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4026)
2022(3634)
2021(3758)
2020(3409)
2019(7958)
2018(8212)
2017(17806)
2016(9753)
2015(11255)
2014(11294)
2013(11384)
2012(10833)
2011(9633)
2010(10088)
2009(9832)
2008(10234)
2007(9473)
2006(8704)
2005(8426)
2004(7333)
作者
(27029)
(22386)
(21940)
(21227)
(14154)
(10506)
(10230)
(8410)
(8275)
(8100)
(7450)
(7396)
(7105)
(6967)
(6846)
(6821)
(6652)
(6518)
(6474)
(6384)
(5793)
(5516)
(5438)
(5144)
(5111)
(5087)
(4899)
(4898)
(4510)
(4411)
学科
(40615)
经济(40548)
(35687)
管理(34480)
(30866)
企业(30866)
方法(20903)
(19626)
数学(19080)
数学方法(18869)
(14390)
财务(14374)
财务管理(14344)
企业财务(13820)
(13686)
中国(12834)
(10654)
(9182)
(8938)
银行(8933)
(8437)
(8016)
贸易(8006)
体制(7951)
(7870)
业经(7746)
(7360)
金融(7360)
(6974)
农业(6497)
机构
大学(145277)
学院(143541)
(62868)
经济(61544)
管理(56518)
理学(47321)
理学院(46908)
管理学(46323)
管理学院(46044)
研究(43558)
中国(39283)
(37426)
(30591)
财经(28504)
(25694)
(22295)
科学(22276)
(21456)
财经大学(21218)
北京(20662)
中心(20314)
经济学(19243)
研究所(18833)
(17792)
经济学院(17446)
(16743)
商学(16685)
商学院(16574)
(16437)
师范(16341)
基金
项目(77045)
科学(60640)
研究(59226)
基金(57112)
(47366)
国家(46979)
科学基金(40580)
社会(37860)
社会科(35968)
社会科学(35959)
基金项目(29923)
(27867)
教育(27702)
资助(25193)
编号(25161)
自然(25145)
自然科(24544)
自然科学(24537)
自然科学基金(24130)
(23692)
成果(22528)
(18970)
教育部(16962)
(16646)
重点(16640)
人文(16596)
项目编号(16216)
课题(16130)
(15539)
社科(15422)
期刊
(74503)
经济(74503)
研究(49426)
(32511)
中国(25880)
管理(22920)
(21668)
金融(21668)
学报(16727)
(15728)
科学(15549)
财经(15467)
大学(13781)
(13081)
学学(12799)
教育(12487)
业经(12218)
经济研究(11745)
问题(11214)
技术(10739)
(10236)
农业(9898)
会计(9251)
理论(9249)
财会(9011)
国际(8734)
实践(8176)
(8176)
(7377)
统计(7284)
共检索到2333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楼玉华  
一.问题的提出鉴于公司中持多数股份的股东侵犯持少数股份的股东之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近年来,理论界对少数股东权益的法律保护手段和救济措施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主要集中于对资本多数决原则的限制、设立独立非执行董事、对股东大会决议的监督、派生诉讼以及强制公司收买少数股东的股份等。但对少数股东请求解散公司之诉讼则关注颇少,而且我国的公司法不论是在法律规范上,还是在司法实践中,对这方面的规定和保护都还是空白。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少数股东的解散请求权又急待保护。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林峰  
第一,政府管制与公司自治的平衡。《公司法》属于私法范畴,必须强调公司自治。一般认为,凡主体一方是国家或公共团体的法律为公法;凡主体之间关系是平等的或用于保护个体利益的法律为私法。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秀华  
论我国《公司法》对股东权的保护张秀华在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中,股东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因为股份有限公司是典型的资合公司,从一定意义上讲,股份有限公司是股东资本的结合,着重于公司资本的数额,而公司注册资本,又须划分为等额股份。虽然股东的多寡并不是公司资本...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张辉  
公司股东股利分配请求权虽然作为股东的一项权利确立下来,但立法的粗糙与实务操作的不规范,以及与之相配套的理论研究的空缺等,严重影响了股东的这种物质性权利的实现。实际上,通过解析股利分配请求权的两种权利属性——期待权和既得权,该项股东权的分层次保护获得了依据;通过重构股利分配的公司利润基础以及利润分配方式等提供了该项股东权实现的充实基础;税收成本以及资本投资性质的研究角度使股利分配更具有可操作性;而法律责任机制的完善是最后一道保障。在此基础上,公司股东的股利分配请求权才获得了完整的意义。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周巧红  周红利  
上市公司合并中经常会涉及现金选择权,它和《公司法》规定的异议股东回购请求权在理论和实践中一直存在争议。本文认为现金选择权只是异议股东回购请求权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应当被包含在异议股东回购请求权范围内,而不应与异议股东回购请求权并轨使用。最后本文提出完善我国异议股东回购请求权制度的立法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陈彦晶   蒋巍  
新《公司法》第52条建立了股东失权制度,取代了司法解释规定的股东除名制度。股东失权后其对公司债权人的义务和责任并未被免除。股东承担责任的理论基础应为债权人的代位权。股权被处理前,公司债权人仍可向失权股东主张其在未出资本息范围内就公司债务不能清偿的部分承担补充赔偿责任。失权股东向债权人承担责任的,原则上应允许失权股东复权。当公司和失权股东无法就复权达成一致时,应由公司享有最终决定权。无法复权的,失权股东可向公司追偿。股权被处理后,仅在股权被依法转让且新股东未实际缴纳出资的场合下,债权人才能要求失权股东承担补充清偿责任。即使股东承担补充清偿责任,此时也已无法复权,但有权向新股东追偿。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镇  
我国现行法律对公司解散、清算中股东权益保护问题尚缺乏直接、体系化的规定。本文从《公司法》、《企业破产法》、外商投资企业相关法律法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二)》等规范性文件的具体规定入手,重点分析、评述了现行公司法规范体系中与公司解散、清算中股东权益有关的规定,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公司解散、清算中股东权益保护问题提供规范性分析基础。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夏玲  
为推进公司资本制度前段改革,新修订的《公司法》引入股东失权制度应对股东抽逃出资风险,确保公司资本充实。在了解制度之初,需辨析股东失权与股东除名、股权限制之间的区别。梳理股东失权制度从舶来品写入《公司法》的历程,其背后实质是厘清了股东资格和股权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股东失权制度的价值与功能入手,可解读我国股东失权制度的适用条件、程序要件、对失权股份的处置与被失权股东的救济途径,建议细化董事会催缴出资规则,在认缴制改革中发展失权规则,实现瑕疵出资股东法律责任的强化。
[期刊] 会计之友(上旬刊)  [作者] 郝自贤  
本文旨在针对我国2005年10月新《公司法》中关于中小股东利益保护的制度规定,思考这一制度设计必须考量的因素并提出完善设计的建议,以为我国公司法的继续完善建言献策。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爱菊  
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制度是股东大会表决方式演进的产物,其价值目标在于保护少数派股东。文章阐述了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的背景考察,提出完善我国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适用程序的建议。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李凡  陈国奇  
公司出售重大资产时,若赋予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不仅可以帮助少数股东退出公司,还具有防止事实合并、向经营董事施压、调和多数股东与少数股东之间的矛盾、保护股东公平投资价值等功能。而且,仅仅依靠公开的股权转让市场,无法给予少数股东充分救济。因此,不应当以股份回购请求权仅仅具有救济功能为由,否定在股份公司(包括上市公司)出售重大资产时赋予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的必要性。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王玉环   房素芳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吴立光  
上市公司的股东大会是中小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主要途径。新修订的《公司法》改善了公司运作的法律环境,本文分析和论述了新《公司法》对股东大会制度的完善和突破。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龙江智  杨小娟  
1.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指导思想有偏差纵观我国《公司法》,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设计是建立在“股东本位”基础之上的,强调物质资本所有者或股东的地位。无论是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会还是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会对公司的经营管理都享有广泛的决定权,并有权选任和解任董事会;而董事会仅仅作为股东会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