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04)
- 2023(12492)
- 2022(10832)
- 2021(10333)
- 2020(8410)
- 2019(19458)
- 2018(19546)
- 2017(37648)
- 2016(20230)
- 2015(22854)
- 2014(23143)
- 2013(22970)
- 2012(21110)
- 2011(19334)
- 2010(19474)
- 2009(18076)
- 2008(17374)
- 2007(15493)
- 2006(13890)
- 2005(11872)
- 学科
- 济(81699)
- 经济(81597)
- 业(57883)
- 管理(54676)
- 企(41950)
- 企业(41950)
- 方法(36113)
- 农(35560)
- 数学(31561)
- 数学方法(31248)
- 中国(24780)
- 农业(23857)
- 业经(20886)
- 财(20479)
- 地方(17838)
- 制(17551)
- 学(16352)
- 贸(14775)
- 贸易(14765)
- 易(14382)
- 银(13821)
- 银行(13786)
- 行(13214)
- 和(12495)
- 理论(12392)
- 环境(12366)
- 融(12261)
- 金融(12259)
- 发(11981)
- 技术(11923)
- 机构
- 学院(294630)
- 大学(293723)
- 管理(117960)
- 济(115754)
- 经济(113029)
- 理学(102245)
- 理学院(101132)
- 管理学(99522)
- 管理学院(98988)
- 研究(96037)
- 中国(72137)
- 京(62375)
- 科学(58812)
- 财(54283)
- 农(49380)
- 所(47238)
- 业大(43963)
- 中心(43860)
- 财经(43285)
- 研究所(42797)
- 江(42300)
- 范(39976)
- 北京(39707)
- 师范(39684)
- 经(39205)
- 农业(37355)
- 州(34939)
- 院(34713)
- 经济学(33928)
- 财经大学(31975)
- 基金
- 项目(198889)
- 科学(155671)
- 研究(150697)
- 基金(142377)
- 家(122298)
- 国家(121162)
- 科学基金(103660)
- 社会(93965)
- 社会科(88630)
- 社会科学(88609)
- 省(78262)
- 基金项目(76332)
- 教育(68277)
- 划(65128)
- 自然(65111)
- 编号(64210)
- 自然科(63488)
- 自然科学(63474)
- 自然科学基金(62298)
- 资助(57501)
- 成果(52828)
- 部(43768)
- 重点(43752)
- 课题(43453)
- 发(43288)
- 创(40903)
- 项目编号(38696)
- 创新(37964)
- 国家社会(37679)
- 教育部(37549)
- 期刊
- 济(133088)
- 经济(133088)
- 研究(88445)
- 中国(54722)
- 农(50385)
- 学报(44681)
- 科学(42177)
- 管理(41070)
- 财(37725)
- 大学(34578)
- 教育(34078)
- 农业(33961)
- 学学(32593)
- 融(27406)
- 金融(27406)
- 业经(25262)
- 技术(24620)
- 财经(20162)
- 经济研究(19831)
- 问题(18283)
- 经(17021)
- 理论(15748)
- 图书(15658)
- 实践(14599)
- 践(14599)
- 版(14322)
- 科技(14205)
- 技术经济(13880)
- 业(13860)
- 现代(13734)
共检索到4283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朱兆芳 程斌 赵东辉 王军永 程陶朱
通过结合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接替实施的未来工作安排,提出了 "后脱贫攻坚时代"健康减贫制度框架,即健康保障、医疗保障和生活保障的多种保障机制防止农村低收入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实现改善其健康状况的目标。健康减贫制度的目标人群由贫困人口转变为相对贫困人口,防止因病返贫成为了新的工作重点,并提出了建立保障投入机制、部门分工协作机制、自付封顶机制和健康管理监测系统以减轻贫困人口就医压力,保障基本医疗服务,并在实践的过程中积累经验,不断完善新时期健康减贫制度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健康扶贫 乡村振兴 衔接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明华
乡村振兴是促进我国农村发展的整体性系统性策略,精准扶贫则是针对贫困地区的专项农村工作,但从本质上而言,都是为了提高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虽然脱贫攻坚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但是,与其他农村地区相比,贫困地区发展基础仍然薄弱,缺乏内生性发展动力,存在返贫致贫的诱因和可能性,如何促进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是后扶贫时代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本文认为贫困地区仍然需要在精准扶贫政策下,转变发展观念,借鉴乡村振兴建设的先进经验,针对贫困地区的发展短板发力,夯实产业扶贫的发展基础,促进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关键词:
精准扶贫 乡村振兴 政策有效性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于海龙 李成明
论文立足于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方位,通过对财政涉农扶贫资金政策的梳理和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理论观点的综述,构建了资金政策有机衔接的路径、分析框架,在深入分析资金政策供给端和需求端关键环节的基础上,提出了政策建议。论文建议,总结借鉴我国扶贫经验,进一步科学评估财政涉农扶贫资金政策,根据乡村振兴战略调整目标,在资源配置、支持对象、支持重点、支持方式等方面做好衔接,坚持巩固与振兴并重,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支持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动乡村社会治理现代化,提升资金安全和使用效益。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丁文恩
2020年我国脱贫攻坚任务目标如期完成,中国进入了后扶贫时代。实践证明,产业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举措和有效途径,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不竭动力和重要抓手。文章通过分析后扶贫时代相对贫困的特点和趋势;剖析影响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衔接的因素;提出做大优势产业,扶持特色产业,助推旅游产业,聚力新兴产业等四大思路;倡导规划衔接,主体衔接,政策衔接及体制机制衔接等实现途径。因此,推进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
关键词:
后扶贫时代 产业扶贫 乡村振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曾迎霄
乡村振兴与扶贫开发是新时期我国为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生活富裕而实施的两大发展战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促进扶贫开发向乡村振兴转型。旅游扶贫作为扶贫开发的一种模式,与乡村振兴具有目标效益耦合、服务对象耦合、产业资源耦合的内在联系性,二者可以实现有效衔接。促进旅游扶贫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需做出相应的政策选择,打破部门分割、加快政策衔接、加快人才培养以及加大资金投入。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旅游扶贫 有效衔接 乡村建设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宜 刘芸
我国扶贫小额信贷作为社会主义特色金融扶贫模式,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突出作用,取得了巨大的成效。扶贫小额信贷作为金融精准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涌现出宁夏盐池、河南卢氏、湖北郧阳、安徽灵璧等多样化的创新运作模式。经过对这些典型模式的研究发现,政策定位准、制度合力发挥、措施严格落实是扶贫小额信贷取得成功的基本经验。在脱贫攻坚历史任务完成后,在乡村振兴阶段,扶贫小额信贷与乡村振兴战略在任务、机制措施、路径等方面具有较强的衔接性。为此,立足于扶贫小额信贷与乡村振兴战略衔接的机遇和挑战,应从聚焦突出的发展方向、促进小额信贷的多元融合及加大引领保障力度等方面的衔接。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曹志敏
经济理论认为积极的效率转化可以有效催生价值的产生,关键依赖于交换的媒介,以及效率所处的环境。相较于传统机制下一般等价物固定不变的性质,以及简单环境中仅注重主体功能的转化方式,现阶段政策价值的效率转换,其复杂性和边际性,不仅扩大了一般等价物的内涵,而且呈现多元性,效率所处的环境集中表现出政府通过财政转移性支付的方式,对原本应属市场所接纳的效能、效率、效益和效果对比的平抑。当下实现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在效用上已具备一定数量规模,但数量规模并不充分,虽已拥有一定程度的价格管控,但价格管控的公平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这复杂环境下,其衔接关键在于延长精准扶贫的时效,扩大乡村振兴的范畴,因此政府政策的平抑效应,离不开对不同主体所持有的效用水平进行合理对比。结果显示,通过外部效应内在化处理,在偏好一致性、与公共供给效益分摊的假设前提下,预设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强外部垄断性相对应的相对价格体系,实现参与各方保障性需求的覆盖,比单纯采用成本收益分析更具有可行性和说服力,并且由此产生的剩余价值还可拥有更具效用规模的附加值。
关键词:
外部效应内在化 有效衔接 异质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立 张河
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是国家重大战略布局,推动两者稳定有效衔接具有重要意义。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具有内在理论一致性和政策内容一惯性。而理解政策稳定性在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有效衔接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则需要联系两者的长期性、艰巨性、差异性和联动性等诸多特征。促进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政策稳定接续,应当具有系统思维,科学合理谋划,从政策方针、方法措施、考核制度等多方面推动两者科学合理有效衔接。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精准扶贫 政策稳定性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汝胜
2020年全国已经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的目标,开始进入相对贫困治理阶段,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为我国贫困治理工作的重要方向和任务。广西部分典型地区在脱贫攻坚时期十分注重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和同步推进,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以为后脱贫时代推进广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有益启示。面对基础条件薄弱、产业发展不稳定、主体能力不足、带动力量不强、治理水平不高等问题,广西应做好脱贫攻坚方略与乡村振兴理念、政策、机制、产业、基础、人才等方面的衔接,通过建立健全返贫致贫风险防范机制、打造现代农产品全产业链、切实保障稳岗就业、提高教育医疗保障水平、增强城乡居民内驱发展动力、继续做好特殊群体兜底保障等,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贾晋 尹业兴
当前,脱贫攻坚战正处于决胜期,乡村振兴发展正处于"三年取得重大进展"的关键年,两大战略的有效衔接关系到我国"三农"工作重点的稳步承接和调整,是战略目标有序推进的保障。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需要把握和厘清二者的深刻内涵和逻辑关系,明确两大战略协同推进和平稳过渡的政策着力点,从产业升级、基础设施提档、宜居乡村建设和农民持续增收等关键路径实现有效衔接;通过完善有效衔接领导与组织机制、落实协同推进统筹机制、建立政策衔接运行机制等三个方面发力,为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工作的落实提供基础保障。
关键词:
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 实践路径 衔接机制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朱海英 张琰飞
教育扶贫是贫困地区提升贫困居民自我发展能力,助推乡村人才振兴的关键。教育扶贫不仅有利于乡村人才培养与就业,对于乡村人力资本提升和乡村人才振兴都具有重要的作用。针对湘西地区教育扶贫助推乡村人才振兴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要继续强化义务教育保障力度,完善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加大农民职业教育推进力度,提升农民职业教育质量,创新人才集聚体制机制。
关键词:
教育扶贫 人才振兴 助推路径 湘西地区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高静 武彤 王志章
当前,中国脱贫攻坚已到了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这与乡村振兴战略交汇叠加,深度贫困地区既要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又要稳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亟需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向度探索统筹衔接的有效路径。本文利用凉山彝族自治州3个县的366份农户、36份村干部访谈文本,根据多维贫困理论、按照乡村振兴建设总要求,分别建立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指标体系,采用交互耦合的协调度模型实证检验两者统筹衔接现状。研究发现凉山州脱贫攻坚成效显著,但二者的统筹衔接处于低协同低发展水平下的低耦合状态,协调度落入0.10~0.19的严重失调区域。根据研究结论,本文从衔接共识、制度设计、优势产业培育、人力建设四个维度提出了二者统筹衔接路径。
关键词:
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 统筹衔接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山东省财政厅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决策部署,坚决扛起脱贫攻坚政治责任,认真做好财政扶贫重点工作,积极探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扎实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开展,财政支持脱贫攻坚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认真做好财政扶贫工作(一)强化财政保障,全力支持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坚持把扶贫资金放到优先位置予以保障,2018年,省级安排专项扶贫资金25亿元,引导全省各级安排各类扶贫资金14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6%、12.88%。近三年省级
关键词:
协作工作 乡村振兴 有效衔接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李金锐
中国东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航集团)坚持央企姓党,一直将落实党和国家重大政策部署摆在首要位置。东航集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高质量、高水平、可持续"地开展对云南省沧源县、双江县的定点扶贫工作。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东航集团两个定点扶贫县于2019年4月成功脱贫摘帽。2021年2月,东航股份公司荣获党中央、国务院授予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成为唯一一家以整体主业公司获此殊荣的中央企业、民航企业。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唐红涛 谢婷
数字经济不断向农村产业渗透,加快农村产业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可促使农村产业实现可持续性发展,进而巩固拓展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的有效衔接。基于2011—2018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的耦合协同模型,探究数字经济在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衔接中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我国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耦合协同度基本处于低度协同与中度协同之间,且多数省份产业振兴滞后于产业扶贫;数字经济能巩固拓展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的有效衔接,且产业数字化的促进作用强于数字产业化;进一步研究发现,人力资本在数字经济促进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的衔接过程中具有中介效应。因此,为促进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的有效衔接,需要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乡村战略的实施,以数字经济为抓手,实现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