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44)
2023(11538)
2022(10111)
2021(9693)
2020(8131)
2019(19030)
2018(19523)
2017(37697)
2016(20547)
2015(23108)
2014(23408)
2013(23158)
2012(21153)
2011(19245)
2010(19386)
2009(18002)
2008(17650)
2007(15187)
2006(13747)
2005(12188)
作者
(58823)
(48348)
(48284)
(46000)
(30722)
(23096)
(22016)
(18948)
(18388)
(17340)
(16634)
(16177)
(15334)
(15287)
(14870)
(14616)
(14430)
(14300)
(13897)
(13641)
(12061)
(11939)
(11611)
(11043)
(10892)
(10809)
(10786)
(10780)
(9808)
(9466)
学科
(81735)
经济(81631)
管理(57269)
(53718)
(43818)
企业(43818)
方法(36789)
数学(32155)
数学方法(31844)
(25720)
中国(24529)
(22543)
业经(19773)
(19130)
农业(16798)
地方(16585)
(16575)
(14470)
贸易(14461)
(14074)
(13932)
银行(13899)
(13347)
理论(13125)
(13024)
(12778)
(12525)
金融(12524)
(11802)
技术(11765)
机构
大学(294063)
学院(291379)
管理(117482)
(116236)
经济(113570)
理学(101399)
理学院(100285)
管理学(98793)
管理学院(98237)
研究(97198)
中国(72222)
(63231)
科学(58937)
(57040)
(48403)
财经(44572)
(44218)
研究所(43761)
中心(42913)
(41947)
业大(41698)
北京(40629)
(40362)
(39701)
师范(39408)
(35094)
(34273)
经济学(34238)
农业(34155)
财经大学(33065)
基金
项目(193886)
科学(151475)
研究(145780)
基金(139280)
(120007)
国家(118966)
科学基金(101695)
社会(90680)
社会科(85717)
社会科学(85695)
(74925)
基金项目(74556)
教育(66469)
自然(64526)
(62980)
自然科(62936)
自然科学(62921)
自然科学基金(61769)
编号(61466)
资助(56981)
成果(50976)
(43176)
重点(42723)
课题(41719)
(41183)
(39775)
项目编号(37762)
教育部(37146)
创新(36951)
国家社会(36665)
期刊
(131417)
经济(131417)
研究(91798)
中国(54357)
学报(43501)
管理(42478)
(41734)
(41374)
科学(40793)
教育(35362)
大学(33289)
学学(30972)
农业(28960)
(25994)
金融(25994)
技术(24419)
业经(22409)
财经(21399)
经济研究(20530)
(18159)
问题(17883)
图书(17881)
理论(15989)
实践(14709)
(14709)
技术经济(13789)
现代(13650)
科技(13534)
商业(13366)
(13050)
共检索到4309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林涛  胡豹  
公共物品供给的城乡差异主要体现在供给政策、管理体制及供给水平等方面。当前,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总量严重不足,城乡差距仍在不断扩大。现行城乡公共物品供给制度已无法在城乡之间发挥收入再分配的调节作用,它既不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也不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因此,对现行城乡公共物品供给制度进行统筹改革势在必行。改革的重点在于城市要优化和调整供给项目,适时调控公共财政支出水平;农村要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农村公共财政总体支出比重。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程瑜  
考虑城乡居民在生产生活等方面对公共品的需求存在不同,可将公共品划分为基本公共品和差异性公共品两大类。基本公共品是指对社会公众的生存发展具有基础作用的公共品,无论城市居民,还是农村居民,他们对这些公共品的需求是无差异的。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江明融  
长期以来,我果实行的是城市偏向型公共产品供给制度,造成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短缺,供给成本分担不合理,公共产品收益分享不公平,供给决策机制不规范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导致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失衡。因此,必须根据公共财政的要求,实行城乡统筹的公共产品供给制度,以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的实现。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马志敏  吴朝阳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有力保障。当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诸多问题,如总量不足、结构失衡、效率低下,不仅影响了农村居民对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需求,而且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建国之初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的选择、城乡二元结构和城乡利益的分化。因此,重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需要切实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建立建全相关法律制度,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刘乐山  何炼成  
在对公共消费涵义和范围进行界定之后,分析了建国以来城乡居民公共消费的差异,阐述了公共消费差异对城乡居民的影响,提出了平抑城乡公共消费差异的对策措施。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孙文杰  
政府财政的重要职能之一是通过公共财政政策,实现收入的再分配和社会保障职能,然而,现实经济中财政的收入再分配职能并没有很好地运行。地方政府在支农支出、教育和医疗等公共产品上的财政支出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现有财政体制的城市倾向造成农村公共产品投入严重不足,农民较多负担了本应由地方政府承担的公共产品支出,这是形成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同时,中央政府和基层地方政府的财权和事权严重不对称,乡镇财政薄弱的财政收入无法承担起种类繁杂的公共产品支出,因此必须对现有财政体制进行改革:1.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公共产品供给体系;2.合理平衡基层乡镇一级政府的财权和事权;3.改革县乡财政体制,通过压缩农业服务的行政事业...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陶学荣  史玲  
近年来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规模和结构有明显改善,但仍滞后于农民的现实需求,城乡之间供给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农村公共产品长期供给不足和滞后,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农村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实现社会公平,协调好城乡关系。解决农民减负增收的问题,关键在于实行城乡平等的公共政策,统筹城乡公共资源分配,改善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为此,需要在界定供给主体的基础上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进行改革创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宋巨盛  
一、税费改革与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我国农村的税费改革是与减轻农民负担问题联系在一起的。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农民负担过重问题开始逐渐引起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为解决农民负担过重问题,国家加强了监管,并提出了多种减轻农民负担问题的具体要求和措施,但农民负担过重问题始终未能从根本上得以解决。后来, 随着治理的逐步深入,人们开始逐渐认识到,农民负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谢星全  
采用成都市县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财政分权、统筹城乡对成都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规模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央提出建立健全基本公共体系战略目标和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践能显著促进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但是财权与事权不匹配、重视经济绩效的政绩考核模式削弱了二者对公共服务供给的积极影响。成都各县级政府增加公共服务供给主要凭借上级政府转移支付(外部激励)和单位供给的规模效应(内部激励),而不是本级可支配财政资金;处于第二、三群圈层的县级政府更偏好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因此,成都市县级政府现有的公共服务供给规模是政绩考核压力、寻求上级政府转移支付和规模效应的动力、统筹城乡一体化与推进公共服务能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单吉堃  
一、改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必要性与迫切性中共“十六大”明确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吴海峰  陈明星  
"十二五"将是我国城乡一体化取得历史性突破的关键时期,要适应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关联度显著增强的新形势,积极推进农村改革与城市改革实现由脱节走向互动,这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先决条件和必要前提。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邱晓华,万东华  
一、城乡消费差异的形成原因总的说来,城乡差异是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的历史基础上,受自然条件、经济因素、人口变动以及文化素质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和运动而形成的。在我国,城乡消费差异的形成,在一定意义上也是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伴生物,优先发展城市工业化的战略,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改善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提高了消费水平。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对迟缓,农副产品价格的偏低,使大量利润转化为工业化的资金,相当长时期内,农民生活改善不明显,消费水平较低。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樊明成  
从总体上看,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异比较明显;从性别、学校类型、学科以及入学分数等角度看,城乡居民之间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更加突出;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近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总体差异以及城乡之间在性别、学校类型等方面的入学机会差异都有明显的缩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彭坤  
互联网不仅仅促进了经济发展,也加剧了区域经济不平衡。互联网的发展在城乡存在很大差异,主要表现在城乡网民规模差异,农村网民学历与发展趋势的差异,农村网民使用内容的差异和城乡政府服务部门的互联网发展差异几方面。导致城乡互联网发展差异的重要原因是收入的差距。为了改变这种差距,政府要从政策上进行导向,资金上进行扶持;要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充分发挥农村电子商务第三方中介平台的作用;要大力培养适应农村环境和能为农民提供福利的电子商务人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