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83)
- 2023(14102)
- 2022(12030)
- 2021(11356)
- 2020(9717)
- 2019(22002)
- 2018(21997)
- 2017(43121)
- 2016(23146)
- 2015(26140)
- 2014(25942)
- 2013(25809)
- 2012(24006)
- 2011(21785)
- 2010(21714)
- 2009(20259)
- 2008(19665)
- 2007(17390)
- 2006(15806)
- 2005(13808)
- 学科
- 济(100715)
- 经济(100602)
- 业(68265)
- 管理(63758)
- 农(51778)
- 企(45312)
- 企业(45312)
- 方法(43000)
- 数学(38888)
- 数学方法(38432)
- 农业(34291)
- 中国(27493)
- 财(25569)
- 业经(25000)
- 地方(23581)
- 制(21586)
- 学(18653)
- 贸(18117)
- 贸易(18105)
- 易(17631)
- 银(15523)
- 银行(15489)
- 发(15485)
- 环境(15285)
- 行(14861)
- 体(14383)
- 融(13973)
- 金融(13971)
- 技术(13935)
- 策(13765)
- 机构
- 学院(331893)
- 大学(329347)
- 济(139375)
- 经济(136549)
- 管理(130145)
- 理学(112303)
- 研究(112077)
- 理学院(111119)
- 管理学(109213)
- 管理学院(108611)
- 中国(87436)
- 农(73087)
- 科学(69275)
- 京(68945)
- 财(63757)
- 所(56777)
- 农业(56255)
- 业大(55218)
- 中心(53617)
- 研究所(51484)
- 江(50983)
- 财经(50192)
- 经(45720)
- 范(42682)
- 北京(42517)
- 师范(42215)
- 经济学(42004)
- 州(40586)
- 院(39952)
- 经济学院(38054)
- 基金
- 项目(225979)
- 科学(177625)
- 基金(164399)
- 研究(164312)
- 家(144059)
- 国家(142818)
- 科学基金(121931)
- 社会(105587)
- 社会科(99740)
- 社会科学(99707)
- 省(90023)
- 基金项目(87658)
- 自然(78614)
- 自然科(76629)
- 自然科学(76602)
- 自然科学基金(75232)
- 划(74470)
- 教育(73490)
- 编号(67162)
- 资助(66802)
- 成果(53313)
- 重点(50620)
- 部(50444)
- 发(50140)
- 创(46515)
- 课题(45118)
- 国家社会(43835)
- 创新(43582)
- 科研(43507)
- 教育部(42589)
- 期刊
- 济(156982)
- 经济(156982)
- 研究(94046)
- 农(73830)
- 中国(66233)
- 学报(54152)
- 科学(50194)
- 农业(50184)
- 财(46648)
- 管理(44317)
- 大学(41417)
- 学学(39349)
- 融(34076)
- 金融(34076)
- 业经(31707)
- 教育(28218)
- 技术(27682)
- 财经(24278)
- 业(24141)
- 问题(22954)
- 经济研究(22695)
- 经(20804)
- 资源(17965)
- 图书(17361)
- 版(17281)
- 农村(16033)
- 村(16033)
- 技术经济(15946)
- 世界(15912)
- 理论(15891)
共检索到4977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崔红志
文章基于对广东省、河南省和宁夏区1134份农户问卷调查和54份村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对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农村地区之间以及不同类型农民之间分配关系的调整规模、效果和方式进行了描述性分析。主要的结论是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我国忽视歧视三农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得到了遏制,也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但在投入规模、不同地区和不同领域之间的配置效率、资金的使用效率、农民在资金投向选择中的参与等方面仍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
关键词:
公共资源分配 调整 资金使用效率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邹秀清
比较分析不同区域的农户耕地流转行为,有利于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关政策,促进耕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基于赣、苏、桂三省537份农户问卷调查,采用统计软件SPSS13.0分析农户的耕地转出、流入行为,结果表明:东(苏)、中(赣)、西(桂)部地区农户耕地流转行为具有较大的异质性;耕地转出的最主要原因是家里缺劳力和种地经济效益低,耕地流入的最主要原因是惟有种地才能增加收入和家里劳力有余。
关键词:
耕地流转 农户行为 耕地转出 耕地流入
[期刊] 改革
[作者]
谢迪 吴春梅
建构村庄治理系统对农村公共服务效率影响的理论分析框架,利用2013年湖北省5个村庄1098份有效问卷数据进行因子分析,构建各变量之间关系的初始模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进行检验与模型修正。研究发现,除主体能力对时效、公共资源分配和沟通渠道对投入产出比外,其他村庄治理系统公因子对农村公共服务效率公因子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表明村庄治理系统优化有利于农村公共服务效率的提高。为此,应积极采取措施以实现村庄治理系统与农村公共服务的体系化。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陆立军 王祖强
浙江私营企业是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通过艰苦的创业历程,逐渐完成资本原始积累的;私营企业主承担着资本积累职能、监护职能和要素组织职能,是一个积极向上的群体;在目前的劳资关系中,合作与共同利益是主流,冲突与利益对立是支流。应从寻求和扩大劳资双方的共同利益出发,肯定雇佣关系在整个经济社会关系中的非主流性、矛盾的非对抗性、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和历史进步性,规范、引导、鼓励私营企业向社会化方向健康发展。
关键词:
私营企业 劳资关系 分配关系 浙江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志国 赵帮宏 王余丁 李存超
本文从农户的视角,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围绕粮补政策的补贴金额、补贴依据、补贴结构、补贴程序、补贴方式等内容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粮补政策对粮农产生了一定的制度激励效应,降低了粮农的粮作经营制度成本,增加了其制度收益。但是,补贴金额有待进一步提高,补贴品种范围有待进一步扩大,补贴手续有待进一步简化。
关键词:
粮补政策 粮作经营 制度激励效应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振勇 杨立忠
农村宅基地的合理流转、有效配置对于解决我国当前土地资源利用的供需矛盾,保障城市化、工业化快速推进合理用地需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山东省481户的调查数据,运用Probit二元选择模型分析了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宅基地自由流转的意愿主要受性别、年龄、家庭人口数、房屋建筑面积、村庄对外交通便利程度、是否发生过耕地流转、是否接触过宅基地流转、是否认可宅基地流转提高幸福指数八个因素的影响,该结论对于保护农民合法权益、推进新农村建设量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朝阳 赵钦栋 宋春晓
引导农户根据自身情况自愿有偿退出土地承包权,有助于推进以适度规模化生产为目标的农业现代化经营。基于全国11个省(区)18个县区的1012个农户微观调查数据,分析农户代际差异对农户土地承包权退出意愿和退出补偿方式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代际农户在土地承包权退出意愿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老一代农户土地承包权退出意愿较低,而新生代农户土地承包权退出意愿则较高;大多数农户都会选择“以承包地换现金补偿”的退出补偿方式,但不同代际农户在其他退出补偿方式选择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新生代农户更倾向于选择“以承包地换城镇住房就业”,而老一代农户和中生代农户更倾向于选择“以承包地换社保或股份”的退出补偿方式。因此,优化我国农村土地承包权当前的退出模式,还应考虑不同代际农户土地承包权退出意愿的差异,并构建差异化的退出补偿机制,使不同群体农户退出土地承包权之后都有合理的价值预期,从而促进土地的适度规模化经营。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林乐芬 李伟
本文以江苏省7个区县744户农户的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了影响农户对土地股份合作组织决策响应的相关因素。研究表明,农户对土地股份合作制的相关政策越了解,其越倾向于入股土地股份合作社,这是影响最为显著的因素;农户会随着家庭非农工作比例的扩大而提高入股概率,但也会随着家庭承包土地规模的扩大而降低入股概率;年龄较大的农民因就业途径较窄而更倾向于自营土地而非拿土地入股,但具有养老保险与非农化职业倾向的农民则更容易做出积极的决策响应。总体看,土地股份合作组织的创设更需要相关部门的宣传引导,其适应了如今农村非农化倾向的整体趋势,有利于集约弱势农户的零散土地,为改善土地细碎化、...
关键词:
土地 股份合作组织 农户 决策响应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谢文宝 刘佳琪 刘国勇
[目的]从农户经营角度研究流转耕地与非流转耕地之间的经济效益差异,并找出造成差异的成因,为提高土地经营效益,加快土地流转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农户投入产出调查数据,采用对比分析方法研究流转耕地与非流转耕地之间的经济效益差异,借助多元线性回归和处置效应模型研究造成经济效益差异的成因。[结果]耕地流转后的地块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大,但单位面积产出减少;耕地流转后土地租金等非物质投入增加,导致单位耕地净收入低于非流转耕地;流转耕地用于种植经济作物的收益高于粮食作物;农业收入占家庭收入比重和土地确权对单位耕地流转的经济效益有显著正向影响,而耕地地块面积有显著负向影响;户主民族属性、家庭人均耕地面积和地区差异对耕地是否流转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而户主年龄、受教育年限和土地流转风险认知对耕地是否流转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结论]土地流转实现了规模化经营,过高的土地租金等非物质投入是导致耕地流转后经济效益下降的主要原因,进而导致"去粮化"问题突出;提高农户家庭农业收入占比、合理配置投入生产要素、加快土地确权登记有利于提高单位流转耕地经济效益。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谢文宝 刘佳琪 刘国勇
[目的]从农户经营角度研究流转耕地与非流转耕地之间的经济效益差异,并找出造成差异的成因,为提高土地经营效益,加快土地流转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农户投入产出调查数据,采用对比分析方法研究流转耕地与非流转耕地之间的经济效益差异,借助多元线性回归和处置效应模型研究造成经济效益差异的成因。[结果]耕地流转后的地块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大,但单位面积产出减少;耕地流转后土地租金等非物质投入增加,导致单位耕地净收入低于非流转耕地;流转耕地用于种植经济作物的收益高于粮食作物;农业收入占家庭收入比重和土地确权对单位耕地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丁琳琳 吴群
构建财产权制度、农户资源禀赋对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的作用框架,并提出相关假说,基于理论框架,建立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影响因素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农户数据,定量揭示其影响关系。结果显示:财产权制度的保证和稳定会影响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的获取水平,承包地确权的政策促进作用明显优于宅基地确权;土地调整与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农户自然资源禀赋、人力资源禀赋、社会资源禀赋对土地财产权的价值显化均有正向促进作用;农户家庭非农收入水平、地区土地市场化水平等其他因素,正向影响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的获取可能。创造条件实现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增收,需从财产权制度层面强化赋权,提高农户土地产权可预期性,从资源...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崔红志
本文基于2012年和2013年山东、河南、陕西等8个省(区)农户调查数据,将主观幸福感作为定序变量,采用有序Logit模型,探讨了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除了健康条件和婚姻状况等个人基本特征,经济条件、社会保障、与过往生活条件的比较和对未来生活的预期、有无儿子等因素,对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有重要影响。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安海燕 洪名勇
基于辽宁省辽阳县和贵州省5个县的545份农户农农农农调查数据,从经济、关系、习俗、文化等方面选取8个变量,运用Logistic模型分析了农户在土地流转时选择口头契约、书面契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经济、关系、习俗与文化显著影响农户书面契约、口头契约的选择;租金越高越倾向于选择书面契约,原始关系越密切越倾向于选择口头契约,农户选择契约时倾向于与村集体大部分人保持一致,受教育程度越高、受传统行为影响越小越倾向于选择书面契约。经济、关系、习俗与文化分别对应理论上的风险、交易成本与行为认知,农户行为是此多要素的均衡产出,具有其合理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吕晓 臧涛 张全景
基于山东省287份农户调查问卷,综合运用Heckman二阶段模型、主成分分析和比较分析法,分析农户土地政策认知及其农地转出的响应机理。结果表明,农户对土地政策认知的总体水平和农地转出比例均较低;对农户整体而言,土地政策认知水平提升对农地转出意愿和行为的发生概率提高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但不同类型农户的农地转出意愿和行为对土地政策认知的响应存在较大差异;土地政策认知对农地转出意愿和行为的影响力处于中等水平,家庭特征、区位因素和社会保障的作用程度相对较大,资源禀赋的作用最小。为了促进农地流转,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利国
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要求,是实现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化农业的必由之路。本文以江西省278个农户为研究对象,通过计量分析方法考察影响农户从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行为的因素。实证结果显示,显著影响农户从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的因素是文化程度、家庭种植面积、是否参加过环境友好型农业培训、是否接受过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指导以及对环境是否关心。
关键词:
环境友好型农业 生产意愿 影响因素 农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种田农户:现状、特征与合理类型——基于全国31省(区、市)4795户农户的问卷调查
基于农户满意度的城镇近郊区空心村综合整治绩效评价——以成都市17个典型村庄419户农户问卷调查为例
农民收入多元化与农地产权偏好:约束与动态选择——理论框架与来自赣、苏、桂三省578份农户问卷调查的经验
农户对生物农药的支付意愿:对山东省莱阳、莱州和安丘三市的问卷调查
信任、内疚与农户借贷选择的实证分析——基于甘肃、河南、陕西三省的问卷调查
河南省农户资金借贷现状实证分析——基于河南省704户农户的问卷调查
城镇化异质路径下失地农户家庭发展能力评价与比较——基于湖北省402份农户问卷调查
土地政策的农户认知及其农地转出响应研究——基于山东省287份农户问卷调查的实证
农户对市场风险与农产品期货的认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5省(市)328份农户问卷调查
农户市场风险规避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8省1047份蛋鸡养殖户问卷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