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442)
- 2023(17834)
- 2022(15502)
- 2021(14358)
- 2020(12076)
- 2019(27579)
- 2018(27329)
- 2017(53900)
- 2016(28799)
- 2015(31937)
- 2014(31892)
- 2013(31536)
- 2012(29077)
- 2011(26392)
- 2010(26562)
- 2009(24588)
- 2008(23816)
- 2007(20984)
- 2006(18745)
- 2005(16621)
- 学科
- 济(133029)
- 经济(132900)
- 管理(83623)
- 业(76891)
- 企(61618)
- 企业(61618)
- 方法(57281)
- 数学(50649)
- 数学方法(50067)
- 农(34093)
- 中国(33300)
- 财(30595)
- 地方(27964)
- 业经(26794)
- 学(25412)
- 贸(23047)
- 贸易(23036)
- 制(22820)
- 易(22329)
- 农业(21996)
- 环境(18787)
- 银(18701)
- 银行(18654)
- 理论(18521)
- 和(18359)
- 务(18157)
- 财务(18085)
- 融(18063)
- 金融(18060)
- 财务管理(18042)
- 机构
- 大学(414733)
- 学院(412971)
- 济(177083)
- 经济(173513)
- 管理(164358)
- 理学(142360)
- 理学院(140841)
- 管理学(138503)
- 研究(137757)
- 管理学院(137725)
- 中国(103003)
- 京(87344)
- 科学(81919)
- 财(81358)
- 所(67953)
- 财经(65424)
- 中心(62581)
- 农(62081)
- 研究所(61575)
- 经(59458)
- 江(59161)
- 业大(58498)
- 北京(55207)
- 经济学(54854)
- 范(53100)
- 师范(52643)
- 院(50023)
- 经济学院(49337)
- 财经大学(48691)
- 农业(48489)
- 基金
- 项目(277984)
- 科学(219179)
- 研究(204441)
- 基金(202859)
- 家(175943)
- 国家(174542)
- 科学基金(150392)
- 社会(130879)
- 社会科(124170)
- 社会科学(124134)
- 基金项目(106802)
- 省(106729)
- 自然(96243)
- 自然科(93978)
- 自然科学(93954)
- 教育(93440)
- 自然科学基金(92255)
- 划(90005)
- 资助(84256)
- 编号(83659)
- 成果(67454)
- 部(62013)
- 重点(61972)
- 发(59742)
- 创(57007)
- 课题(56466)
- 国家社会(54525)
- 教育部(53567)
- 创新(53316)
- 科研(52961)
- 期刊
- 济(194294)
- 经济(194294)
- 研究(124792)
- 中国(71866)
- 学报(60975)
- 财(60862)
- 管理(60547)
- 科学(56498)
- 农(55643)
- 大学(46802)
- 学学(44230)
- 教育(40480)
- 农业(38553)
- 技术(36680)
- 融(36069)
- 金融(36069)
- 经济研究(32435)
- 财经(32429)
- 业经(30495)
- 经(27778)
- 问题(25618)
- 图书(21717)
- 技术经济(21459)
- 统计(20819)
- 理论(20601)
- 贸(20235)
- 商业(19089)
- 业(19055)
- 策(18449)
- 实践(18432)
共检索到6063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尹希果 岑剑雄
本文主要研究了公共产品供给与经济增长和区域收敛的关系,从理论上阐述了公共产品供给对经济增长收敛的作用机制;通过构建经济增长收敛模型,选择1998~2009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共产品供给的面板数据,采用GMM的方法进行计量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公共产品供给显著促进经济增长,并有利于区域经济收敛,考察期我国区域经济收敛速度为3%~3.08%。建议国家在公共品供给政策设计上应充分重视公共品在经济增长中的内生性作用,增加落后地区公共产品供给,并且在公共产品的供给上政府应处于主导地位,以市场机制为基础,政府和市场分工互补来提高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
关键词:
公共产品 经济增长 区域收敛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冯雪萍
基于广西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历程,在相关研究假设的前提下,选取公路、水运、铁路、航空等主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程度衡量指标,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就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展开了实证分析。研究认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对区域经济增长有着强有力的贡献作用。因而,要从物流基础设施布局、投入、政策扶持等方面来改善区域物流基础设施,从而促进物流基础设施改善,为区域经济增长服务。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邹德明
本文聚焦于物流基础设施通过网络效应影响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结合共有相关效应面板模型和结构VAR模型,对1997-2017年31个省份物流基础设施网络效应的经济影响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物流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正向作用,这一正向影响主要归因于区域间统筹协调投资决策所产生的网络效应和溢出效应,经过统筹协调的物流基础设施投资对区域GDP的影响程度平均是独立投资决策影响的3-4倍;在1997-2017年期间,我国各省份之间统筹协调进行物流基础设施投资的决策机制在逐渐强化,这可能暗示着我国中央政府在大型基础设施投资过程中起到的协调作用和集中决策作用正在变得越发重要。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妍 赵蕾 薛俭
基于1997-2013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SYS-GMM和VAR模型实证研究了城市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基础设施投资的空间分布是造成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原因;目前我国正处于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关系中倒"U"曲线中的上升阶段,但部分地区存在过度或集中投资的现象;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得到:城市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两者之间在前期冲击效应波动较大,但长期影响趋于稳定。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婵娟 李齐云
文章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考察我国2001-2010年间各地区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增长情况,分析发现我国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普遍滞后于其他行业的平均增速,具有明显的时间和地域特征,呈现出先东后中西的发展特征,并且在各省份公共基础设施投资的增长中,结构偏离是决定投资水平的主要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奇洪 裴雨潇
文章在分析交通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构建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空间溢出模型,运用我国2001—201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和空间计量研究方法,从定量角度实证分析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交通基础设备建设的确会增进经济提升,但其并不是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空间溢出 交通基础设施 经济增长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婵娟
本文利用我国1990~2010年28个省区数据,运用VAR模型验证了省级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对私人投资、就业和产出的影响,同时根据每个省区相对经济份额测算了公共基础设施投资效应的省际分布。实证结果表明: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对多数地区的经济活动有促进作用;从全国范围看,区域内公共基础设施投资的直接作用远大于区域外公共基础设施投资的溢出效应;公共基础设施投资效应在地区间相对分布并不均衡,东部地区受益较多,中西部地区受益较少。
关键词:
公共基础设施投资 省际分布 向量自回归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津瑞 施国庆
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为基础,将公共基础设施资本存量引入经济增长模型,采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效应分析研究方法,利用长江经济带2003~2016年统计数据,考察了不同类型的公共基础设施资本存量在不同时期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特征,2008年之后空间依赖程度及其显著度逐渐下降。(2)不同类型的公共基础设施资本存量,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存在明显区别。能源基础设施资本存量显著地促进了全域经济增长,总效应为0.515;交通基础设施资本存量显著拉动本地经济增长,直接效应为0.067 8,间接效应不明显;水利环境基础设施资本存量抑制本地经济增长,拉动邻接地区经济增长,直接效应为-0.047 3,间接效应为0.165。(3)在不同时期,随着公共基础设施资本存量的不断累积,其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发生了明显变化。在2003~2008年时间段和2009~2016年时间段,能源基础设施资本存量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由正转负,表明其存量已经越过了最佳投资规模,出现了规模不经济现象;交通和水利环境类基础设施资本存量在两个时间段的对比表明其对于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随着投资量的增加逐渐加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冉光和 张明玖 张金鑫
本研究基于中国东部和西部的省级数据,运用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与误差纠正模型,对东部和西部基本建设支出和科教文卫支出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关系和短期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东部和西部基本建设支出和科教文卫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具有明显差异;西部地区基本建设支出和科教文卫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促进经济增长的双向长期因果关系,而无明显的短期因果关系;东部地区基本建设支出和科教文卫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明显的双向长期因果关系,并且科教文卫与经济发展具有双向短期因果关系。因此,在不同的区域条件约束下,公共服务供给与经济增长之间可能并无稳定一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经济体制和财政体制改革的相关...
关键词:
公共服务供给 经济增长 区域差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晓黎 李红昌
文章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发现2000—2014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集群趋势以及正向空间自相关。利用2000年、2007年和2014年31个省份的数据,实证检验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资本、劳动力仍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首要驱动要素,人力资本、政府支出、贸易开放度和交通基础设施发挥积极的协同作用。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在总效应中仍占绝对优势,而传统研究未考虑空间溢出效应则将高估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晓黎 李红昌
文章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发现2000—2014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集群趋势以及正向空间自相关。利用2000年、2007年和2014年31个省份的数据,实证检验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资本、劳动力仍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首要驱动要素,人力资本、政府支出、贸易开放度和交通基础设施发挥积极的协同作用。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在总效应中仍占绝对优势,而传统研究未考虑空间溢出效应则将高估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鹏
基于2000—2013年东、中、西部(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基础设施投资对中国东、中、西部区域经济增长的时间、空间效应。结果表明:2000—2007年基础设施投资对西部区域、中部区域经济发展有显著促进作用,对东部有阻碍作用但不显著;2008—2013年对中部有显著阻碍作用,对东部区域、西部区域有阻碍作用但不显著;促进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是固定资产投资、劳动力数量。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薛婧 张梅青
文章基于2000-201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及偏微分效应分解方法,分析铁路投资建设与市场化的协同合作机制,实证考察铁路基础设施对本地及邻近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市场化与铁路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协同合作效应。结果表明,铁路基础设施促进本地经济增长并产生正向空间溢出;铁路与市场化进程对本地经济产生正向协同合作效应;地理邻近地区市场化水平差异过大时,市场化水平较高地区进行铁路投资建设将吸引经济要素流入和企业转移。因此,在完善铁路基础设施的同时,应缩小区域间市场化水平差距,发挥市场化在铁路基础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陈雯 庄嘉霖
本文基于中国近代出口与近现代铁路建设的历史经验,探讨国际贸易与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长期增长的综合影响。理论与实证研究发现:近代出口贸易与铁路建设均能够显著促进区域人口长期增长,两者的影响具有替代性,该替代性在邻近历史口岸或较早开通铁路的地区相对较强。进一步分析表明,铁路一方面能够提升贸易区位劣势地区的企业出口参与度,另一方面能够促使出口福利空间溢出,增强贸易区位劣势地区对劳动力迁移的吸引力,从而对出口贸易的影响起到替代性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揭示了交通基础设施在国际贸易的资源空间配置效应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为当今中国统筹对外开放布局优化与国内市场一体化、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了参考。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德顺
本文通过对我国基础设施水平区域差异状况的分析以及它们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关系的研究,试图揭示基础设施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阐述我国基础设施的区域差异对地区经济水平差异的影响。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基础设施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确存在着正相关关系,而且我国基础设施水平的区域差异状况与地区人均国民收入的差异状况存在着很大程度上的吻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