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91)
2023(10665)
2022(9245)
2021(8694)
2020(7676)
2019(17771)
2018(17552)
2017(35810)
2016(18574)
2015(20857)
2014(20437)
2013(20267)
2012(18849)
2011(16852)
2010(16776)
2009(15427)
2008(14919)
2007(12875)
2006(11271)
2005(9784)
作者
(48869)
(40707)
(40682)
(39008)
(25969)
(19368)
(18675)
(15864)
(15543)
(14454)
(13870)
(13630)
(12759)
(12723)
(12648)
(12154)
(11943)
(11865)
(11740)
(11734)
(9954)
(9924)
(9620)
(9441)
(9195)
(9184)
(8788)
(8665)
(8247)
(7814)
学科
(84995)
经济(84900)
管理(54838)
(51555)
方法(42966)
(40094)
企业(40094)
数学(39480)
数学方法(39071)
中国(23479)
(21841)
(21689)
(15361)
贸易(15351)
(15218)
(14989)
业经(14897)
农业(14455)
地方(12838)
(12571)
财务(12528)
财务管理(12494)
(12478)
银行(12468)
(12036)
金融(12035)
(11937)
企业财务(11924)
(11868)
技术(11198)
机构
大学(263202)
学院(259521)
(116887)
经济(114923)
管理(107886)
理学(93906)
理学院(93074)
管理学(91714)
管理学院(91206)
研究(79739)
中国(62202)
(56409)
(53361)
财经(45510)
科学(42512)
(41626)
经济学(37947)
中心(37648)
(36770)
(36330)
经济学院(34621)
财经大学(34271)
业大(33673)
(33544)
北京(33386)
研究所(32830)
(31691)
师范(31440)
(29151)
商学(29147)
基金
项目(174029)
科学(139863)
基金(130949)
研究(130316)
(111548)
国家(110688)
科学基金(97274)
社会(87079)
社会科(82770)
社会科学(82751)
基金项目(68838)
(64910)
教育(60780)
自然(60674)
自然科(59334)
自然科学(59318)
自然科学基金(58287)
(55177)
资助(54118)
编号(52214)
成果(42332)
(41029)
重点(38304)
国家社会(37225)
教育部(36548)
(36505)
(36316)
人文(35578)
课题(34527)
创新(33958)
期刊
(118283)
经济(118283)
研究(76980)
中国(44676)
(42852)
管理(39473)
学报(32546)
科学(31923)
(29101)
大学(27068)
学学(25381)
(25287)
金融(25287)
教育(23354)
财经(23048)
技术(23023)
经济研究(20322)
(19733)
农业(19647)
业经(18817)
问题(17023)
(14784)
统计(14326)
理论(13638)
技术经济(12926)
商业(12739)
(12639)
图书(12570)
实践(12213)
(12213)
共检索到3757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斌  幸强国  
作为对奥斯瓦尔德假说的一个延伸,文章利用2008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项目(CGSS)数据,使用biprobit模型验证了入住公共住房对城市劳动者失业和劳动力退出概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入住公共住房对城市劳动者的失业概率并没有直接的影响;在考虑了其他住房类型的异质性以后,这一结论并没有发生变化。然而,文章对公共住房与劳动力退出概率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入住公共住房显著增加了劳动者失业后不再工作的可能性。不过,公共住房密集区健康状况良好的劳动者选择失业后退出劳动力市场的概率要明显小于健康状况不佳的劳动者;男性失业后退出劳动力市场的概率要小于女性劳动者。这意味着由于存在对劳动力参与的负面激励,公共住房可...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袁志刚  
本文运用1995年1%人口抽样调查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估算了较为准确的乡——城劳动力流动数量和城镇失业数据,并结合两种相互补充的方法——“地区分析法”和probit模型——对“进城农村劳动力增加显著提高了城镇失业”这一假说进行了检验。总的来看,这一假说并未得到经验证据的有力支持。尽管有证据表明城镇中等受教育程度的中年人的失业风险比其他群体更易受到进城农村劳动力的影响,但这种影响的幅度还不足以引起人们的当心。这意味着没有理由以限制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流动和迁移的方法来取得城镇失业状况的改善。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尹丽英  魏明  
物联网的兴起和发展对电信运营商产生了巨大影响,企业的业务范围、运作方式也因此发生了许多变化。随着被称为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的物联网相关技术的日益成熟与标准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作为物联网产业的重要推动者,电信运营商为在物联网潮流下实现价值最大化,保持可持续发展,商业模式是关键。文章参考奥斯瓦尔德商业模式理论,结合物联网产业链特点,建立了包括客户细分、价值主张、渠道通路、客户关系、收入来源、核心资源、关键业务、重要合作、成本结构等在内的电信运营商物联网九要素模型。电信运营商作为较早探寻物联网商业模式的群体,在商业模式构建方面,要以客户为中心,做好客户细分,充分了解客户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在提供物...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欧阳峣  张杰飞  
Harris-Todaro模型考虑了城市失业问题,却否认存在农村剩余劳动力,且不能内生决定城乡收入差距和劳动力转移;而新经济地理模型可内生决定区域间收入差距和劳动力转移,但未考虑城市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且其结论缺乏政策含义。本文将二者结合,同时赋予农村剩余劳动力假设,并考虑中国户籍制度所导致的迁移成本,通过所建立的内生劳动力转移模型的推演表明:非农产品消费比重提高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根本动因,迁移成本下降将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本文基于中国数据的经验分析验证了该结论,由此得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加快以户籍制度为中心的综合制度改革等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姚毓春  袁礼  董直庆  
本文构建了不完全市场条件下的一般均衡模型,引入要素相对流动系数表征要素错配水平,利用我国2004-2010年19个行业的面板数据测算要素错配度及其对我国经济产出效率的影响。根据劳动力和资本相对流动系数可知,我国各行业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劳动力和资本错配,要素拥挤与稀缺现象并存,且资本错配程度较深。但近年来劳动力和资本错配的程度均有所改善,其中资本错配改善平均能使产出效率提高1.37%;而劳动力错配改善的提升作用为0.91%。这是因初始资本错配的程度较深,故改善空间较大,金融体系改革的边际贡献较高。要素配置效率行业分解的结果显示,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更加偏向于技能型劳动力,故存在严重的劳动力...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许玲玲  
慈善捐赠位居企业社会责任的最高层次,是企业以低成本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措施。文章基于信号传递理论、声誉理论和社会认同理论,以2008—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检验慈善捐赠对企业劳动力的影响及经济后果。结果发现,慈善捐赠显著促进了企业劳动力增加,尤其是增加了企业研发人才。同时,商业信用和政府补贴是慈善捐赠对企业劳动力的主要影响机制。慈善捐赠后研发人才增加越多的企业,企业创新和企业价值都显著增加。研究结果表明,慈善捐赠是有利于企业发展和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双赢”行为,不仅有助于丰富和拓展慈善捐赠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而且为进一步推动企业慈善捐赠和科学评价第三次分配提供了理论依据及政策参考。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陈昊  陈建伟  赵春明  
文章指出房屋估价提高会促使劳动力从事相对低收入的稳定工作,并从房屋估价上涨强化劳动力对稳定收入偏好的角度解释了劳动力收入下降的现象。文章通过构建风险择业模型,并使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S)数据开展的实证研究发现:(1)房屋估价上涨对劳动力收入呈U形曲线影响。(2)由于房价不可能持续无限制上涨,因此在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上确实存在由于房价上涨造成的稳定偏好无奈。(3)住房公积金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房价上涨对劳动力市场效率的扭曲状况,但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稳定偏好无奈的问题。以上结论均通过一系列的稳健性和安慰剂检验,并以受访者所在区最早出现的商业土地出让价格作为历史工具变量进行了复验。文章还甄别了可能干扰上述故事的"因房致惰"机制。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安磊   鄢伟波  
在中国人口红利机会窗口逐步缩窄背景下,需要对新一轮户籍改革的劳动力城乡再配置效应进行评估。通过构建一个劳动力多元化流动决策的分析框架,阐释户籍改革影响劳动力城乡再配置的理论机制,并基于2012—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新一轮户籍改革显著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与未放开户籍管制的城市相比,放开落户限制城市持有农业户口且在农村地区就业的劳动力减少了3.4%,该效应可进一步分解为持有非农户口劳动力比重增加1.9%,流动人口比重增加1.5%;户籍改革引致的落户门槛降低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在降低迁徙成本的同时提高了迁徙收益,促进了劳动力城乡间的再配置;城市财政压力、户籍所在地的农地价值、迁徙的心理与社会融入成本以及不稳定就业均会对户籍改革的劳动力城乡再配置效应形成制约。拓展性分析表明,城市间落户政策差异引致的劳动力城乡再配置会进一步扩大特大城市与其他城市人力资本差距。因此,应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降低一线城市落户门槛,同时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充分释放劳动力城乡再配置潜力。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潘选明  张炜  陈汐菡  
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是一个受广泛关注的问题,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机制,然后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显著促进农村劳动力的流动,这一结果在利用工具变量回归、处理效应模型和多种稳健性检验后仍然保持稳健:互联网使用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异质性,互联网使用对不同性别、学历和代际劳动力的流动影响有着显著的差异;在影响机制上,互联网使用主要通过信息搜寻机制与工作获取机制作用于劳动力的流动。基于此,本文提出必须进一步完善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提高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以及努力提升农村劳动力的互联网使用技能等对策建议。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赵宸宇   李炳钰  
面对不断攀升的劳动力成本,企业应该如何转型以提高市场竞争力,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从理论层面梳理劳动力成本影响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内在机制,并使用2007—2020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劳动力成本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驱动作用。研究发现,劳动力成本显著推动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异质性分析显示,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高科技行业以及高市场竞争度行业,劳动力成本对企业数字化转型有更强的驱动作用。在影响机制方面,劳动力成本可以通过增加数字投资、促进数字创新以及优化人力资本结构的机制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进一步研究发现,供给侧的创业环境以及需求侧的消费升级在劳动力成本与企业数字化转型之间起到正向调节作用,同时劳动力成本通过驱动数字化转型可以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因此,企业应重视利用数字化转型应对劳动力成本上涨,政府应大力支持企业创新驱动发展,通过体制机制改革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劳动力成本攀升问题。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潘启娣   肖峻  
本文以2011-2020年中国地级城市数据为样本,对数字普惠金融如何影响劳动力流动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产业结构优化、金融供给增加、消费水平改善来增强劳动吸引力、促进劳动力流动;其影响在中部地区、人口非连续净流入地区更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有利于提高当地的就业水平,尤其是提高非农产业的就业率,且会增强常住人口流动,但对户籍人口流动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李佳  
本文通过构建局部均衡模型分析了污染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并利用中国1998年-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根据模型推导的结果,污染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分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且"替代效应"占主导。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空气污染对劳动力供给确实存在负向影响,二氧化硫污染排放量上升1%,将导致劳动力供给减少0.028%,但是这种影响随着经济规模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存在"门槛效应"。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污染对劳动力供给的"收入效应"占主导;在经济发展一般的地区,则地缘因素占主导;在经济发达地区,"替代效应"占主导。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勇  王莉  
本文从城市内部的劳动力市场分割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滞后城镇化进行了解读。本文发现,城市内部的劳动力市场分割导致城市本地居民相对于进城务工人员具有工资、公共服务以及社会保障的制度性"溢价",这不仅降低了进城务工人员的迁移意愿,还同时迟滞了城镇化。如果再考虑人力资本差距所引起的工资水平"低端锁定",城市内部的劳动力市场分割便越严重,其对于城镇化的迟滞作用也越强。利用1998-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本文对上述假说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证实了本文的逻辑。那么,打破城市内部的劳动力市场分割,消除城市本地居民相对于进城务工人员的制度性"溢价",将成为我国提高城市化水平,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同步发展的重要条件。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高梦滔  
本文基于中国8个省份、1354个农户、跨度15年的微观面板数据,测算了劳动力性别比例失调对农户长期收入的影响以及性别比例的最优范围及其影响的时间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男性劳动力的增加对于收入边际影响有递减趋势,随着性别比例失调问题的加剧,男性劳动力的收入递减趋势加剧。未来性别失调问题对于农户收入的影响将会是巨大的。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卫东  王术坤  刘敏  仇焕广  
本文基于甘、藏、青、新及内蒙古五省份牧户调查数据,分析2007—2018年中国牧区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趋势,并揭示非农就业的减畜效应。结果表明,牧区劳动力非农就业水平逐渐提升,但其远低于中国农区的平均水平。牧区劳动力非农就业以本地非农就业为主。同时,男性非农就业的参与率要明显高于女性。实证结果表明,非农就业显著降低了牧民养殖规模,并且主要减少了价格波动风险更小畜种的养殖量。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外地非农就业对牧民养殖规模的影响要高于本地非农就业,女性非农就业对牧民养殖规模的影响比男性非农就业更突出。本研究能够为中国牧区劳动力就业、生态保护以及畜产品供给的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一定的决策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