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760)
2023(17027)
2022(14707)
2021(13779)
2020(11718)
2019(26968)
2018(26955)
2017(52693)
2016(28293)
2015(32138)
2014(32365)
2013(31728)
2012(28970)
2011(26103)
2010(26536)
2009(24519)
2008(23996)
2007(21220)
2006(18581)
2005(16489)
作者
(81774)
(67610)
(67431)
(64206)
(43176)
(32464)
(30772)
(26732)
(25627)
(24318)
(23071)
(22740)
(21522)
(21440)
(20928)
(20874)
(20263)
(19957)
(19515)
(19424)
(16695)
(16619)
(16597)
(15468)
(15303)
(15018)
(14985)
(14868)
(13695)
(13303)
学科
(113475)
经济(113330)
管理(82591)
(79481)
(64296)
企业(64296)
方法(56396)
数学(49956)
数学方法(49225)
中国(32918)
(31520)
(30217)
(24824)
贸易(24814)
(24271)
(24219)
业经(24062)
(23195)
(20983)
银行(20935)
地方(20493)
(19915)
理论(19839)
农业(19496)
(19211)
金融(19203)
(19201)
财务(19112)
财务管理(19062)
企业财务(17981)
机构
大学(406938)
学院(404947)
(163932)
管理(161296)
经济(160433)
理学(139437)
理学院(137954)
管理学(135430)
管理学院(134696)
研究(130476)
中国(101973)
(86275)
(80008)
科学(79235)
(64671)
财经(63935)
(62440)
中心(59970)
(58828)
业大(58748)
研究所(58614)
(58154)
北京(54714)
(51489)
师范(50982)
经济学(50626)
农业(49018)
财经大学(47799)
(47788)
(47680)
基金
项目(273372)
科学(215168)
研究(200245)
基金(199137)
(172766)
国家(171360)
科学基金(147746)
社会(126570)
社会科(119988)
社会科学(119960)
(105688)
基金项目(104445)
自然(95975)
自然科(93775)
自然科学(93751)
教育(93183)
自然科学基金(92073)
(88950)
资助(84090)
编号(81823)
成果(66542)
(61177)
重点(60579)
(56613)
(56250)
课题(56127)
教育部(52982)
创新(52419)
科研(52392)
国家社会(52067)
期刊
(173650)
经济(173650)
研究(122025)
中国(75078)
学报(62448)
(60034)
管理(58596)
科学(56356)
(55688)
大学(47764)
学学(44973)
教育(44633)
(40551)
金融(40551)
农业(38084)
技术(35444)
财经(31031)
经济研究(28998)
业经(28818)
(26444)
问题(23074)
统计(21079)
理论(20147)
(20060)
图书(19722)
技术经济(19616)
(19238)
(18824)
商业(18638)
实践(18277)
共检索到5923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蒋云赟  
文章根据中国特有的经济社会背景,运用Auerbach等(1991)提出的代际核算方法,设定符合中国国情的参数值,研究衡量中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是否对国民储蓄存在挤出效应。核算结果表明:我国目前的养老保险体系使2007年我国私人消费从92168亿元上升至97059亿元,国民储蓄从122234亿元下降至117343亿元,国民储蓄率从48.99%下降为47.02%。因此中国现行的养老保险体系对国民储蓄存在挤出效应,但挤出效应并不大,而养老保险体系的构建对我国居民消费的提高却有很积极的促进作用,中国应该继续完善养老保险体系。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蒋云赟  
文章利用Auerbach等(1991)提出的代际核算方法,基于符合国情的参数假设,分析了各种"新农保"方案对财政体系可持续性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按照目前方案建立"新农保"体系并不会给政府增加太多负担,"新农保"覆盖面扩大的快慢对财政体系的负担基本也没有影响。由于个人账户中积累的资金目前按照一年期定期存款计息,政府承担的个人账户长寿风险非常有限。"新农保"体系带给政府的主要财政负担来自全额负担基础养老金,如果政府把全国的基础养老金都提高至上海市每月135元的水平,给政府增加的负担不会过多。因此,政府可以加快"新农保"覆盖面扩大的速度,并在现有的财力水平下把全国农村的基础养老金都提高至上海市的水...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黄学军  吴冲锋  
社会医疗保险的实施可以减少经济个体面临的风险而影响个体的消费和投资(储蓄)的选择,对个体的预防性储蓄行为产生挤出效应,增加消费。本文试图建立一个两期模型并通过仿真分析这种挤出效应。从宏观效果上看,大范围的社会医疗保险计划有助于缓解目前对中国高储蓄的担忧,这种制度性的规避风险安排比预防性储蓄的自我融资方式能提升整体的社会福利效果。本文最后就此对中国社会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提出建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蒋云赟  
2012年底我国实现了除外出农民工以外的城乡适龄人口基本养老保险的全覆盖,外出农民工养老保险已成为我国养老保险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这对处于我国城镇化最前沿的农民工的福利改善乃至养老保险体系的城乡统筹,无疑是一个严峻挑战。2009年《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办法(摘要)》并没有正式执行,而后颁布的文件试图将农民工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体系也没有取得预期效果。文章基于我国农民工养老保险的这种背景,利用Auerbach等(1991)提出的代际核算方法,从政府负担角度对我国农民工养老保险进行了系统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当前我国政府责任的不完善和财政支持的缺乏严重阻碍了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发展,农民工应该以较...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白茹  
我国较高的储蓄率影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降息等一系列的调控措施收效甚微。近年来,我国养老保险的迅速发展对居民个人储蓄的影响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本文从相关理论和我国实际出发,合理选择相关变量构建计量模型。实证研究表明,养老保险发展对居民储蓄存在一定的"挤出效应",由于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这种"挤出效应"还不明显,同时认为储蓄的增长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徐敏丽  曹艳春  
本文首先运用生命周期模型来推导养老保险制度对私人储蓄的资产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关系,并进行实证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可降低我国城镇居民边际储蓄倾向和城镇居民储蓄率,老年人口抚养比的提高则会提高城镇居民储蓄率。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翟一擎  
基本医保已实现全面覆盖意味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在数量上率先达到突破,但质量仍因地而异,发展参差。消除不同省份间差异是我国下一步实现医保质量突破的必经之路,但在此之前,首先要充分认识差异。文章选取全国30个省份在2008—2014年间的面板数据,从城居保对居民储蓄的影响角度入手,借助挤出效应探讨不同省份间城居保的落实效果,得到一半省份的城居保对储蓄存在挤出效应,而另一半则为挤入效应且不存在区域挤入或挤出现象的结论。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解垩  
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和倍差法,分析1998年的城镇医疗保险改革对预防性储蓄的影响,实证发现:城镇医疗保险改革对预防性储蓄没有挤出效应;对贫困个体而言,医疗保险改革甚至使其增加了预防性储蓄。医疗支出风险并没有随着改革的推进而降低,是我国城镇医疗保险改革对储蓄没有影响的重要原因。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亚柯  吕文栋  
新古典养老金经济学认为,不同的养老保险制度安排会对一国储蓄产生不同的经济效应,现收现付制会挤出居民储蓄,从而减少一国储蓄,而完全积累制则会通过养老基金的强制性储蓄,增加一国的长期储蓄。但是,研究养老保险制度的储蓄效应仍依赖于经验分析。本文综述了针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储蓄效应进行的经验研究,包括现收现付制对个人储蓄影响的经验研究和基金积累制储蓄效应的经验研究。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石阳  王满仓  
本文计算了我国养老保险现收现付制部分财富价值,并运用中国30个省份2002~2007年的相关面板数据考察了我国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对于储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对我国居民消费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存在对储蓄的"挤出";养老保险财富对消费的影响小于收入对消费的影响;我国养老保险对储蓄的"挤出"效应并不小,同时在不断扩大。因此,针对我国储蓄率过高的问题,可以通过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等方法增加养老保险财富,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郝春虹  赵旭东  张慧敏  
中国人口老龄化加深,同时“防返贫”“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诸多党中央战略所表达的社会福利函数的意义不断被强化,农村养老更成为社会关注的公共问题。本文基于2018年CHARLS数据,利用OLS估计、IV估计和3SLS等识别策略重新评估“新农保”对养老行为的政策效果,研究发现:“新农保”对“家庭代际养老”不再具有显著挤出效应,这与现有文献的结论有较大差异,说明在禀赋收入效应下“新农保”制度政策效应有减弱趋势,而“新农保”对“个人自我养老”则存在显著的挤出效应。与现有文献不同,本文还将“家庭代际养老”和“个人自我养老”同时作为重要解释变量进行了二者变量关系的识别,发现“家庭代际养老”显著挤出了“个人自我养老”,而后者对前者无显著影响。本文采用与现有文献不同的方法和最新数据对“新农保”政策效果进行了重新验证,得出了有差异的结论并增强了结论的稳健性,使用行为经济学解释了家庭和个人养老行为选择,揭示了研究结论蕴含的跨期选择和代际关系的经济学意义,开启了“新农保”制度效果的黑箱。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随淑敏  彭小兵  肖云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是否发挥了养老保险的"财富替代效应"和"风险分担效应",对居民家庭消费和储蓄产生影响,目前还缺乏相关研究。故文章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6)数据,从预防性储蓄视角,实证分析统筹之后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城乡居保显著提高了居民储蓄率;在考虑遗漏变量、自选择等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然稳健。进一步分析表明,一方面受消费惯性的影响,居民往往倾向于将城乡居保(预期)增加的家庭收入结余下来而转化为储蓄,导致储蓄率增加;另一方面,受不确定性因素和城乡居保"低保障"水平的交互影响,居民在面对收入波动、医疗、教育和婚姻等不确定性事件时仍倾向于增加家庭储蓄。异质性分析表明,城乡居保对低收入家庭、45岁以上的参保居民以及农村家庭储蓄率提高的促进效应更大。本研究为政策制定者评估城乡居保制度对居民消费的拉动效应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石阳  
人口老龄化如何影响居民储蓄,养老保险在其中作用重要。本文将现收现付养老保险纳入老龄化影响居民储蓄的作用机制中,根据世代交叠模型提出老龄化对居民储蓄存在着倒U型影响的命题,并使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验证。分析发现我国正在跨越储蓄由升至降的倒U型的拐点,养老保险制度是导致老龄化与居民储蓄的关系异于生命周期假说的重要原因。因此,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中国未来储蓄率很可能持续降低,政府应当及早采取措施。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石阳  
人口老龄化如何影响居民储蓄,养老保险在其中作用重要。本文将现收现付养老保险纳入老龄化影响居民储蓄的作用机制中,根据世代交叠模型提出老龄化对居民储蓄存在着倒U型影响的命题,并使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验证。分析发现我国正在跨越储蓄由升至降的倒U型的拐点,养老保险制度是导致老龄化与居民储蓄的关系异于生命周期假说的重要原因。因此,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中国未来储蓄率很可能持续降低,政府应当及早采取措施。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孟庆平  
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社会养老保险会影响和改变居民的储蓄与消费模式,二者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我们的研究发现,我国城镇居民储蓄与我国社会养老保险水平之间也存在比较强的相关性,社会养老保险供给不足是影响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居民储蓄持续走高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我们认为,既然居民储蓄中很大一部分是为养老准备的,政府就可以通过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设计和创新,发掘居民养老储蓄的公共价值。将其转化为强制性的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计划,这既能缓解政府社会养老保险改革面临的资金困境,也能保证居民退休后有较高的收入来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