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99)
2023(8089)
2022(6718)
2021(6411)
2020(5122)
2019(11398)
2018(11340)
2017(22550)
2016(12368)
2015(14006)
2014(13980)
2013(13639)
2012(12863)
2011(11429)
2010(11935)
2009(11534)
2008(11730)
2007(10552)
2006(9806)
2005(9340)
作者
(33773)
(27786)
(27547)
(26718)
(17679)
(13144)
(12889)
(10719)
(10565)
(10239)
(9370)
(9297)
(8768)
(8669)
(8664)
(8640)
(8218)
(8165)
(8008)
(7952)
(7030)
(6996)
(6662)
(6331)
(6318)
(6316)
(6270)
(6247)
(5536)
(5342)
学科
(46772)
经济(46712)
管理(35901)
(35732)
(27093)
企业(27093)
中国(19002)
方法(18647)
数学(16444)
数学方法(16225)
(16100)
(15874)
(14833)
(13590)
银行(13588)
(12951)
业经(11105)
(11101)
保险(11010)
(10880)
金融(10879)
(10348)
贸易(10337)
(10131)
农业(9801)
(9656)
地方(9164)
(8862)
财务(8840)
财务管理(8809)
机构
学院(174904)
大学(173042)
(72726)
经济(70976)
管理(65783)
研究(55830)
理学(54143)
理学院(53639)
管理学(52869)
管理学院(52532)
中国(50643)
(41882)
(36510)
财经(31590)
科学(29354)
(28374)
(27831)
(27205)
中心(26885)
北京(24475)
研究所(23378)
财经大学(23355)
(23258)
(22351)
经济学(22252)
师范(22189)
(21929)
(20352)
经济学院(20072)
业大(19574)
基金
项目(100797)
研究(81958)
科学(78677)
基金(70495)
(58601)
国家(58029)
社会(51477)
科学基金(49558)
社会科(48537)
社会科学(48523)
(39453)
教育(39049)
基金项目(35934)
编号(35586)
(32950)
成果(31353)
资助(29478)
自然(28133)
自然科(27380)
自然科学(27374)
自然科学基金(26852)
课题(25789)
(23273)
重点(22697)
(22537)
(21858)
(21802)
项目编号(21796)
(21410)
(20932)
期刊
(88304)
经济(88304)
研究(62438)
中国(38100)
(31667)
(28020)
金融(28020)
管理(25675)
教育(24277)
(21996)
学报(19347)
科学(19060)
技术(16464)
大学(16154)
财经(15781)
业经(15216)
学学(14841)
农业(14316)
经济研究(13670)
(13434)
问题(12510)
(11254)
理论(10467)
国际(9686)
实践(9389)
(9389)
会计(8561)
商业(8240)
现代(8180)
职业(8139)
共检索到2867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黄子龙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与变迁,保险已不仅是政府管理社会及分担社会风险的一种手段,而是与政府一道参与公共事业治理。保险协同治理可以充分发挥保险治理的功能与价值,通过与政府部门主体的协同合作降低或者消除社会公众风险,使社会无限经济责任向有限经济责任转变,呈现出更高的社会保障职能。当前,我国保险业协同治理存在的问题在于:协同动力不足,过分依赖政府政策;保险资源分布不均,协同模式有待丰富;服务创新性匮乏,公共风险治理的广度与深度不足。因此,需要通过创新手段,从价值理念、保险机制及保险载体等方面对其进行改革与升级。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高国生  王冉  
保险协同治理可以充分发挥保险治理的功能与价值,通过与政府部门主体的协同合作降低或者消除社会公众风险,使社会无限经济责任向有限经济责任转变,表现出更高的社会保障职能。但当前我国保险协同治理存在一系列问题:协同动力不足,过分依赖政府政策;保险资源分布不均,协同模式有待丰富;服务创新性匮乏,公共风险治理的广度与深度不足等。本文基于保险产业可以作为公共事业治理主体的理念,以系统理论为出发点,探究保险产业在公共事业领域内的协同治理可行性。通过对我国保险产业协同治理实践的研究,总结出保险协同治理发展的问题及阻碍,并从内部机制改革、升级与创新的角度提出了我国保险业进行创新协同治理发展的策略选择。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司林波  聂晓云  孟卫东  
目前,跨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面临着环境保护内聚力不足、责任分担难以界定、合作共识难以达成等治理困境。建构以内生动力为驱动的多元协同治理模式,形成国家、市场和社会一体化的协作性治理网络是解决跨域生态环境治理中面临的困境的有效途径。多元协同治理模式的实现,必须健全决策与预防、参与执行、沟通协调、信息共享和互信、政绩考核与监管,以及生态补偿机制等协同治理机制,以保障跨域生态环境治理切实取得实效。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曹玉华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化是非常重要的方面,被社会各界所关注。在本文中,笔者从协同治理的角度入手,在充分研究农民工职业化现状的基础上,借助现代治理方法,提出促进农民工职业化的有关路径,政府与非政府组织、政府与企业、政府与新闻媒体、政府与公民等之间应构建起协同发展的机制,实现良性互动,促使农民工职业化进程稳步推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吴杰  
我国社区教育协同治理存在跨部门协调困难和多元主体协作不足的问题。元治理理论对于分析和指导我国社区教育协同治理机制改革实践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基于元治理视角,树立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意识是优化现有协同治理模式的前提。选取政府作为元治理者,通过加强统筹协调、服务指导功能,构建综合协调型协同治理机制是解决各部门和多元主体之间协作困境的有效路径。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毛春合   刘树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治理是调节黄河水沙关系、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迫切需要,也是践行生态发展理念,防范和化解生态安全风险的现实要求。基于协同治理理论分析视域,以青海省治理实践为例,探析了黄河流域生态治理的内在机理,在总结治理经验基础上,深刻分析了黄河流域生态治理中面临的现实困境,并针对性提出创新路径:树牢流域生态协同治理的绿色价值理念,完善流域生态协同治理的协同共治机制,增强数字赋能流域生态协同治理的综合效能,推动流域生态协同治理的互惠共生。黄河流域生态治理是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让黄河成为造福人类幸福河的关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毛春合   刘树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治理是调节黄河水沙关系、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迫切需要,也是践行生态发展理念,防范和化解生态安全风险的现实要求。基于协同治理理论分析视域,以青海省治理实践为例,探析了黄河流域生态治理的内在机理,在总结治理经验基础上,深刻分析了黄河流域生态治理中面临的现实困境,并针对性提出创新路径:树牢流域生态协同治理的绿色价值理念,完善流域生态协同治理的协同共治机制,增强数字赋能流域生态协同治理的综合效能,推动流域生态协同治理的互惠共生。黄河流域生态治理是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让黄河成为造福人类幸福河的关键。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敏  王玥  
[目的/意义]“受控非秘信息”和“重要数据”分别是中美两国保障国家数据安全的重要抓手。[方法/过程]从分析美国“受控非秘信息”协同治理相关立法的背景及动因入手,研判了其在治理主体、治理客体、治理规则、治理目标的特色与经验,对我国重要数据立法完善提出有益建议。[结果/结论]在探寻美国经验在中国情境“可适用性”基础上,提出我国重要数据协同治理应围绕治理主体、治理客体、治理规则及治理目标进行立法完善。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朱懿  
边疆民族地区的协同治理是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举措。在对现有协同治理创新实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针对合作治理理念与方略、治理体制与机制、治理主体和手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转变合作治理理念与合作治理方略、建立健全合作治理的体制机制、综合运用各种治理手段以及工具等路径建议。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邢晖  
协同治理,是用自然科学协同论的理念和方法,改善社会科学的治理理论,其实质是在开放系统中,多元主体共同行动,寻求有效治理结构,最大化地展现价值和功能,从而达到善治效果。协同治理,既是一门新兴交叉理论,又是新时期公共管理范式的创新路径;已成为现代教育管理的重要思想内蕴。对跨界的、复杂的职业教育来说,更有特殊的借鉴意义,特别是为职业院校管理,带来更多的理论研究空间,带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韩沛锟  
社会管理创新背景下,政府与社会组织协同治理是实现公共治理主体多元化的重要实践,在政府改革、社会组织发展、公民政治社会化、应对危机、加强监督、促进公益、等方面颇有意义。当前,政府与社会组织协同治理虽有成就却成效受限,面临政社不分、互信不足、合作不深入、法律不完备等困境。善治是政府与社会组织协同治理之路的最终走向。协同治理的顺利发展有赖于按照动员和同化路径发展组织能力、扩大参与范围、拓宽参与渠道、普及政策法规、培育公共精神、积累社会资本,也需要完善法规立法和制度安排、推动信息公开和问责制度、杜绝封闭合作与交易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杨妮娜  
目前我国的公共就业服务面对诸多发展难题,仅依靠政府供给公共就业服务已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需求,协同治理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即政府、企业、非盈利组织、公民个人等都作为参与主体,协同解决这一难题,实现共同治理。在公共就业服务领域引入协同治理,具有可行性,符合现代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发展趋势,适应我国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的发展现状。运用协同治理理论,改善我国公共就业服务供给机制的实现路径为:改善外部治理环境;建立内部治理机制;加强治理的监督力度。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南旭光  黄成节  
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路径和必要措施,高职校企合作是社会多元协同、博弈互动的过程,必然要求突破传统的治理模式,而协同治理是深化多元主体合作、推进资源整合、完善社会管理的创新之道。文章分析校企合作协同治理的社会生成及模式变迁,阐释协同治理变革及创新的内在要义,并从构建信任关系、培育多元主体、建立互动机制、强化政府引导等角度探索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协同治理的实现路径,为构建稳定高效的校企合作提供理论借鉴和工作参考,推动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持续走向善治。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侣传振  
互联网时代,农村协同治理存在"公开—监督"、"互动—协商"与"开放—共治"三种模式。"公开—监督"模式多以门户网站为依托,注重信息公开与公共监督,规范基层权力,化解社会矛盾;"互动—协商"模式以"微政务"平台为依托,注重对话与协商,化解社会分歧,提供个性服务;"开放—共治"模式以各类移动终端为依托,注重数据资源共享与开放式治理,推动多元主体协同共治。三种协同治理模式是信息技术发展、社会实际需求与国家推动力度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信息技术发展是必要条件,社会实际需求与国家推动力度是充分条件。在农村治理现实中,要充分考虑上述三种条件合理选择相应的协同治理模式,促进乡村治理有效实现。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赵新峰  袁宗威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的大背景下,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治理体制、机制和政策工具层面所暴露的问题,亟需掌握着区域内主要资源和权力的政府组织调整策略,突破体制机制障碍束缚,协同治理区域公共问题。从政府层面破题,以大气污染问题最为突出的京津冀区域为例,基于协同治理的理论框架,在系统分析区域大气污染治理现实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的路径:在体制层面,实现由"属地管理"到"区域协同治理"的转变;在机制层面,实现由"运动式"协同治理到"常态化"协同治理的转变;在政策工具层面,实现由"单一型"工具到"复合型"政策工具的转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