易水平在保持平稳中有所上升。最后,通过对中国—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农产品产业内贸...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朱允卫  
内容提要对中泰两国1996—2003年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表明,中泰两国农产品贸易主要以产业间贸易为主,贸易结构呈现出很强的互补性。但是,2002—2003年中泰两国农产品贸易变动主要是由产业内贸易引起的,且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这一变化是否会成为今后的主导贸易形式尚有待进一步的观察。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良波  
在全球农业贸易自由化和我国加入WTO的背景下,本文运用产业内贸易指数结合浙江农产品贸易现状对浙江出口农产品做了实证研究,通过分析揭示出浙江省农产品出口中劳动密集型产品占有明显优势,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扩大浙江农产品出口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马静  逯宇铎  
由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和产业内贸易研究概况,引出对中欧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基于2004~2009年中欧服务贸易数据测算出GL指数和MIIT指数,发现了各服务部门产业内贸易发展的不同态势。选取人均GDP、服务贸易开放程度和对外贸易不平衡程度作为自变量,即影响因素,但均未表现出与产业内贸易指数较强的相关性。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马静  逯宇铎  
1.人均GDP差异与产业内贸易指数相关性。从测算结果来看,人均GDP差异与GL指数和MIIT指数几乎不相关,这似乎与Linder(1961)的假设相冲突。尽管中欧之间的人均GDP存在较大差距,但是两者的许多服务业部门的产业内贸易在近年来迅速发展。所以,我们需要对中国的消费结构做进一步的洞察,也就是要看到其中一个重要的特点,即区域和人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涛  姜伟  
本文通过对2000~2007年中日服务业产业内贸易GL指数和MIIT指数的计算和分析,探讨中日服务业各部门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状况及原因。得出中日间服务贸易以产业内贸易为主的结论,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项目呈现出显著的产业间贸易特征。文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王诏怡  
分析2000—2010年中国与韩国双边服务贸易G L指数和MIIT指数,结果表明:中韩两国在运输服务、旅游服务和通讯服务等部门呈现出较高的产业内贸易水平,但在其他商业服务和政府服务等部门则以产业间贸易为主要;从动态变化的角度来看,两国服务业的边际贸易有明显趋向于产业间贸易的变化趋势,说明中韩服务业存在较强的互补性。劳动和资本要素对服务业比较优势和贸易格局的影响在逐渐减弱,而政府的产业政策逐渐成为决定服务贸易竞争力和贸易格局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应采取积极的产业政策,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改善贸易结构。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双喜  王磊  
文章利用联合国数据库2000-2007年中日服务业发展数据,对中日服务贸易的产业内贸易程度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中日服务贸易以产业内贸易为主要发展模式,但其产业内贸易发展仍以垂直型为主,亟待向水平型方向进一步转化,同时人均GDP差异、对外开放程度及规模经济因素对中日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发展有较大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