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29)
2023(15740)
2022(13014)
2021(11892)
2020(9725)
2019(21896)
2018(21460)
2017(40824)
2016(22445)
2015(24971)
2014(24642)
2013(24618)
2012(23474)
2011(21456)
2010(21716)
2009(19871)
2008(19481)
2007(17487)
2006(15886)
2005(14301)
作者
(69561)
(57845)
(57639)
(54538)
(36881)
(27758)
(26035)
(22431)
(22001)
(20721)
(19834)
(19474)
(18919)
(18261)
(17896)
(17671)
(17415)
(17076)
(16814)
(16722)
(14655)
(14623)
(14028)
(13254)
(13113)
(12988)
(12880)
(12797)
(11674)
(11648)
学科
(96859)
经济(96760)
管理(59646)
(58657)
(42915)
企业(42915)
方法(35119)
中国(30973)
数学(30785)
(30708)
数学方法(30507)
地方(28507)
业经(22311)
农业(21207)
(20705)
(20355)
技术(19488)
(18664)
贸易(18648)
(18299)
(18053)
环境(16752)
(16679)
银行(16616)
(16079)
(16022)
金融(16019)
地方经济(15374)
(14836)
(13369)
机构
学院(326083)
大学(325424)
(132581)
经济(129709)
研究(120604)
管理(117964)
理学(100830)
理学院(99459)
管理学(97704)
管理学院(97082)
中国(90274)
科学(77236)
(71001)
(66333)
(63401)
(60048)
研究所(57777)
中心(54496)
业大(53760)
农业(52346)
(51790)
财经(46986)
(46464)
师范(45897)
北京(44813)
(43390)
(42546)
(41001)
经济学(40413)
(39699)
基金
项目(218179)
科学(169900)
研究(156082)
基金(155010)
(138235)
国家(137020)
科学基金(114291)
社会(98741)
社会科(93484)
社会科学(93460)
(88682)
基金项目(82853)
(74433)
自然(73702)
自然科(71877)
自然科学(71849)
自然科学基金(70502)
教育(70419)
编号(62471)
资助(61499)
(53105)
成果(50397)
重点(50308)
(46965)
(46050)
课题(44791)
创新(43288)
发展(41559)
科研(41505)
计划(41470)
期刊
(153142)
经济(153142)
研究(97993)
中国(71405)
(61016)
学报(58573)
科学(52853)
(43038)
大学(42935)
管理(42668)
农业(41958)
学学(40397)
教育(37620)
(32477)
金融(32477)
技术(29042)
业经(26795)
经济研究(24216)
财经(22621)
(22192)
问题(21097)
(19560)
科技(17489)
资源(16968)
技术经济(16920)
(16709)
(16579)
图书(16160)
业大(15310)
商业(15250)
共检索到5031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力   周烨   张佳銮   曾乐民  
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科技发展基础差异较大,为探究影响储能科技发展的相关因素,以近年国内储能装机规模居前5位的省份,即山东、宁夏、广东、湖南、内蒙古为研究对象,利用其2001—2021年储能发明专利数作为被解释变量构建回归方程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R&D经费促进储能发明专利数快速上升,储能发明专利数、技术市场交易额、R&D经费投入、风电光伏发电量初步形成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五省份的储能发明专利数在2010年以后以较快速度增长,特别是经济总量在全国居前列的广东和山东增长快速,从研发示范向商业化初期战略转型;按照各变量的影响程度,广东、湖南的储能技术发展可划分为科技促进型,山东属于科技交流促进型,内蒙古、宁夏属于电力输出促进型。基于研究发现,提出不同地区应基于自身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推动储能技术发展,同时各省份应加强合作,建立跨区域的技术交易市场。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孟欢欢   靳军宝   郑玉荣   白光祖   曹琨   付爽  
基于文献计量的方法,对全球储能技术领域分布、储能专利申请量年度变化情况、储能专利技术构成、储能技术专利申请国家/地区、全球储能技术机构和专利技术主题分布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分析全球储能专利技术发展态势。结果表明,全球储能专利申请量正在快速增加,其中电池储能占比最大,中国储能技术专利申请量占全球相关专利的66.21%,日本和美国次之;主要机构包括中国国家电网、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日立集团等;专利技术主题主要集中在锂离子电池、电池负极材料、换热器、储能模式与设备等方面。电池储能为主的新型储能已经在快速发展并且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我国储能产业的发展要继续坚持自主创新,加强技术攻关,推进核心技术研究和开发,使得我国储能产业能够在全球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刘勤  
以"大智移云物区"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深度影响着会计的发展走向,并逐步形成了会计行业独特的技术集合Acctech。会计变革的重要方向有:业务和财务的深度融合、管理会计的深入发展、财务组织的高度共享化、信息系统的智能化、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激增、财务新生态的形成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同时给会计变革带来了很多挑战,包括会计政策法规、会计人才培养、信息系统建设、会计发展伦理等方面,必须深刻认识这些挑战的本质,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苏敬勤  刁磊  
专利是衡量技术创新的重要指标。本文通过对生物质能领域专利数据的检索分析,绘制了国内外生物质能专利地图,对比得到国内外生物质能技术研发广度与深度上的差距,从中总结出生物质能技术研发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促进我国生物质能技术创新的建议及对策。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欣  谢前前  洪志生  黄鲁成  
如何尽早捕捉有颠覆性潜力的新兴技术发展趋势,对企业研发投资决策和政府研发战略决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针对论文文献和专利数据研究新兴技术发展趋势的局限性,提出基于社会感知分析的新兴技术发展趋势研究模型。首先,利用基于关键词语义关联与语义主题分析的数据挖掘方法对新兴技术感知信息进行有效萃取和分析;其次,通过对新兴技术社会感知的可视化与知识发现,分析新兴技术发展趋势;最后,以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技术为案例进行研究,验证社会感知分析在揭示新兴技术发展趋势方面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新兴技术发展趋势研究提供新视角。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彭昱  
我国可再生能源战略推动了储能产业的快速发展,储能产业推广与应用成为我国实施可再生能源战略的必然选择。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储能技术研发和推广仍处于刚刚起步时期,储能产业总体发展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因此,要想推动储能产业的快速发展,必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特别是财政支持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本文通过描述当前我国储能产业的发展现状,立足于发达国家推进储能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实践,通过借鉴世界各国先进经验,从财税支持与税收优惠两个角度,分别提出了构建推动我国储能产业快速发展的财税政策体系,应注重利用财政政策支持储能技术研发、引导和鼓励电储能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鹏飞   韩晓琳  
大力发展数字技术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手段,在理论分析数字技术对碳排放作用机制的基础上,从基础设施建设、要素投入与产出、数字化产业发展、数字交易发展四个维度构建数字技术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2013—2021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发现:(1)数字技术发展会显著抑制碳排放水平,且该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2)采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发现,数字技术通过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调整和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来实现碳减排。(3)相较于经济规模较小和教育规模较小的省份而言,经济规模较大和教育规模较大的省份,数字技术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程度更高。(4)数字技术会通过空间虹吸效应负向作用于邻近区域的碳排放。研究结论丰富了数字技术发展与碳排放的相关研究,也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碳减排提供了思路。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鹏飞   韩晓琳  
大力发展数字技术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手段,在理论分析数字技术对碳排放作用机制的基础上,从基础设施建设、要素投入与产出、数字化产业发展、数字交易发展四个维度构建数字技术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2013—2021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发现:(1)数字技术发展会显著抑制碳排放水平,且该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2)采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发现,数字技术通过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调整和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来实现碳减排。(3)相较于经济规模较小和教育规模较小的省份而言,经济规模较大和教育规模较大的省份,数字技术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程度更高。(4)数字技术会通过空间虹吸效应负向作用于邻近区域的碳排放。研究结论丰富了数字技术发展与碳排放的相关研究,也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碳减排提供了思路。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姜照华  周文博  李昊  韩笑  杨金彪  
为探索更加完善的新兴电化学储能技术未来产业影响力比较体系,引入技术价值度、国际市场布局、合作研发强度、产学研合作密度、专利申请量等指标,依据改进粗糙集属性重要度权重计算方法,对锌空气电池、钠离子电池、铝空气电池与钠硫电池进行连续6年的未来产业影响力综合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锌空气电池未来产业影响力最接近于钠硫电池,但仍差距很大,需加强技术合作;钠离子电池产业影响力近年呈"井喷式"增长态势,未来产业影响力仅次于锌空气电池,在保持产学研合作力度的同时需注重成果转化;铝空气电池未来产业影响力最小,需加大研发投入以取得技术进步。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李柏洲  尹士  邢泽宇  罗小芳  
从产业协同理论出发,运用演化博弈方法和案例分析法研究政府在技术、政策、市场等方面的驱动对促进我国储能产业协同发展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政府驱动对储能产业协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提高储能合作项目运营收益、降低"搭便车"收益有助于储能企业间协同;在一定范围内的储能示范项目补贴和政府监管力度对储能产业协同发展具有驱动作用,项目补贴具有快速驱动效应,监管力度具有长期驱动效应;储能系统应用补贴及其合同标的金额越高,驱动作用越大,与合同标的金额的驱动效应相比,应用补贴的驱动效应更具有长期性。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高伟  王天驰  王晓珍  
测度经济发展效率是衡量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手段,效率提高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本文运用DEA模型测度2000-2014年江苏各城市的经济发展效率并分析其收敛性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经济发展效率具有周期性波动的演化特征,苏南高于苏中和苏北,苏北一直离全省平均水平有较大距离;全省经济发展效率显示出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的特征,三大地区条件收敛显著,绝对收敛特征不明显;考察期内的就业结构、对外开放度、创新能力对经济发展效率具有正向影响作用,政府影响力对经济发展效率具有负向影响作用。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关针对性建议。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袁立科  
探寻产生区域之间越来越明显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的根源,对构建和谐社会、维持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经济发展水平与区域内的投入产出紧密相连,为此借助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构建理论分析模型,对江苏省县域经济的发展效率进行测算,并对影响效率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县域之间的经济发展效率存在显著差异;产业结构、人口素质和区位优势对县域经济发展效率具有显著的影响,而金融深化、外商直接投资在总体上却没有表现出理论上所认为的正向效果。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孟晓非  
本文基于各省高技术产业数据,通过SUPER-SBM三阶段DEA模型分析研发和转化两个阶段专利政策绩效的差异,并通过Tobit模型研究专利创造、运用、保护和服务四类环境因素对区域专利政策绩效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东南沿海地区专利政策绩效较高;第二,专利政策绩效呈现由东向西递减态势;第三,多数地区存在重研发、轻转化的现象。专利创造、运用和服务环境的优化能提高地区专利政策绩效。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孟晓非  
本文基于各省高技术产业数据,通过SUPER-SBM三阶段DEA模型分析研发和转化两个阶段专利政策绩效的差异,并通过Tobit模型研究专利创造、运用、保护和服务四类环境因素对区域专利政策绩效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东南沿海地区专利政策绩效较高;第二,专利政策绩效呈现由东向西递减态势;第三,多数地区存在重研发、轻转化的现象。专利创造、运用和服务环境的优化能提高地区专利政策绩效。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方建国  林凡力  
本文基于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绿色保险和碳金融四个层面,构建我国区域绿色金融发展指数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指标体系对我国30个省(除西藏、港澳台以外)的绿色金融发展情况进行评价,按照发展程度大体分为三个区域。随后对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其变动趋势进行分析,并对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由于经济发展观念及增长方式、国家政策扶持等固有因素的差异,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绿色金融发展水平低于经济欠发达地区;2010年以来我国区域绿色金融发展的总差异呈现两阶段的缩小趋势;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及能耗结构的优化促进了绿色金融发展差异的减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