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88)
- 2023(12216)
- 2022(10580)
- 2021(10188)
- 2020(8629)
- 2019(20403)
- 2018(20623)
- 2017(41304)
- 2016(22133)
- 2015(25266)
- 2014(25687)
- 2013(25480)
- 2012(23151)
- 2011(20980)
- 2010(21339)
- 2009(19803)
- 2008(19332)
- 2007(17225)
- 2006(15222)
- 2005(13701)
- 学科
- 济(90642)
- 经济(90547)
- 管理(64116)
- 业(61217)
- 企(50927)
- 企业(50927)
- 方法(46277)
- 数学(41072)
- 数学方法(40398)
- 中国(24475)
- 农(23251)
- 财(21643)
- 业经(18804)
- 制(18043)
- 学(17883)
- 贸(17680)
- 贸易(17668)
- 易(17160)
- 银(15998)
- 银行(15965)
- 地方(15674)
- 理论(15672)
- 行(15210)
- 融(14897)
- 金融(14895)
- 农业(14824)
- 和(14242)
- 技术(13693)
- 务(13684)
- 财务(13609)
- 机构
- 大学(323705)
- 学院(321692)
- 管理(131584)
- 济(129090)
- 经济(126169)
- 理学(113774)
- 理学院(112604)
- 管理学(110529)
- 管理学院(109948)
- 研究(102115)
- 中国(81564)
- 京(69362)
- 科学(61785)
- 财(60977)
- 所(50778)
- 财经(49224)
- 农(48010)
- 中心(47477)
- 江(46114)
- 业大(46064)
- 研究所(45841)
- 经(44585)
- 北京(44577)
- 范(40807)
- 师范(40480)
- 经济学(38425)
- 州(38272)
- 农业(37398)
- 院(36848)
- 财经大学(36782)
- 基金
- 项目(213237)
- 科学(167386)
- 研究(156922)
- 基金(154690)
- 家(133363)
- 国家(132293)
- 科学基金(114205)
- 社会(97184)
- 社会科(92159)
- 社会科学(92131)
- 省(82305)
- 基金项目(81816)
- 自然(75218)
- 自然科(73485)
- 自然科学(73470)
- 教育(72955)
- 自然科学基金(72120)
- 划(69519)
- 资助(65973)
- 编号(65491)
- 成果(53006)
- 部(47612)
- 重点(46812)
- 课题(44282)
- 发(44238)
- 创(43957)
- 教育部(41134)
- 创新(40926)
- 科研(40724)
- 项目编号(40607)
- 期刊
- 济(140300)
- 经济(140300)
- 研究(98121)
- 中国(56389)
- 管理(48989)
- 学报(46641)
- 财(44214)
- 科学(44001)
- 农(42663)
- 融(36360)
- 金融(36360)
- 大学(35827)
- 教育(34958)
- 学学(33623)
- 农业(28965)
- 技术(28963)
- 财经(24102)
- 业经(23428)
- 经济研究(22542)
- 经(20310)
- 理论(18691)
- 问题(18640)
- 实践(17186)
- 践(17186)
- 图书(16709)
- 技术经济(16515)
- 统计(15433)
- 商业(15379)
- 科技(14746)
- 现代(14739)
共检索到4717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征信
[作者]
房友军
由于我国信贷市场信用评级与债券市场信用评级存在一定差异,催生出信贷市场评级收费的多种模式。从不同角度对信贷市场信用评级收费模式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不同收费模式有其存在的环境基础和客观依据。当前,我国信贷市场信用评级收费模式的发展路径是,"借款企业向评级机构付费"模式将在一段时期内存在,"商业银行向评级机构付费"是部分中小金融机构的阶段性需求,"借款企业向银行付费,银行向评级机构付费"模式应是评级收费的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
信贷市场 信用评级 收费模式 商业银行
[期刊] 征信
[作者]
戈志武
当前,我国信贷市场信用评级发展势头良好,信用服务需求日益旺盛,但在发展中还存在信用评级法律法规相对滞后、信用环境有待改善、信用评级机构市场化和公信力不足、金融机构应用评级结果积极性不高等问题,需要从完善法规制度、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扶持评级机构发展、丰富评级监管手段、加强违约率系统考核、引导中小金融机构应用等方面进一步培育和规范。
关键词:
金融市场 信用评级 信贷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刘俊剑
一、信贷市场信用评级内涵界定信用是市场经济的生命线,信用评级是减少市场风险的基础手段,是解决信贷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重要载体。我国信用结构的特点是以银行信贷为主,目前几乎100%的个人信用和90%以上的企业(中小企业
[期刊] 征信
[作者]
颜凌 朱合洪 屈筱茜
信贷市场信用评级主要分为银行内部评级和外部评级。当前,我国信贷市场信用评级业亟需解决的问题有:外部信用评级市场有效需求严重不足,外部信用评级市场的公信力有待建立,相关立法必须明确。为推动我国信贷市场信用评级业发展,应从制度上引导内外部评级相结合,建立健全外部信用评级市场的制度规范,加强对信用评级人员的培训。
关键词:
信用评级 内部评级 外部评级 信贷市场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季成 任荣明
信贷资产证券化有助于解决我国商业银行当前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推动金融业的改革发展。由于信贷资产证券化涉及面广、参与主体多、结构复杂,涉及的风险较一般债券更为复杂。合理的信贷资产证券化模式和定价方式是有效应对信贷资产证券化风险的重要手段。我国的信贷资产证券化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对我国的信贷资产证券化模式和定价展开研究,并分析了国家开发银行2006年第一期信贷资产证券化定价方式。
关键词:
信贷资产证券化 风险 模式 定价
[期刊] 征信
[作者]
崔学敏 乔杰 季曦
全球金融危机与欧债危机的爆发深刻凸显了"权威性"对于信用评级行业的重要意义,面对当前正在发生重大变革的国际信用评级体系,应充分认识到我国信用评级市场的不足,结合国情探索有效的发展模式,以逐步有效提升和改善国内信用评级机构的权威性与话语权,是促进我国信用经济发展及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关键。
关键词:
信用评级 评级行业权威性 模式选择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增福
本文对资信评级机构的收费模式进行了经济学分析,认为由于声誉机制的作用和信息交易中搭便车因素的影响,中小型评级机构只能够对投资者收费,大型评级机构才可能采取向证券发行人收费的模式。中国的资信评级机构从历史信誉和公司规模都是中小型机构,采取对证券发行人免费评级、向投资者收费的模式是当前我国评级机构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信用评级 收费模式 搭便车 信誉机制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应娟 张益新
在追踪国外评级机构收费模式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对我国评级机构的收费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当前我国评级机构收费模式具有其存在的显示依据,收费模式之争关键还是在于提高评级机构的公正性。
关键词:
信用评级 收费模式
[期刊] 征信
[作者]
张帅
目前我国信用评级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国内一些学者针对信用评级收费模式的探讨有鲜明的国情特色。国际三大评级机构(标准普尔、穆迪、惠誉)皆采用发行人付费模式,借助西方国家完善的监管体系与三大机构自身的公信力可以保证评级结果的相对公正与有效。与之相比,我国信用评级采用发行人付费易出现评级购买等负面问题,但投资者付费因"搭便车"导致可操作性差。为此,我国评级机构应暂时保持发行人付费模式,同时还应完善监管体系。
关键词:
信用评级机构 投资者付费 发行人付费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李彦君
2020年,华晨和永煤的信用债违约事件引发了信用债市场的剧烈震动。两起违约事件之所以会引发市场悲观情绪,除两家企业都是地方国有企业以外,还因为违约发生前两家企业的主体信用评级都是AAA级,评级展望为稳定,违约债券的债项评级也是AAA级。在信用评级体系中AAA级是最高等级的信用评级,AAA债券违约现象频发引发了市场对信用评级机构评级结果虚高的质疑。虽然经过央行和监管机构的及时干预,信用债市场整体已恢复平稳,
关键词:
信用评级 信用债券 发行人 信用债
[期刊] 征信
[作者]
崔冶
我国评级机构由于声誉资本的缺失,难以形成声誉驱动的约束机制。在信贷市场,由于信息分割等原因,更是出现了信用评级质量参差不齐和评级机构无序竞争等现象,亟须建立起评级机构的市场化运行模式和配套的责任机制。解决信贷市场中评级机构与评级对象和产品使用者之间的责任冲突,可从付费模式和合作模式等方面着手,采取信用评级产品批量买断的交易模式、评级机构民事责任机制和植入保险机制的信用评级责任机制等模式,以市场化手段解决信贷市场评级机构的责任冲突问题。
[期刊] 征信
[作者]
乔永刚 薛永洁 景欣
近年来,国家大力扶持具有民族品牌的信用评级机构的发展,人民银行积极从信贷市场寻求信用评级业发展的途径,但受我国信贷市场市场化程度低,银行信贷授信方式和风险评估机制固化,对推动第三方评级意愿不强等因素影响,市场主体参与评级的积极性不高,导致信贷市场对外部信用评级的需求动力不足。如何改变发展模式,从根本上解决制约我国信贷市场信用评级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借鉴欧盟等国际组织及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对信用评级机构监管方面的经验,分别从监管立法、完善准入机制等几个方面,探索构建我国信贷市场信用评级行业管理框架的路径。
关键词:
信用评级 信贷市场 市场监管 经验探索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郭舒萍
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中,信用评级在资本市场上扮演着衡量信用风险和指导投资融资的重要角色,在揭示和防范信用风险、降低交易成本以及协助政府进行金融监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已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金融中介服务。而在我国,投资者对信用评级需求严重不足,这与信用评级机构数量众多、评级技术低下、评级质量不高有较大的关系。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晓薇 安小雪
我国债券市场刚性兑付被打破后,不断出现高评级债券违约事件。为此,监管部门积极发展多种评级,以期提高债券评级质量。通过理论建模与实证分析,研究了不同付费模式信用评级如何综合发挥校验作用。基于博弈模型的理论分析发现,不同付费模式评级发挥校验作用的机制在于投资者的反应:当投资者付费和发行人付费两种模式评级差值增大,投资者不以单一评级结果进行债券定价,而是根据评级差值调整债券价格。基于2011—2020年企业债评级数据的经验证据显示,随着评级差值增大,发行人付费评级机构会降低后续评级,且评级差值对单一信用评级与债券信用利差之间的负向关系具有抑制作用。进一步检验发现,发行人付费评级机构提供的偏正面的私有信息会降低债券信用利差,而以中债资信为代表的投资者付费评级机构提供的私有信息则不会显著影响债券信用利差,均体现出单一评级模式在定价方面的弊端。因此,监管部门应继续鼓励发展投资者付费评级模式,并鼓励机构投资者发展内部评级,以充分发挥多种评级模式的交叉校验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