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77)
2023(6590)
2022(5920)
2021(5618)
2020(4803)
2019(11157)
2018(11135)
2017(22568)
2016(12614)
2015(14484)
2014(14647)
2013(14552)
2012(13747)
2011(12729)
2010(13293)
2009(12658)
2008(12557)
2007(11511)
2006(10753)
2005(10091)
作者
(36934)
(30284)
(30279)
(29037)
(19341)
(14335)
(14012)
(11648)
(11458)
(11271)
(10160)
(10069)
(9814)
(9690)
(9506)
(9340)
(9269)
(9008)
(8804)
(8766)
(7898)
(7475)
(7400)
(6927)
(6901)
(6879)
(6848)
(6787)
(6164)
(6026)
学科
(47638)
经济(47579)
管理(35443)
(33633)
(25101)
企业(25101)
方法(19929)
数学(17951)
数学方法(17639)
中国(17361)
(16833)
(14151)
(13014)
(11389)
贸易(11382)
(11143)
(10625)
银行(10604)
(10456)
农业(10442)
(10218)
业经(9974)
(9062)
理论(9007)
(8847)
地方(8592)
税收(8582)
(8520)
(8443)
金融(8443)
机构
学院(185120)
大学(184131)
(78430)
经济(76565)
管理(68943)
研究(63742)
理学(57691)
理学院(57054)
管理学(56148)
管理学院(55788)
中国(51005)
(40885)
(39529)
科学(36481)
(32771)
财经(30700)
(30053)
(29698)
中心(28941)
研究所(28795)
(27545)
北京(26022)
(25335)
师范(25148)
业大(24734)
(23892)
经济学(23272)
农业(22981)
(22351)
财经大学(22284)
基金
项目(107679)
研究(84401)
科学(84181)
基金(75337)
(63748)
国家(63149)
科学基金(53397)
社会(51493)
社会科(48809)
社会科学(48797)
(42568)
教育(40969)
基金项目(38766)
编号(36682)
(35852)
成果(32527)
资助(32476)
自然(32472)
自然科(31660)
自然科学(31651)
自然科学基金(31081)
课题(26391)
(24915)
重点(24202)
(23708)
(22162)
(22000)
项目编号(21864)
(21696)
教育部(21619)
期刊
(93747)
经济(93747)
研究(64375)
中国(40002)
(29801)
教育(28616)
(27532)
管理(26020)
学报(23950)
(23756)
金融(23756)
科学(22956)
大学(18879)
农业(18444)
学学(17245)
技术(16683)
业经(15992)
财经(15376)
经济研究(15029)
问题(13321)
(13290)
(12137)
国际(10445)
理论(10310)
图书(9633)
实践(9190)
(9190)
(9096)
论坛(9096)
技术经济(9092)
共检索到2997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发俊  
本文分三个阶段简要分析我国公众科学素养测评实践,讨论了我国公众科学素养测评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从我国实际国情出发,在综合考察他国公众科学素养测评经验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与完善我国科学素养测评的若干建议。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徐孝娟  吴曼丽  邓金雨  赵宇翔  
[目的/意义]对国外现有研究进行分析总结,旨在厘清公众科学情境下科学素养的内涵、理论、工具方法及影响因素,为我国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指导。[方法/过程]基于主题内容分析法,探索目前公众科学情境下科学素养相关理论成果。[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公众科学情境下科学素养内涵可划分为"大素养观"和"小素养观";科学素养测量指标主要集中在知识、理解、态度维度,方法上涉及定性、定量、及定性定量结合,为提高测量灵敏性,部分学者引入教育学、行为学、信息学等领域理论自行开发测量工具;科学目标和教育目标的平衡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科学素养的影响路径尚未形成比较完善的模型体系。通过对上述研究的总结述评,建议我国公众科学情境下科学素养的研究可从对象、工具、因素及外部环境维度等方面展开后续工作。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蔡铁权  
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已越来越被世界各国所重视 ,并被认为是当代社会中一个国家兴旺与发展的根本因素之一。基础教育中的科学教育是科学素养培养的主阵地 ,中小学也是公众科学素养培养的关键时期 ,科学教育改革由此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重点。我国公众科学素养与发达国家比较相距甚远 ,而且在近 1 0年间几乎停滞不前 ,这与我国近年来的经济快速增长 ,社会全面改革开放和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大力推行的现实不符。在反思我国科学教育和比较各国科学教育改革的基础上 ,提出了STS教育是我国科学教育改革之路 ,是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科学素养之方略的观点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袁汝兵  吴循  
随着《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的颁布实施,公众的科学素养必将得到国家和各级政府的更加重视。本文在简述了科学素养概念的基础上,以时间为主线,全面系统地回顾了中国及各省(市)开展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的情况及其主要结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中起,风笑天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莉娜  
从评价的视角分析了PISA2015科学素养测评内容架构及其实施特点,阐释了PISA测试对我国中小学科学教学与评价的启示,包括:注重在教学与评价中细化能力的内涵;注重科学探究在教学与评价当中的实施;关注认知过程与深度思考;注重在教学与评价中创设科学情境等。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朱玉军  
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从课程标准中科学素养的定义、学生科学素养的评价和教师的科学素养水平三个方面来审视落实科学素养目标面临的问题,指出各学科(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科学素养的操作性定义需要明确,学生科学素养的评价需要跟进,教师的科学素养水平需要提高等建议与对策,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提供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曾昭法  唐文军  
文章使用2007年湖南省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的1993个样本、2007年长沙市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的1046个样本的截面数据,运用SEM方法,考察年龄、职业、文化程度、一年家庭收入、家庭人口数、对科学技术积极看法的程度和公众基本科学素养的关系。结果发现文化程度显著影响公众基本科学素养,年龄通过文化程度间接影响公众基本科学素养,职业、一年家庭收入对公众基本科学素养影响不大。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马世骁  董文艳  高振东  
本文在分析了目前我国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建立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指数的创新观点,并对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指数进行了定义,构建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指数的数学模型和量化假设。通过对某省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及需求调查课题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构建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指数的正确性和可行性,为我国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肖思汉  
科学素养是科学与技术教育的核心目标,但关于它究竟"是什么"或者"应该是什么",学界一直众说纷纭。美国科学教育在经历了知识习得、技能训练、本质理解、价值意识、社会参与、身份认同、读写本义等诸多观念之间的争论后,呈现出一种从"职业科学"转向"日常实践"的趋势,尤其明显地表现在2011年发布的《K-12年级科学教育框架》中。这一"日常实践"的科学素养观强调科学理论与方法、认识论框架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统一,以及为解决日常问题而运用科学知识的能力。在这种观念下,科学教育应促进学生对科学认识论的深入理解,帮助学生在日常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魏冰  
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已成为各国理科教学改革的首要目标,探讨和分析科学素养的概念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回顾了科学素养概念的发展历史,分析了它作为科学教育目标的基本含义;并介绍了当代科学教育改革方案中科学素养的内容和范围。文章最后提出了对科学素养的基本认识。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杨进中   赵良千   王兴华   宋述婷   李林林  
脑科学素养指对大脑运作原理的理解和辨识神经迷思(被曲解的脑科学知识)的能力。培养脑科学素养有助于我们理解教与学过程,对促进教育教学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遵循PRISMA协议,对脑科学素养干预研究开展系统综述。研究发现,在接受脑科学素养训练后,1)教师教学策略得到优化,教学技能得到提升,师生关系和教学态度均有积极变化;2)学习态度和行为表现有所改善。研究最后探讨了提升脑科学素养的教育模式和策略,以及脑科学素养干预研究存在的问题,如长期追踪研究不足、缺乏定量数据支持及对高等教育教师干预研究缺失等。未来线上干预研究和新兴脑科学技术接受度研究将成为新的研究方向。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泉泉  魏铭  刘霞  
科学素养是培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高素质国民的重要基础,是个人发展核心素养的关键成分。本文以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为指导,通过对科学素养内涵与结构的历史梳理及国际比较研究,提炼出核心素养视域下科学素养内涵的整体性、发展性、情境性、时代性等四大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出科学素养结构中理性思维、批判质疑能力、科学探究三大关键成分。在我国核心素养课程改革中,科学素养的培养应从系统把握科学素养内涵与结构入手,高度重视批判质疑能力的培养,积极寻求有效的科学探究教育模式,同时完善适合我国国情与文化的科学素养评价机制。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黄如花  冯婕  黄雨婷  石乐怡  黄颖  
信息素养自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被提出之后,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IFLA、欧盟委员会等国际组织均致力于通过教育提升全球公众的信息素养。本文通过系统梳理国内外公众信息素养教育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实践探索资料,以及政府文件、会议记录、重要机构或项目的报告、指南、年鉴等文献,总结全球公众信息素养教育实践与理论研究的渊源、演变历程和实践现状。研究发现当前全球公众信息素养教育存在三个突出问题:整体水平不高,发展不平衡,研究滞后于实践。为提升我国公众信息素养教育水平,建议尽快出台专门政策和标准,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力求覆盖各类受众,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大力培养师资,合作建设资源,搭建交流平台和传播中国声音。表1。参考文献84。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凤成  白丽丽  
当代社会对大学生的能力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水平是对新时代大学生的必然要求。高校在培养学生专业素质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本文介绍了大学生科学素养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大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策略,在教育方法和课程设置方面提出了优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