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23)
2023(5164)
2022(4304)
2021(4077)
2020(3489)
2019(7851)
2018(8313)
2017(16042)
2016(8931)
2015(10427)
2014(10896)
2013(10628)
2012(10232)
2011(9373)
2010(9686)
2009(9271)
2008(9108)
2007(8762)
2006(7985)
2005(7042)
作者
(27290)
(22553)
(22379)
(21422)
(14068)
(10504)
(10349)
(8744)
(8541)
(8368)
(7565)
(7454)
(7396)
(7201)
(7148)
(6928)
(6597)
(6546)
(6531)
(6509)
(5950)
(5648)
(5605)
(5231)
(5176)
(5167)
(5160)
(5001)
(4669)
(4634)
学科
(32401)
经济(32358)
管理(23321)
(18917)
中国(14563)
(13737)
企业(13737)
方法(11853)
(11633)
(11016)
数学(10274)
数学方法(10203)
(9119)
(8554)
银行(8534)
(8261)
(8002)
(7338)
地方(7253)
业经(7118)
(7062)
金融(7055)
(6732)
贸易(6724)
农业(6717)
(6574)
教育(6349)
理论(5901)
(5765)
制度(5764)
机构
学院(129558)
大学(129152)
(50428)
经济(49039)
研究(46428)
管理(43968)
中国(37432)
理学(35742)
理学院(35315)
管理学(34707)
管理学院(34465)
(29215)
(28279)
科学(27390)
(24344)
(22933)
(21723)
研究所(21501)
中心(20947)
财经(20841)
北京(19218)
(18713)
业大(18335)
农业(17964)
(17743)
师范(17521)
(17450)
(17106)
技术(16194)
经济学(15278)
基金
项目(75097)
研究(58933)
科学(56381)
基金(50036)
(43541)
国家(43106)
科学基金(34580)
社会(34319)
社会科(32205)
社会科学(32199)
(30505)
教育(27889)
编号(26372)
基金项目(25773)
(25535)
成果(23614)
资助(21113)
自然(20345)
课题(19800)
自然科(19745)
自然科学(19734)
自然科学基金(19342)
重点(17064)
(16716)
(16708)
(16214)
项目编号(15674)
(15389)
(14917)
(14034)
期刊
(64346)
经济(64346)
研究(43964)
中国(32653)
(21710)
教育(21443)
学报(20837)
(20756)
管理(17526)
科学(17221)
(16236)
金融(16236)
大学(15699)
农业(14476)
学学(14299)
技术(12603)
业经(11610)
财经(10532)
经济研究(10173)
问题(9270)
(9086)
图书(8777)
(7759)
理论(7324)
职业(7151)
(6705)
论坛(6705)
实践(6637)
(6637)
国际(6575)
共检索到2164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朱永扬  
当前,我国融资担保机构快速发展,承保能力有所增强,但由于体制、机制、环境、定位和自身经营管理等多方面原因,还未真正走上法制化健康发展轨道,作用也还未得到应有的发挥。加强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将是一个长期不断探索的过程。科学的再担保体系作为融资担保体系建设一项重要的机制安排,能够有效提升融资担保机构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革章  季建奎  
我国担保业发展迅速,但在外部监管乏力的情况下,部分担保企业走上畸形发展轨道。担保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风险会蔓延到银行业。为此,必须建立高效健全的监管体系,在监管取向上,由再担保机构履行监管职责不失为低成本、高效率的选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梅强  秦默  
信用担保的出现,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实现了信贷市场的帕累托改进。但信用担保作用的发挥还取决于银行与信用担保机构的合作力度,而目前两者合作中的关键问题就是确定风险分担比例和贷款规模,文章研究发现,在再担保体系下,风险分担比例和最大担保贷款规模取决于不良贷款率、担保费率、担保比例、再担保费率和再担保比例等因素。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梅强  许红珍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体系的发展为中小企业融资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作为贷款风险分散机构,担保机构、再担保机构在与银行合作过程中一直处于弱势地位。我国再担保机构一直致力于完善银保合作机制,加强银保沟通,实现银保风险共担。国外一些再担保体系在银保风险共担方面相对比较成熟,值得我国再担保体系学习和借鉴。本文以再担保机构、担保机构和合作银行为研究对象,运用系统动力学,建立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体系动态仿真模型。将江苏省再担保数据,代入模型仿真模拟,研究银保风险共担对信用再担保体系系统模型内主体经济收益的影响,研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侯明  曹轶群  
浙江近期爆发的区域性金融风波再一次表明:仅通过企业间的简单互保,信贷风险仍将留在银行体系之中,且互保链会产生严重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本文以银行如何有效地构建外部风险分担机制作为研究主题,利用典型案例和博弈模型,对担保链、信用担保机构的特征、适用性进行比较分析,证明企业间结成担保链、引入商业性担保机构为企业进行信用增级两种方式均具有顺周期性,而政府扶持的非盈利性担保机构能有效地应对不确定的市场波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经济不景气时期给担保市场带来的不利影响,实现逆周期调节的功能。建立"政府扶持、市场运作"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是当前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理想模式选择。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文学舟  梅强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已发展到相当的规模,但还普遍存在担保机构规模小、金融机构认同度不高、放大倍数低等问题。针对这种状况,本文阐述了建立我国再担保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指出了再担保实践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准入条件设立困难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介绍了日本、韩国和德国成熟的再担保制度,最后提出了现阶段我国建立再担保体系的主要原则———"政府为主导、市场化运作"及基本框架和业务模式。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吴晓冀  
国家融资担保基金于2018年正式成立,完成了国家融资担保体系最后一步架构搭建工作。国家融资担保体系作为各项政策落地的核心与载体,承载着融资担保行业转型优化、集中管理的使命,体系质量关系到整个行业未来的发展质效。本文从体系形成及风险分担运行机制、体系发挥的积极作用以及运行初期出现的问题出发,对国担体系下一步建设进行探讨,旨在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建议供参考。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邹小芃  孙亚楠  
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已成为我国社会各界的共识。以杭州作为个案,详细分析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雅林  朱伟健  洪汝亮  
我国信用体系建设刚刚起步,法规制度不完善,财政支持体系不到位,在一定层面上制约信用担保作用的发挥。本文提出了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政策建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丽水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王保华  
丽水市的信用担保体系经过12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目前丽水市的信用担保体系还不健全。本文通过深入分析问题的成因,对如何进一步完善信用担保体系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先哲  高松林  李尘生  
要解决企业贷款难、担保难、求保难的问题,就需要多方参与建立一个信用担保体系,让担保行为逐渐由政府行为、行政行为、个人行为转变为经济行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文晖  
信用担保业在我国是一个年轻的行业,应我国市场经济信用安全而产生,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我国将采取多项措施加快建设我国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目前我国已有专业信用担保机构300多家,担保基金70多亿元,累计担保金额120多亿元。我国入世后,金融业和广大民营企业均面临严峻挑战,本文主要思考如何建立我国的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以促进我国的民营企业和金融业发展。
[期刊] 预测  [作者] 张婷  
我国的小农经济特性是导致农村金融市场"有效需求不足,有效供给有限"两难困境的根本性原因。本文通过对农村金融改革路径的对比分析,指出通过推动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即打破农村的二元信用结构,构建农村网状的信用体系,比推动农信社体制改革的成本要小而收益更大。遵循以上逻辑,本文提出构建政策性的农村信用担保体系,以团体贷款的形式来提高农户群体的金融需求水平,以此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最终达到农村经济与现代金融制度相接轨的目标。
[期刊] 征信  [作者] 张勇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都加强了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监管。融资性担保机构作为特殊的金融机构,国际金融监管改革对融资性担保行业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借鉴国际金融监管改革成果,提出统筹考虑金融市场及经济周期发展变化趋势,将系统性风险纳入金融监管框架,实施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相结合的监管新模式及加强对行业内重要性机构的监管等观点,对加强融资性担保行业有效监管,促进融资性担保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出有益的思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