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46)
2023(14403)
2022(12911)
2021(12268)
2020(10542)
2019(24617)
2018(24849)
2017(49541)
2016(27141)
2015(30814)
2014(31363)
2013(31130)
2012(29077)
2011(26467)
2010(26692)
2009(24978)
2008(24806)
2007(22314)
2006(19589)
2005(17504)
作者
(80031)
(66377)
(66241)
(63284)
(42356)
(31760)
(30401)
(26073)
(25046)
(23973)
(22497)
(22177)
(21089)
(21038)
(20682)
(20587)
(20500)
(19713)
(19130)
(19018)
(16605)
(16486)
(16190)
(15095)
(14999)
(14955)
(14799)
(14798)
(13447)
(13209)
学科
(109346)
经济(109226)
管理(78142)
(75522)
(61208)
企业(61208)
方法(52828)
数学(46474)
数学方法(45961)
(31218)
(29417)
中国(29369)
(23260)
业经(22820)
(22325)
(22268)
贸易(22260)
地方(21978)
(21618)
农业(20358)
(19159)
银行(19107)
(18270)
财务(18194)
(18185)
财务管理(18152)
(17310)
理论(17231)
企业财务(17162)
(17144)
机构
大学(395169)
学院(394127)
(158897)
管理(156431)
经济(155225)
理学(134758)
理学院(133282)
管理学(131108)
研究(130684)
管理学院(130390)
中国(99822)
(84100)
科学(81084)
(75204)
(66889)
(65407)
研究所(60644)
中心(60176)
财经(59771)
业大(58938)
(58397)
(54010)
北京(53673)
(51661)
农业(51362)
师范(51231)
(47617)
经济学(47003)
(46846)
财经大学(44095)
基金
项目(259743)
科学(202392)
研究(191231)
基金(186288)
(161024)
国家(159666)
科学基金(136066)
社会(117455)
社会科(111174)
社会科学(111143)
(101671)
基金项目(99335)
自然(88879)
教育(88095)
自然科(86673)
自然科学(86648)
(85615)
自然科学基金(85082)
编号(80437)
资助(77991)
成果(66302)
(57911)
重点(57704)
(55380)
课题(54777)
(53005)
科研(49741)
创新(49450)
教育部(49304)
项目编号(49111)
期刊
(174937)
经济(174937)
研究(117843)
中国(69961)
学报(60559)
(58966)
(56225)
科学(55354)
管理(54887)
大学(45118)
学学(42352)
教育(42067)
农业(40264)
(38936)
金融(38936)
技术(33525)
业经(29573)
财经(28672)
经济研究(27640)
(24304)
问题(23585)
图书(20592)
理论(20591)
(20214)
技术经济(19871)
(19024)
实践(18896)
(18896)
商业(18547)
现代(18113)
共检索到5775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余丽霞  温文  郑洁  
伴随着社会信用建设的进一步深入,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重要支撑的信用评级中介机构一直被认为是投资利益的"守护者"和资本市场的"看门人",但因国际公认三大信用评级机构的垄断,信用评级机构的发展备受阻碍,发展速度趋缓。本文在结合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运用SWOT矩阵分析模型对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的内在优势、劣势以及在国际竞争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本土信用评级机构核心竞争力、强化对信用评级行业监管、完善行业法律法规等对策建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小金  
前几年全球金融危机的阴影犹在,信用评级机构面临严重的"声誉危机"。本文通过借鉴声誉溢价模型,分析不同收费模式下声誉如何影响评级机构行为,认为现有的收费模式并不是导致"声誉失效"的原因,而是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应建立起声誉机制并实施有效的监督。
[期刊] 征信  [作者] 谢静  苑婷婷  
在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趋势下,评级业逐步形成了以标普、穆迪和惠誉三大评级机构为核心的国际评级体系。三大评级机构建立了世界霸权,严重威胁各国经济金融安全。目前我国评级业国际竞争力较弱,主要表现在:监管框架不完善、缺乏核心竞争力、外资机构不断渗透、受制于三大评级机构等方面。建议从完善评级监管框架、支持培育本土评级机构、把握对外开放尺度、加强评级国际合作等方面着手,打破三大评级机构的垄断霸权,提升我国评级业的国际话语权。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段斌  马晓洁  
文章通过对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为促进我国评级业的发展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征信  [作者] 孙章伟  
美国信用评级机构集体性道德风险使其成为继华尔街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投资银行之后又一遭遇质疑与谴责的群体。NRSROs制度下,信用评级机构具有"准政府权力"的话语权垄断者、控制性股东控制下的合谋内部人、民事法律责任的免责者、与社会公信力性质冲突的经济人等性质。信用评级机构也是美国推行双重标准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工具。美国虽然强化了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但仍未触及主权信用评级领域。我们的当务之急是尽快推进中国信用评级产业发展政策安排,构筑信用评级产业与经济安全法律体系,扶持大型本土龙头信用评级企业,完善监管机制等。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刘照龙  王学武  
本文应用投资者剩余的福利分析指标,通过博弈的方法对美国信用评级机构的行为决策进行福利分析,分析的结论是:在讲真话机制下,单寡头垄断比双垄断能带来更多的投资者剩余。在不能确定是否讲真话的情况下,双垄断好于单寡头垄断,因为它能通过竞争增加评级机构说真话的机率,并带来更多的投资者剩余。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何伟  周晓志  
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的权威性受到质疑。在国际信用评级面临危机的同时,中国的信用评级业应抓住时机,加强信用评级的公开、公平、公正、独立性、专业精神的建设,强化对评级机构本身的监管,逐步建立具有公信力的本土评级机构。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冯琦  李孟刚  
我国信用评级产业存在着市场结构单一、标准体系欠缺、市场开放过度、有效需求不足、专业人才匮乏、监管尚未成熟等问题,迫切需要明确产业属性、规范评级市场、提高评级机构综合实力、推进信用评级产业国际化发展。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周昱今  
2011年美欧债务危机引发了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信用评级业再一次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必须摆脱在信用评级上缺乏话语权的尴尬局面。中国信用评级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是由于存在诸多制度性缺陷,导致信用评级业整体发展水平较低,不仅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明显,而且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加快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壮大迫在眉睫,关键在于破解制约信用评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瓶颈。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刘俊剑  
一、信贷市场信用评级内涵界定信用是市场经济的生命线,信用评级是减少市场风险的基础手段,是解决信贷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重要载体。我国信用结构的特点是以银行信贷为主,目前几乎100%的个人信用和90%以上的企业(中小企业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于洪辉  
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三大信用评级机构成为舆论指责的焦点。毫无疑问,美国信用评级机构对此次金融危机负有失察的责任,然而,信息获得的相对有限性,基于历史、模拟的情景假设也令评级方式存在着客观局限。如何恢复信用评级机构受损的社会公信力,文章从变革评级机构内部治理机制和加强政府对信用评级业的监管两个方面提出建议,指出我国信用评级业应坚持"政府驱动型"的发展模式。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久彪  马广珺  
国外知名评级机构在美欧债务危机中的不良表现,我国评级行业社会公信力不足的事实,使得制定规范的信用评级监管政策成为摆在我国监管机构和学者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根据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监管的现状,本文从市场准入监管、业务行为监管两个方面,探讨了对评级机构的业务条件、身份条件、市场退出机制、内部治理、信息披露、利益冲突防范、评级结果公布等进行规范的政策设计,将对我国评级行业的健康发展乃至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期刊] 征信  [作者] 鞠永强  潘越  
关键词:
[期刊] 征信  [作者] 朱静平  段进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信用评级的重要性逐渐被各国重视。自2006年以来,美国评级机构开始对中国信用评级机构的全面渗控,并已合计占有市场份额超过2/3。外资的大量渗控有利于引进先进的技术水平与管理经验,提高信用评级结果的公信力,但同时也带来了种种弊端,如评级市场话语权丧失、国家经济技术信息安全遭受威胁以及评级结果公正性遭受质疑。因此,加快扶持本国评级机构,确保我国在国际金融市场的话语权已成为当务之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