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84)
- 2023(16998)
- 2022(14441)
- 2021(13435)
- 2020(11701)
- 2019(26008)
- 2018(25628)
- 2017(50531)
- 2016(27004)
- 2015(29809)
- 2014(29576)
- 2013(29053)
- 2012(26601)
- 2011(23827)
- 2010(23674)
- 2009(22027)
- 2008(21649)
- 2007(19087)
- 2006(16456)
- 2005(14817)
- 学科
- 济(104166)
- 经济(104013)
- 管理(81818)
- 业(79564)
- 企(64920)
- 企业(64920)
- 方法(50164)
- 数学(44769)
- 数学方法(44273)
- 财(33738)
- 中国(29670)
- 农(28311)
- 制(27347)
- 业经(22827)
- 务(21598)
- 财务(21551)
- 贸(21546)
- 贸易(21532)
- 财务管理(21506)
- 银(21468)
- 银行(21407)
- 学(21171)
- 易(21036)
- 企业财务(20529)
- 行(20273)
- 融(19435)
- 金融(19431)
- 农业(18220)
- 地方(18216)
- 体(17824)
- 机构
- 大学(383971)
- 学院(382573)
- 济(158263)
- 经济(155146)
- 管理(148349)
- 理学(128404)
- 理学院(127015)
- 研究(126468)
- 管理学(124842)
- 管理学院(124138)
- 中国(100219)
- 京(79331)
- 财(79164)
- 科学(77708)
- 农(66799)
- 所(63622)
- 财经(62894)
- 中心(59133)
- 业大(59039)
- 研究所(57832)
- 经(57235)
- 江(55702)
- 农业(52678)
- 经济学(49816)
- 北京(49326)
- 财经大学(47246)
- 院(46156)
- 范(45557)
- 经济学院(45262)
- 师范(44937)
- 基金
- 项目(262909)
- 科学(207580)
- 基金(194960)
- 研究(184591)
- 家(172612)
- 国家(171289)
- 科学基金(146627)
- 社会(119914)
- 社会科(113837)
- 社会科学(113810)
- 基金项目(103424)
- 省(100724)
- 自然(97515)
- 自然科(95264)
- 自然科学(95229)
- 自然科学基金(93530)
- 划(86537)
- 教育(84698)
- 资助(79796)
- 编号(71464)
- 重点(59836)
- 部(59058)
- 成果(56813)
- 发(55012)
- 创(54980)
- 创新(51678)
- 科研(51605)
- 国家社会(50711)
- 教育部(50529)
- 制(50510)
- 期刊
- 济(164507)
- 经济(164507)
- 研究(110236)
- 中国(68892)
- 学报(64546)
- 财(62188)
- 农(58548)
- 科学(58077)
- 管理(53854)
- 大学(48810)
- 学学(46944)
- 融(43234)
- 金融(43234)
- 农业(38552)
- 财经(31526)
- 教育(30180)
- 技术(29995)
- 经济研究(27417)
- 经(26940)
- 业经(26669)
- 问题(22588)
- 业(19879)
- 版(18831)
- 贸(18733)
- 理论(18340)
- 科技(17596)
- 统计(17536)
- 技术经济(17494)
- 商业(17070)
- 财会(16484)
共检索到5538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郑肇晨
本文在马尔可夫区制转换模型框架下将债券按信用高低分组,研究债券市场违约率对信用利差的结构性影响。通过我国信用债市场2014Q1至2019Q3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信用风险对高等级(AA评级以上)债券利差的影响显著小于市场平均水平,且并非所有区制内的影响都显著。高等级利差受GDP下行压力的影响较小,更多反映了市场融资成本信息;而低等级债券利差普遍高估了当前的违约风险,且随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增大而抬升,展现出逆周期性。
关键词:
债券 违约风险 信用利差 区制转换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刘再杰 李艳
近年来,在我国信用债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信用违约风险日益凸显。尤其是进入2016年以来,信用违约呈现出风险事件增加较多、涉及行业和发行主体不断扩大等特征,未来债市违约风险或将进一步上升。全球主要国家债券市场的发展历程显示,违约是债市市场化运行的必然现象,违约概率上升是经济周期发展的正常反映。当前我国债券市场具备处理和消化违约风险的条件和能力。为建设市场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的债券市场,一方面,要有序打破刚性兑付,消除市场扭曲;另一方面,要着力完善市场化的信用风险约束和违约处置机制,构建多元化的风险分散和分担渠道以及加快完善监管制度等,保护投资者的权益,将风险控制在市场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关键词:
信用违约 刚性兑付 违约处置 债券市场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范立夫 陈军晖 毛德一
债券违约风险是影响投资者决策的关键因素,是债券市场管理的重要内容。美国对债券违约风险的管理有着成熟的制度和经验,借鉴其经验对促进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对美国债券市场违约风险管理的方法,如分类管理、信用评级、保护性条款、破产清算等进行了归纳,并对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债券违约风险 保护性条款 信用制度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李雅丽 朱文清 肖昂
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上违约案件频发,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我国债券市场上与信用风险管理相关的制度存在不足。本文选取"11超日债"作为案例,分析了其违约事件中存在的典型事实,并借鉴美国债券市场上的信息披露、评级、保障约束条款以及违约处理等制度,思考我国当前债券市场相关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完善我国债券市场信用风险管理制度的若干建议,包括强化债券信息披露制度和信用评级等中介机构的行业机制、加强债券市场上投资者保护机制和完善我国债券市场违约处理机制。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张景淇 郭凯 蔺学如
本文基于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违约风险、流动性风险和风险交互均会对债券利差产生影响,其中风险交互对债券利差的影响最强,提高了流动性风险与违约风险对债券利差的边际效应。通过分析不同违约风险与流动性风险组合下的风险交互对债券利差的影响差异,发现风险交互效应与违约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风险等级不存在必然联系,中(低)风险组合的债券可能存在高风险交互效应,因而在受到负面冲击时可能发生实质性违约。
关键词:
违约风险 流动性风险 债券利差 交互效应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史蒂芬.马祖
该文首先分析了信用违约互换作为一种风险管理工具如何为投资者提供固定收益投资的违约保护;其次分析了信用违约互换作为一种资产如何为投资者提供投资机会;最后文章认为2008年随着操作流程的简化,企业债券将在国内债券市场上占据较大的份额,而引入信用违约互换将进一步促进国内债券市场的长期稳定和发展。
关键词:
信用违约互换 风险管理工具 债券市场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郑步高
2014年,债券市场的刚性兑付被打破,相关违约事件屡有出现,违约规模呈增长态势。文章着重分析了债券市场出现违约的原因及影响,总结概括了我国债券违约处置的办法,并结合我国债券市场的现实情况,认为我国债券市场还需要从完善债券市场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监管部门的监管,消除多头监管,提高债券市场风险容忍度,完善金融市场违约风险处置机制等方面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
关键词:
债券违约 刚性兑付 违约处置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林淼
近年来,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放缓,经济下行压力变大,加之企业现金流恶化、债券市场信用风险不断暴露,2014年3月4日,发生了资本市场上第一只公募债券利息违约事件——"11超日债"延迟利息支付,我国公募债券的"零违约"被打破,标志着我国债券市场"刚性兑付"被打破。随后,我国债券市场的
关键词:
债券违约 实质性违约 债券市场 债务人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徐红娟 姜子彧
2014年以来中国债券市场频现违约风险,目前我国债券市场背后仍存在隐性"刚性兑付"条件,几例临近违约的债券都采取了政府斡旋兜底,主承销商贷款支持的解决方案。但这不是长久之计,一个真正健康、健全的债券市场需要一套市场化的债券违约处理机制,本文将对此展开研究和探讨。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张晓旭
2016年以来,在经济下行周期叠加去杠杆的背景下,企业到期债券偿付压力明显增大,国内信用债市场违约事件频发,债券评级下调大幅增加。当前违约主要集中在产能过剩和周期性行业,违约主体开始从民企向国企蔓延,提前兑付、企业实际控制人变更等另类违约风险也逐渐增加,对我国债券市场融资功能的发挥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违约背后反映出,我国债券市场存在杠杆率过高、监管与信息披露机制不完善、违约风险分担和市场化处置机制不健全、评级机构缺乏独立性等问题。最后,对我国债券市场的改革与发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张晓旭
2016年以来,在经济下行周期叠加去杠杆的背景下,企业到期债券偿付压力明显增大,国内信用债市场违约事件频发,债券评级下调大幅增加。当前违约主要集中在产能过剩和周期性行业,违约主体开始从民企向国企蔓延,提前兑付、企业实际控制人变更等另类违约风险也逐渐增加,对我国债券市场融资功能的发挥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违约背后反映出,我国债券市场存在杠杆率过高、监管与信息披露机制不完善、违约风险分担和市场化处置机制不健全、评级机构缺乏独立性等问题。最后,对我国债券市场的改革与发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庞春潮 罗苑玮
债券市场违约会给投资者带来较为严重的损失。文章选取了2014—2020年债券市场上发生债券违约的149个主体,总计获得了447个债券观测值。使用支持向量机(SVM)方法,基于债券偿债现金流的角度,建立了债券违约的预警指标体系。研究发现,非参数模型的估计结果优于传统模型,加入24个定性指标和20个定量指标后的四种SVM模型预警能力均在97%以上(高斯内核模型与线性内核模型更优),相较定量指标预警能力均有所提升。
关键词:
债券违约 风险预警 支持向量机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文华
自2007年8月次贷危机爆发以来,信用违约互换日益引起了各界的关注,其中以负面评价居多,认为它的存在造成了对整个国际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一时间,谈CDS而色变。对此,笔者认为应该一分为二,正确地认识和对待。首先,必须承认,CDS自产生以来,由于缺乏监管,投机猖獗,交易额迅猛增长,构成了对全球金融稳定的巨大威胁。但不应忽略,作为应用最为广泛的信用衍生产品,它具有分散信用风险、增强资产流动性、扩大金融市场规模与提高金融市场效率等积极作用。因此,笔者主张,应充分汲取和借鉴美国政府对待信用违约互换的经验和教训,对CDS正确认识,妥善监管,以促进我国债券市场发展。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立夫 王一鸣
2014年债券打破刚性兑付以来,债券市场出现了大量违约,尤其是在2018-2019年债券违约出现了一个高峰,市场恐慌使得民营企业低等级AA和AA+级债券信用利差持续走高,而民企AAA级债券和国企较高等级债券信用利差却持续走低,这与发达国家债券信用利差随市场信用风险上升而扩大的经济规律相违背。本文剔除债券个体因素,从宏观整体角度探究债券违约冲击对民企和国企不同等级债券子市场影响的差异,利用2014-2019年信用债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中国债券市场违约伴随着两种冲击,一种是常规的债券违约带来的信用冲击,使得债券的信用利差上升,另一种是流动性冲击,债券违约通常伴随着经济下行,为了提振经济中央银行会实施宽松货币政策,使得信用利差下降;在信用评级相同的情况下,信用冲击对民企债券影响大于国企债券,而流动性冲击对国企债券影响大于民企债券;在民企和国企内部信用评级越低,受到的信用冲击越大,民企内部信用评级越低,受到的流动性冲击越小,而国企内部信用评级越低,受到的流动性冲击反而越大;两种冲击叠加导致了违约频发时期民营企业AA和AA+级债券融资成本上升,民企AAA级债券和国企较高等级债券融资成本下降。
[期刊] 征信
[作者]
刘东坡
基于中国债券市场2014-2022年间的违约数据,利用国际评级机构构建的基于违约数据的主流评价指标,从评级一致性和及时性双视角实证考察了评级机构顺周期评级行为对评级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评级机构的顺周期评级行为不仅导致评级结果的一致性下降,而且导致评级调整的及时性变差。应进一步完善我国信用评级理念和评级技术,探索构建跨周期评级体系,提升信用评级质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