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921)
2023(16323)
2022(14121)
2021(13081)
2020(11230)
2019(25678)
2018(25634)
2017(49796)
2016(27120)
2015(30660)
2014(30565)
2013(30865)
2012(28597)
2011(25571)
2010(25614)
2009(23926)
2008(23793)
2007(21113)
2006(18975)
2005(17131)
作者
(79465)
(65578)
(65217)
(61924)
(41889)
(31327)
(29992)
(25523)
(24880)
(23651)
(22449)
(22129)
(20848)
(20824)
(19947)
(19857)
(19853)
(19390)
(18861)
(18813)
(16229)
(16147)
(15770)
(14953)
(14833)
(14604)
(14563)
(14559)
(13178)
(12980)
学科
(110458)
经济(110324)
(96647)
管理(89145)
(84337)
企业(84337)
方法(50979)
数学(41189)
数学方法(40771)
(35176)
(32915)
业经(32674)
中国(30321)
农业(24270)
(23134)
(22483)
财务(22419)
财务管理(22389)
地方(21929)
(21811)
企业财务(21157)
技术(21100)
(20626)
(20437)
贸易(20424)
理论(20257)
(19842)
(17684)
(17284)
环境(16645)
机构
大学(393786)
学院(392309)
管理(159510)
(155969)
经济(152397)
理学(136695)
理学院(135189)
管理学(133175)
管理学院(132403)
研究(124630)
中国(96443)
(84747)
科学(76945)
(74335)
(64650)
(62193)
(59503)
财经(58858)
业大(58386)
中心(57246)
研究所(56144)
北京(53484)
(53253)
(51623)
师范(51211)
农业(50791)
(48905)
经济学(45833)
(44939)
财经大学(43411)
基金
项目(259070)
科学(203570)
研究(192603)
基金(187066)
(161542)
国家(160066)
科学基金(138270)
社会(121077)
社会科(114630)
社会科学(114597)
(101410)
基金项目(100106)
自然(89007)
自然科(86909)
自然科学(86889)
教育(86841)
自然科学基金(85378)
(84177)
编号(81004)
资助(76190)
成果(65972)
重点(56754)
(56670)
(55135)
(54962)
课题(53492)
创新(50657)
项目编号(50475)
国家社会(49024)
科研(48857)
期刊
(176217)
经济(176217)
研究(115234)
中国(72991)
学报(60386)
管理(60319)
(59096)
(57974)
科学(54018)
大学(45787)
学学(41306)
农业(41185)
教育(40766)
图书(37316)
技术(34403)
(33578)
金融(33578)
业经(31008)
财经(28619)
书馆(27939)
图书馆(27939)
经济研究(26683)
(24573)
问题(23883)
(23166)
技术经济(20796)
理论(19426)
现代(19129)
科技(18287)
商业(18186)
共检索到5897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王家庭  李海燕  
基于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TFP)指数研究我国30个省区2006—2010年图书馆业的TFP变化情况发现:2006—2010年我国图书馆业TFP上升2.1%,主要来源于技术效率的提升;2006—2007年及2009—2010年图书馆业TFP处于上升趋势,而2007—2008年及2008—2009年图书馆业TFP处于下降趋势;我国西部地区图书馆业TFP改善幅度最大,东北地区图书馆业TFP发展最差;各省区图书馆业TFP变化情况差异较大,离散程度较大。总体来看,我国图书馆业还处于发展较为缓慢的初级阶段,技术进步动力欠缺。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郭兰平  
利用2000-2015年江西11个设区市文化产业投入产出的面板数据,应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 ,对江西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演化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江西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具有波动性,但整体呈增长态势,其中技术进步是增长的主要源泉,而技术效率在整个考察期间的增长总体维持在较低水平;此外,江西各设区市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值的改善幅度并不均衡,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特征。据此,应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通过加大金融对江西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并在人才引进、土地供给和税收等方面给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强  王丽君  徐生霞  
通过对区位熵的加权处理,给出产业协同集聚的测度方法;在此基础上,借助2006—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门槛模型分析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非线性影响效应。研究结果显示:总体上,产业协同集聚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正向带动效应,而这种效应表现出阶段递减特性。从分解效应看,产业协同集聚对制造业技术效率的正向带动效应表现出单门槛非线性特征,而对规模效率的影响具有双门槛效应;分区域看,相较于西部地区,产业协同集聚对东中部地区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强;分行业看,科学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均呈现倒U型特点,而金融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表现出临界减小特征。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滕泽伟  
本文以服务业为研究对象,采用共同前沿、Dagum基尼系数和Kernel密度估计方法探讨了碳排放约束下我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地区差异、动态演进和影响因素等问题。研究发现,我国服务业碳排放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特征,总体差距的主要来源是超变密度,其次是地区内差异,地区间差异的贡献率最低。我国服务业碳排放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不同极化特征和“俱乐部收敛”趋势。服务业碳排放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支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外商直接投资对服务业碳排放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作用表现为正向不显著,能源消费结构对服务业碳排放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显著为负,行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显著促进了服务业碳排放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本文的研究对于识别不同区域之间服务业碳排放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差异,实现服务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学军  孙炳  
基于2002—2014年面板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方法对我国25家文化企业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并构建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文化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相对较高,2008年前的平稳波动主要依靠技术进步,2008年后的剧烈变化则依靠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的共同作用。文化企业间TFP存在显著差异,文化创意设计类、广播影视娱乐类企业TFP水平明显高于新闻出版发行类、文化产品生产类企业。智力资本比重、市场营销规模、资产负债率、流动资产比重及核心人才规模等因素对文化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显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学军  孙炳  
基于2002—2014年面板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方法对我国25家文化企业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并构建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文化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相对较高,2008年前的平稳波动主要依靠技术进步,2008年后的剧烈变化则依靠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的共同作用。文化企业间TFP存在显著差异,文化创意设计类、广播影视娱乐类企业TFP水平明显高于新闻出版发行类、文化产品生产类企业。智力资本比重、市场营销规模、资产负债率、流动资产比重及核心人才规模等因素对文化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影响。根据上述结论,提出了提高我国文化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治  王四笔  
文章结合投入产出的思想,利用Malmquist指数对我国各省的中小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并利用核密度函数分析了投入和产出要素的省际动态变化。结果显示,虽然我国中小企业的集群发展较为明显,但省际间差异也较为显著,虽然其呈现逐渐减弱的趋势,但其仍然是各地省际经济发展非均衡的主要影响因素。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江松颖  刘颖  王嫚嫚  
本文基于2001—2013年我国水稻、小麦和玉米生产的面板数据,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谷物全要素生产率,分析谷物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演进特点,比较水稻、小麦和玉米全要素生产率的区域差异。研究表明,2001年以来我国谷物全要素生产率呈先增后减的态势,主要影响因素是技术变迁与经营规模;主产区谷物生产明显优于平衡区,主销区则以水稻生产为主,规模效率偏低,科技进步显著;水稻的全要素生产率较小麦和玉米相比更具有优势。推进科技创新,因地制宜实施农业科技政策,引导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优化粮食功能分区,制定差异化农业发展政策是提高谷物生产效率,增强国家谷物供给能力的有效途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俊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逐步调整,服务业已经成为我国第一大产业。本文利用中间服务投入模型证明使用进口服务比例增大能提高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而利用我国2004-2013年的服务业行业面板数据,计量分析了服务进口对服务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服务进口显著促进了服务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不同的服务进口对我国服务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不同。信息软件和计算机服务、租赁和商业服务进口对我国服务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俊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逐步调整,服务业已经成为我国第一大产业。本文利用中间服务投入模型证明使用进口服务比例增大能提高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而利用我国2004-2013年的服务业行业面板数据,计量分析了服务进口对服务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服务进口显著促进了服务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不同的服务进口对我国服务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不同。信息软件和计算机服务、租赁和商业服务进口对我国服务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雷海  王皓  朱明侠  
本文从理论与现实角度出发,基于全要素生产效率对社会就业影响关系的分析,运用DEA方法实际测算了我国2000-2016年制造业26个行业的全要率生产率,并构建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了全要素生产率与社会就业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TFP、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对促进多数行业就业增长具有正向作用,但对以国有企业和资本密集为主的石油加工、电气机械等行业人口就业具有负效应;技术进步对食品、纺织、冶金、化学纤维等轻工行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具有负效应,而技术效率的提高对这些行业则具有正效应;劳动人口的增长可促进产出增加,且工资对劳动密集型行业影响更大。基于以上结论,本文对促进技术进步与实现充分就业的平衡,推动经济更为平稳健康发展给出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杨  赖柳华  
本文利用2008~2012年中国文化上市企业的相关财务指标数据,应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对19家文化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进行了测算和分解分析。研究结果为:首先从平均水平来看,TFP有着微弱的增长(0.7%),但主要是依靠规模扩张的粗放型方式来实现,而并非通过集约型的生产率提升来实现;其次部分企业的TFP呈现出明显的递减趋势,并且主要由技术进步的负增长贡献;最后,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陈嘉  谢嘉欣  
本文基于广东省2007—2016年税收调查企业数据,应用异质性垄断竞争模型测算广东省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和资源错配。研究发现:总体而言,广东省资本和劳动配置在2007—2013年间有所改善,2014—2016年资源错配现象明显,但通过TFP潜在增长率可知有进一步改善的空间。从区域来看,珠三角核心区的TFP一直领先于东西两翼沿海经济带和北部生态发展区,但在资源配置方面有待完善。资源的流动范围越广,TFP可提高的幅度越大。从行业来看,制造业、房地产业和批发及零售行业的TFP水平较高,公共行业的TFP水平较低。进一步细分测算制造业,企业的生产效率分布更加集中,且行业中存在着一定的"规模效益"和"门限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延明  王建东  
在我国服务业的研究中缺乏对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很多学者仅仅关注于服务业的区域差异,但研究发达地区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更具有实质意义。文章应用DEA的Malmguist指数法对广州服务业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环境变化进行深入的战略分析,以给出我国服务业发展的一些思考。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展  
文章运用中国经济行业生产率数据,采用Jorgenson增长核算模型分析和比较工业和服务业的TFP增长率,并探索资源再配置效应对两者TFP增长率带来的影响。研究发现,1980-2016年,服务业TFP增长率大幅低于工业,分别为-2.61%和3.66%。资本和劳动投入在工业内部的再配置效应均促进工业TFP增长,其中资本再配置效应起主要作用。劳动在服务业内部的再配置效应更为明显,并优于工业,但是仍然不足以扭转资本错配带来的效率损失,致使服务业的资本和劳动投入的综合再配置效应低于工业,分别为-0.56%和0.47%。从中国整体经济角度来看,资源跨行业流动发挥了工业和服务业的比较优势,缓解了服务业内部资本错配带来的效率损失,并增强了服务业利用劳动的效率。行业间的投入产出关联进一步放大了上述正向传导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