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5894)
2022(5141)
2021(5048)
2020(4594)
2019(10951)
2018(11358)
2017(21975)
2016(12063)
2015(13690)
2014(13739)
2013(13835)
2012(12958)
2011(11865)
2010(12604)
2009(12305)
2008(12868)
2007(11780)
2006(11155)
2005(10556)
2004(9191)
作者
(34733)
(28632)
(28563)
(27539)
(18580)
(13368)
(13215)
(10891)
(10803)
(10637)
(9911)
(9709)
(9541)
(9485)
(9042)
(8834)
(8500)
(8437)
(8323)
(8320)
(7615)
(7096)
(7084)
(6690)
(6683)
(6522)
(6499)
(6420)
(5989)
(5625)
学科
(45498)
经济(45438)
管理(40992)
(32741)
(28792)
企业(28792)
方法(17796)
(17070)
(16176)
中国(15916)
数学(14543)
数学方法(14337)
(12247)
(11314)
银行(11298)
(10775)
(10574)
业经(10137)
(9901)
(9321)
(9119)
财务(9084)
财务管理(9050)
(9028)
金融(9027)
体制(8907)
理论(8746)
(8622)
贸易(8614)
企业财务(8540)
机构
大学(175743)
学院(171411)
(70052)
经济(68313)
管理(64910)
研究(61812)
理学(52185)
理学院(51510)
中国(51464)
管理学(50696)
管理学院(50298)
(41931)
(40025)
科学(34969)
(32631)
财经(29964)
(29270)
研究所(28705)
中心(27111)
(26936)
北京(26628)
(25562)
(24119)
师范(23930)
(23214)
财经大学(21986)
(21724)
经济学(21115)
业大(20839)
农业(19635)
基金
项目(94329)
研究(72684)
科学(72661)
基金(66891)
(57677)
国家(57191)
科学基金(47174)
社会(44227)
社会科(41736)
社会科学(41723)
(34866)
基金项目(34439)
教育(34231)
编号(31030)
(30375)
成果(28943)
自然(28717)
资助(28323)
自然科(27963)
自然科学(27951)
自然科学基金(27439)
课题(22116)
(22004)
重点(21465)
(19711)
(19553)
项目编号(19060)
教育部(18931)
(18583)
(18122)
期刊
(91053)
经济(91053)
研究(62136)
中国(42231)
(34296)
管理(29494)
教育(24792)
学报(24235)
科学(23278)
(23006)
(22323)
金融(22323)
大学(18968)
学学(16979)
财经(15754)
技术(15356)
农业(14618)
经济研究(14173)
(13620)
业经(13259)
图书(12234)
问题(12167)
(11159)
国际(10132)
理论(9667)
书馆(9449)
图书馆(9449)
(9129)
会计(8950)
现代(8770)
共检索到2977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水金  唐任伍  
我国公共管理改革应遵循怎样的路径,存在以下争论:我国公共管理改革是要解构官僚制还是建构官僚制、改革的方向是市场取向还是公共取向、改革的过程是倾向中央集权还是地方分权、改革以行政体制改革为优先还是以政治体制为突破口、改革的道路是渐进式还是激进式。我国公共管理改革的过程是一个解构官僚制与建构官僚制并存的双重过程,也是一个市场取向与公共取向并重的过程,而集权与分权的情况则要根据地方政府的成熟度来确定,改革不可避免地涉及到政治、法治等广泛性的内容,改革的过程可以采取一种有限激进的方式进行。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学庆  
我国价格改革大致可划分为"改革传统计划价格体制"(1977年4月~1992年初)和"创建和完善新的市场价格体制"(1992年初至今)两个时期。创建市场价格体制基本框架的工作到2000年大致已经完成,目前处在完善市场价格体制阶段。考虑到我国价格改革的进程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改革的要求,未来价格改革的重点是:解决政府定价的公平合理与公开透明问题;完善垄断性行业、公用事业、社会公共服务价格制定办法;推进资源价格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价格反垄断,尤其是对国有大型垄断企业的价格反垄断;改善CPI统计;建立符合我国利益要求的应对国际市场价格变动的体制机制。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国清  肖育才  
全球公共产品是传统公共产品研究内容的拓展,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使得对全球公共产品的需求日趋强烈。对全球公共产品的定义与特征、全球公共产品的分类、全球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和方式、全球公共产品供给现状及原因、全球公共产品的融资等方面的研究表明,未来全球公共产品重点研究的方向,应是供应主体、供给融资方式、供给决策规则和过程、供给管理监督激励机制和国际公共财政方面。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娟伟  周晓唯  
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来看,若生产关系不能适应生产力结构演化的需要,就会导致经济供给侧出现动力不足、高成本、高杠杆等问题,因此需要坚持科技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完善居民福利保障制度、协调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配置资源、改善基础环境质量四个方面的供给侧改革标准,从科技创新、政府绩效考核、政府与市场协调、市场经济保障制度建设四条路径入手,通过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优化政府职能、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等措施,加快实施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期刊] 改革  [作者] 蓝煜昕  
我国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在动力上遵循中央带动、自上而下的变迁模式;在主线上围绕政府职能转变不断深化;在横向上呈现出由调整行政体系内部关系向调整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关系的变迁过程;在纵向关系维度上呈现出分权化倾向。新一轮改革将以职能转变和放权为核心继续推进,但也面临如何界定各级地方政府职能、如何与市场和社会主体的发育联动、如何传播核心观念三大挑战。
[期刊] 改革  [作者] 尹政平  
我国处于开放型经济中,其低碳供应链受到进出口贸易、跨国公司、对外投资、国际碳金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开放经济要素为我国企业在全球低碳供应链中的转型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增加了我国企业的经济风险与环境风险。我国低碳供应链转型发展应从国家积极推动、行业密切配合、企业作为主体、消费者加强参与等方面着手。
[期刊] 改革  [作者] 朱坚真  闫玉科  
海洋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加强海洋经济学学科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学科特点上,海洋经济学研究包括微观、中观、宏观和可持续研究四个维度;在研究对象上,由于海洋经济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公共性、高技术性、关联性、复杂性和高风险性的特点,其研究对象应呈多元性;在研究方法上,海洋经济主要采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哲学与系统论方法等。
[期刊] 改革  [作者] 邓伟  
近年来,我国少数行业出现了"国进民退"现象,2009年这一现象变得更为明显。"国进民退"并非市场公平竞争的结果,而是受国有企业过多的留存利润、歧视性的产业政策、国有银行的信贷支持以及地方政府对中央国企的支持等体制性因素扭曲所致。因此,"国进民退"不仅不利于效率的提高和社会福利的改进,还会在民营企业的发展、收入分配、产业结构优化、金融风险和增长方式的转型等方面对我国经济产生不利影响。为防止"国进民退",应对国有企业进行合理定位,划定其必要的经营范围。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袁堂军  
从宏观的角度可以看出,未来我国的对外开放战略原则应该坚持:内外兼修——以外带内,高端递进——低端不弃。前者强调的是降低国内外制度性的交易成本,以效率驱动的方式提高国际竞争力。后者重在兼顾我国的要素禀赋条件,继续要素驱动以保障就业和扩大内需。对外而言,我们应该积极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全球经济一体化(如国际贸易投资规则的制
[期刊] 改革  [作者] 平新乔  
20世纪30年代以来,微观经济学经历了四次大的变革,即20世纪30年代的"垄断竞争"理论革命、四五十年代的"不确定性"理论革命、七八十年代的"信息、激励和不完全性"理论革命,以及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异质性、搜寻、匹配与机制设计"理论革命。微观经济学发展的总趋势是缩小"市场失灵"的范围,在接近真实世界的过程中逐渐放弃原来的同质性、完全竞争、完全信息和对称信息的假设。在微观经济学按真实世界面貌来修正自己的理论的过程中,数学方法和抽象分析方法变得日益精致、精准。微观经济学理论逼近真实世界的过程,也是理论本身向基本理论回复的过程。
[期刊] 改革  [作者] 朱华  
对中国作为后发国家内向国际化先于外向国际化发展的顺序原理及中国当前所处的对外投资发展阶段的分析指出,不能仅从二者的数量规模上的悬殊差距而简单地得出其发展不均衡的结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处于IDP理论的第二个发展阶段而不是第三阶段。中国作为"引进来"的东道国地位正在下降,而作为"走出去"的投资国地位正缓慢上升,但仍然处于中级不平衡的发展阶段。
[期刊] 改革  [作者] 高启明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通用航空产业历经较快发展、低速徘徊和高速增长三个历史阶段,服务面向由第一、第二产业主导逐步向第三产业主导过渡,产业发展方式由单一封闭式发展逐步转向融合创新式发展,供应链构成正由国内企业转向国际合作。但长期制约我国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还有待突破,构建持续增长的动力机制、提高关键领域创新能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通航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今后改革的思路是:以市场化改革构建发展动力机制,以重点突破推动前沿领域自主创新,以信息化治理实现产业跨界融合,以结构改革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
[期刊] 改革  [作者] 夏杰长  管永昊  
"营改增"是我国税制改革与结构性减税的重要内容之一。开展"营改增"试点以来,企业税负普遍降低,经济社会效益明显,扩围、增速已成为主要趋势。但在试点过程中,技术层面存在纳税人身份选择、税率选择和进项税额抵扣范围确定等方面的难点,体制层面存在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调整、税务机构设置与税收征管等难点。应通过合理确定增值税税率、进项税额抵扣范围,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分配关系,完善地方税体系,分流国税、地税工作量等途径推进"营改增"改革。
[期刊] 改革  [作者] 陈剑  
发展中国家的公用事业规制体系在规制机构的"有限性"、规制机构的独立性、规制机构结构设计、规制激励等方面存在困境。构建适宜的发展中国家公用事业规制体系,应着力提升规制机构能力,依据人力资源水平、规制承诺水平状况选择合适的规制治理模式,合理确定规制机构的自由裁量权水平,构建完善的规制激励机制。设计我国的公用事业规制体系,应使其与制度禀赋相匹配,考虑规制政策模式的选择以及各规制政策的权衡。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振京  张林山  
一、2012年前三季度的重要改革措施(一)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改革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和污染排放管理。全国正式实行居民阶梯电价制度。除新疆和西藏外,其他省(直辖市、自治区)均已启动实施居民用电阶梯电价方案,总体反映良好。碳排放交易试点工作展开,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广东省、湖北省、深圳市获准开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