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83)
- 2023(8037)
- 2022(6882)
- 2021(6455)
- 2020(5522)
- 2019(12101)
- 2018(12210)
- 2017(24214)
- 2016(12822)
- 2015(13974)
- 2014(13431)
- 2013(13366)
- 2012(12480)
- 2011(11380)
- 2010(11586)
- 2009(10970)
- 2008(10948)
- 2007(9960)
- 2006(8855)
- 2005(7995)
- 学科
- 济(48648)
- 经济(48600)
- 业(44932)
- 管理(42424)
- 企(36238)
- 企业(36238)
- 方法(22639)
- 数学(19839)
- 数学方法(19690)
- 农(17400)
- 技术(16759)
- 中国(16259)
- 财(13586)
- 贸(13000)
- 贸易(12989)
- 制(12825)
- 易(12745)
- 银(12236)
- 银行(12222)
- 技术管理(12209)
- 行(11756)
- 业经(11638)
- 融(9991)
- 金融(9991)
- 农业(9451)
- 学(8772)
- 务(8223)
- 财务(8215)
- 财务管理(8195)
- 企业财务(7855)
- 机构
- 学院(183167)
- 大学(181842)
- 济(81097)
- 经济(79566)
- 管理(73094)
- 理学(62982)
- 理学院(62377)
- 管理学(61606)
- 管理学院(61244)
- 研究(59160)
- 中国(48163)
- 财(39138)
- 京(37499)
- 科学(33671)
- 财经(31037)
- 农(29539)
- 所(29338)
- 经(28129)
- 中心(27580)
- 江(27222)
- 研究所(26310)
- 业大(25622)
- 经济学(25184)
- 北京(23782)
- 农业(23161)
- 财经大学(23120)
- 经济学院(22804)
- 州(22010)
- 范(21194)
- 院(21161)
- 基金
- 项目(116776)
- 科学(93534)
- 研究(86552)
- 基金(85872)
- 家(74594)
- 国家(74006)
- 科学基金(63837)
- 社会(56996)
- 社会科(54259)
- 社会科学(54247)
- 省(46128)
- 基金项目(45243)
- 自然(40156)
- 教育(39551)
- 自然科(39313)
- 自然科学(39301)
- 自然科学基金(38695)
- 划(38376)
- 资助(34429)
- 编号(33700)
- 创(30732)
- 创新(27749)
- 成果(27153)
- 部(26575)
- 重点(25866)
- 发(25205)
- 国家社会(23877)
- 业(23715)
- 课题(23585)
- 性(23181)
共检索到2760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王刚
信用衍生产品一度被认为是加剧危机的罪魁祸首,然而作为一种中性的金融工具,其本身并不具有负面效力。在当前经济发展阶段,在合规监管基础上基于合理避险需求推动国内信用衍生产品的创新和发展,有助于优化我国金融市场的风险配置,提高商业银行综合经营管理效率。
关键词:
信用衍生产品 信用风险分配 商业银行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陶伟
影响信用风险大小的主要因素包括违约概率、信用暴露值以及违约损失率。传统信用风险管理大多着重于这三大因素的事前管理(如资信评级、信贷额度控制)与事后管理(如计提准备、催收)。但随着金融工程的快速发展,金融机构开始借助信用衍生产品来管理信用风险。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赖劲宇
信用衍生品金融创新是一把"双刃剑",在本轮次贷危机中,它暴露出一系列监管问题。本文系统分析了信用衍生产品的合约特性,进而指出在我国发展该产品时,应该坚持现行的政府监管和市场自律监管相结合的模式。2007年,中国银行间交易商协会的成立和《中国银行间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主协议》的出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为信用衍生品在我国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这仅为其发展做了基础性的铺垫,实践中推广这类金融产品还需要更加完善的自律监管、标准文本适用、信息披露和中介机构管理等制度。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包香明 王冬丽
近些年,我国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不仅对信用衍生产品的创新与发展提出迫切需求,同时,也为信用衍生产品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必要基础。借鉴国际发达国家经验教训,结合我国发展实际,当务之急是要解决信用衍生产品的有无问题,可按照"从简到繁、由易到难"的思路,分"试点期、加速期、成熟期"三个阶段,在加强管理、严防风险的前提下,循序渐进、分步推动信用衍生品市场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徐光 张楠 王宏峰
本次金融危机以来,社会各界对信用衍生产品产生了诸多认识误区,这些误区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的金融创新。文章厘清了四个常见的信用衍生产品认识误区,指出我国应鼓励金融创新,尽快建立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与市场需求相吻合、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场外金融衍生产品市场。
关键词:
信用衍生产品 创新 误区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汪宇瀚
在全球信用危机背景下产生的信用衍生品,为有效管理信用风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更呈现出飞速增长的态势。截至2006年12月,全球信用衍生品市场规模为34.4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01%。信用风险是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一直局限于传统的信贷限额、抵押担保和分散放贷等最基本的方式。无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陈健红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周荣芳 荣艺华 叶可松 唐烈
文章介绍了国际上主要的金融市场创新产品的概念和种类,并从资产证券化产品的结构与流动性,及不同产品的业务需求等方面概括了这些创新产品在国内的发展特征。从金融基础和生态环境的成熟度看,建议以上海作为产品创新的试点和突破口,进一步拓展资产证券化市场,适时引入房地产信托基金,从而更好地以金融产品创新促进长三角地区金融市场协调发展,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段兵
由于气候变化会加大天气的波动性,企业需要运用天气衍生产品来对冲天气影响的风险以稳定利润。天气衍生产品是一类特殊的金融衍生产品,具有自身特定的构成要素、标的变量、支付函数和定价方法。随着气候变化的影响逐步加大,天气衍生产品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天气风险 衍生产品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徐锡俊 尹苑生 雷良海
权证是期权的初级形式,已成为证券市场上继股票、企业债之后的第三大证券交易品种。文章在对权证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权证的价值组成,建立了权证定价模型和评价指标。
关键词:
金融 衍生产品 实证研究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陈雨明 刘素瑛
随着2005年7月21日新的浮动汇率制度的实行,金融衍生产品需求不断增加。本文阐述了金融衍生产品的特点、发展现状,分析了其面临的主要风险,提出了加强风险控制的对策。
关键词:
金融衍生产品 金融创新 风险控制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刘智 郑伟
金融衍生产品作为一项重要的资金类产品,对商业银行的创新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和经营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是我国银行未来适应竞争、创造利润的重要源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邓恒进 胡树华
文章首先从科技进步、产品附加值和跨国公司冲击三个方面阐述了产品创新面临的宏观背景,接着通过分析产品创新环境的巨大转变、产品创新主要问题和原因,提出升级和深化"产品创新管理"研究的必要性,最后指出了"产品创新管理"研究的重要意义。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陆巍峰
市场风险(marketrisk)和信用风险(credit risk)是金融市场上两大最基本的风险。前者指金融市场上利率、汇率等因素的变动对贷款和证券价值的不确定性影响;后者指金融交易中一方违约或其信用品质发生变化而使另一方遭受损失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屠新曙 林欣
本文首先介绍了信用风险管理的传统方法和度量手段及影响,然后指出其不足之处并引出信用衍生产品。信用衍生产品主要通过将信用风险从其他风险中剥离出来,转嫁其他机构以达到降低自身的风险的暴露水平,然后在系统地分析各种主要的信用衍生产品的基本原理之上,分析了利用信用衍生产品管理信用风险并说明了意义所在,最后对如何在中国金融市场上应用它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信用风险 市场风险 信用衍生产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