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87)
2023(4701)
2022(4214)
2021(4025)
2020(3462)
2019(7810)
2018(7898)
2017(17036)
2016(9089)
2015(10170)
2014(10404)
2013(10441)
2012(10100)
2011(9396)
2010(9672)
2009(9393)
2008(9470)
2007(8777)
2006(8184)
2005(7707)
作者
(25722)
(20987)
(20831)
(20221)
(13651)
(9824)
(9715)
(8043)
(7935)
(7889)
(6979)
(6874)
(6829)
(6750)
(6737)
(6598)
(6202)
(6201)
(6104)
(6101)
(5398)
(5191)
(5048)
(4931)
(4859)
(4738)
(4733)
(4656)
(4148)
(4084)
学科
(35881)
经济(35842)
管理(28149)
(26735)
(20795)
企业(20795)
方法(15888)
数学(14679)
数学方法(14532)
(13011)
中国(12910)
(11621)
(10931)
(10255)
银行(10253)
(9792)
(9355)
贸易(9348)
(9169)
(8728)
(8423)
金融(8423)
(7398)
财务(7385)
财务管理(7365)
(7298)
企业财务(7029)
税收(7005)
(6957)
农业(6854)
机构
学院(135157)
大学(133851)
(62194)
经济(60803)
管理(52179)
研究(44878)
理学(43460)
理学院(43060)
管理学(42584)
管理学院(42309)
中国(40148)
(35155)
(27931)
财经(26248)
(23643)
科学(22593)
(22416)
中心(21241)
(21059)
研究所(19377)
财经大学(19293)
经济学(19275)
北京(18693)
经济学院(17444)
(17101)
(17075)
(16381)
(16175)
师范(16089)
(15830)
基金
项目(74269)
研究(59445)
科学(58668)
基金(53727)
(44218)
国家(43837)
社会(37678)
科学基金(37547)
社会科(35829)
社会科学(35822)
(27565)
教育(27539)
基金项目(27099)
编号(25595)
资助(23984)
(23565)
成果(22770)
自然(22137)
自然科(21527)
自然科学(21521)
自然科学基金(21148)
(18117)
课题(17785)
(16576)
(16233)
重点(16113)
教育部(15963)
项目编号(15722)
人文(15609)
(15094)
期刊
(72887)
经济(72887)
研究(48940)
(25745)
(25289)
金融(25289)
中国(24950)
管理(20052)
(15639)
教育(13816)
科学(13669)
财经(13435)
学报(13133)
经济研究(12502)
业经(12160)
(11380)
大学(10868)
技术(10831)
(10199)
农业(10125)
问题(10105)
学学(10104)
理论(8922)
国际(8789)
实践(8013)
(8013)
商业(7067)
现代(6892)
技术经济(6836)
统计(6664)
共检索到2204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付英俊  
债券市场信用评级机构是债券市场重要的基础设施。文章基于我国债券信用评级膨胀的特征事实,分析了信用评级膨胀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完善评级付费模式、构建适度市场竞争结构、优化监管模式、强化声誉约束、加大违规处罚等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宋敏  甘煦  林晚发  
作为金融市场中重要的信息中介,信用评级机构对于债券定价以及资源配置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现有文献分别从理论与实证角度发现评级机构发行人的付费模式、利益冲突、过度竞争和监管扭曲可能导致债券信用评级失真(即信用评级膨胀),从而影响信用评级功能。因此,本文基于评级膨胀产生的原因,指出了信用评级监管的重要性。本文也基于现有文献、大数据以及评级环境,从评级机构异质性、企业股权性质、市场信息环境改善、评级竞争、违约事件以及评级模型角度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曹海珍  
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在基础设施建设、债券品种、债券发行和交易主体、交易规模等方面取得了较大发展,但债券信用评级体系的建设明显滞后。本文对我国债券信用评级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了若干建设性意见。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陈秀梅  
与市场规模迅速扩容相比,我国债券市场对于信用风险管控能力的提升方面相对滞后,这直接导致了债券市场违约风险急剧上升。而违约所具有的连锁性、规模性和危害性,使得我们必须对信用风险管理给予高度重视。本文在对目前债券市场信用风险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估的基础上,提出从完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和营造信用风险管理环境两个维度来提升债券市场的信用风险管控能力。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贺晓波  李杨  
由于现代金融体系的全球化,以及参与美国次级债券的投资机构众多,美国次级债危机很快在全球蔓延开来,逐步演变成了一场全球信用危机,而一贯被人们寄予厚望的信用评级机构在这场愈演愈烈的危机中却备受指责。这场全球性的信用危机为我国债券市场信用评级制度的完善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期刊] 征信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征信管理处课题组  刘伟林  
在成熟的债券市场,债券信用评级是债券发行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投资者的投资依据之一,理论上对债券发行利率会产生直接的影响。通过介绍国内外学者研究债券信用评级的成果,分析计量模型的选取和检验,依此说明模型的适用性;利用计量模型开展进行实证分析,阐述债券信用评级与发行利率在各种不同条件下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章向东  陈林峰  
本文采取卡方检验的方法,结合国内的数据和实际情况对迁移矩阵的级别进行有效性检验以及研究能否按照组别划分来进行验证,并且对不同行业的迁移矩阵特点进行分析,最后对信用评级迁移矩阵分析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申盛  陈言  
现行的信用评级发行人付费模式由于存在利益冲突,其客观性、独立性和评级水平饱受市场质疑。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发展时间不长,评级市场声誉机制还未形成,评级机构之间过度竞争,这些因素加重了发行人付费模式导致的评级虚高、信用评级质量的下降等问题。本文考察了2014年至2016年的公司债发债样本,构建量化指标对比投资者付费模式与发行人付费模式的信用评级。实证表明:发行人付费模式下的信用评级分布过于集中,投资者付费模式下的评级分布形态更为合理;在发行人付费模式下,同一信用评级发债主体的实际信用状况差别很大,表明评级的区分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申盛  陈言  
现行的信用评级发行人付费模式由于存在利益冲突,其客观性、独立性和评级水平饱受市场质疑。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发展时间不长,评级市场声誉机制还未形成,评级机构之间过度竞争,这些因素加重了发行人付费模式导致的评级虚高、信用评级质量的下降等问题。本文考察了2014年至2016年的公司债发债样本,构建量化指标对比投资者付费模式与发行人付费模式的信用评级。实证表明:发行人付费模式下的信用评级分布过于集中,投资者付费模式下的评级分布形态更为合理;在发行人付费模式下,同一信用评级发债主体的实际信用状况差别很大,表明评级的区分能力不够;在信用评级为AA的情况下,两种付费模式下的差别最大。为此,我们对未来信用评级业的发展和改革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何平  金梦  
信用评级能够为市场提供风险信息从而增强市场对企业的约束,因此对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中国,评级市场刚刚起步。本文利用2007至2009年间发行的企业债数据,用实证的方法研究本土信用评级在债券市场上的影响力。我们建立"真实利息成本(TIC)"回归模型,以信用评级和其他相关因素对债券的真实利息成本进行计量回归,分析信用评级在一级市场中对债券发行成本的影响。我们发现债券评级和主体评级分别对发行成本具有解释力,但债券评级对发行成本的影响力大于主体评级。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殷克东  程涛  
近几年来 ,作为我国资本市场重要组成部分的债券市场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是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利率市场化的推行 ,债券市场结构失衡的问题日益成为制约我国债券市场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本文就我国 1981年以来有关债券市场的运行情况 ,在对形成我国债券市场结构失衡的诸多因素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我国债券市场结构优化调整的应对策略。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田怀姝  陈静  余雪红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彭星  
当前,国际债券评级市场最显著的发展特征是美国三大评级机构仍然保持着寡头垄断地位,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并且,可以预见这种情形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不会有根本性的转变。伴随着我国债券市场的蓬勃发展,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与探索,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了适应于现代金融体系要求、架构完整、制度较为规范的债券评级市场。但由于我国债券评级机构发展历史较短,与国际先进评级机构相比,在制度体系、评级方法、数据积累、理论研究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都还存在着较大差距。本文简述了国际债券评级市场的发展现状,回顾了我国债券评级发展的历程,总结了发展经验和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应从扩大我国债券评级市场需求、提升评...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林淼  
近年来,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放缓,经济下行压力变大,加之企业现金流恶化、债券市场信用风险不断暴露,2014年3月4日,发生了资本市场上第一只公募债券利息违约事件——"11超日债"延迟利息支付,我国公募债券的"零违约"被打破,标志着我国债券市场"刚性兑付"被打破。随后,我国债券市场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