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617)
2023(14768)
2022(12679)
2021(12034)
2020(10162)
2019(23214)
2018(23597)
2017(45071)
2016(24508)
2015(27844)
2014(27771)
2013(27250)
2012(25169)
2011(22787)
2010(23080)
2009(21305)
2008(20936)
2007(18916)
2006(16913)
2005(14718)
作者
(71372)
(58654)
(58462)
(55517)
(37283)
(28046)
(26644)
(22842)
(22385)
(21268)
(20015)
(19629)
(18927)
(18678)
(18058)
(17921)
(17378)
(17376)
(16949)
(16846)
(14746)
(14527)
(14199)
(13480)
(13365)
(13253)
(13191)
(13015)
(11863)
(11719)
学科
(91429)
经济(91325)
管理(75979)
(70118)
(59518)
企业(59518)
方法(40393)
数学(33991)
数学方法(33608)
中国(28735)
(25683)
(25285)
业经(22410)
(21072)
技术(20827)
(20769)
地方(19178)
理论(18013)
(17545)
银行(17495)
(16804)
贸易(16791)
(16730)
农业(16574)
(16291)
(16068)
(15638)
财务(15556)
财务管理(15528)
(15524)
机构
大学(347005)
学院(345203)
管理(137688)
(132103)
经济(128921)
理学(117724)
理学院(116411)
管理学(114556)
管理学院(113897)
研究(113447)
中国(86916)
(75348)
科学(70322)
(64568)
(56695)
(54004)
(52234)
中心(52169)
研究所(51173)
财经(50604)
业大(50541)
北京(48111)
(46165)
(45743)
师范(45713)
(42840)
农业(41980)
(41686)
技术(38636)
经济学(38221)
基金
项目(229355)
科学(179197)
研究(171814)
基金(163014)
(141311)
国家(140064)
科学基金(119940)
社会(105280)
社会科(99471)
社会科学(99445)
(91241)
基金项目(86866)
教育(79357)
自然(77237)
(76185)
自然科(75396)
自然科学(75374)
自然科学基金(74036)
编号(72332)
资助(66243)
成果(60308)
(50754)
重点(50686)
课题(50154)
(49855)
(48486)
创新(46664)
项目编号(45269)
科研(43222)
大学(42803)
期刊
(149163)
经济(149163)
研究(104649)
中国(71747)
学报(54230)
管理(52814)
(48734)
(48649)
科学(48309)
教育(46652)
大学(40593)
学学(37362)
农业(33484)
(32874)
金融(32874)
技术(31924)
业经(25639)
财经(24293)
图书(24179)
经济研究(23294)
(20618)
问题(19453)
理论(18752)
科技(18322)
实践(17338)
(17338)
(17095)
技术经济(16989)
书馆(16496)
图书馆(16496)
共检索到5218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石晓军  陈殿左  
信用信息体系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矫正信息不对称、促进重复博弈两个方面。在我国目前情况下,建立有效的信用信息体系非常必要。政府主导的信用信息体系建设存在着公共物品—信息质量、商业激励—政府职能的两对矛盾,因此有必要对此模式进行创新。本文提出了以企业为主体的信用信息体系建设的创新方案:构造产业链转变模式;运用市场化手段理顺关系;建立信用联盟鼓励创新多样化。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尹明华  于森林  石玉科  江苏省农金学会课题组  
我国目前社会信用秩序有些混乱,这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危害极大,其原因既有历史的体制方面的,也有运行的政策操作方面的,还有法制方面的。建立健全我国信用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加强信用道德教育、增强全民信用意识外,还要强化法制保障构建有效信用制度,这也是我国信用体系建设的关键所在。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温平川  肖来运  
信息产业技术创新是推进信息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而信息产业技术创新活动必需由技术创新体系来规范和指导。在分析我国信息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构建了新时期我国信息产业"政产学研资"技术创新体系,对加快建设我国信息产业"政产学研资"技术创新体系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卢永强  
从经济学理论看,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可以减少交易费用、促进信用观念形成和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我国要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必须构建一个有效的社会信用体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师四华,陈晓坤  
本文从社会信用体系建立的必要性和企业失信成本的经济学分析两方面作了阐述和探讨,从美誉度和知名度两个影响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因素,从失信成本的角度来剖析市场主体失信的原因;并对如何在当今的社会背景下培植社会信用体系提出了几点对策,力求从实践方面寻求防范失信的有效对策。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汤坚玉  
对技术创新风险评价是技术创新风险管理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设计全面并能反映信息服务企业特色的技术创新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是获得准确的技术创新风险评价结果的前提。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之上,首先设计一套技术创新风险评价量表,然后通过实证的研究方法进行修正,最后得出较为适合目前我国信息服务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的评价体系。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纪崴  
主持人的话: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和融资环境,不仅关系农村金融稳定运行,更关系农村基础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关系农村经济繁荣和农民增收。近两年来,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肖希明  张璇  
基于系统论的基本原理,论述构建完整的信息资源建设政策体系和优化信息资源建设政策整体功能的必要性,探讨构建我国信息资源建设政策体系的若干原则,提出由信息生产政策、信息资源采集政策、信息组织政策、信息安全政策和信息资源体系评价政策构成的我国信息资源建设政策体系的基本框架,并分析信息资源建设政策的具体内容。
[期刊] 征信  [作者] 陈莹  
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欧盟非常注重对评级业的监管。目前,我国评级业监管缺乏完善的信用评级法规、统一的监管主体、评级机构市场准入及监管认可制度、有效的监管措施和手段等。为构建我国评级业监管体系,应尽快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的监管体系,统一评级机构市场准入条件,完善评级机构的监管认可机制,强化对评级机构执业及规避利益冲突管理,推动组建行业协会,促进评级业自律管理。
[期刊] 现代情报  [作者] 刘岩  刘宝瑞  刘伟东  
在研究国内科技创新智库建设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科技创新智库的内涵和本质,分析了科技创新智库的信息需求及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的必要性。运用文献调研法和案例分析法,明确科技创新智库信息资源保障机制和构建原则的基础上,从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层面探索建立和完善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智库信息保障体系。对推动科技创新智库的信息资源保障能力和保障体系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王萍萍  潘炳强  
2010年10月,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公布了《银行间市场信用风险缓释工具试点业务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标志着我国正式推出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开启了信用衍生产品创新的实践。《指引》的公布,将改变我国作为亚洲最大信用债券市场不能进行风险对冲的局面。因此,加快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等衍生产品的创新发展,将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吉鹏  袁开洪  王恕立  
信用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和经济生活中避免不开的症结问题。近年来,商业欺诈、逃债赖账、财务造假等失信失范行为愈演愈烈,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构建我国信用体系已成为一个急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顾海峰  蔡四平  
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瓶颈的重要途径,作为金融中介的信用担保机构,在金融市场中承担着重要的金融功能。本文在深入探讨信用担保的金融形成机制基础上,基于金融组织创新视角,研究了金融市场演变中的信用担保的组织模式,并构建了适合我国金融发展的信用担保组织结构体系。本研究对于构建完备有效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切实有效地发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作用,具有很好的理论指导和现实意义。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杨志进  张利明  许学军  
首先分析了一般商业银行信用评级体系的特征;然后根据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中的特殊性,提出了适应中小企业评级的关键因素,从而为构建中小企业信用贷款评级体系提出了新的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