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23)
2023(8893)
2022(7322)
2021(6727)
2020(5816)
2019(13518)
2018(13732)
2017(27803)
2016(14652)
2015(16849)
2014(16905)
2013(17097)
2012(16069)
2011(14824)
2010(15507)
2009(14867)
2008(14238)
2007(12876)
2006(11984)
2005(11196)
作者
(45572)
(38088)
(37476)
(35987)
(24093)
(17945)
(17107)
(14670)
(14356)
(13592)
(13105)
(12544)
(12386)
(12279)
(11905)
(11867)
(11354)
(10998)
(10920)
(10621)
(9753)
(9439)
(9398)
(8819)
(8695)
(8555)
(8392)
(8185)
(7807)
(7322)
学科
(86561)
经济(86497)
管理(39391)
(36131)
方法(33953)
数学(31047)
数学方法(30519)
(27906)
企业(27906)
中国(21070)
地方(18462)
(17646)
(15639)
业经(14788)
(14336)
(14026)
地方经济(13017)
(12809)
贸易(12798)
(12394)
(11745)
银行(11718)
农业(11632)
(11314)
(11177)
金融(11176)
(10144)
理论(10136)
环境(10047)
(9977)
机构
大学(227085)
学院(226506)
(105452)
经济(103426)
管理(82956)
研究(81355)
理学(70462)
理学院(69696)
管理学(68264)
管理学院(67869)
中国(63082)
(48636)
(47994)
科学(47801)
(42334)
研究所(38030)
财经(37586)
(36464)
中心(35198)
(34385)
经济学(34001)
(33920)
北京(31554)
业大(31517)
经济学院(30267)
(28848)
农业(28720)
财经大学(27705)
(27543)
师范(27205)
基金
项目(138275)
科学(107599)
基金(100127)
研究(98576)
(87970)
国家(87324)
科学基金(73331)
社会(63309)
社会科(60110)
社会科学(60091)
(53393)
基金项目(51056)
自然(46974)
自然科(45853)
自然科学(45838)
教育(45460)
(45095)
自然科学基金(44986)
资助(44039)
编号(39058)
成果(32362)
重点(31554)
(31172)
(30823)
课题(27964)
(27861)
国家社会(26373)
科研(26293)
教育部(26289)
创新(26274)
期刊
(124568)
经济(124568)
研究(74057)
中国(43743)
(35100)
学报(34397)
管理(34363)
(33001)
科学(31810)
大学(26357)
学学(25111)
(23150)
金融(23150)
农业(22339)
经济研究(22273)
技术(21627)
教育(20421)
财经(19807)
业经(18109)
(17169)
问题(16295)
统计(14888)
技术经济(13815)
(13390)
(12632)
国际(11781)
决策(11775)
商业(11466)
(11325)
理论(11016)
共检索到3542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济民  
1980—1990年期间我国家禽业的生产增长属于主要依靠家禽存栏量增长为主的外延型增长模式。禽肉生产技术进步作用份额已达43%,而禽蛋生产技术进步作用份额只有26%。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温思美  
一、关于农业增长因素分析的理论与方法论问题尽管国内外许多学者利用多种分析方法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增长的因素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大多数研究均在全国一级进行,缺乏分省区的案例分析,关于广东的类似研究更不多见。Wen和Zhang于1992年采用Fan等人所采用的理论框架和分析方法,分析了广东农业增长的影响因素。他们将广东省分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和“其余地区”两组,分别估计了这两个地区和全省农业增长的分阶段(1979年—1985年,1986年—1990年)变化情况,得到了一些非常重要的结论(Wen and Zhang,1992,p73)。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遵义  汪同三  
东亚新兴工业化经济(香港、韩国、新加坡、台湾)属于战后期间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之列,实现了长期8-9%的年均增长率。这一经济增长的源泉是什么?这些经济中产出的增长主要是投入增长的结果,还是主要是技术进步的结果,即技术和效率的提高(或者说“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戴尔·乔根森  何民成  乔恩·塞缪尔斯  王宇  
本文分析了美国信息技术生产行业、使用行业和非信息技术行业对综合产值增长和综合劳动生产率的贡献情况。结论表明:美国经济增长主要源于资本和劳动力投入的增长,其中,资本投入增长更为重要。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相对重要性低于资本和劳动力投入增长,但它是美国经济持续增长所必需的。信息技术生产行业是美国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最重要来源。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佳洪  
人类社会几千年的文明史,从表象上看是人类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从内容上看是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从文化上看是人类向现代文明不断迈进的历程。特别是近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史,表明了人类社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然而,我们在承认我们已经实现和正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一直在苦苦寻求实现经济增长的动因、源泉、方式、制度、结构,以阐释人类社会漫长的经济增长的演进历程,进而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以指导我们的实践。本文的目的,也就在于对经济增长的源泉问题作一番探索与研究,并认为报酬递增条件下的分工是经济增长的基本源泉。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吕薇  
一、制造业的增长源泉 1.分析方法 产出增长源泉分析方法(又称chenery measure)从需求的角度出发,把促进产业增长的源泉分为国内需求增长、国际市场的外部需求增长和进口替代增长三部分。国内需求增长是指国内净需求增长,即国内总产出增长与进口增长之和减去出口增长;出口增长是指由国内产出增长所形成的出口增长(不包括进口的再出口);进口替代增长是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孙超  谭伟  
本文构建了一个经济增长模型 ,将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同时内生化 ,消除了人口增长率对于分析经济增长率时带来的干扰。同时 ,通过对模型解出的最优解的分析以及对影响经济增长各种因素的解释 ,进一步说明了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的增长率对于经济增长的决定性作用 ,并将这两方面的因素内生化 ,使其变成可以进行控制和预测的变量。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华  
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是有目共睹的,但该经济增长方式所存在的问题同样为人瞩目。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驱动源泉主要来源是投资投入,使资本对劳动的比率不断提高,提高了资本有机构成。马克思(1876)在分析资本主义国家的早期经济增长时指出,可变资本在总资本中所占比率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贯春  刘媛媛  张军  
传统文献通常假定所有经济体具有相同的生产函数,抑或是将地理位置和人均收入作为分样本的先验划分依据。然而,这一假定是否恰当并未引起足够关注。在有限混合模型的基础上,本文利用1993~201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依据地区真实GDP条件分布的相似性将不同地区的增长路径内生聚类为多种模式,并探究了背后的决定因素及增长源泉差异。实证结果显示,中国省级经济体的增长路径存在异质性,可以利用3组别有限混合模型进行刻画。同时,人力资本和政府支出有助于理解不同省级经济体的异质性增长模式,而地理位置和人均收入亦具有一定的解释力。更为重要的是,约1/3省份的增长路径存在模式转换,且表现为各项宏观经济指标综合作用的结果。进一步,地区经济增长的分解结果发现,尽管资本积累在不同增长模式中依旧占据着主导地位,但全要素生产率是导致不同模式存在差异化增长率的根本原因。特别地,忽略增长路径异质性将高估物质资本的贡献率约8.2%,并低估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约7.7%。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宋马林  刘贯春  
本文将人力资本和能源要素纳入生产函数,利用多部门核算框架将经济增长分解为部门绿色生产率提升、部门间要素配置效率改善和要素禀赋积累,并依据地区真实产值条件分布的相似性引入异质性增长路径,从而重新估计了中国绿色经济增长源泉。基于2001—2015年省级三次产业数据的测算结果表明:第一,产业内部存在差异化的生产函数,拒绝所有省份遵从相同增长路径的传统假定,而且增长路径随时间推移发生了模式变迁;第二,中国绿色经济增长的主导驱动因素是要素禀赋积累,其次是部门间要素配置效率改善,两者增速下滑是导致2011年后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阶段的根本原因;第三,忽略增长路径异质性会低估要素禀赋积累的贡献率,并高估部门间要素配置效率的贡献率。本文结论表明,提升资本投资效率和克服要素市场扭曲是维持中国绿色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进而对于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有着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石风光  
利用绿色经济增长核算模型,将影响中国省区经济增长源泉分解为环境技术进步、环境技术效率、环境管制、产业环境结构和要素投入五个部分,在此基础上利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和面板平滑转换模型分析了各增长源泉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要素投入和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是中国省区主要的经济增长源泉,环境管制和产业环境结构对中国省区经济增长影响较小;技术创新能力、FDI水平、基础设施水平和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可以显著提升省区环境全要素生产率,而提升污染治理强度和基础设施水平则会显著抑制环境管制的产出效应;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污染治理强度有助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石风光  
利用绿色经济增长核算模型,将影响中国省区经济增长源泉分解为环境技术进步、环境技术效率、环境管制、产业环境结构和要素投入五个部分,在此基础上利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和面板平滑转换模型分析了各增长源泉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要素投入和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是中国省区主要的经济增长源泉,环境管制和产业环境结构对中国省区经济增长影响较小;技术创新能力、FDI水平、基础设施水平和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可以显著提升省区环境全要素生产率,而提升污染治理强度和基础设施水平则会显著抑制环境管制的产出效应;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污染治理强度有助于产业环境结构的优化,FDI水平、能源强度和大中型企业产值比重的提高则有助于促进要素投入产出效应的提升;各因素对经济增长源泉的影响具有显著的非线性特征,且在不同体制下的边际效应差异较大。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宋家乐  李秀敏  
本文运用人力资本永续盘存法估算了我国1952-2009年15岁及以上年龄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并对其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建国以来我国15岁及以上年龄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大幅度提高,由1952年的4.03年提高到了2009年的7.24年;并且,人力资本的溢出效应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最主要来源。为此,我国应继续加大人力资本投资,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期刊] 改革  [作者] 胡祖六  李山  
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源泉与极限胡祖六李山引言自80年代起,贸易自由、金融开放、国际资本流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给非洲以外的许多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而中国更是捷足先登,实行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其国内生产总值(GDP)17年来以年均近1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毛振华  刘元春  朱戎  
以美国次贷危机为先导的世界经济危机对我国宏观经济带来了剧烈的冲击,2008年三、四季度,我国经济出现深度下滑。2009年二季度,随着政府财政刺激政策的落实,我国经济呈现出企稳回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