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07)
- 2023(8290)
- 2022(7099)
- 2021(6702)
- 2020(5687)
- 2019(12754)
- 2018(13168)
- 2017(25857)
- 2016(14150)
- 2015(16067)
- 2014(16331)
- 2013(16168)
- 2012(15300)
- 2011(13822)
- 2010(14068)
- 2009(13239)
- 2008(13060)
- 2007(12034)
- 2006(10845)
- 2005(9671)
- 学科
- 济(50476)
- 经济(50305)
- 管理(37594)
- 业(36736)
- 企(27617)
- 企业(27617)
- 方法(22189)
- 中国(19234)
- 数学(17682)
- 数学方法(17497)
- 制(16047)
- 农(15928)
- 财(15088)
- 学(12988)
- 业经(12158)
- 银(11837)
- 银行(11812)
- 行(11408)
- 理论(10993)
- 贸(10511)
- 贸易(10505)
- 体(10494)
- 易(10278)
- 和(10030)
- 融(9951)
- 金融(9944)
- 农业(9290)
- 地方(8623)
- 度(8473)
- 制度(8463)
- 机构
- 大学(203485)
- 学院(201738)
- 济(78772)
- 经济(76703)
- 管理(72942)
- 研究(71237)
- 理学(61454)
- 理学院(60702)
- 管理学(59626)
- 管理学院(59223)
- 中国(54647)
- 京(44270)
- 科学(43366)
- 财(42083)
- 所(37050)
- 农(35217)
- 研究所(33266)
- 财经(32187)
- 中心(32036)
- 江(31587)
- 业大(29196)
- 经(29021)
- 北京(28331)
- 农业(27705)
- 范(27610)
- 师范(27289)
- 院(25709)
- 州(25457)
- 经济学(23933)
- 财经大学(23715)
- 基金
- 项目(127972)
- 科学(98897)
- 研究(95717)
- 基金(90568)
- 家(79407)
- 国家(78701)
- 科学基金(65308)
- 社会(60613)
- 社会科(56257)
- 社会科学(56235)
- 省(49844)
- 基金项目(47214)
- 教育(44353)
- 划(42560)
- 编号(40385)
- 自然(40118)
- 自然科(39155)
- 自然科学(39137)
- 自然科学基金(38465)
- 资助(37158)
- 成果(35878)
- 重点(28849)
- 部(28722)
- 课题(28468)
- 发(27187)
- 性(26002)
- 创(25949)
- 项目编号(25255)
- 国家社会(24511)
- 教育部(24362)
共检索到3171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成伟
随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兜底性民生工作的重点将从对贫困群体基本生活保障服务为主转向以提升贫困群体的机会、能力和动机为目标的积极兜底性民生服务为主。兜底性民生服务是政府为保障困难群众生活需要和促进其摆脱贫困而向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总和,是政府兜底性民生保障体系中的服务保障部分。兜底性民生服务的重点主要是从兜底和服务两个维度展开对困难群体的心理健康、社会支持、就业与能力提升等方面的服务以及对困境儿童、困难老人、困难残障人士等特殊人群的民生关怀服务。完善兜底性民生服务体系建设的着力点在于强化政府主管部门的责任分工与合作体系,优化服务提供的体制机制,加强专业服务能力培育,建立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兜底性民生服务领域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关键词:
兜底性民生服务 社会服务 社会工作
[期刊] 改革
[作者]
杜志雄 王瑜
构建适应民生保障新形势的兜底保障体系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夯实共同富裕基底的重要内容。各类兜底保障措施在支撑帮扶任务完成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非预期后果,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面临新的形势与挑战。在脱贫攻坚阶段,以“大低保、小救助”为特征的农村社会救助逐步衔接纳入“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的脱贫攻坚兜底保障体系中,形成救助与低保脱钩、各类救助分类实施的“大救助”兜底保障格局。“大救助”兜底保障体系为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面临着跨部门协调、手段和对象衔接、兜底保障内容调整、城乡一体化等方面的挑战。建议加快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构建兜底保障常态化体制机制,逐步实现县域内城乡统筹,全方位推动形成全面脱贫后的新型兜底保障体系。
关键词:
兜底保障体系 共同富裕 脱贫攻坚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关信平
党中央关于"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的要求对于当前我国加强民生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中,兜底性民生建设是政府建构的最后的保障体系,向所有靠其他保障方式无法满足其基本需要的个人和家庭提供最后保障的民生保障制度建设。现阶段我国民生保障体系中属于兜底性民生保障的制度主要有社会救助制度和针对困境儿童和困难残疾人的社会福利服务。与其他民生保障方式相比,兜底性民生保障具有五个方面的突出特点。过去多年来我国的兜底性民生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也还存在一些短板。在当前加强兜底性民生建设具有两个方面的重要意义,应该从八个方面加强兜底性民生建设。
关键词:
兜底性民生建设 相对贫困 社会救助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陈文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社会保障体系框架不完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社会保障体系公平性不足,难以承担起服务民生的重任;基本养老保险可持续性不强,形成财政的潜在包袱;社会保障体系运行效率不高,难以充分调动政府和市场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当前,和谐社会的建设对社会保障体系提出新要求,人口发展使社会保障体系面临新的环境,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对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提出新挑战。必须明确多层次、多支柱模式,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建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基本养老制度,优化运行效率;发展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使社会保障体系各支柱的发展趋于合理;采取有力...
关键词:
社会保障 商业保险 养老保险 和谐社会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刘滨 张亮
通过对目前连续性医疗服务的特征、意义以及影响服务连续性提供的因素进行探讨,并结合我国卫生服务提供系统的内、外部环境和相关的政策,从宏观上提出了一种连续性服务模式,构建这一连续性医疗服务提供模式,旨在使卫生服务供求关系趋向平衡,降低卫生费用和病人负担,提高卫生资源利用率,使病人能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
关键词:
基本医疗 连续性服务 双向转诊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徐成钢
地方高校作为思想源和创新基地,可以为所在区域提供源源不断的知识供给、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具有鲜明特色的区域经济体为地方高校特有的学术环境、科研氛围的形成和特色学科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文章首次提出了"基于协同式学习的地方高校区域经济社会服务体系"的综合概念,对其内涵实质系统地进行了研究和实证分析,并就此提出地方高校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措施和建议。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罗静 林义
承载能力不足、政府积极推动、社会保障内涵发展三大动因促使社会保障管理服务改革开启。在现有条件基础上,体制创新、功能整合、重塑流程、信息中心和联动机制是提高管理服务能力建设水平,满足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的必要手段。
关键词:
社会保障管理服务 承载能力 能力建设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隽
当前我国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已基本形成,实现了制度全覆盖,实际覆盖面也在迅速提高。与此同时,社会保障体制整合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凸显。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对推动社会保障经办事业发展提出明确要求,"要健全社会保障经办管理体制,建立更加便民快捷的服务体系"。机构改革将进一步理顺行政管理体制,整合社会行政管理职能。社会保险工作的重心要更多地转向深化改革和强化管理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健全社会保障经办管理体制,建立更加便民快捷的服务体系,是更好地回应和满足群众需求的客观要求。
关键词:
社会保障 服务体系 体制整合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綦鲁明 景春梅 陈妍
基于小企业相对弱势的地位,各国都为小企业建立相应的社会服务体系,以促进小企业发展,包括社会保障政策、促进小企业科技创新政策、小企业培训政策和小企业市场助推政策等。
关键词:
小企业 社会服务体系 国际经验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许友传
隐性担保和刚性兑付是中国式兜底预期的两种典型形态。文章揭示了中国式兜底预期对不同风险状态借款人债务融资成本的结构性影响及潜在经济后果。在借款人资产价值随机运动的情景下,文章对兜底预期下的借款人预期偿债能力进行了动态相依的随机刻画,在结构化模型框架内对其债务融资成本进行了定价解析与比较分析。研究表明,在中国式兜底预期下,低风险借款人的债务融资成本倾向于被"高估",而高风险借款人的债务融资成本被"低估",此结构分化的债务估值体系将间接推升"无风险"资金价格及预期,增强高风险借款人的风险承担倾向,诱导社会资本向高风险部门、行业或项目流动与配置。文章从兜底预期角度解释了债务估值体系的结构性分化现象,以及资本误配的逻辑根源。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余惊涛
在我国现代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利用其馆藏资源提供社会服务,是高校图书馆在服务理念及方式上的新突破。文章通过阐释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服务的必要原因,列举了高校图书馆在与现代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融合过程中开展社会服务的优势,总结了美、日等国家的高校图书馆通过开展社会服务所累积的实践依据,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服务的未来规划和定位做出了相关探讨。
关键词: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 高校图书馆 社会服务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公丕明 公丕宏
2015年11月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提出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其中,针对完全或是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通过社会保障来实现兜底扶贫。社会保障兜底扶贫是一项系统工程,相关参与主体基于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整合联动,通过资金筹集、精准识别、保障发放与监督管理等途径保障目标人群的基本生活。在精准扶贫脱贫攻坚中发挥社会保障兜底扶贫作用,需要继续完善农村贫困地区社会保障制度,优化社会保障兜底扶贫机制设计,健全贫困地区社会保障筹资机制等。
关键词:
社会保障兜底扶贫 精准识别 扶贫开发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晓琳 吴健
当前,在老龄化速度持续加快、养老压力逐步增大的背景下,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已经是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环节。因此,针对我国国情和国内发展现状深入分析,明确我国构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方向,提出下一步加快完善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重点,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
养老服务体系 政府基本养老供给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支梦佳 涂茜 李蓓 刘远立 胡琳琳
随着人口老龄化、疾病谱的改变以及经济增长和城镇化带来的医疗健康服务需求的释放,我国现实行的“以三级医院为核心提供急性期治疗的医疗服务体系”已无法实现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提出的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的目标。因此,在我国深化医改的背景下,通过借鉴美国成熟老龄化社会的发展经验,构建一套以康复、护理、养老照护为主的急性后期照护服务体系成为我国急性期医疗体系的重要补充,通过急性期和急性后期服务的衔接为患者提供连续性的医疗及照护服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