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17)
- 2023(11001)
- 2022(9331)
- 2021(8619)
- 2020(6984)
- 2019(15955)
- 2018(15746)
- 2017(31186)
- 2016(17143)
- 2015(19346)
- 2014(19530)
- 2013(19475)
- 2012(18928)
- 2011(17550)
- 2010(18238)
- 2009(17224)
- 2008(17204)
- 2007(15923)
- 2006(14712)
- 2005(14047)
- 学科
- 济(76943)
- 经济(76865)
- 管理(47099)
- 业(45974)
- 企(34615)
- 企业(34615)
- 中国(26674)
- 方法(26312)
- 农(23715)
- 数学(23109)
- 数学方法(22839)
- 地方(20941)
- 财(19165)
- 制(17853)
- 银(17360)
- 银行(17337)
- 业经(16885)
- 行(16831)
- 融(16358)
- 金融(16356)
- 贸(15522)
- 贸易(15505)
- 农业(15297)
- 易(14990)
- 学(14439)
- 策(12682)
- 发(12354)
- 环境(11775)
- 地方经济(11415)
- 体(10765)
- 机构
- 学院(255977)
- 大学(254685)
- 济(111189)
- 经济(108661)
- 研究(96894)
- 管理(92636)
- 中国(77859)
- 理学(76744)
- 理学院(75794)
- 管理学(74571)
- 管理学院(74077)
- 财(56640)
- 京(56200)
- 科学(55721)
- 所(50981)
- 研究所(45239)
- 农(43685)
- 中心(43436)
- 财经(42570)
- 江(41939)
- 经(38441)
- 北京(37196)
- 范(35635)
- 师范(35312)
- 院(34423)
- 经济学(34086)
- 农业(33834)
- 州(33682)
- 业大(33625)
- 财经大学(31269)
- 基金
- 项目(151746)
- 科学(118826)
- 研究(114966)
- 基金(107893)
- 家(93389)
- 国家(92553)
- 科学基金(77456)
- 社会(71821)
- 社会科(68071)
- 社会科学(68054)
- 省(59017)
- 基金项目(55189)
- 教育(52528)
- 划(50601)
- 自然(47801)
- 编号(47459)
- 自然科(46606)
- 自然科学(46588)
- 资助(45978)
- 自然科学基金(45751)
- 成果(41527)
- 发(38446)
- 课题(34748)
- 重点(34648)
- 部(34413)
- 发展(31329)
- 创(30896)
- 展(30800)
- 性(30255)
- 教育部(29243)
- 期刊
- 济(137698)
- 经济(137698)
- 研究(88660)
- 中国(57932)
- 农(41530)
- 财(41483)
- 融(37631)
- 金融(37631)
- 管理(36926)
- 学报(36212)
- 科学(34856)
- 教育(31430)
- 农业(27984)
- 大学(27553)
- 学学(25663)
- 业经(23136)
- 经济研究(22245)
- 财经(21793)
- 技术(21555)
- 经(18722)
- 问题(18288)
- 贸(16225)
- 国际(15081)
- 业(13953)
- 理论(13683)
- 世界(12935)
- 商业(12766)
- 技术经济(12676)
- 现代(12171)
- 实践(12132)
共检索到4245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俞建璋
储蓄国债是政府筹集建设资金的重要方式,也是投资者资产配置组合中难以替代的无风险产品,在金融市场具有重要地位。2012年以来,我国储蓄国债发行管理政策发生明显调整,由原来同时向个人和单位发行改为仅面向个人投资者发行,由承销机构包销改为承销机构代销。同时,我国金融改革深入推进、市场有效性不断增强、居民财富积累日趋厚实、投资渠道日趋丰富、信息技术广泛应用、民众投资习惯深入改变,储蓄国债面临的市场环境、功能定位和投资需求等均发生了重大变化,给新时代储蓄国债发行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陶阳 刘晓珍
近年来国债以其信用等级高、安全性能好、变现灵活、利息免税、收益性好等诸多优势深受城乡居民的青睐。但是,由于国债在品种等设计上存在不合理、难以满足投资者多元化需求、市场化程度偏低、供求矛盾难以解决等原因,近年来储蓄国债发行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笔者对此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
储蓄国债 影响因素 对策建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邵志高 张瀚元 刘蕴霄 冯艳艳
一、引言随着中国债券资本市场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国债在支持改革开放、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满足居民储蓄及资金增值需求等方面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当前储蓄国债发行定价机制不灵活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储蓄国债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基于调研数据详细分析了我国储蓄国债发行管理的现状,剖析了发行中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完善我国储蓄国债管理及定价机制提出建议。
关键词:
储蓄国债 投资者 国债发行利率 农商行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虞俊杰
一是创新国债品种。利率市场化改革为储蓄国债创新提供了契机。从我国国情来看,保留目前中短期国债,这类国债符合追求稳定收益投资者的投资习惯,已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投资群体。创新变动期限类和长期固定期限类国债品种。变动期限类国债最长设计为10年期,可选择3年、5年、7年终止投资,适合于想通过长期投资获得更高收益但未来支出不确定的投资者。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谢卫
我国国债市场的现状及改进建议中国人保信托投资公司谢卫编者按:1994年国债在公众眼中一改“丑小鸭”形象,国债市场运行也为世人瞩目,该如何从内含和处延上全面认识、把握它,作者做出了高度概括,指出了它的里程碑式意义,分析了它在1995年的运行趋势,中肯、...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类承曜
一、凭证式储蓄国债存在的问题 首先,由于凭证式国债债权的记录和管理分散在各承销机构的基层营业网点,没有统一的发行及债权托管系统,因此,客观上形成了投资人和承销机构,承销机构和财政部之间的双重债务关系。这种双重债务关系已成为产生凭证式国债发行及管理方式中深层次问题的重要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超发风险。由于凭证式国债债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张红闪
面对中国加入WTO的承诺和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利率市场化已逐步成为中国不可回避的选项。2012年6月8日和7月6日,央行两次调整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及其浮动区间,意味着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号角正式吹响。此后,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在稳步推进中不断取得进步。在这样的大背景和大趋势之下,利率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杠杆,对资金供求状况越来越敏感,较大幅度及频率地波动也直接关系到储蓄国债的价格变动,从而给中国储蓄国债管理面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与挑战。本文主要结合国际经验及中国国内实际情况,研究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储蓄国债管理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同时对如何加强储蓄国债管理提出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
利率市场化 储蓄国债 管理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华俊
2016年,我国的财政赤字率将提高到3%,在当前积极财政政策和实体经济下行压力下,通过发行储蓄国债吸收居民储蓄存款,是弥补财政赤字最便捷、最有效的方法。但目前储蓄国债不仅发行规模小,而且计划完成率不高。从储蓄国债发行管理现状出发,分析当前发行规模下难以完成发行计划的根本原因,同时从营销渠道、托管模式及监管等环节,分析影响储蓄国债规模扩大的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储蓄国债 积极财政政策 发行管理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申琳
美国储蓄国债是该国公众为中长期目标进行储蓄的重要投资选择,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变迁,已趋于成熟稳定。本文从发展变迁的角度分析美国储蓄国债相关经验和做法,对我国储蓄国债相关政策制定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文章在大量搜集、整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从产品结构、利率形成、行销渠道和发售目的等四个方面较详细地研究了美国储蓄国债的发展与变迁过程,同时揭示了这些变迁背后的内在逻辑,并以此为落脚点,提出完善我国储蓄国债发展的"两步走"政策建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申琳
美国储蓄国债是该国公众为中长期目标进行储蓄的重要投资选择,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变迁,已趋于成熟稳定。本文从发展变迁的角度分析美国储蓄国债相关经验和做法,对我国储蓄国债相关政策制定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文章在大量搜集、整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从产品结构、利率形成、行销渠道和发售目的等四个方面较详细地研究了美国储蓄国债的发展与变迁过程,同时揭示了这些变迁背后的内在逻辑,并以此为落脚点,提出完善我国储蓄国债发展的"两步走"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杨生恒
本文考察了中国居民储蓄现状、结构及其增长原因。结果表明,居民收入增加、投资渠道不畅、预期收入不稳定是居民注重储蓄而不是消费重要原因。由于人均储蓄水平还很低,居民储蓄分布也极不均衡,目前,稳定居民预期、保持较高储蓄率仍然是必要的,一味地强调通过分流储蓄来刺激消费并不妥当。在未来收入、投资收益率和公共服务数量的不确定性仍然很大的情况下,加快推进相关的体制改革才是适宜的政策选择。
关键词:
居民储蓄 GDP 可支配收入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黎杞瑞 张圣典 倪添杰 徐玫
英美储蓄国债发行历史悠久,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发行管理体系。本文通过对英美储蓄国债发行渠道比较,归纳储蓄国债发行渠道构建的国际经验,提出强化我国储蓄国债发行渠道建设相关建议。
关键词:
储蓄国债 发行渠道 国际经验 借鉴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国库处中国人民银行眉山市中心支行联合课题组 吕俊 谢娟 舒畅
储蓄国债(SavingS BondS),是政府面向个人投资者发行、满足长期储蓄性投资需求的不可流通记名国债品种,其具有信用等级高、变现灵活、利息免税、收益稳定等特点,受到广大投资者的青睐。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储蓄国债产品优势逐步减弱,品种较少、发行方式单一、购买渠道狭窄等问题日益显现,制约了储蓄国债市场的健康发展。相比之下,国外发达国家储蓄国债发行历史悠久、产品灵活多样、销售渠道丰富、管理经验成熟,对我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五个发达国家,研究其储蓄国债发行管理中的特点和优势,并结合我国储蓄国债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栋
凭证式储蓄国债自1994年开始面向城乡居民发行以来,深受国债承销机构和投资者的喜爱。但是,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凭证式储蓄国债自身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已成为制约储蓄国债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以发行电子式储蓄国债为契机,使其成为一只成熟的、在市场上广受欢迎的国债新品种,进一步完善我国储蓄型国债的发行管理,是下一步需要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
储蓄国债 发行管理 个人投资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