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139)
- 2023(18635)
- 2022(15490)
- 2021(14468)
- 2020(12032)
- 2019(27311)
- 2018(27069)
- 2017(52666)
- 2016(27922)
- 2015(31094)
- 2014(30962)
- 2013(30556)
- 2012(28173)
- 2011(25249)
- 2010(25850)
- 2009(24144)
- 2008(23946)
- 2007(21502)
- 2006(19330)
- 2005(17872)
- 学科
- 济(122470)
- 经济(122294)
- 业(101804)
- 管理(95477)
- 企(88425)
- 企业(88425)
- 方法(49759)
- 数学(39957)
- 数学方法(39505)
- 财(38671)
- 农(37894)
- 业经(35530)
- 中国(35294)
- 制(30889)
- 农业(26172)
- 地方(25785)
- 务(25478)
- 财务(25421)
- 财务管理(25365)
- 企业财务(24077)
- 银(23914)
- 银行(23892)
- 行(23021)
- 贸(22313)
- 贸易(22293)
- 融(22175)
- 金融(22172)
- 技术(21851)
- 易(21648)
- 体(21437)
- 机构
- 学院(400482)
- 大学(397218)
- 济(172421)
- 经济(168940)
- 管理(159631)
- 理学(135713)
- 理学院(134361)
- 管理学(132521)
- 管理学院(131753)
- 研究(129052)
- 中国(105595)
- 财(86958)
- 京(83439)
- 科学(71927)
- 财经(67446)
- 所(62531)
- 江(61852)
- 经(61144)
- 中心(61005)
- 农(59194)
- 研究所(55314)
- 经济学(53025)
- 北京(52825)
- 业大(51848)
- 范(50540)
- 师范(50111)
- 财经大学(49920)
- 州(49266)
- 经济学院(47695)
- 院(46831)
- 基金
- 项目(253924)
- 科学(203351)
- 研究(193811)
- 基金(185802)
- 家(158188)
- 国家(156724)
- 科学基金(137427)
- 社会(126397)
- 社会科(119927)
- 社会科学(119903)
- 省(98868)
- 基金项目(97681)
- 教育(89022)
- 自然(84922)
- 自然科(82958)
- 自然科学(82938)
- 划(82073)
- 自然科学基金(81497)
- 编号(79251)
- 资助(74735)
- 成果(65079)
- 发(57787)
- 部(57683)
- 重点(56513)
- 创(55319)
- 课题(54223)
- 制(52730)
- 国家社会(52492)
- 创新(51084)
- 教育部(50762)
- 期刊
- 济(200572)
- 经济(200572)
- 研究(124965)
- 中国(81592)
- 财(70493)
- 管理(65149)
- 农(56288)
- 科学(50548)
- 学报(50002)
- 融(47079)
- 金融(47079)
- 教育(42853)
- 大学(40927)
- 学学(38492)
- 农业(38073)
- 技术(36936)
- 业经(34531)
- 财经(34366)
- 经济研究(30950)
- 经(29549)
- 问题(26630)
- 贸(21270)
- 业(21264)
- 技术经济(20998)
- 理论(19648)
- 现代(19576)
- 商业(19293)
- 世界(18634)
- 财会(18418)
- 国际(18237)
共检索到6206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彭宇松
近期欧债危机表明,信用评级已成为影响国家金融主权和经济安全的重要因素,可是当前却被控制在少数美国信用评级机构手中。因此,构建可持续发展而有公信力的信用评级业是中国维护切身利益的必然要求。本文基于信誉机制理论框架剖析了中国信用评级市场,认为自发需求不足和信息化水平低对信用评级业的发展和公信力构成巨大挑战,而依靠行政力量推动则强化了监管的必要性,迫切需要提高监管方式的有效性。
关键词:
信用评级 信誉机制 特许权价值
[期刊] 征信
[作者]
梁涛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信用危机激发了社会对"信用评级悖论"的关注。声誉溢价模型与美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历史说明了声誉机制对破解"信用评级悖论"、促进信用评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当前,由于竞争过度、评级方法不透明、声誉信号传递不通畅和付费方式的影响,我国评级市场声誉机制难以发挥其作用。因此,应改革现有的信用评级体系,增强信用评级业的有序竞争,提高信用评级的透明度,加强对信用评级市场的金融监管,改进信用评级机构的管理框架,促进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
关键词:
评级市场 声誉机制 信用评级
[期刊] 征信
[作者]
唐德鑫
美国信用评级监管制度的发展与改革很大程度上是在金融危机与动荡的驱使下被动进行的,成本高且容易陷于"路径依赖"的困境,应当避免重走美国"危机驱动"式改革的老路,积极主动地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各国已有的经验,尽快推动建立和完善信用评级监管制度框架。
关键词:
信用评级 评级机构 监管改革
[期刊] 征信
[作者]
李文 王腾飞
在回顾国际评级机构监管改革与演变的基础上,对比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监管主要措施与改革思路及存在的不足,分析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发展历程和监管现状。提出为促进我国评级行业持续发展,应明确宏观审慎和微观审慎并重的监管思路,加快法律体系建设、优化监管框架,建立评级机构的市场准入规则,建立全国性的信用评级行业自律组织,强化公司的内部治理,限制利益冲突、加强信息披露,建立评级机构问责机制及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
[期刊] 征信
[作者]
武逸
分析金融危机前美国评级监管体系、金融危机中美国信用评级及监管存在的问题、金融危机后美国评级监管体系的改革与思路,结合我国实际,提出加快征信立法以规范促管理、加强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完善评级机构制度建设、保持信用评级机构的独立性等相关建议。
关键词:
信用评级 评级监管 参考借鉴 征信立法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康雷宇
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人们认识到信用评级机构也存在诸多问题与缺陷,然而信用评级作为缓解市场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的重要制度安排,在过去的近一个世纪里有力地推动了金融乃至经济的发展。充分借鉴国际社会对本次金融危机中信用评级体系总结的经验教训,有利于我国完善信用评级体系制度建设,积极发挥信用评级机构在资本市场发展中的风险揭示作用,提升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本文回顾了信用评级机构的发展历程,分析金融危机对信用评级的冲击及问题,以及美国信用评级机构监管的改革方向及最新动态,最后研究了信用评级体系发展的趋势以及对金融市场所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
信用评级 金融危机 金融监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游
没有人可准确估量美国次级债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的伤害,但至少可以从中得到启示。信用评级公司的失误是美国次级债危机的根源之一,美国次贷危机给评级行业又一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陈游
一、信用评级机构在次级债危机中的表现指责在美国房地产市场次级按揭贷款危机爆发后,穆迪、标准普尔、惠誉等主要评级机构成为最直接的受批评对象。由于美国抵押证券等的复杂设计,最终的投资者根本不可能有足够的数据和资料来评估所购买证券的内在价值和风险,评级机构的信用评级就成为了购买者投资的主要依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陈伟 涂有钊
P2P网贷平台将借款人和贷款人直接联系在一起,是融资体制的一种创新,有利于改善小微企业融资环境,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提高金融体系包容性。美国P2P网贷行业自2006年出现以来经历了繁荣发展期,如今也面临困境,很多P2P网贷企业谋划转型。本文分析了美国P2P网贷行业的发展历程、如今面临的困境以及对P2P网贷行业的监管,以期为我国方兴未艾的P2P网贷行业的发展带来借鉴和启示。
[期刊] 征信
[作者]
陈莹
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欧盟非常注重对评级业的监管。目前,我国评级业监管缺乏完善的信用评级法规、统一的监管主体、评级机构市场准入及监管认可制度、有效的监管措施和手段等。为构建我国评级业监管体系,应尽快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的监管体系,统一评级机构市场准入条件,完善评级机构的监管认可机制,强化对评级机构执业及规避利益冲突管理,推动组建行业协会,促进评级业自律管理。
[期刊] 征信
[作者]
王秋香
国际证监会组织(IOSCO)制定的《信用评级机构基本行为准则》(简称《基本准则》),是国际信用评级行业的基本准则,也是信用评级机构行为自律的世界标准。为提高《基本准则》的适用性、规范性和统一性,2015年3月,IOSCO对《基本准则》进行了修订,包括重要术语的重新定义和内部控制条款的增加等。借鉴IOSCO信用评级监管改革,我国应完善法律法规,加强事中事后的监督管理;避免利益冲突,增强评级机构的独立性;强化信息披露,提高信用评级的透明度;健全内部控制,强化信用评级过程质量管理。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彭宇松
此次金融危机爆发后,改革信用评级业监管体制的呼声日益高涨。2009年4月2日,20国集团领导人在伦敦峰会上达成共识——"共同行动起来构建一个更有力的全球协调的金融监管体系",并明确提出"将制度化监管和注册程序实施于信用评级机构,以确保它们满足规范的国际执业准则,特别是要避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黄良波
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是导致次贷危机中市场波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受到广泛的批评。总结国际评级机构运行及其监管的教训,对于规范
[期刊] 征信
[作者]
何运信 赵静
一直以来,我国信用评级业的监管问题没有得到学界足够的关注。现有涉及评级业监管的文献极其有限、研究层次浅、缺乏系统性。国外关于信用评级机构监管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信用评级业的产业组织分析和监管与信用评级业市场结构关系两方面。因此,有必要从产业组织视角对我国信用评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产业组织分析,实证分析我国信用评级市场结构和竞争对评级质量和评级机构绩效的影响,系统研究我国现行信用评级监管政策和体制对信用评级业的影响,进一步探讨我国信用评级业的监管及改革问题。
关键词:
信用评级业 产业组织分析 金融监管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斌
作为一种新型互联网技术,区块链的运作原理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将信息数据以首尾相接方式组成链条数据库,通过加密方式以保证区块链内部信息数据无法篡改和伪造,进而实现信息数据的安全存储与流动。区块链技术在时间溯源上具有不可逆的特性,具备无法撤销、无法篡改以及无法仿造等优势。我国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对区块链技术的监管,然而由于我国区块链技术发展时间尚短,相关监管部门对区块链技术的理解还不深刻,因此在政策监管方面存在诸多漏洞,导致政策难以达到监管效果。美国是世界创新创业的领头羊,同时一直是区块链和加密虚拟货币的主要参与国,也是ICO最重要的目标市场,因此借鉴美国在区块链技术领域的监管政策有利于加快我国区块链技术监管体系的构建,通过推动区块链行业协会发展,采用协同监管理念,加快监管人才培养,进一步提升监管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