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58)
- 2023(6785)
- 2022(6029)
- 2021(5642)
- 2020(5068)
- 2019(12046)
- 2018(12037)
- 2017(24976)
- 2016(13705)
- 2015(16032)
- 2014(16355)
- 2013(16608)
- 2012(15901)
- 2011(14501)
- 2010(14793)
- 2009(14320)
- 2008(14589)
- 2007(13584)
- 2006(11932)
- 2005(11045)
- 学科
- 济(62747)
- 经济(62685)
- 业(38585)
- 管理(37481)
- 方法(31658)
- 数学(28722)
- 企(28565)
- 企业(28565)
- 数学方法(28550)
- 中国(18774)
- 农(18473)
- 财(15935)
- 制(14034)
- 贸(13987)
- 贸易(13980)
- 易(13586)
- 银(11945)
- 银行(11923)
- 农业(11836)
- 学(11453)
- 行(11425)
- 业经(11233)
- 融(11030)
- 金融(11028)
- 地方(10102)
- 务(9397)
- 财务(9379)
- 财务管理(9349)
- 和(8970)
- 企业财务(8823)
- 机构
- 大学(214972)
- 学院(212632)
- 济(95064)
- 经济(93131)
- 管理(80969)
- 研究(71822)
- 理学(68601)
- 理学院(67872)
- 管理学(66940)
- 管理学院(66526)
- 中国(57464)
- 财(45960)
- 京(45531)
- 科学(41206)
- 所(37437)
- 财经(36552)
- 农(35602)
- 研究所(33316)
- 经(32993)
- 中心(32978)
- 江(32192)
- 经济学(30606)
- 业大(29941)
- 北京(29435)
- 农业(28257)
- 经济学院(27922)
- 财经大学(27028)
- 范(26391)
- 师范(26152)
- 州(25451)
- 基金
- 项目(128152)
- 科学(99686)
- 研究(94487)
- 基金(92950)
- 家(79949)
- 国家(79303)
- 科学基金(66637)
- 社会(59692)
- 社会科(56563)
- 社会科学(56542)
- 基金项目(49026)
- 省(48617)
- 教育(43701)
- 自然(41837)
- 划(41500)
- 自然科(40812)
- 自然科学(40796)
- 自然科学基金(40084)
- 编号(39597)
- 资助(39497)
- 成果(33194)
- 部(30035)
- 重点(28721)
- 发(27785)
- 课题(26560)
- 创(25910)
- 教育部(25793)
- 人文(24855)
- 科研(24767)
- 性(24558)
- 期刊
- 济(106168)
- 经济(106168)
- 研究(66067)
- 中国(39880)
- 财(35394)
- 农(31874)
- 学报(31039)
- 科学(28432)
- 管理(28274)
- 融(24708)
- 金融(24708)
- 大学(23238)
- 学学(21882)
- 农业(20946)
- 财经(19296)
- 教育(18158)
- 技术(17495)
- 经济研究(17456)
- 业经(17287)
- 经(16522)
- 问题(15458)
- 贸(13709)
- 理论(12523)
- 技术经济(11828)
- 商业(11632)
- 国际(11311)
- 实践(11168)
- 践(11168)
- 统计(10951)
- 业(10822)
共检索到3231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谢德成
我国内外部劳动力市场深受二元体制的影响,呈现出劳动者群体固化性特征。劳动者权益悬殊,往往与劳动者的勤勉和能力关联不大。许多企业劳动报酬设计背离《劳动法》精神,同工不同酬现象较为严重。劳动立法在稳定性与流动性上左右摇摆,非典型用工劳动者法定权利设计过低,导致内外劳动力市场转换阻力重重。社会保险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也从一定侧面为企业内外劳动力市场的转换形成不良影响。解决这些问题的总体思路是:既要建立公平的就业体制,也要修正不良的市场法律。
关键词:
内外劳动力市场 体制 固化 转换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夏业良
知识经济时代是以具有产出效应的知识来替代一般性简单体力劳动和一般形态之财富为特征的“超工业时代”。然而,一定数量的劳动力始终是任一经济形态所必须拥有的关键性生产要素。随着知识经济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逐渐发挥其主导作用,在各种要素资源的配置中,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将逐渐减少,而对劳动力质量水平的要求日益提高,劳动力将出现新的地域组合。作为一种特殊而关键的生产要素,劳动力的广泛、合理流动有利于提高它的利用效率,有利于提高劳动力自身的人力资本含量,有利于形成新的竞争压力。劳动力要素配置的新格局将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吕红 向山东 姜伯成 朱捷
劳动力转移培训是有效提高劳动者素质和转移就业技术能力,保证劳动力转移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和途径,劳动力转移培训已成为改革我国社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条件,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任务,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问题。文章在研究中外劳动力转移培训制度体系、过程管理、评价体系、支持条件等质量保障方面经验的基础上,从加强统筹管理,建立组织保障;优化资源结构,建立资源保障;强化监督控制,建立评价保障三个方面提出了我国劳动力转移职业培训质量保障的启示。
关键词:
劳动力转移培训 质量保障 启示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高锦
最近中国劳动力市场出现诸如"大学生就业难","民工荒","公务员热"等就业问题,这些问题有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原因,也有社会原因,本文从劳动者选择的生命周期理论角度,从劳动力的供给方面出发,分析了现今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现状,并从劳动者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的选择入手,提出了解决就业问题的政策建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孙业亮
随着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发展与完善,在劳动力市场定价机制、竞争机制、保障机制以及生活成本和人力资本投资等因素共同影响下,我国的劳动力价格出现了较大变化。在阐述劳动力价格变化基本情况基础上,研究了其价格变化的原因及其对就业、居民消费和对外贸易的影响,最后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劳动力市场 劳动力价格 定价机制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纪明山
党的十四大报告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全面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明确提出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面临许多新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需要探索和解决。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究竟是不是商品?要不要建立劳动力市场?怎样建立劳动力市场?这些长期被回避而近年来又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渝琳 蒲勇健
面对我国存在大量劳动力结构性失业的严峻现实,本文从劳动力价格与劳动力素质关系的角度用博弈论的研究方法进行探讨,提出针对不同劳动力素质的差别定价不仅有利于企业获得较好收益,而且有利于劳动力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
劳动力价格 劳动力素质 博弈分析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赵培 申茜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特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该如何转移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主要通过国外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比较分析,简要论述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问题及相应对策。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剩余劳动力 劳动力转移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建武 高松茂
文章通过静态模型、比较静态和动态模型分析了《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结果发现,《劳动合同法》在相当程度上有利于消除劳动力市场的分割,维护市场公平交易,而且并不必然会导致失业率升高;它更加有利于遵纪守法的经营者、有利于促进落后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水平、有利于促进产业的优化升级,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劳工短缺"。事实上,《劳动合同法》起到了鞭策落后、鼓励先进的作用,最终维护了劳动力市场的公平竞争。
关键词:
《劳动合同法》 工资 静态分析 动态分析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荣清 王静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已经建立了劳动统计制度和相关的劳动统计体系,它在我国现行的劳动力配置和就业的决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不可否认,现有的劳动统计尚存在着一些与劳动力市场不相适应的地方,它表现在:(1)劳动力市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赖德胜
感谢《财经科学》邀请我参加本次研讨会,并让我见证了《财经科学》创刊六十周年。《财经科学》六十年,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宣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特别是对推动中国改革开放做出了贡献。办一本刊物不容易,在此,我对《财经科学》全体同仁表示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潘慧
劳动力市场的完善与竞争程度 ,既影响到接受教育消费者寻找工作的难易与满意程度及可能获得的收入水平 ,又影响到潜在的接受教育消费者与尚未完成教育消费者对未来教育消费的决策。本文在分析我国改革以来劳动力市场演变特征的基础上 ,提出了深化劳动力市场改革 ,发展教育消费的对策建议 :( 1)培育市场机制 ,加强市场在配置劳动力中的作用 ;( 2 )打破所有制、地区和城乡界限 ,真正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 ;( 3 )将发育劳动力市场与发展教育消费相互配合 ,理顺劳动力参与率 ,均衡劳动力市场供求
关键词:
教育消费 劳动力市场 收入 分析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赖德胜
感谢《财经科学》邀请我参加本次研讨会,并让我见证了《财经科学》创刊六十周年。《财经科学》六十年,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宣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特别是对推动中国改革开放做出了贡献。办一本刊物不容易,在此,我对《财经科学》全体同仁表示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王娟
本文在经济发展阶段的分析框架下,从劳动力商品化与劳动力去商品化的双维视角,从劳动力流动制度、就业制度、工资决定制度及社会福利供给水平四个角度,分析了我国劳动力市场演变的阶段性特征,并探索劳动力市场的演变机制。国家在劳动力市场的演变中发挥主导作用,市场与政府的相互作用使劳动力市场在每个阶段的劳动力商品化和去商品化程度呈现差异化。劳动力市场改革是在坚持市场化取向的前提下,通过渐进式改革推进的。展望未来,劳动力市场演变将在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原则下推进。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苏永照
近年来我国劳动收入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呈下降趋势。劳动收入比重偏低会对收入分配公平、消费投资平衡和经济增长质量产生负面影响。文章基于劳动力市场的视角对我国劳动收入比重偏低的成因进行了理论研究,并采用我国2000-2011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了一个劳动收入比重决定模型,实证检验了经济发展过程中,二元经济转型和劳动力市场分割对我国劳动收入比重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劳动收入比重偏低是二元经济转型的特定发展阶段和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制约力量协同作用的结果。在二元经济转型过程中,劳动收入比重的变化趋势呈U型规律。
关键词:
农业劳动 劳动力市场 劳动收入 城乡结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