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05)
2023(10495)
2022(8842)
2021(7998)
2020(7173)
2019(16547)
2018(16558)
2017(33158)
2016(18165)
2015(20720)
2014(20884)
2013(21143)
2012(19766)
2011(17726)
2010(18094)
2009(17605)
2008(18107)
2007(16634)
2006(14689)
2005(13571)
作者
(53902)
(45159)
(44711)
(42694)
(28699)
(21327)
(20584)
(17564)
(16612)
(16152)
(15118)
(14871)
(14573)
(14094)
(13884)
(13851)
(13780)
(13385)
(13146)
(12879)
(11221)
(11183)
(11001)
(10175)
(10163)
(10136)
(10081)
(10021)
(9046)
(8923)
学科
(86575)
经济(86473)
(83455)
(75471)
企业(75471)
管理(68893)
方法(40591)
数学(32275)
数学方法(32084)
(28640)
业经(28412)
(27958)
(21201)
财务(21181)
财务管理(21149)
中国(20719)
企业财务(19990)
农业(19414)
(19122)
技术(17624)
(16461)
贸易(16454)
(16034)
(16015)
(15315)
(14989)
理论(13839)
(13803)
(13256)
银行(13234)
机构
学院(278777)
大学(274103)
(123914)
经济(121623)
管理(112622)
理学(95903)
理学院(95002)
管理学(93878)
管理学院(93370)
研究(87814)
中国(71162)
(59375)
(57328)
科学(50582)
(47018)
财经(46977)
(45079)
(43120)
(42354)
中心(40375)
研究所(40101)
业大(39070)
经济学(37612)
农业(37266)
北京(36402)
经济学院(34348)
财经大学(34303)
(34040)
商学(31846)
(31663)
基金
项目(169988)
科学(134600)
研究(127259)
基金(123593)
(105407)
国家(104435)
科学基金(90571)
社会(81777)
社会科(77583)
社会科学(77560)
(67340)
基金项目(65688)
教育(57385)
自然(57057)
自然科(55697)
自然科学(55679)
(55201)
自然科学基金(54739)
编号(52494)
资助(50485)
成果(41835)
(38662)
(38581)
(38262)
重点(37756)
(37499)
创新(34958)
课题(34815)
国家社会(33387)
教育部(33307)
期刊
(142396)
经济(142396)
研究(82543)
(49783)
中国(49457)
管理(45177)
(43777)
学报(36287)
科学(35800)
农业(29620)
大学(27818)
(27586)
金融(27586)
学学(26492)
技术(26087)
业经(25487)
财经(24174)
经济研究(22215)
教育(21787)
(20871)
问题(19652)
(18265)
技术经济(17786)
(16502)
商业(15137)
现代(14391)
财会(14367)
理论(13835)
国际(13706)
统计(13701)
共检索到4200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蒋雪梅  
基于2007年区分内外资企业的非竞争型能源投入占用产出表,本文测算了我国工业内、外资企业的直接综合能耗强度与完全综合能耗强度差异,并从宏观角度分析了用于满足消费、投资和出口需求时,工业各部门内、外资企业的完全综合用能情况。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工业内、外资企业的用能效率存在显著差异。就单位产值的完全综合能耗而言,外资企业比同部门的内资企业要低10%~40%。因此,在满足同等比重的最终需求时,外资企业比相应的内资企业耗能更低。特别是在出口的生产上,外资企业在满足了我国61%的商品出口需求的同时,其完全综合用能仅占出口用能的53%。该测算对我国相关工业技术节能的政策制定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左建龙  
我国内外资企业经营条件的比较分析左建龙一、对内外资企业经营机制的比较分析随着企业改革的逐步推进,国有企业的内部运营机制与传统的国有经济相比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与市场经济的要求和现代公司制度的成熟形态相比较,企业的转机建制尚处于初级阶段。在产权...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邓明君  
从国家和省域层面研究碳排放问题,相关分析较宏观,难以发现具体市域经济实体内部存在的问题。从市域层面研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耗碳排放特征和趋势,对于寻找市域降低碳排放强度的技术路线和对策,进而实现全省和全国的碳排放强度控制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依托相关项目,文章从总体上、分行业和重点企业三个层面测算了湘潭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耗的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分析了湘潭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碳排放变化趋势,总结出其碳排放强度变化驱动力主要来源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节能工程建设、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发展循环经济和企业重组,最后在总结湘潭市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指导区域降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碳排放强度的相关建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何凌云  程怡  金里程  钟章奇  
基于1978—2012年国内外能源价格、产业发展以及我国能源消耗的相关数据,通过构建一般调节作用模型和状态空间模型比较了国内外能源价格对我国能源消耗的作用路径以及静态和动态作用效力,结果表明:仅考虑单一路径时,国内外能源价格均难以对我国能源消耗起到有效的调节作用,但综合考虑多种路径时则表现出较强的影响。能源价格的提高通过影响产出总量和产业结构产生了较强的能耗拉动效应,但却通过影响能源效率产生了一定的能耗抑制效应。此外,国内外能源价格的联动性低,价格传导受阻。样本区间内,国内能源价格对我国能源消耗的影响显著大于国外能源价格的作用;后者通过价格路径对我国能源消耗的作用短期内并不显著,长期则表现出了...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陈岑  周云波  
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数据,从企业层面对我国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之间的工资差异进行了实证研究。分位数回归结果表明,在工资分布的不同区间决定内外资企业工资水平的主要特征因素是不同的。结合Oaxaca-Blinder分解和分位数分解的结果表明:内外资企业间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工资差异,但呈现出不断缩小的态势。内外资企业间单纯由特征差异引起的工资差异比例非常小,但两者的工资决定机制差异巨大。另外,位于工资分布顶端的内外资企业间工资差距的大幅度缩小是造成两种类型企业间工资总差异缩小的主要原因。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金铠  
本文以限额以上零售企业为样本,采用静态比较分析的方法,从基本情况、财务结构、盈利能力和工资福利等方面进行比较和分析,以探求当前我国内、外资零售企业的真实竞争状况和动向,并对我国内资零售企业如何把握和参与竞争提出相关建议。最后指出零售业自由化和全球化的最终赢家是PK台下的观众:中国的消费者和老百姓。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蒋雪梅  祝坤福  
基于2007年区分内外资企业的非竞争型能源投入产出表,本文分析了我国工业内、外资企业的完全能耗强度差异,并测算了当各部门内资企业的相关技术达到外资企业水平时,工业整体的节能幅度。测算结果表明,内资企业需求结构、节能技术和生产技术的调整能分别为我国工业整体用能带来10%、22%和33%左右的节能潜力。结合政策可行性与推行成本等多方面的考虑,我们认为推广先进企业的节能技术和设备是实现工业节能的有效途径。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蒋雪梅  祝坤福  
基于2007年区分内外资企业的非竞争型能源投入产出表,本文分析了我国工业内、外资企业的完全能耗强度差异,并测算了当各部门内资企业的相关技术达到外资企业水平时,工业整体的节能幅度。测算结果表明,内资企业需求结构、节能技术和生产技术的调整能分别为我国工业整体用能带来10%、22%和33%左右的节能潜力。结合政策可行性与推行成本等多方面的考虑,我们认为推广先进企业的节能技术和设备是实现工业节能的有效途径。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盛明  徐华  
1994 年以来, 中国内外资运行缺乏协调问题日益突出: 外国资本的大量流入与国内储蓄过剩和外汇储备的持续增加同时存在。这一现象导因于引资的盲目性、边际储蓄倾向上升和消费投资倾向下降, 以及国内政策缺乏配合。为此, 本文提出了实现内外资协调运行的相应措施。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沈谦  
本文首先用迪氏因素分解法对能源强度进行了因素分解,得出了引起能源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产业技术进步,而在产业技术进步因素中第二产业(主要是工业)的技术进步又占据了最大一部分。然后,作者分别建立了综合能源、煤炭、电力、石油等能源消耗的面板数据模型,并用1985-2008年的数据对各模型的参数分别进行了估计。最后,根据前面的分析得出了结论,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惠如  
前言近年来,能源危机已成为世界普遍存在的问题,解决能源危机的基本途径不外开源与节流。除增加能源生产和开发新能源外,节能是当前的首要任务,也是世界各国研究的中心课题。据外国资料报道,工业发达国家,建筑耗能量占总耗能量的30%以上,因此,他们在建筑设计、生产、施工以及建成后使用阶段如何节能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制定节能措施,采取经济手段,并用立法形式保证节能工作顺利进行。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曹小春  
针对中国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可能会减少外资流入这一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在明确几个基本认识的基础上,分析并预测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对不同来源地、不同投资目的、不同规模、不同产品流向、不同部门和不同行业的外资企业的可能产生的不同影响。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俞毅  
本文详细论述了现有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政策不一致对我国宏观经济发展所造成的各类弊端,分析了当前实行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一体化改革的现实可能性,最后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一体化改革的相关配套措施。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杨卫华  
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之所以一拖再拖,主要原因是认识上不够统一,有的部门和地方政府担心“两法”合并后,将减少外商收入,影响吸引外资。因此,要实现“两法”合并,必须正确认识“两法”合并的目的,消除“合并”会影响引进外资的疑虑和误解。本文在阐述“两法”合并的目标、原则及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了“两法”合并对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可能形成的不同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