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88)
- 2023(15850)
- 2022(13960)
- 2021(13288)
- 2020(11495)
- 2019(26538)
- 2018(26668)
- 2017(52101)
- 2016(28495)
- 2015(32764)
- 2014(33275)
- 2013(33258)
- 2012(31137)
- 2011(28201)
- 2010(28866)
- 2009(27006)
- 2008(26916)
- 2007(24090)
- 2006(21381)
- 2005(19435)
- 学科
- 济(130210)
- 经济(130074)
- 管理(84059)
- 业(78132)
- 企(64041)
- 企业(64041)
- 方法(55452)
- 数学(48347)
- 数学方法(47821)
- 财(39214)
- 中国(33992)
- 农(32658)
- 学(28844)
- 地方(28310)
- 业经(26025)
- 制(25803)
- 贸(21989)
- 贸易(21978)
- 务(21322)
- 农业(21268)
- 易(21252)
- 财务(21244)
- 财务管理(21176)
- 企业财务(20045)
- 银(19899)
- 银行(19842)
- 理论(19395)
- 和(18953)
- 行(18826)
- 融(18286)
- 机构
- 大学(423859)
- 学院(421020)
- 济(175145)
- 经济(171261)
- 管理(162319)
- 研究(143927)
- 理学(138774)
- 理学院(137203)
- 管理学(134890)
- 管理学院(134129)
- 中国(108967)
- 京(90740)
- 科学(88924)
- 财(87501)
- 所(75130)
- 农(68350)
- 研究所(67514)
- 财经(66308)
- 中心(64347)
- 江(63572)
- 业大(61221)
- 经(59698)
- 北京(58290)
- 范(55593)
- 师范(55127)
- 农业(53543)
- 经济学(53225)
- 州(51031)
- 院(50942)
- 财经大学(48697)
- 基金
- 项目(269795)
- 科学(209590)
- 研究(198213)
- 基金(193229)
- 家(167238)
- 国家(165825)
- 科学基金(140612)
- 社会(122867)
- 社会科(116284)
- 社会科学(116251)
- 省(105344)
- 基金项目(102681)
- 教育(90927)
- 自然(90588)
- 自然科(88302)
- 划(88279)
- 自然科学(88277)
- 自然科学基金(86653)
- 编号(82431)
- 资助(80926)
- 成果(68789)
- 重点(60129)
- 部(59950)
- 发(57766)
- 课题(56467)
- 创(54710)
- 科研(51492)
- 教育部(51173)
- 创新(51116)
- 大学(50483)
- 期刊
- 济(201868)
- 经济(201868)
- 研究(132140)
- 中国(78961)
- 财(70614)
- 学报(66114)
- 农(62015)
- 科学(59517)
- 管理(59013)
- 大学(48987)
- 学学(45974)
- 教育(43775)
- 农业(42040)
- 融(38752)
- 金融(38752)
- 技术(35982)
- 财经(33536)
- 经济研究(32445)
- 业经(31348)
- 经(28645)
- 问题(26929)
- 技术经济(22273)
- 图书(22055)
- 理论(21492)
- 贸(21002)
- 业(20909)
- 统计(19533)
- 商业(19304)
- 实践(19253)
- 践(19253)
共检索到6382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立新 柴丽杰
信托制度的形成和完善是围绕着对受益人利益的救济而进行的。一个自信的政府理应有足够的信心和实力保障信托投资人的财产安全,而不能以牺牲效应为代价使我国信托制度徒具信托之名而乏信托之实。我国信托制度当前面临的困境不在于我国是否存在衡平法,更不在于所谓的"双重所有权"结构。信托财产所有权归属不仅关乎信托制度的构建,而且是一个关乎立法与司法的权力配置、权利与义务谁为本位、法律与衡平的相互关系等法治建设全局性、永久性的问题。
关键词:
信托 信托财产 所有权 信托财产所有权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金海
航运基金信托财产所有权的归属一直备受争议,受托人作为信托财产的管理者,应当享有所有权。委托人应当将此权利让渡给受托人。赋予受托人以自己的名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信托财产的权利能够更好地与中国现行物权立法、船舶登记制度与船舶扣押制度相衔接。航运基金信托财产应独立于受托人、受益人、托管人的固有财产或其管理的其他财产。这样一来能够将航运基金之信托制度的功效施展到最大化,拓展中国航运融资渠道,保障航运投资活动的专业化、灵活性及其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推进国家航运产业政策的发展以及金融创新。保持航运基金信托财产的独立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翟宝红
信托财产的地位问题是信托法律关系的核心,我国《信托法》对信托财产所有权问题没有明确规定,理论界对这一问题也存在争论。如果将信托财产归属于任何一方当事人的安排必然会面临理论上的自相矛盾,并且在实践中也是不可取的。只有赋予信托财产独立的法人地位,才能理清信托内外部法律关系。同时,对于信托财产主体资格的具体定位以及相应的立法框架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信托财产 法人地位 立法框架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刘浩 孙铮
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的企业所有权理论出发,对会计准则的产生及其制定权的归属提出经济解释。会计准则的产生与制定权的归属缘于降低交易费用的需要。为什么可以降低交易费用,有学者从索取权出发进行了分析,本文则从控制权的角度进行了讨论:为了遏制经理的“特定控制权收益”,政府拥有了会计准则的制定权,而经理仅拥有了在会计准则框架内作出会计判断的权力。本文认为控制权角度的解释在以股份公司为主的经济环境中是更加有力的。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张鸣起
《物权法》确定了社团财产制度以来,社会团体财产所有权问题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工会作为承担重要社会职能的社会团体,明确其独立财产所有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财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是可以分离的。不能把财产权仅理解为对财产的所有权,对财产的使用权也属于财产权的范畴。按现行法律规定,工会独立财产权应有如下三种类型:(一)财产所有权。所有权是所有人在法律限制的范围内,对所有物全面支配的权利。所有权是工会所能行使的财产权利中最完备、最全面的权利,其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四项积极权能,还包括原物返还请求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叶汉生
关于国有资产所有权归属有“统一所有,分级管理”、“分级所有”、“统一所有,分级代表”三种不同的观点。“统一所有”与“分级所有”的分歧归根结底是全民所有制与政府所有制、地方公有制的分歧。“统一所有,分级管理”不能真正实现国有资产的国家“统一所有”。“统一所有,分级代表”制度能更好地实现全民的共同利益,更好地实现国有资产的全民所有,即国家“统一所有”。
关键词:
国有资产 所有权 资产管理体制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倪受彬 黄宇宏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已于2021年1月1日正式实施,虽然《民法典》第1133条在涵盖《继承法》第16条的基础上,增设第四款"自然人可以依法设立遗嘱信托",使信托出现在《民法典》的条文当中,但纵观全典,其不仅对遗嘱信托与继承法的衔接未继续予以细化规定,而且未在更为基础的物权编、合同编,抑或是总则编对信托进行吸收。因此,我国目前在法律制度上可谓采取了一种将信托作为民事特别法、单行法的立法模式。无法回避的现状是,我国信托法制发展至今,信托的基础理论研究始终未能取得重大突破,尤其在信托财产归属、财产权结构、信托财产独立性的解释上仍存较大争议。如何引进信托制度是大陆法系国家共同面临的难题,我国《信托法》已实施20年,信托基础理论的争议始终与实践遭遇的各种法律障碍密切相关。如何构建起能凝聚共识的信托法财产权结构,如何衔接《信托法》与正式颁布的《民法典》,是否需要对我国《信托法》进行更新和完善,都是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尝试通过对已有信托财产权学说进行分析,并运用所有权权能理论进行探究,最终得出如何在一物一权的前提下理解信托财产权及其独立性的思路,并对信托财产权与物权法定原则的冲突提出较为妥善的选择方案。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曾繁华
市场产权天生具有国家排他性,归一国政府所有,但市场经营权可以转让。各种贸易战的实质是争夺市场经营权、控制权和收益权。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只是市场经营权的有限互换和交叉分享。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发展中大国(如中国等),其最大的优势是市场所有权优势,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将市场所有权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市场所有权有丰富的理论内涵与广阔的实践基础,从市场所有权理论出发,不仅在理论上不难解释过去解释不清或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劳苑
本文认为,企业留利及其所转化的资产的最终所有权的归属关系问题是界定企业与国家产权关系不可回避的总题。为此,本文从企业与国家、企业与企业相互关系的变化论述了企业留利及其所转化的资产最终所有权归属于企业的客观依据;从企业自负盈亏、积累动机和产权关系明晰化等不同角度论述了企业留利反其所转化的资产的最终所有权归属于企业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并对几种相反的观点提出了商榷性的意见。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朱军文
产权是新制独立学院与其他高等教育组织形式的本质区别所在。本文通过对新制独立学院产权结构的剖析,集中探讨了其终极所有权归属目前存在的三种情形、终极所有者缺位或虚置的原因以及明晰所有权主体对其举办者之一母体公立高校国有教育资产的影响。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德豪
结合《物权法》关于车库归属的立法规定,对以约定方式确定住宅小区地下车库、车位归属的合法性与合理性进行了分析,指出应根据小区配套设施有无独立确权的法律基础对其进行分类,区别立法,并具体给出了法定小区配套设施所有权的制度设计,揭示了立法清晰界定小区地下车库等设施归属的制度意义。
关键词:
住宅小区 车库 所有权 物业管理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张龙
财产侵权最优救济规则是在科斯定理与谈判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套司法裁判理论,它最早由美国学者卡拉布雷西与梅拉米德提出,是行为经济学与法经济学发展的产物。最优救济规则以市场交易成本的高低作为行为选择的前提,在实现恢复被害人应有权益的公正目标的同时,力图使纠纷各方的产权总效用(或联合利润)达到最大化。最优救济理论通过在裁判思维中引入效率的概念,使传统上的司法救济途径在评价上增添了可量化的理性标准,从而可以使法官的判决更具说服力。
关键词:
财产侵权 最优救济规则 产权效用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高嵩
本文介绍了不同学者关于马克思经济学,特别是关于他的阶级分析方法和有机整体论方法论归属问题的不同看法。了解学者们的不同观点对于进一步明确马克思经济学的方法论归属,确定马克思经济理论研究的出发点,进而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学永
作为一个刑罚种类,财产刑既有其无可比拟的优势,也有其自身的不足。分析财产刑的利弊和实施方法就要对其在刑罚体系中地位进行合理的定位,合理设定适用范围;同时,适当改进执行方式,在贪利犯罪、过失犯罪、单位犯罪等犯罪中全面配置财产刑,充分发挥财产刑的优势。为利于财产刑的执行,我国应推行日额罚金制和罚金易科强制劳役或自由刑制度;应从法经济学视角全面评估财产刑制度设计的利弊,通过扬长避短的方式实现制度设计的最优化。
关键词:
财产刑 日额罚金制 罚金易科制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沈文星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经济关系的不断变化,我国民法中财产所有权理论在实际的运用中也得到了发展,本文拟从所有权理论发展的角度,探讨如何进一步深化林业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
关键词:
财产所有权 主体 地上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