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14)
- 2023(6916)
- 2022(6075)
- 2021(5802)
- 2020(5115)
- 2019(11765)
- 2018(12161)
- 2017(23879)
- 2016(13262)
- 2015(15471)
- 2014(15650)
- 2013(15923)
- 2012(15421)
- 2011(13850)
- 2010(14162)
- 2009(13487)
- 2008(13211)
- 2007(12247)
- 2006(11180)
- 2005(10484)
- 学科
- 济(46987)
- 经济(46857)
- 管理(34884)
- 业(31667)
- 企(21735)
- 企业(21735)
- 中国(18491)
- 方法(18420)
- 农(16316)
- 数学(15498)
- 数学方法(15273)
- 制(14048)
- 财(12829)
- 地方(12229)
- 业经(11282)
- 图书(10769)
- 贸(10345)
- 贸易(10334)
- 学(10307)
- 书馆(10181)
- 图书馆(10181)
- 银(10138)
- 银行(10121)
- 易(10043)
- 农业(9947)
- 工作(9903)
- 行(9797)
- 和(8720)
- 融(8601)
- 金融(8599)
- 机构
- 大学(188731)
- 学院(183793)
- 济(69020)
- 管理(67803)
- 经济(66850)
- 研究(59630)
- 理学(55290)
- 理学院(54557)
- 管理学(53679)
- 管理学院(53262)
- 中国(49162)
- 京(41688)
- 财(38050)
- 科学(34680)
- 江(31784)
- 所(29591)
- 中心(29371)
- 范(28606)
- 师范(28430)
- 财经(28217)
- 北京(27196)
- 州(26578)
- 农(26550)
- 研究所(25776)
- 经(25088)
- 图书(23838)
- 业大(23510)
- 书馆(23183)
- 图书馆(23180)
- 师范大学(22557)
- 基金
- 项目(108297)
- 研究(86276)
- 科学(82316)
- 基金(73988)
- 家(62291)
- 国家(61651)
- 社会(52609)
- 科学基金(51243)
- 社会科(49426)
- 社会科学(49409)
- 省(42178)
- 编号(39691)
- 基金项目(39223)
- 教育(38962)
- 成果(36189)
- 划(35531)
- 资助(29911)
- 自然(29637)
- 自然科(28793)
- 自然科学(28781)
- 自然科学基金(28225)
- 课题(26193)
- 项目编号(24797)
- 发(23824)
- 部(23752)
- 重点(23424)
- 年(22645)
- 性(21721)
- 创(21102)
- 国家社会(20574)
共检索到3126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林华 楚天舒
在包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公共图书馆法》在内的公共文化法律体系中,法律义务主体分为行政机关、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单位(包括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等)、其他组织和个人。不同的义务主体,其法律义务的性质也不尽相同,其他组织和个人承担的是消极不作为义务,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单位承担的是具体给付义务,行政机关承担的则是抽象给付义务。传统的文化法律实施机制(即文化执法模式)建立在威慑理论基础上,适用于文化市场监管领域的私权利主体。公共文化法律体系中的行政机关、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单位都是承担公共服务、履行公共职能的公权力部门,传统针对私权利主体的文化执法模式不能适用或不宜适用,公共文化法律体系中的其他组织和个人也不能直接适用针对文化市场监管的文化执法模式。基于公共文化法律体系中法律义务主体和义务内容的性质,宜对承担公权力职能的行政机关和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单位适用公共文化法律实施的软法机制,对属于私权利主体的其他组织和个人扩展适用公共文化法律的文化执法机制,进而构造出一种软法机制和传统机制交融的公共文化法律实施模式。图1。表1。参考文献39。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陆晓曦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是我国公共文化领域首部"基本法",也是文化领域具有综合性、全局性、基础性的一部法律。《公共图书馆法》则是从公共图书馆单一领域角度出发,对前者提出的基本原则、制度要求进行专门化和具体化。二法是一般法与特别法的关系。《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中关于设施布局建设、服务体系建设、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免费开放、社会化发展、考核评价、人才经费保障等方面的基本规定,均是面向各类型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提出的统一要求;《公共图书馆法》中在相关章节逐一回应了这些要求,并根据公共图书馆自身的功能、特点和规律将要求细化、完善,使条款更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裴成发
为了加快我国公共图书馆法的立法进程,使图书馆员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公共图书馆法的内涵、属性等,文章主要从公共图书馆法的要素、属性及原则、法律关系,以及法律责任与法的适用等公共图书馆法的法理问题进行研究。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法 法律 应用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裴成发
基于法理学的基本思想,主要从公共图书馆法的客体之概念、表现切入,重点就公共图书馆法客体要素中的物、人、精神以及行为结果等进行阐释。旨在促进我国公共图书馆法的立法进程,提升公共图书馆对其法律客体问题的认知和判断,从而真正促进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法 立法 法律客体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柳英
英国《公共图书馆法1850》是世界范围内公共图书馆领域的第一部国家立法,具有重大的开创意义。但受时代局限,这部法案在设置主体、设置方式、经费获取与使用三个主要方面存在着一些制约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障碍。1850年到1919年是英国公共图书馆立法史上立法活动最为频繁的一个阶段。在这一阶段中,英国政府通过拓展设置主体的范围、放宽经费获取和使用条件的限制、简化设置程序等主要方式消除了阻碍英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各种限制因素,促进了英国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
英国 公共图书馆法 法律修订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刘琼
软法亦法、软硬共治是我国公域法治的重要特色。《公共图书馆法》作为公共文化领域的重要立法,文化权利的高度自决性与民众对公共图书馆需求的柔性属性决定了《公共图书馆法》的软法特征明显,形式虽软、效力较硬。相较于硬法"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在《公共图书馆法》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更应注重社会舆论、行业自律、利益驱动机制的重要作用,注重软硬法合力,共同促进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切实保障公民文化权益的实现。
关键词:
软法 公共图书馆法 文化权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蔡箐
探讨了当前国内公共图书馆网络的性质、功能、模式特点,并对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克服种种缺陷使其能够健康、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在于依靠相关法律的制定和保障。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 服务网络 网络模式 法律保障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李怡梅
文章介绍了长沙市公共图书馆近年来的基本建设和读者服务情况,探讨了公共图书馆如何更好地加强"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提高服务水平,拓宽服务渠道,为广大市民提供优质公共文化服务等图书馆软实力建设的思考。
关键词:
服务 公共文化 图书馆 思考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燕辉
"国家义务—公民权利"是现有公民国家关系的新表述,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有赖于国家义务的履行。图书馆权利具有积极权利的属性,需要国家积极履行相关义务才能实现。根据图书馆权利的权能,可将相应的国家义务分为尊重义务、保护义务和给付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作为客观的法,是一种客观价值秩序,是国家对公民图书馆权益保护义务的履行;而给付义务则是国家直接履行物质给付、服务或程序给付等义务,给付义务的主要执行机构是行政机构(给付行政)。结合相关法条可见,对图书馆权利而言,国家的物质给付义务包括国家扶持老少边穷地区图书馆的建设、建立图书馆馆舍、设立图书馆服务网点、为图书馆发展建设建立预算制度保证及时足额拨款等。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田忠强
从法律规范、规划统筹、科学决策、考核评价、经费保障、资源建设、人才保障、服务创新和用户激励等9个方面,结合国内外公共图书馆服务现状,借鉴泰达图书馆的成功经验,较为全面地探讨提升公共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保障机制。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 公共文化建设 机制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柯平
《公共图书馆法》为我国公共图书馆体系化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体系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公共图书馆法》与《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协同保障等理论研究与实践,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图书馆体系化框架的基石。在政府设立的公共图书馆体系、基层总分馆服务体系、社会力量参与的图书馆服务体系、公共图书馆服务质量保障体系诸方面,《公共图书馆法》都做了专门规定,提供了全面保障。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陈庚 白昊卉
以公共图书馆为例,运用文化权利、政策过程理论对我国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展开政策检视和反思。研究发现,免费开放政策取得重要成效,但亦存在问题:恒定的经费补贴量难以满足免费开放后文化供给量和服务量的增长;经费分担机制未完全落实;按行政层级设计的补贴标准难以关照到不同规模的公共图书馆需要;监督管理和考核评价机制缺失,政策激励约束不足。这主要是因为动态的政策调整和优化未能及时跟进,中央地方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不明确、支出责任与财力不匹配以及政策成本高于收益。因此,建议完善分类资助标准,设计多重综合标准;建立完善经费保障的动态调整机制,创新财政保障方式;建立绩效评价体系,形成激励约束机制。
关键词:
公共文化 公共图书馆 免费开放 政策检视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金武刚 李国新
立法支撑研究是典型的战略性研究,为法律制定提供理据支撑和方案参考。肖希明、张勇等人所著的《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法律保障研究》一书,提出了关于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应当确立的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和基本规范等立法建议,最终被《公共图书馆法》(草案)大量吸收与采纳,堪称立法支撑研究的典范之作。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金武刚
在中国图书馆界,有两个行业共识,一直在指引着图书馆事业砥砺前行。一个是2002年发布的《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试行)》,共识表明的是图书馆员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另一个是2008年发布的《图书馆服务宣言》,共识表明的是图书馆行业对社会的服务承诺。服务是图书馆的生命线,是公共图书馆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提供什么?怎么提供?这是规范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核心与关键。2017年11月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王筱雯 王天泥
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深入推进,基于图书馆内外部空间的再造创新与服务延伸已成为下一阶段公共图书馆建设的方向与趋势。辽宁省图书馆新馆从服务体系建设的趋势与事业发展的规律出发,通过内部空间再造,打造了体现现代公共图书馆特点、创新服务、引领事业发展的创新服务空间。在未来的空间再造与服务过程中,图书馆还需处理好多元空间的融合与交互、空间多元属性的表达与传递、行业组织功能与政府职能的协调统一、图书馆孵化作用的发挥与实现等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