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68)
- 2023(7736)
- 2022(6736)
- 2021(6529)
- 2020(5437)
- 2019(12528)
- 2018(13104)
- 2017(25331)
- 2016(14056)
- 2015(15660)
- 2014(16123)
- 2013(15726)
- 2012(14519)
- 2011(13144)
- 2010(13616)
- 2009(13231)
- 2008(13537)
- 2007(12236)
- 2006(11346)
- 2005(10826)
- 学科
- 济(48643)
- 经济(48551)
- 管理(45600)
- 业(39665)
- 企(34262)
- 企业(34262)
- 财(22223)
- 税(21822)
- 税收(20375)
- 收(20198)
- 制(19881)
- 方法(17747)
- 中国(17696)
- 数学(14960)
- 数学方法(14814)
- 农(14246)
- 体(13358)
- 业经(12654)
- 银(12301)
- 银行(12291)
- 务(12071)
- 财务(12044)
- 财务管理(12000)
- 行(11721)
- 体制(11445)
- 企业财务(11303)
- 贸(10520)
- 贸易(10512)
- 易(10319)
- 融(10183)
- 机构
- 学院(195642)
- 大学(194403)
- 济(81377)
- 经济(79446)
- 管理(70348)
- 研究(63315)
- 理学(58079)
- 理学院(57494)
- 管理学(56737)
- 管理学院(56356)
- 中国(52650)
- 财(51085)
- 京(41610)
- 财经(37065)
- 科学(33665)
- 经(33135)
- 江(32920)
- 所(31777)
- 中心(28622)
- 北京(27482)
- 财经大学(27026)
- 研究所(27013)
- 州(26086)
- 经济学(25710)
- 范(25000)
- 师范(24802)
- 农(24022)
- 经济学院(23102)
- 院(22739)
- 业大(21643)
- 基金
- 项目(108869)
- 研究(88267)
- 科学(84662)
- 基金(76427)
- 家(63971)
- 国家(63369)
- 社会(54995)
- 科学基金(53867)
- 社会科(51953)
- 社会科学(51941)
- 省(42236)
- 教育(41808)
- 基金项目(39419)
- 编号(38947)
- 成果(35020)
- 划(34867)
- 资助(31432)
- 自然(30734)
- 自然科(29918)
- 自然科学(29909)
- 自然科学基金(29378)
- 制(27627)
- 课题(27370)
- 部(25210)
- 性(25192)
- 重点(24397)
- 项目编号(24283)
- 发(23172)
- 创(22906)
- 年(22875)
共检索到3276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徐博
中央与地方的分税包括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随着地域经济发展,地方财政规模的扩大以及地方税源的多样化,共享税的比重扩大不可避免。本文对共享税的内涵及其与分税制的兼容性进行了探讨,并对当前我国个税制下共享税的选择提出了个人看法。
关键词:
中央税 地方税 共享税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张学诞
全面营改增完成后,地方政府失去了其原主体税种——营业税。在这种情况下,消费税能否作为共享税并成为地方政府主要收入来源之一,是当前亟待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在分析我国消费税作为共享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基于共享税的需要,提出消费税在功能定位、征税范围、税率设计、征收环节等方面的具体改革建议。
关键词:
共享税 消费税改革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唐明 陈梦迪
营改增全面推行使得全国近七成的税收收入来自于共享税,我国已名副其实地进入"大共享税"时代。大共享税的收入格局对我国现有分税制体制提出了严峻挑战:"营改增"全面推进中过渡期增值税分享体制不利于地区间财力平衡,增值税税收与税源背离问题加剧,地方主体税种缺失,分税制向分成制退化等,上述一系列问题与风险都亟需从进一步完善分税制制度框架设计的战略高度统筹兼顾地予以综合化解。通过考察共享分税制的国际实践发现,中德在共享税税种范围、共享税的收入规模以及所得税共享制度等方面存在相似之处,但在增值税收入分配标准和政府间收入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唐明 陈梦迪
"营改增"全面推行使得全国近七成的税收收入来自于共享税,我国已名副其实地进入"大共享税"时代。大共享税的收入格局对我国现有分税制体制提出了严峻挑战:"营改增"全面推进中过渡期增值税分享体制不利于地区间财力平衡,增值税税收与税源背离问题加剧,地方主体税种缺失,分税制向分成制退化等,上述一系列问题与风险都亟需从进一步完善分税制制度框架设计的战略高度统筹兼顾地予以综合化解。通过考察共享分税制的国际实践发现,中德在共享税税种范围、共享税的收入规模以及所得税共享制度等方面存在相似之处,但在增值税收入分配标准和政府间收入划分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而德国的增值税收入分配的独特做法对解决我国现行增值税收入分享过渡方案带来的诸多问题极具启发意义。借鉴德国共享分税制经验,设计适合我国国情的共享分税制,现行需重点解决增值税共享造成的税收分成体制弊端及税收与税源相背离问题,通过坐实地方税体系来夯实分税制的基础。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唐明 陈梦迪
营改增全面推行使得全国近七成的税收收入来自于共享税,我国已名副其实地进入"大共享税"时代。共享分税制中最为核心的问题是如何"分好税",尤其是全面营改增后,增值税收入分享体制的完善至关重要。以国际视角来总结共享税发展经验和探求规律,发现德国共享分税制与我国有较多的相似之处,其运行完善的增值税分享制度为解决我国全面营改增后增值税新分享方案的制度缺陷提供了较为可行的经验启示。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唐明 陈梦迪
营改增全面推行使得全国近七成的税收收入来自于共享税,我国已名副其实地进入"大共享税"时代。共享分税制中最为核心的问题是如何"分好税",尤其是全面营改增后,增值税收入分享体制的完善至关重要。以国际视角来总结共享税发展经验和探求规律,发现德国共享分税制与我国有较多的相似之处,其运行完善的增值税分享制度为解决我国全面营改增后增值税新分享方案的制度缺陷提供了较为可行的经验启示。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孙竹 赵旭
德国共享税的利益平衡机制在世界各国独树一帜,其核心就是均等化。它提倡"中央和地方兼顾",一方面加强中央的宏观调控,同时赋予地方参与的权利,通过三次平衡支付,以"富帮贫"的形式保证各地区公民享有均等的公共服务。德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税收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杜存鸣
论我国的分税制改革及其完善杜存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确立,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带来了转机。在这个大背景下,1994年财政管理体制开始进行大动作改革,其改革重点是全面推行分税制。这一改革,是对我国传统的财政管理体制的重大突破,其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分...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谷成 曲红宝
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和中央财政收入占财政收入总额的比重逐年上升,转移支付规模不断扩大,税制结构逐步优化。同时,改革过程中也出现了对非税收入的依赖不断强化、转移支付资金配置效率不理想等问题。未来的改革应当在保证中央政府宏观调控和财力的基础上,减少转移支付对资源配置的扭曲效应并改善均等化职能,采用税率分享制,使中央以下各级政府能够与中央政府相对平等、规范地分享某些大型税基的课税权。
关键词:
分税制 非税收入 转移支付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刘蓉
一个国家财政体制及其形成包含四个相互关联的要件:支出责任划分、收入划分、转移支付和地方债务。地方税体系是一国财税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上述四个要件紧密相连,环环相扣。1994年分税制改革建立了我国的地方税体系。由于这次改革仅仅保持了分税制的基本制度特征,分税制的核心要素例如财权与支出责任的划分不清晰,因此地方税存在很多问题,成为掣肘我国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体制障碍。本文试图从财政与支出责任相匹配的视角,运用公共财政、财政分权以及地方公共支出膨胀理论分析我国地方税存在问题与改革的理据,相应提出改革我国地方税的思路与政策建议。
关键词:
分税制 地方税 财权与支出责任 主体税种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闫坤
2008年,我国财税改革伴同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走过30个春秋。1994年实行的分税制改革是财税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经济体制改革的各项配套改革提供了前提条件和物质基础,积累了较多成功经验。同时,由于受经济体制改革"渐近式"路径的制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牛倩 刘恒
本文分析认为,在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起点上,应进一步理顺中央与地方、政府与市场两大关系,推进预算法制化,健全转移支付制度和地方税体系,完善国家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关键词:
分税制 财政体制 预算法制化 转移支付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马海涛 李升
改革开放之后财政管理体制采取了各种形式的财政包干制,以打破计划体制时期"大一统"的财政管理体制,由此调动地方和微观企业的积极性,但由于财政包干制存在各种弊端,我国开始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分税制体制运行至今,虽然取得了预期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革。本文以此为题,对分税制的改革动因、改革内容、改革效果、现存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改革发展方向,以供借鉴。
关键词:
分税制 财政体制 财政收支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陈建伟
1994年开始实行的分税制财政体制,为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中央宏观调控能力增强做出了贡献。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分税制也应当随市场与政府关系的调整而调整。一、对我国分税制改革的几点认识第一,从长期动态角度看,很难完整清晰地界定各级政府事权。事权划分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王延涛
关于分税制改革的若干思考王延涛从1994年起,我国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分税制重新划分了中央与地方的收入来源,规范并理顺了中央与地方的财力分配关系,这是对以分灶吃饭为特征的财政包干体制的现实超越。这一超越的意义不仅在于中央与地方财政收入分配形式的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