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93)
- 2023(14118)
- 2022(12218)
- 2021(11442)
- 2020(9525)
- 2019(21968)
- 2018(22164)
- 2017(43075)
- 2016(23327)
- 2015(26391)
- 2014(26669)
- 2013(26549)
- 2012(24798)
- 2011(22632)
- 2010(22911)
- 2009(21178)
- 2008(20628)
- 2007(18401)
- 2006(16614)
- 2005(15036)
- 学科
- 济(98898)
- 经济(98796)
- 管理(67494)
- 业(63354)
- 企(50814)
- 企业(50814)
- 方法(40941)
- 数学(35229)
- 数学方法(34834)
- 中国(30583)
- 农(27187)
- 地方(25112)
- 财(22883)
- 业经(22296)
- 学(20324)
- 制(19792)
- 环境(19212)
- 银(18879)
- 银行(18837)
- 贸(18693)
- 贸易(18676)
- 行(18120)
- 农业(18058)
- 易(18058)
- 融(17076)
- 金融(17075)
- 和(16110)
- 技术(15478)
- 理论(15159)
- 发(14527)
- 机构
- 大学(338238)
- 学院(337357)
- 济(135449)
- 管理(132756)
- 经济(132338)
- 研究(115260)
- 理学(113540)
- 理学院(112260)
- 管理学(110518)
- 管理学院(109911)
- 中国(88944)
- 京(73810)
- 科学(70786)
- 财(63829)
- 所(58447)
- 农(53376)
- 研究所(52769)
- 中心(52014)
- 财经(50303)
- 江(50121)
- 业大(48636)
- 北京(47764)
- 范(45839)
- 经(45509)
- 师范(45442)
- 院(41789)
- 州(41666)
- 农业(41361)
- 经济学(39894)
- 财经大学(37173)
- 基金
- 项目(221699)
- 科学(173215)
- 研究(164635)
- 基金(158377)
- 家(137033)
- 国家(135831)
- 科学基金(116006)
- 社会(102148)
- 社会科(96733)
- 社会科学(96707)
- 省(87011)
- 基金项目(84290)
- 教育(74984)
- 自然(74523)
- 划(73122)
- 自然科(72658)
- 自然科学(72641)
- 自然科学基金(71318)
- 编号(68580)
- 资助(65728)
- 成果(56359)
- 发(50828)
- 重点(49256)
- 部(48695)
- 课题(47405)
- 创(45536)
- 创新(42438)
- 项目编号(42088)
- 科研(41973)
- 教育部(41568)
- 期刊
- 济(155754)
- 经济(155754)
- 研究(105151)
- 中国(66710)
- 学报(50610)
- 管理(50062)
- 农(49083)
- 科学(47232)
- 财(45887)
- 教育(39824)
- 大学(38349)
- 学学(35824)
- 融(35506)
- 金融(35506)
- 农业(34177)
- 技术(29602)
- 业经(26895)
- 经济研究(24462)
- 财经(24050)
- 问题(20813)
- 经(20382)
- 图书(19369)
- 理论(18009)
- 业(16809)
- 技术经济(16567)
- 实践(16552)
- 践(16552)
- 科技(16228)
- 商业(15975)
- 贸(15905)
共检索到5128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征信
[作者]
罗航 罗蔚
推动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的良性发展,关键在于对其内部环境、外部市场环境、监管环境和质量控制四个方面进行优化。具体来说,优化内部环境,应不断完善信用评级技术,规范行业竞争,提高评级机构独立性;优化外部市场环境,应推动债券市场良性发展,加快评级行业国际化进程;优化监管环境,应做好评级制度安排,进一步健全认证制度和评价机制;加强质量控制,应引入考核评价制度和淘汰机制。
关键词:
信用评级 评级技术 监管 质量控制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谢清河
信用评级是促进公平竞争和提高市场运作效率的有力保证。借鉴国际信用评级业发展的经验,探索加快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信用评级业,提升我国评级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强化和完善我国金融体系的当务之急。本文在分析信用评级外部效应的基础上,考察了美国、欧盟等地方信用评级业改革与发展的经验教训,探讨了我国信用评级业务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信用评级 信用风险 规范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付俊文
信用评级业通过对企业和政府的债务偿还风险进行评级,引导金融资本投资和决策,直接关系到金融产品定价权,并直接影响一国信贷市场利率和汇率形成,与国家金融安全和经济安全密切相关。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竞争是当今国际竞争的核心,金融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为维护国家金融主权和经济安全,我国必须加快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信用评级业。
关键词:
信用评级 金融安全 对策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刘凤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信用评级将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金融中介服务。我国的信用评级行业发展至今初具规模,但在监管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我们应该借鉴次贷危机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监管经验,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对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的监管,以保障信用评级行业能够充分发挥其功能优势,促进我国资本市场健康、稳定、有序地发展。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刘凤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信用评级将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金融中介服务。我国的信用评级行业发展至今初具规模,但在监管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我们应该借鉴次贷危机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监管经验,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对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的监管,以保障信用评级行业能够充分发挥其功能优势,促进我国资本市场健康、稳定、有序地发展。
[期刊] 征信
[作者]
金兵兵
在我国评级市场对外正式开放背景下,从评级行业格局、行业发展模式、评级机构发展空间、人才流动和信息安全等方面对评级市场开放后可能会对我国评级行业带来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评级机构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建议完善监管体系、加强利益冲突管理、加强交流与合作等,积极应对评级行业开放带来的挑战和冲击,推动我国信用评级机构规范健康发展。
关键词:
评级市场 评级机构 对外开放 信用评级
[期刊] 征信
[作者]
戈志武
当前,我国信贷市场信用评级发展势头良好,信用服务需求日益旺盛,但在发展中还存在信用评级法律法规相对滞后、信用环境有待改善、信用评级机构市场化和公信力不足、金融机构应用评级结果积极性不高等问题,需要从完善法规制度、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扶持评级机构发展、丰富评级监管手段、加强违约率系统考核、引导中小金融机构应用等方面进一步培育和规范。
关键词:
金融市场 信用评级 信贷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冯琦 李孟刚
我国信用评级产业存在着市场结构单一、标准体系欠缺、市场开放过度、有效需求不足、专业人才匮乏、监管尚未成熟等问题,迫切需要明确产业属性、规范评级市场、提高评级机构综合实力、推进信用评级产业国际化发展。
关键词:
信用评级 产业安全 发展对策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郝雨时 周格旭
2020年末,AAA评级的华晨集团和永煤集团相继出现违约,导致债券市场风险偏好明显下降,大量债券被迫取消发行,引发市场对信用评级机构评级结果的广泛质疑。为了稳定信用债市场运营,引导市场健康发展,人民银行等监管部门接连出台了多项制度文件,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效。但是信用评级结果有效性不足的问题难以在短期内解决。分析研究信用评级市场现状及半年来的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对评级行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
债券违约 信用评级 评级调整
[期刊] 征信
[作者]
颜凌 朱合洪 屈筱茜
信贷市场信用评级主要分为银行内部评级和外部评级。当前,我国信贷市场信用评级业亟需解决的问题有:外部信用评级市场有效需求严重不足,外部信用评级市场的公信力有待建立,相关立法必须明确。为推动我国信贷市场信用评级业发展,应从制度上引导内外部评级相结合,建立健全外部信用评级市场的制度规范,加强对信用评级人员的培训。
关键词:
信用评级 内部评级 外部评级 信贷市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景学成 李德 王建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游
没有人可准确估量美国次级债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的伤害,但至少可以从中得到启示。信用评级公司的失误是美国次级债危机的根源之一,美国次贷危机给评级行业又一
[期刊] 征信
[作者]
梁涛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信用危机激发了社会对"信用评级悖论"的关注。声誉溢价模型与美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历史说明了声誉机制对破解"信用评级悖论"、促进信用评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当前,由于竞争过度、评级方法不透明、声誉信号传递不通畅和付费方式的影响,我国评级市场声誉机制难以发挥其作用。因此,应改革现有的信用评级体系,增强信用评级业的有序竞争,提高信用评级的透明度,加强对信用评级市场的金融监管,改进信用评级机构的管理框架,促进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
关键词:
评级市场 声誉机制 信用评级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巴曙松 丁波 刘少杰
中国信用评级体系的完善对于培育成熟的资本市场至关重要。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评级机构的经验,遵循评级行业的国际惯例,立足中国当前金融市场的实际,在开放环境下运用市场化的力量推进评级行业健康发展,提升中国评级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成为我国评级市场的首要议题。本文从中国信用评级机构、信用评级市场、评级监管体系和评级行业自律四个方面分析了中国信用评级体系存在的问题,并借鉴海外市场评级体系构建的经验,提出促进中国信用评级体系发展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