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50)
- 2023(9190)
- 2022(7751)
- 2021(7164)
- 2020(5896)
- 2019(13271)
- 2018(13395)
- 2017(25717)
- 2016(14214)
- 2015(16156)
- 2014(16644)
- 2013(16546)
- 2012(15990)
- 2011(14631)
- 2010(15232)
- 2009(14431)
- 2008(14427)
- 2007(13382)
- 2006(12369)
- 2005(11773)
- 学科
- 济(62804)
- 经济(62733)
- 业(38404)
- 管理(37500)
- 企(27863)
- 企业(27863)
- 中国(25152)
- 方法(20912)
- 农(18931)
- 地方(18612)
- 数学(17877)
- 数学方法(17736)
- 银(17352)
- 银行(17339)
- 行(16658)
- 制(16209)
- 财(15583)
- 融(15028)
- 金融(15027)
- 业经(14680)
- 贸(12639)
- 贸易(12623)
- 农业(12424)
- 易(12190)
- 险(11127)
- 保险(11036)
- 发(10901)
- 地方经济(10237)
- 学(10036)
- 理论(9827)
- 机构
- 学院(207877)
- 大学(204246)
- 济(86822)
- 经济(84670)
- 管理(73928)
- 研究(71585)
- 中国(62938)
- 理学(59996)
- 理学院(59297)
- 管理学(58383)
- 管理学院(57991)
- 财(47009)
- 京(45240)
- 科学(40380)
- 所(36823)
- 财经(35012)
- 江(34946)
- 中心(33884)
- 研究所(32043)
- 经(31386)
- 农(31109)
- 北京(30313)
- 州(28979)
- 范(28602)
- 师范(28349)
- 经济学(26732)
- 院(25570)
- 财经大学(25565)
- 业大(25020)
- 经济学院(24046)
- 基金
- 项目(116229)
- 研究(91972)
- 科学(89676)
- 基金(79754)
- 家(67052)
- 国家(66361)
- 社会(56547)
- 科学基金(55810)
- 社会科(53417)
- 社会科学(53406)
- 省(46738)
- 教育(42384)
- 基金项目(41050)
- 编号(40165)
- 划(38560)
- 成果(34728)
- 资助(33980)
- 自然(32376)
- 自然科(31506)
- 自然科学(31498)
- 自然科学基金(30904)
- 发(30542)
- 课题(29084)
- 重点(26005)
- 部(25642)
- 发展(25224)
- 展(24793)
- 性(24580)
- 年(24102)
- 项目编号(23815)
- 期刊
- 济(110833)
- 经济(110833)
- 研究(74633)
- 中国(50046)
- 财(35557)
- 融(34266)
- 金融(34266)
- 农(30236)
- 管理(29435)
- 教育(28824)
- 学报(25783)
- 科学(24599)
- 大学(20289)
- 农业(20026)
- 业经(19579)
- 技术(19309)
- 学学(18564)
- 经济研究(17383)
- 财经(17282)
- 问题(14785)
- 经(14724)
- 贸(12648)
- 理论(11860)
- 图书(11239)
- 国际(11103)
- 商业(11072)
- 实践(10763)
- 践(10763)
- 技术经济(10276)
- 现代(10234)
共检索到3523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征信
[作者]
陈宬旭
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是我国近年来出现的信用衍生产品,在一定程度上防范了金融产品的信用风险。分析我国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市场现状,针对市场发展初期出现的如参与者单一化、定价基础较为薄弱等问题,提出我国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市场体系改革途径及建议对策。
[期刊] 征信
[作者]
游春 胡才龙
信用风险缓释工具(CRM)的推出有助于完善风险分担机制以吸引更多的市场参与者,提高直接融资份额,提升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综合管理能力,金融市场自此再添新的信用风险管理工具。我国CRM推出的时间短,发展速度相对非常缓慢,CRM在初步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市场参与主体单一、缺乏专业的法律法规、市场监管难度大、信息披露不完整等问题。应大力发展多元化市场参与主体,制定专业的法律法规配套措施,提高对市场的监管能力,加大信息的披露力度等,以保证CRM快速的发展。
关键词:
信用风险缓释工具 风险分担机制 债券市场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卜振兴
作为能够实现风险隔离和风险转移的一种重要的衍生金融产品,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的产生可以拓宽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本文在回顾国内外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发展的现状后,分析了我国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发展中存在的诸如法律法规有待完善、会计处理有待解决、定价机制需要建立、投资机构需要优化、业务能力有待提升等一系列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在政策和市场的共同推动下,我国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未来发展的前景非常广阔。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崔也光 郭峰
信用风险缓释产品是分离、转移、对冲和管理信用风险的工具,也是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新型衍生金融工具。对信用风险缓释产品的会计处理西方发达国家较为成熟,而我国的信用增进业务刚刚起步,目前还没有涉及行业的会计处理方法。因此,文章结合我国资本市场的特点,以信用风险缓释产品为对象,探讨其会计处理方法,特别是公允价值计量问题。
关键词:
信用风险缓释产品 衍生金融工具 公允价值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王萍萍 潘炳强
2010年10月,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公布了《银行间市场信用风险缓释工具试点业务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标志着我国正式推出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开启了信用衍生产品创新的实践。《指引》的公布,将改变我国作为亚洲最大信用债券市场不能进行风险对冲的局面。因此,加快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等衍生产品的创新发展,将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晓煜
从2018年10月份国务院决定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以来,信用风险缓释凭证(CRMW)的发行量突然上升,在短短数月,达到了过去几年发行总量的数倍。由于我国信用缓释工具(CRM)市场处于发展的初期,市场机制相对不完善,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另外,发展CRM市场需要牢牢把控各类型的风险,使CRM服务于"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的目标。
关键词:
信用风险缓释工具 存在问题 风险管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冠
信用违约掉期(Credit Default Swap,CDS)诞生于1995年,由摩根大通首创,并在1998年由国际互换和衍生品协会创设了标准化的信用违约掉期合约,从此逐渐成为全球交易最为广泛和活跃的信用衍生产品。截至2007年底,全球CDS市场的未清偿余额达62.2万亿美元,这甚至超出了2007年全球GDP的规模(见图1)。美国最大的保险公司美国国际集团(AIG)之所以在次贷危机爆发后连续披露巨亏甚至濒临破产,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涂永红 赵雪情 程鹏
信用风险缓释工具(CRM)是中国金融体系通过金融创新、以市场手段管理信用风险的重要里程碑。与欧美国家的同类产品CDS相比,CRM有其独特性。本文首先介绍CRM及其交易,然后从金融创新、银行稳健性、债券市场发展、信用共担体系完善等方面阐述了CRM在推动中国金融市场深化方面的积极作用。最后,本文针对CRM市场发展中暴露出来的市场主体同质化、产品设计单一、定价机制不健全、监管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
关键词:
信用风险 金融市场深化 CRM 改进意见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冯丹
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是分离、转移和对冲信用风险的各种技术的统称,是投资者管理信用风险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自上世纪90年代出现以来,信用风险缓释工具迅速成为国际金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黄轶
信用衍生工具是分离和转移信用风险的各种工具和技术的统称。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信用违约互换是交易最活跃的信用衍生工具之一,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用于管理信用风险的新型金融衍生工具。其通过将信用风险从基础资产中分离出来,以市场价格在交易商之间转让,达到转移信用风险的目的。1994年,摩根银行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开展了第一笔信用违约互换交易。信用衍生产品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信用风险管理方式,提高了信用风险管理效率。2010年10月,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田竞宸
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可以释放债券市场带来的风险,缓解中小企业资金紧缺。文章对信用风险缓释工具从产品的产生、结构、特点、确认与计量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促进对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的研究探讨。
关键词:
信用风险缓释工具 创设方 购买方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黄树青 丁雅楠
信用风险是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关乎银行业的生存与发展。信用风险缓释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成为当今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回顾了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及其发展历程,分析了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在我国的最新发展状况,通过比较我国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和国际上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发展的差距,寻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强 吴敏
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是中国银行间市场2010年创新试点推出的信用风险管理工具,它将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和贷款等信用产品的信用风险剥离定价,并转移给愿意承担风险的投资者,其推出从根本上改变了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信用风险管理的传统特征。通过对信用风险缓释工具试点中投资主体培育、市场定价、做市商机制、信息披露、市场外部环境建设等问题进行研究,有利于信用缓释工具功能的充分发挥,有利于完善债券市场信用风险分担机制、有利于商业银行等投资者动态、专业地管理信用风险。
关键词:
商业银行 信用风险 风险缓释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强 吴敏
信用风险缓释工具(CRM)是2010年我国债券市场最重要的信用风险管理创新工具,它将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信用类债券的信用风险剥离定价,并转移给愿意承担风险的投资者。本文通过对CRM试点过程中存在的投资主体单一、市场机制不完善及外部环境建设滞后等问题进行了深度剖析,并有针对性地从投资者培育、信用评级与定价、做市商机制、交易信息披露、信用事件处理、以及监管会计税收法律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以利于CRM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