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68)
2023(6408)
2022(5689)
2021(5449)
2020(4642)
2019(10592)
2018(10593)
2017(22118)
2016(12070)
2015(13802)
2014(13859)
2013(13967)
2012(13513)
2011(12374)
2010(12857)
2009(12442)
2008(12457)
2007(11577)
2006(10847)
2005(10277)
作者
(37174)
(30394)
(30389)
(29359)
(19690)
(14521)
(13915)
(11712)
(11681)
(11308)
(10358)
(10101)
(9998)
(9984)
(9907)
(9620)
(9167)
(9055)
(8996)
(8982)
(7831)
(7677)
(7603)
(7096)
(7037)
(6926)
(6878)
(6860)
(6295)
(6117)
学科
(46567)
经济(46499)
管理(36107)
(34091)
(26602)
企业(26602)
方法(18743)
数学(16722)
中国(16634)
数学方法(16418)
(16336)
(15576)
(13961)
(11584)
银行(11562)
(11160)
贸易(11153)
(11046)
(10929)
(10473)
(9960)
(9515)
金融(9515)
农业(9475)
业经(9442)
(9340)
(9067)
财务(9035)
财务管理(9005)
税收(8820)
机构
大学(180109)
学院(179866)
(77376)
经济(75565)
研究(66355)
管理(64897)
中国(55118)
理学(53543)
理学院(52955)
管理学(52077)
管理学院(51742)
(42558)
(39728)
科学(38336)
(35582)
财经(31430)
研究所(31254)
(30996)
中心(29935)
(29471)
(28291)
北京(26592)
农业(24329)
业大(24133)
(23657)
经济学(23551)
(23417)
财经大学(23064)
(22806)
师范(22532)
基金
项目(102713)
科学(79370)
研究(76650)
基金(73117)
(63748)
国家(63197)
科学基金(52059)
社会(46637)
社会科(44089)
社会科学(44075)
(38949)
基金项目(36727)
教育(35325)
(34165)
自然(33323)
资助(32864)
自然科(32430)
自然科学(32415)
编号(31843)
自然科学基金(31831)
成果(28817)
(23790)
重点(23345)
课题(23295)
(22755)
(20886)
(20351)
教育部(20102)
科研(19525)
项目编号(19328)
期刊
(94232)
经济(94232)
研究(63881)
中国(38045)
(31779)
(28931)
(27301)
金融(27301)
学报(26474)
管理(26126)
科学(24224)
教育(20282)
大学(20133)
农业(19129)
学学(18747)
财经(16060)
经济研究(15613)
业经(15405)
技术(14522)
(13816)
问题(13113)
(12335)
国际(11137)
理论(10409)
实践(9236)
(9236)
(8834)
技术经济(8659)
现代(8431)
(8339)
共检索到2986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类承曜  
一、凭证式储蓄国债存在的问题 首先,由于凭证式国债债权的记录和管理分散在各承销机构的基层营业网点,没有统一的发行及债权托管系统,因此,客观上形成了投资人和承销机构,承销机构和财政部之间的双重债务关系。这种双重债务关系已成为产生凭证式国债发行及管理方式中深层次问题的重要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超发风险。由于凭证式国债债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张红闪  
面对中国加入WTO的承诺和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利率市场化已逐步成为中国不可回避的选项。2012年6月8日和7月6日,央行两次调整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及其浮动区间,意味着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号角正式吹响。此后,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在稳步推进中不断取得进步。在这样的大背景和大趋势之下,利率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杠杆,对资金供求状况越来越敏感,较大幅度及频率地波动也直接关系到储蓄国债的价格变动,从而给中国储蓄国债管理面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与挑战。本文主要结合国际经验及中国国内实际情况,研究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储蓄国债管理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同时对如何加强储蓄国债管理提出对策及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陶阳  刘晓珍  
近年来国债以其信用等级高、安全性能好、变现灵活、利息免税、收益性好等诸多优势深受城乡居民的青睐。但是,由于国债在品种等设计上存在不合理、难以满足投资者多元化需求、市场化程度偏低、供求矛盾难以解决等原因,近年来储蓄国债发行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笔者对此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改进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虞俊杰  
一是创新国债品种。利率市场化改革为储蓄国债创新提供了契机。从我国国情来看,保留目前中短期国债,这类国债符合追求稳定收益投资者的投资习惯,已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投资群体。创新变动期限类和长期固定期限类国债品种。变动期限类国债最长设计为10年期,可选择3年、5年、7年终止投资,适合于想通过长期投资获得更高收益但未来支出不确定的投资者。
[期刊] 征信  [作者] 许波  张金坛  
结合我国储蓄国债发行制度顶层设计变化,分析当前投资者结构特点、主要影响因素,提出应改善储蓄国债期限结构、适当增加短期和长期国债的比重,实行浮动利率制度、采用多种利息支付方式、准确定位储蓄国债的受众群体、扩大承销机构,实现储蓄国债市场交易、调整储蓄国债持有者结构,加大宣传服务力度、确保发行信息畅通无阻。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邵志高  张瀚元  刘蕴霄  冯艳艳  
一、引言随着中国债券资本市场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国债在支持改革开放、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满足居民储蓄及资金增值需求等方面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当前储蓄国债发行定价机制不灵活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储蓄国债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基于调研数据详细分析了我国储蓄国债发行管理的现状,剖析了发行中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完善我国储蓄国债管理及定价机制提出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蔡志雄  徐红梅  
储蓄国债不仅是政府弥补财政赤字和筹集财政资金最稳定、最可靠的融资工具之一,而且是社会公众投资的重要方式。当前,黄石市储蓄国债的发展在城镇和县域农村市场呈现出较大差异,虽然近年来县域国债市场发展迅速,但是还有不少地区处于空白状态,具有较大的挖掘空间。本文对黄石县域地区储蓄国债的发行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了当前影响储蓄国债在县域发行的难点,并据此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俞建璋  
储蓄国债是政府筹集建设资金的重要方式,也是投资者资产配置组合中难以替代的无风险产品,在金融市场具有重要地位。2012年以来,我国储蓄国债发行管理政策发生明显调整,由原来同时向个人和单位发行改为仅面向个人投资者发行,由承销机构包销改为承销机构代销。同时,我国金融改革深入推进、市场有效性不断增强、居民财富积累日趋厚实、投资渠道日趋丰富、信息技术广泛应用、民众投资习惯深入改变,储蓄国债面临的市场环境、功能定位和投资需求等均发生了重大变化,给新时代储蓄国债发行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熊俞  
加强储蓄国债消费者权益保护对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措施,维护社会公平,消除资金风险隐患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储蓄国债发行兑付中存在消费者权益受到损害,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不健全、投诉渠道不畅通、服务效率低和宣传教育不到位等问题,需要相关部门加快立法步伐,建立合理申诉处理机制,提升消费者维权意识。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赓  孙娟  秦潇  
大力开展储蓄国债下乡一直是人民银行践行普惠金融的重要抓手和有效手段,对于帮助拓宽农民投资渠道、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但调查数据显示,仍有大量农村人口尚未享受到储蓄国债带来的普惠"福利"。储蓄国债销售存在的问题第一,失衡现象严重。首先是各承销机构网点在市、县、乡三个层级上分布的严重失衡以及在承销机构之间分布的严重失衡。陕西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任中红  刘頔  
随着中国人民银行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迈出重要一步,存款利率市场化推进步伐愈来愈近。改革与存款基准利率挂钩的储蓄国债管理机制成为大势所趋。一、我国储蓄国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自1981年我国恢复发行储蓄国债以来,实行的是固定利率、固定期限的发行方式。此模式曾为有效弥补财政赤字、提供稳定的国家基本建设资金发挥过重要作用。但随着我国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这种方式已无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一)难以实现国债发行成本最小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建伟  
一、欧美国家关于储蓄国债政策的讨论与调整。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全球金融业爆炸式发展,可流通债券作为金融市场的基础产品,市场容量和投资者群体不断扩张,欧美发达国家的储蓄国债也面临越来越大的发行压力,一些国家对其可持续发展开展了思考与讨论。英国、美国经过讨论认为储蓄国债对于扩大投资者基础、分散国债筹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需要调整管理策略;2004年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建议加拿大政府放弃储蓄国债,称这样做将在9年内节约资金约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虞俊杰  
2012年6月央行宣布允许银行存款利率浮动区间扩至1.1倍,历史性打破了银行业实行划一存款利率的格局,这对我国银行业发展影响深远,也不可避免地给以银行存款利率为基础上浮一定比例定价的储蓄国债带来连锁反应。为此,我国储蓄国债管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结合我国国情和储蓄国债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发展路径。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申琳  
美国储蓄国债是该国公众为中长期目标进行储蓄的重要投资选择,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变迁,已趋于成熟稳定。本文从发展变迁的角度分析美国储蓄国债相关经验和做法,对我国储蓄国债相关政策制定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文章在大量搜集、整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从产品结构、利率形成、行销渠道和发售目的等四个方面较详细地研究了美国储蓄国债的发展与变迁过程,同时揭示了这些变迁背后的内在逻辑,并以此为落脚点,提出完善我国储蓄国债发展的"两步走"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