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46)
2023(10076)
2022(8228)
2021(7799)
2020(6397)
2019(14343)
2018(14370)
2017(27678)
2016(15098)
2015(16687)
2014(16793)
2013(16227)
2012(15011)
2011(13524)
2010(13942)
2009(13601)
2008(13639)
2007(12190)
2006(11200)
2005(10557)
作者
(40886)
(34063)
(33994)
(32676)
(21429)
(16037)
(15487)
(13060)
(12936)
(12175)
(11644)
(11317)
(10902)
(10885)
(10688)
(10626)
(10007)
(9898)
(9819)
(9783)
(8596)
(8251)
(8216)
(7838)
(7738)
(7662)
(7640)
(7547)
(6745)
(6589)
学科
(55870)
经济(55766)
管理(46344)
(43486)
(35189)
企业(35189)
(21960)
方法(21959)
中国(21645)
(19831)
数学(19232)
数学方法(19030)
(17076)
(15841)
银行(15832)
(15140)
业经(14396)
(14080)
(13381)
金融(13378)
体制(12019)
(11536)
保险(11445)
(11429)
贸易(11419)
(11219)
(11182)
财务(11158)
财务管理(11121)
(10556)
机构
大学(212991)
学院(212419)
(91237)
经济(89223)
管理(79737)
研究(71159)
理学(66512)
理学院(65838)
管理学(64943)
管理学院(64527)
中国(60672)
(52405)
(44655)
财经(39167)
科学(37720)
(35392)
(34680)
(32950)
中心(32494)
研究所(30343)
北京(29170)
财经大学(29070)
经济学(28863)
(27873)
(26645)
师范(26430)
(26178)
(26104)
经济学院(25895)
业大(25060)
基金
项目(128690)
科学(101852)
研究(100881)
基金(93251)
(79040)
国家(78315)
科学基金(67151)
社会(65743)
社会科(62161)
社会科学(62147)
(48940)
基金项目(48020)
教育(47018)
编号(41713)
(41382)
自然(39324)
自然科(38333)
自然科学(38322)
自然科学基金(37631)
资助(37570)
成果(36261)
(31161)
(29994)
课题(29905)
重点(28942)
(27547)
(27546)
国家社会(27398)
(26976)
教育部(26559)
期刊
(108407)
经济(108407)
研究(75298)
中国(47498)
(41256)
管理(31791)
(31211)
金融(31211)
(26835)
教育(26618)
学报(26450)
科学(25796)
大学(21942)
学学(20389)
财经(20106)
技术(17921)
经济研究(17427)
业经(17400)
(17164)
农业(17025)
问题(14487)
(12511)
理论(11738)
国际(10538)
实践(10438)
(10438)
现代(10120)
改革(9944)
(9944)
技术经济(9591)
共检索到3426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房连泉  
自20世纪90年代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以来,统筹制度一直是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文章以资金统收统支为界定标准,考察养老保险统筹制度变迁的四个历史阶段:20世纪90年代县市级统筹的制度初创阶段,2000年以来实行省级调剂过渡制度阶段,2017年以来省级统收统支的深化改革阶段,2022年以来全国统筹制度启动实施阶段。在此过程中,养老保险统筹层次提升的动力在于国家顶层设计和地方内生需求的推动,主要的统筹政策措施包括信息化系统建设、采取激励性征收措施和实施绩效考核办法等,统筹制度运行的核心逻辑在于解决激励约束问题。2022年我国实施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以来,虽然取得一定进展,但也面临制度目标不明确、基金调剂力度受限、政策碎片化和执行难等问题。围绕解决激励约束问题这一主线,未来改革应从优化养老保险制度设计、建立全国统一信息网络、明确央地事权关系、完善激励合约和加大基金调剂力度等方面入手,最终实现全国统收统支的制度目标。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刘明慧  王婷  齐海鹏  
科学合理的中央与地方支出责任分担是保障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良性运行的必要举措,也是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的构成环节。秉承不断提升养老保险公平性、效率性与可持续的制度理念,我国养老保险统筹层次经历了由低到高的演进脉络,与之相应的是中央与地方的支出责任分担呈现出由高度分权到高度集中的逻辑变迁过程。基于我国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现实约束,从初期和成熟期两个阶段构建中央与地方的支出责任分担机制是合意性的路径选项。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关博  王雯  
实现全国统筹是促进养老保险制度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有韧性发展的关键所在。在基本制度承重、社会支持、技术保障和国际经验借鉴方面,中国已经充分具备推动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基础条件。但在提高统筹层次和央地责任再配置过程中,将带来地方责任主体约束效应弱化、参保约束松弛、地方待遇攀比等一系列风险,有可能严重影响制度稳健运行。建议在科学界定全国统筹内涵的前提下,采用"两步走方式"推进全国统筹。用5年左右的时间,以统一制度结构和基本规定为前提,以财务风险共担为目标,以基金统一管理为准绳,以全国范围内部分基金共济为基础,形成全国统筹制度框架。再用10年左右时间,深化制度整合,清晰主体权责,推动基金统收统支,全面完成全国统筹改革。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郑秉文  
长期以来,中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层次为县市级,未能实现省级和全国统筹。文章分析了统筹层次较低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着重考察历次实施省级统筹的标准、方案和全国统筹的实施路径。文章认为,直到2019年才具备实现省级统筹客观条件,实施的是统收统支意义上的省级统筹;全国统筹方案的本质是全国统筹调剂制度,相当于延续和更新了2018年实施的中央调剂制度,是全国统筹的初级阶段。这样的制度安排符合实际情况,但实现统收统支意义上的全国统筹将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文章分析了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的地方财政对养老保险投入的“长效”机制与“长期”机制的关系、地方财政负担与深挖养老保险制度潜力的关系、部分积累制与现收现付制的关系,以及统筹层次低产生的影响与历史作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吴利明  李超  张慧  
统筹城乡养老保险制度是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城乡一体化的必然要求。本文分析了统筹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差异现状,并进一步提出完善制度建设,加快扩大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面,加强筹资和待遇发放管理,积极推进养老保险管理信息化建设等实现统筹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路径。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杨良初  赵大全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这表明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不仅必要而且具有紧迫性。但是目前基本养老保险统筹与央地支出责任划分还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建议按照公平与效率相结合、权利与义务相对应、改革前与改革后待遇水平相衔接的原则,构建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肖严华  
上海养老保险体系可以概括为"一城四制",即"城保"、"农保"、"镇保"和"综保"。本文回顾了上海养老保险制度从"国有企事业单位退休制度"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制度演变,总结了改革开放来上海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所取得的成效和经验,分析了改革的现状与问题,最后提出了政策选择和建议。上海率先打破城乡社会保障分立格局,形成各种社会保险制度间有效衔接;率先改革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探索个人账户基金投资运营,是落实上海率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政策选择。而上海率先探索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试点,则为全国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改革探索道路,摸索经验。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和春雷  陈小芹  
一、传统养老保险制度的初步改革 (1984—1993) 传统养老保险制度的渐进式转型始于1984年。是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启动,作为“主角”的国营企业的市场化改革使传统的公共年金计划的缺陷显现出来。传统的以规定受益额为基础的现收现付制年金计划,实际上是企业层次上的养老保险制度安排,其融资源于企业的当期收入。传统年金制度与市场化改革的不适应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市场化改革使部分亏损企业养老责任的财务供款机制发生中断,传统年金制度的风险在独立的企业内部无法分担和化解;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晓琳  
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统筹,是当前完善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工作。本文在系统分析当前我国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统筹难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下一步推进统筹工作的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举刚  肖龙军  
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是当今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关系到经济体制转轨、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等一系列问题。在我国人口年龄结构逼近老龄化、企业效益低下、失业人口增多、劳动者自我保险意识不强的情况下,企图一下子就建立起完善的养老保...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赵志刚  祖海芹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梦云  曹玉瑾  
我国养老保险面临基金规模过小、结构失衡依赖单支柱、投资收益率过低、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等问题。通过对智利、瑞典、美国的研究,我可资借鉴的经验启示是:建立多层次的三支柱结构,保证三支柱协同健康发展,以实现养老保险多目标的策略;放宽养老金投资限制,引入市场化运作,以提升养老金回报率;提高投保人的参与度,发挥投保人主观能动性;与其他改革共同推进、协同改革。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宋艳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制度。目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着诸多问题,不能满足农村养老的实际需求,需要结合我国国情进行改革,具体来说,从加强立法建设,建立有效的养老保险基金使用管理制度,统一制定城乡社会保险关系转移衔接办法等方面解决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问题。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岳颂东  
我国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中指出:“努力推进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要以改革和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和待业保险制度为重点,带动其他社会保险事业和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与优抚等事业的发展。按照国家、集体和个人共同合理负担的原则,在城镇各类职工中逐步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扩大待业保险的范围,完善待业保险办法,实行多层次的社会保险。在农村,采取积极引导的方针,逐步建立不同形式的老年保障制度。”这是我国社会保障事业改革的基本框架和发展的方向。下一步的关键是如何将其具体化,变成具有可操作性的改革措施和实施步骤。由于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