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981)
2023(17035)
2022(14249)
2021(13235)
2020(11216)
2019(25748)
2018(25351)
2017(50160)
2016(26664)
2015(29839)
2014(29546)
2013(29785)
2012(27310)
2011(24448)
2010(24697)
2009(23576)
2008(22989)
2007(20577)
2006(18364)
2005(16804)
作者
(76650)
(63295)
(63147)
(59944)
(40523)
(30206)
(28727)
(24570)
(24157)
(22847)
(21658)
(21417)
(20196)
(19898)
(19573)
(19550)
(18835)
(18468)
(18231)
(18209)
(15675)
(15473)
(15357)
(14435)
(14182)
(14156)
(14080)
(14009)
(12614)
(12424)
学科
(117558)
经济(117428)
(101259)
管理(91299)
(90097)
企业(90097)
方法(54605)
数学(44963)
数学方法(44613)
(36287)
业经(34447)
(34436)
中国(34173)
(30005)
金融(30004)
(28728)
银行(28694)
(27622)
(26709)
(26007)
财务(25943)
财务管理(25903)
企业财务(24635)
农业(23909)
地方(21942)
(21601)
贸易(21582)
技术(21184)
(20966)
理论(20420)
机构
学院(389041)
大学(386544)
(166525)
经济(163212)
管理(160268)
理学(137354)
理学院(136038)
管理学(134275)
管理学院(133552)
研究(122940)
中国(102862)
(81550)
(81455)
科学(70163)
财经(64992)
(60393)
(59507)
(58985)
中心(57527)
(56973)
研究所(53951)
业大(53662)
北京(51922)
经济学(50885)
财经大学(48269)
(46665)
农业(46546)
经济学院(46302)
(45414)
师范(45048)
基金
项目(251759)
科学(199688)
研究(188137)
基金(184942)
(158106)
国家(156726)
科学基金(137084)
社会(120913)
社会科(114892)
社会科学(114863)
基金项目(97971)
(97479)
自然(87494)
自然科(85452)
自然科学(85432)
教育(84797)
自然科学基金(83952)
(80457)
资助(76770)
编号(76674)
成果(61391)
(56430)
重点(55067)
(54397)
(53452)
课题(51248)
创新(50191)
国家社会(49821)
教育部(49212)
人文(48869)
期刊
(185183)
经济(185183)
研究(119632)
中国(70540)
(64599)
管理(63043)
(54404)
学报(52880)
(51578)
金融(51578)
科学(50578)
大学(41294)
学学(39234)
农业(36891)
教育(34464)
技术(33861)
财经(33261)
业经(31533)
经济研究(29267)
(28419)
问题(24361)
技术经济(21467)
理论(20942)
(20767)
(19657)
商业(19278)
现代(19230)
实践(18750)
(18750)
财会(17394)
共检索到5850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兆芹  王秋雨  张少华  
绿色债券作为鼓励绿色投资、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金融工具,其改善企业融资的效果如何备受关注。以2016年1月至2022年6月非金融企业发行的绿色债券为样本,基于匹配方法对我国债券一级市场的绿色溢价问题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绿色债券的信用利差低于普通债券,存在负的绿色溢价,且在评级较高、期限较短的绿色债券中更明显;第三方绿色认证能提升绿色溢价程度,少数头部机构认证的提升作用则更大;绿色债券和普通债券齐发的发行人“漂绿”风险和逆向选择风险更突出,第三方认证会降低其绿色溢价程度。研究结论对我国绿色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和绿色金融体系的构建有一定借鉴意义。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宁金辉  王敏  
本文从绿色金融视角,基于公司金融期限匹配基本原理,利用"2016年绿色债券市场启动"这一准自然实验,通过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绿色债券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研究发现,绿色债券显著抑制了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影响机理检验表明,绿色债券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来抑制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异质性检验发现,相对于国有企业、大型企业、信用评级较高企业、非高污染企业,非国有企业、小型企业、信用评级较低企业、高污染企业发行的绿色债券对投融资期限错配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经济后果方面,绿色债券可以通过抑制投融资期限错配发挥降低企业风险的间接作用。本文不仅拓宽了绿色债券经济后果和投融资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也为检验绿色债券市场启动的实施效果提供了新视角,为进一步引导债券市场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政策依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雪鹿  张宗新  
基于International CAPM理论,本文运用NLSUR方法,在中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背景下,检验了人民币债券价格中是否出现汇率风险溢价,并分析了汇率对债券融资成本中各部分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第一,债券通启动近一年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成为债券新的定价因子。第二,与债券市场开放前相比,长期限国债的汇率风险溢价为正,收益率会在汇率过快升值时上升不足;信用债的汇率风险溢价为负,收益率会在汇率过快贬值时上升过多。第三,债券收益率各组成部分与汇率的关系主要呈现门限效应,当升值超过一定幅度时,国债的期限溢价会增大;当贬值超过一定幅度时,信用债的信用溢价会增大。本文就防范汇市、债市风险传染和债券投资双向开放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韩立红   吕琦   邹明锦  
绿色债券作为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金融工具,其市场的平稳性直接影响各国“脱碳”目标的实现。对于绿色债券风险溢出效应中的均值效应、波动效应以及极端风险溢出效应可以采用DY、BK溢出指数模型来测度。绿色债券市场与传统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大宗商品市场以及新兴产业及市场之间普遍存在风险溢出效应,且具有时变性以及非对称性;此外,极端环境的出现也会导致溢出效应的增强。因此,研究绿色债券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对于进一步促进绿色债券市场与相关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以及进行相关风险管控提供了依据。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田益祥  田伟  周香芸  赵涵亦  
【目的/意义】监管机构缺乏绿色债券发行的环保效应的定量分析,特别是间接溢出效果的定量分析,导致出现绿色债券评级无差别,发行效果差异却很大的情况,使得绿色债券环保效应评估不准确。【设计/方法】根据我国绿色债券市场数据特点,构建空间权重矩阵,建立面板数据空间杜宾模型,从节能减排的角度,测度绿色债券发行的环保效应的空间效应。【结论/发现】绿色债券的发行对于企业减少碳排放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产生了显著的环保效应,其间接效应远大于其直接效应;揭示了一级市场环保效应显著,二级市场不显著的原因。对其原因的探讨,给出充分利用金融市场,提高绿色债券环保效应的对策。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博   占林生   邸超伦  
本文将政策支持力度引入Gao和Schmittmann的逆向选择模型,刻画了绿色债券溢价的作用机理,并使用2016—2022年发行的绿色债券数据对理论推论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1)绿色债券的信用利差显著低于普通债券13个百分点,说明存在绿色溢价,并且获得第三方认证和绿色属性较高的绿色债券,绿色溢价更高;(2)机制分析发现绿色债券溢价会随着公司转型风险的增加而提高,政策支持力度的增加而减少,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而增加;(3)进一步分析发现,由于环境治理成本,企业发行绿色债券将降低企业的财务绩效但会提高环境绩效,并最终增加企业的可持续绩效。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刘雨宁  张梦生  吴佳妮  张晓彤  
文章基于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数据,探究我国绿色债券是否具有绿色溢价、绿色溢价大小及绿色溢价影响因素。从实证结果看,银行间债券市场存在明显绿色溢价,第三方绿色认证与二级市场流动性均能提高绿色溢价,但也要关注绿色认证"逆向选择"风险。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汪虹  
利用2010—2022年中国上市企业微观数据,实证考察了绿色债券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绿色债券会显著降低企业金融化水平,且影响效应具有产权和行业异质性,非国有企业和非重污染企业的金融化行为更易受到绿色债券影响。机制检验表明,绿色债券发挥作用的主要渠道是资金效应而非监督效应,绿色债券会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来抑制企业金融化。进一步分析发现,第三方认证措施和“双碳”目标政策可以强化绿色债券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作用。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兴华   辛珂欣  
基于我国上市企业2009—2022年季度数据,运用PSM-DID模型探讨了绿色债券发行与企业权益资本成本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企业发行绿色债券可以获得更低的权益资本成本,此结论经过更换匹配方式、更换变量度量方式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结果表明,绿色债券发行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增强股票流动性、提升ESG表现、促进绿色创新,进而带动企业权益资本成本下降。异质性分析发现,绿色债券发行方获得的融资便利对规模较小、内控水平较高、重污染行业及绿色金融发展较低地区的企业影响更为明显。研究结论揭示了绿色债券发行对企业权益资本成本下降的具体作用机理,为加深对权益资本成本的理解和绿色金融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陈颖靓   史桂芬  
将分位数回归(QVAR)与时变向量自回归(TVP-VAR)模型相结合,研究绿色债券市场与传统固定收益市场、大宗商品市场、股票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的极端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市场条件下,绿色债券市场的跨市场风险溢出表现出差异性,且具有时变性特征;在极端市场环境下,绿色债券市场与相关金融市场的关联性增强,导致风险溢出水平显著提高,且极端上行市场的风险溢出水平明显高于极端下行市场,绿色债券相较于公司债券和高收益企业债券,展现出更低的总体风险溢出水平和波动特征;绿色债券市场在发展过程中,在常态市场和极端负面市场下风险溢出程度有所收敛,在极端正面市场条件下则表现出波动频繁、市场活跃的特征。市场主体在制定风险管理策略时,应认识到绿色债券在不同市场条件下的差异性和时变性特点,有针对性地强化极端市场环境下的风险管理;相关部门要加强绿色债券市场制度建设,促进绿色债券市场的创新发展。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庆君  康宁  
本文以中国能源行业的上市企业为例,运用多重差分模型,研究发行绿色债券是否能有效促进能源企业绿色创新。结果显示:发行绿色债券能显著促进能源行业上市企业绿色创新;能源行业中的可再生能源类、非重污染类以及国有企业通过发行绿色债券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效果更好;企业发行绿色债券可以通过加大企业研发投入和缓解融资约束来提高企业绿色创新水平。本文的研究对支持企业发行绿色债券和推动企业绿色创新,促进绿色债券市场与能源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韩鹏飞  胡奕明  
债券增信对定价的影响如何,不同的增信方式对定价影响又如何?通过对2007-2012年上市债券的研究,我们发现,债券增信可以降低信用利差,提升信用评级,因为债券增信可以促进监督。我们还发现,第三方保证比其他增信方式更能降低信用利差,更能提升信用评级,因为第三方保证将强有力的第三方引入债务合约,不仅增强了债务人偿债的动力,还合理分配了监督职责,既降低了监督成本又提高了监督收益。此外,我们还发现,审计质量与债券增信对定价存在一定的替代效应。我们认为,债券增信是投资者实现自我保护的途径,尤其是第三方保证。在像中国这样制度保护弱的国家,第三方保证对于发展债券市场具有重要的作用。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李钊  邓睦军  周飞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国家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绿色发展理念,着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债券正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投资方式。绿色债券投资需要健康的市场环境。近年来,全球对绿色环保日益重视,我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也不断加深,为绿色债券投资及跨境投资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如何利用金融市场推动绿色债券更好地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从构建绿色项目识别体系、完善多元化市场投资者结构、健全信息披露机制、规范第三方机构准入标准、吸引国际资本的投资等方面,提出促进我国绿色债券市场及跨境投资的对策建议。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李钊  邓睦军  周飞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国家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绿色发展理念,着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债券正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投资方式。绿色债券投资需要健康的市场环境。近年来,全球对绿色环保日益重视,我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也不断加深,为绿色债券投资及跨境投资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如何利用金融市场推动绿色债券更好地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从构建绿色项目识别体系、完善多元化市场投资者结构、健全信息披露机制、规范第三方机构准入标准、吸引国际资本的投资等方面,提出促进我国绿色债券市场及跨境投资的对策建议。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韦谊成  刘小瑜  
2020年9月22日,我国首次提出将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并于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至此,围绕“碳中和”及”碳达峰”转型的金融创新序幕拉开,各部门从完善碳金融相关制度、基础设施和金融创新等方面着手,货币政策、信贷政策、税收政策、行业监管政策也逐渐向绿色低碳领域倾斜。其中,金融市场工具创新主要以绿色(碳中和)债券、绿色(碳中和)信贷、绿色(低碳)指数、绿色(低碳)基金及设立支持碳减排的货币政策工具为抓手。“碳中和”金融实际上是绿色金融的一个子集。我国自2015年起一直致力于引导金融支持绿色减排领域,尤其是推动绿色债券市场发展,并已经取得一定成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