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00)
2023(6300)
2022(5323)
2021(5330)
2020(4386)
2019(10269)
2018(10581)
2017(20615)
2016(11584)
2015(13282)
2014(13559)
2013(13510)
2012(12435)
2011(11108)
2010(11732)
2009(11593)
2008(12065)
2007(11075)
2006(10579)
2005(10129)
作者
(32327)
(26503)
(26457)
(25792)
(16977)
(12320)
(12257)
(10144)
(9974)
(9775)
(9035)
(8855)
(8705)
(8425)
(8291)
(7995)
(7794)
(7712)
(7683)
(7672)
(6935)
(6562)
(6544)
(6211)
(6151)
(5937)
(5901)
(5886)
(5405)
(5183)
学科
管理(42166)
(41571)
经济(41513)
(35884)
(30954)
企业(30954)
(17413)
(17232)
中国(16080)
方法(15217)
(14204)
数学(12431)
数学方法(12239)
(12072)
银行(12070)
(11441)
业经(11179)
(10934)
(10257)
财务(10216)
财务管理(10172)
企业财务(9577)
体制(9330)
(9152)
(9102)
(9032)
金融(9031)
(8780)
制度(8777)
税收(8652)
机构
学院(163075)
大学(162305)
(67154)
经济(65341)
管理(62478)
研究(54611)
理学(49436)
理学院(48929)
中国(48654)
管理学(48347)
管理学院(47995)
(41528)
(36161)
科学(29321)
财经(29284)
(28285)
(28108)
(26189)
中心(25539)
北京(24511)
研究所(24190)
(22771)
(21719)
师范(21574)
(21472)
财经大学(21329)
经济学(19513)
(19330)
(18676)
业大(18087)
基金
项目(85050)
研究(69979)
科学(65265)
基金(57775)
(47991)
国家(47476)
社会(41791)
科学基金(39641)
社会科(39384)
社会科学(39371)
教育(33339)
(33302)
编号(31306)
基金项目(29501)
成果(28628)
(27839)
资助(24560)
课题(22787)
自然(22558)
自然科(21896)
自然科学(21891)
自然科学基金(21455)
(19656)
(19589)
(19266)
项目编号(19176)
重点(19089)
(18673)
(17806)
(17290)
期刊
(91566)
经济(91566)
研究(60498)
中国(40392)
(34883)
管理(28828)
教育(25012)
(24567)
金融(24567)
(20818)
科学(18292)
学报(18119)
技术(15505)
业经(15476)
财经(15267)
大学(14959)
经济研究(13463)
学学(13368)
(13240)
农业(12967)
问题(12363)
(10517)
理论(9705)
会计(9490)
(9377)
国际(9138)
现代(8600)
实践(8545)
(8545)
图书(8537)
共检索到2873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徐全红  
我国的全口径预算管理仍存在着预算内容不够完整、监督机制不够健全、绩效考评体系不够完善、审核重点转移困难、预算公开低于公众预期以及预算编制与执行部门的不适应等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既有新《预算法》本身的设计漏洞,也有因制度设计缺陷导致的政府与市场边界模糊、政府间财政关系紊乱等问题,还有国家治理实践滞后于新《预算法》的设计理念等。完善全口径预算管理,应当从厘清政府财政收支边界入手,通过顶层设计,对各级人大和政府的预算管理权限做细化设计,落实各级人大在预算编制、监督、控制与制衡等全面责任,落实政府间的财权与事权匹配,实现国家财政支出的预算法定目标。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王雍君  
全口径预算涉及的根本问题是界定预算的适当范围。理想情形下预算应全面反映政府活动及其财政效应,然而实践中背离预算全面性的现象依然相当严重。在预算程序和报告层面促进全面性,以及采用基线筹划分离预测与评估,应置于新一轮预算改革议程的优先位置。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李志鹏  
县级财政预算管理是国家财政预算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入,全国县级财政的预算改革也在加快推进。当前县级财政预算编制中仍存在着重公共财政资金、轻其他财政资金,预算收入安排不够合理,部门预算支出标准不健全,专项资金使用效率不高,预算安排不够准确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县级财政预算管理的实际情况出发,梳理目前县级财政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就规范预算编制管理,建立县级财政全口径预算制度提出建议。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王雍君  
"全口径预算"已经写入十八大报告,足见其受重视的程度。但在理论研究和实务操作方面,仍有大量问题有待厘清,其中最关键的两个问题分别是:全口径预算的确切含义是怎样的?如何设定相关的改革次序与优先性?全口径预算:作为基本预算原则全口径预算可以看作预算全面性的另一种表述,涉及的基本问题是政府预算的适当范围。在政府预算制度发展的早期,西方古典财政学家从有限政府的角度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徐全红  雷铭  
全口径预算已在我国全面推广,但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以及现行财政制度要求相比,现行全口径预算制度在执行的过程中仍存在中央和地方权利和责任的划分不明确;预算完整性和统一性不够;预算、决算不够公开;预算约束软化等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重塑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和支出责任;充实预算部门权力,完善预算编制程序,增强预算的完整性;强化预算支出约束;细化预算公开程序和人大监督与绩效监督互为补充等政策建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淑杰  
全口径预算管理要求将政府全部收支都纳入预算管理中,是真正意义上的完整的政府预算。全口径预算并非简单的预算口径问题,它关系到公共资源配置、国家方针政策和公众利益等重要问题。自2003年提出全口径预算的概念以来,我国政府预算管理已经朝着这一方向有所推进,未来继续深化全口径预算管理可以考虑在切实将预算外纳入预算内、推进部门预算改革和完善复式预算体系等方面重点推进。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陆成林  
2014年7月30日,全国财政厅(局)长座谈会在北京召开。楼继伟部长在会议上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加快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现代预算制度。这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针对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确立的三项任务之首,其重要性毋庸赘述。如何达成既定目标,怎样将之落在实处,是当前面临的重大问题。细究起来,对于现代预算制度的界定表述包括全面规范、公开透明两个方面。所谓"全面规范",就是说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雍君  
全口径预算可以解读为三个层次的预算全面性:预算程序、预算文件和政策效应。后者定义为预算中采纳的政府政策的全部财政效应。在预算不能反映政府政策造成的全部财政效应时,预算的全面性就无法得到保证。即使某些政府活动并不遵循法定预算程序,也没有得到立法机关的审查和授权,而是遵循其他特定的治理安排(比如专款专用),这些活动和支持这些活动的资金,亦应在预算文件中报告,而且预算文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赟  
中共十八大提出的"全口径预算管理"针对的主要是以前存在的未将全部财政资金纳入预算管理。目前我国政府中全口径预算体系执行状况并不理想,而政府审计能够起到促进全口径预算规范执行的作用。文章以审计促进全口径预算执行的完善路径为研究课题,分析了我国全口径预算管理的现状与不足,主要是目前我国预算体系建设还达不到全预算管理的要求。文章最后提出了以政府审计职能推动全口径预算执行的改革完善路径,主要措施是通过政府审计来规范预算制定、预算执行和会计核算等。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张斌  
与现代财政制度建设要求相比,现行全口径预算制度只是初步实现了将各类政府收支纳入预算的目标,各预算的功能定位、管理模式以及相互间资金往来规则等尚不明晰。本文在深入分析全口径预算管理现状及主要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提出了推进全口径预算改革的目标、基本框架和具体措施。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侯红英  
中共十八大报告关于加强政府全口径预算的审查与监督的内容,引起了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在我国,进行全口径预算管理需把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内进行管理,财政部曾明文规定,2011年起全面停止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在实践时将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内进行票据管理及监督检查,是全面预算管理的两项重要工作。在财政工作中,收支的票据是控制预算内资金最为基础的方式,其对预算外资金同样适用,强化票据管理需做到如下几方面。(1)梳理有关信息。在实践过程中常因相关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万鹏  
全口径预决算管理适应了新时期我国预算制度发展的现实需求,有利于促进人大权力机关监督作用的充分发挥,是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举措和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有效途径。基于全口径预算管理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研究者对全口径预算管理的概念界定、保障机制以及实施路径展开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回顾了相关研究文献,以期对全口径预算管理的研究和实践工作有所启示。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籍吉生  
我国关于全口径预算管理的表述,最早出现在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全口径预算管理的基本内涵就是政府的收入和支出应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接受人大的审查和监督。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了包括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在内的政府预算体系。与科学规范的全口径预算管理制度相比,我国预算管理中还存在预算体系不够健全、各预算功能定位不够清晰、预算权限划分不够科学等问题。国家审计推动完善全口径预算管理制度,不能将目标仅仅停留在推动政府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张纯  
从2013年起,湖南省怀化市积极推进全口径预算管理改革。以非税收入全口径预算管理为起点,以编制全口径部门预算为手段,以构建全口径政府预算体系为目标,形成全口径非税收支一张表、全口径部门收支一张表、全口径政府收支一张表。基本做法是:将全部非税收入与预算内收入一起构成部门预算收入来源;将全部非税收入分配按成本支出、其他支出、项目支出与预算内支出一并构成部门预算支出,汇编成全口径部门预算;再按现行预算管理要求,通过系统自动生成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形成全口径政府预算。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蔡琛  
当前的中国公共预算管理过于侧重规则与程序层面的操作性改革,通常认为预算程序如果是合理的,其结果也将是正确的。就改革的未来路径选择而言,需要尝试改变由财政部门"单兵推进"预算改革的格局,构建具有"纵深体系"的共同治理结构;在继续鼓励地方预算管理制度创新的基础上,适时推进"三部曲"的预算规范化进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