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46)
2023(6965)
2022(6418)
2021(5982)
2020(5337)
2019(12556)
2018(12795)
2017(25665)
2016(14290)
2015(16670)
2014(17316)
2013(17326)
2012(16477)
2011(15146)
2010(15592)
2009(14744)
2008(15047)
2007(14056)
2006(12323)
2005(11297)
作者
(43744)
(36610)
(36075)
(35011)
(23102)
(17558)
(16914)
(14216)
(13482)
(13262)
(12236)
(12139)
(11735)
(11540)
(11505)
(11425)
(11274)
(10717)
(10673)
(10555)
(9255)
(9114)
(9015)
(8433)
(8310)
(8240)
(8222)
(8180)
(7465)
(7381)
学科
(61032)
经济(60969)
管理(38808)
(37442)
方法(30256)
(28620)
企业(28620)
数学(27097)
数学方法(26876)
(17902)
中国(17879)
(16531)
(13824)
(13358)
贸易(13353)
(13004)
(12291)
业经(11595)
(11563)
银行(11536)
农业(11280)
(10977)
地方(10882)
(9869)
金融(9867)
(9797)
财务(9766)
财务管理(9725)
(9444)
理论(9160)
机构
学院(217367)
大学(217161)
(90653)
经济(88568)
管理(79147)
研究(72016)
理学(66671)
理学院(65919)
管理学(64812)
管理学院(64405)
中国(57047)
(46686)
(44943)
科学(43569)
(38154)
(37454)
财经(35225)
(34693)
研究所(34044)
中心(33652)
(31601)
业大(31565)
北京(30191)
农业(29730)
经济学(28733)
(28169)
师范(27875)
(27778)
经济学院(26306)
财经大学(25771)
基金
项目(129387)
科学(98934)
研究(96439)
基金(90694)
(78204)
国家(77523)
科学基金(64324)
社会(58245)
社会科(55048)
社会科学(55029)
(51076)
基金项目(47840)
教育(45480)
(42877)
编号(41863)
自然(40414)
自然科(39333)
自然科学(39317)
资助(38814)
自然科学基金(38596)
成果(35300)
(29439)
重点(29299)
课题(28716)
(28316)
(26118)
(25133)
教育部(24911)
科研(24911)
大学(24738)
期刊
(103513)
经济(103513)
研究(66919)
中国(41744)
(35531)
(33551)
学报(33102)
科学(28959)
管理(27372)
大学(24480)
教育(24275)
(22823)
金融(22823)
学学(22764)
农业(22012)
技术(20054)
财经(17651)
业经(17588)
经济研究(16816)
(15190)
问题(14846)
(12763)
理论(12144)
技术经济(11753)
商业(11666)
图书(11485)
(11412)
统计(11128)
实践(11023)
(11023)
共检索到3310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魏勇强  
本文以世界银行给出的1982-2010年我国与世界主要地区及主要国家总储蓄率为基础,分析我国近年储蓄率上升的主要原因与我国高储蓄率形成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经济增长的影响,高经济增长必然伴随较高储蓄率;社会收入分配不均,我国现阶段社会收入分配差距日益加大,导致储蓄率攀升;金融体系的制约,我国信用制度不够完备,人们缺乏合适的投融资渠道,所以只好自我储蓄;人口结构的变迁,我国近年人口抚养比增大,促进了人们多储蓄;社会制度的变迁,旧的社会保障体系被打破,新的社会保障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促使人们进行预防性储蓄;历史文化因素,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崇尚节俭、未雨绸缪;利率因素,这个因素在中国表现得不太明...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贾健  徐展峰  葛正灿  陈森  
本文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民储蓄率的演变趋势及其特征进行了分析介绍,并对其形成原因进行了详细理论与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高储蓄率的形成,既有与其他高储蓄国家相同的原因,也有我国特殊国情形成的特殊因素。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持续成长和人口负担的下降作为高储蓄率形成的显著因素,得到了实证模型的验证。在政策方面,高储蓄率特征既反映了当前我国经济的失衡状况,也为未来改革指明了方向,应采取适当措施充分有效利用当前的高储蓄资源优势,通过改革为未来经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闫坤  鄢晓发  
中美两国是当今世界经济舞台中的两个最为重要的国家。中美经济结构的最大差异是储蓄率,两国的储蓄活动几乎是两个极端。储蓄率的巨大差异对中美经济与贸易影响深远。本文将对中美储蓄率差异的原因及影响进行深入分析。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徐诺金  
储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一个高速增长的经济必须有高储蓄率的支撑。本文通过对工业化进程中有关国家储蓄率的时序数据和结构变动的比较研究,发现储蓄率的提高是经济阶段演进的必然现象,是经济增长过程的客观规律。目前我国的高储蓄率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是我国加快经济发展的宝贵资源。高储蓄率为我国加快现代化、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提供了大好条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东京  
一、确定适度储蓄率的基本依据本文所研究的“适度储蓄率”,就是指能同时兼顾消费者当期消费与长远消费需要,并能保证使居民未来的收入增长水平达到最大的储蓄率。显然,要探寻适度的储蓄率,必须首先把注意力集中在居民储蓄、居民消费与居民收入之间的关系上。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刘克书  
近年来我国居民储蓄总额居高不下,且呈高速增长之势,而经济投资、生产却资金短缺,消费需求也严重不足,加剧了通货紧缩的局面。通过索洛模型和我国相关数据分析可以得出我国适当的居民储蓄率。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赵志君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业的发展,特别是货币政策和资本市场的改革与发展,居民储蓄朝着多样化方向发展,储蓄倾向由原来单一的储蓄存款向储蓄存款、有价证券和兴办私人企业多种方式并重的方向发展,居民储蓄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本文用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重点讨论我国居民储蓄倾向的变化规律。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思家  
本文根据生命周期假说和家庭储蓄需求假说,建立了动态面板回归模型,用以分析近年来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并分析了其他影响因素:我国居民储蓄率受惯性影响较大,因此,在短时间内,储蓄率应该不会产生较大的变化;其次它还受到少儿抚养比变化的影响,而由于我国当前的计划生育政策,可能会导致抚养比持续下降,那么这就会带来储蓄率的持续上升;同时老年抚养比的上升也会进一步提高居民储蓄率;最后经济增长率的变化对居民储蓄率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如果不存在剧烈经济波动,居民储蓄率就不会产生大的变化或者趋势性改变。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鹏  冯新力  
近年来,我国居民储蓄持续而快速增长,正确分析这一现象的利弊有利于国家的宏观调控。本文详细分析了影响居民储蓄的因素,并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对我国居民储蓄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了国内生产总值和收入水平对我国居民储蓄有较大的影响作用、实际利率与居民储蓄成反向增长、物价的下降会引起居民储蓄的增加、体制性因素对居民储蓄有正面影响等结论。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提出了合理引导居民储蓄行为的对策建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杨天宇  贺婷  
本文应用新古典增长模型和反事实实验方法对中国高储蓄率的原因进行了研究。我们建立了一个标准的新古典增长模型以模拟中国的储蓄率变动,然后运用反事实实验分别检验了1992~2007年期间人口增长率、资本回报率、折旧率、政府支出在GDP中的份额、TFP增长率对储蓄率的影响,结果发现TFP增长率的变化是解释中国储蓄率变动趋势的最重要因素。如果中国面临与美国一样高的资本初始存量和相同的TFP增长率,则中国在此期间与美国储蓄率的差异将会大大低于中美储蓄率的实际差异。所以,中美之间的储蓄率差异可能并不需要由中国的各种独特性因素来解释。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财政部国际司课题组  
近10多年来,在全球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国际收支失衡愈演愈烈。其中,美国的贸易逆差不断扩大,包括我国在内的东亚经济体、石油出口国的贸易顺差则急剧膨胀。一些专家认为,美国贸易逆差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孙奎立  刘庚常  
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社会,这一人口转变会对社会、经济产生较大的影响,其中对储蓄的影响非常值得关注,按照一般的经济理论和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的前鉴,人口老龄化对储蓄有着较强的消极影响,而我国多年来储蓄率一直居高不下。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目前我国存在的高储蓄率所产生的积极作用,短时间内人口老龄化对储蓄的消极作用难以显现出来。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阎坤  孟艳  
高储蓄率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产生了诸多影响,深入研究我国储蓄率的具体状况,探讨适度调整储蓄率的政策措施,有助于从宏观经济战略层面正确认识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实质和发展趋势,也有助于探索我国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关系,扩大内需市场的途径。基于上述考虑,本文在理论和现状考察、影响分析之后,为促进我国储蓄率水平的适度降低,建议重点实施七个方面的政策安排和制度变革。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军  张丹萍  
本文从储蓄的供给与需求两方面分析国民储蓄率的决定机制,推导出国民储蓄率的生产性因素分解公式,并从生产方面解释了中国高储蓄率的成因。研究表明,国民储蓄率由消费者决定的储蓄供给与生产者决定的储蓄需求两者间的均衡关系决定,研究中国储蓄之谜需要考虑生产者行为的因素;人均资本水平、劳动力数量及资本折旧的变动是影响国民储蓄率的重要因素;国民储蓄率的决定具有内生性,其中劳动年龄人口比重持续上升的人口结构是导致中国长期存在高储蓄率现象的一个关键的客观性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