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870)
- 2023(17769)
- 2022(15230)
- 2021(14140)
- 2020(12187)
- 2019(27941)
- 2018(27682)
- 2017(54319)
- 2016(29343)
- 2015(33007)
- 2014(32668)
- 2013(32438)
- 2012(29696)
- 2011(26478)
- 2010(26481)
- 2009(24795)
- 2008(24697)
- 2007(21998)
- 2006(19481)
- 2005(17431)
- 学科
- 济(121132)
- 经济(120985)
- 业(108499)
- 管理(97686)
- 企(94644)
- 企业(94644)
- 方法(59294)
- 数学(49286)
- 数学方法(48696)
- 财(38655)
- 农(36200)
- 业经(33950)
- 中国(31474)
- 务(28119)
- 财务(28049)
- 财务管理(28006)
- 企业财务(26654)
- 制(25829)
- 农业(24924)
- 技术(22158)
- 贸(22130)
- 贸易(22118)
- 理论(21711)
- 易(21551)
- 学(21531)
- 和(20775)
- 地方(20427)
- 银(20150)
- 银行(20099)
- 行(19079)
- 机构
- 学院(425242)
- 大学(423817)
- 管理(174404)
- 济(173469)
- 经济(169959)
- 理学(150556)
- 理学院(149032)
- 管理学(146614)
- 管理学院(145828)
- 研究(132700)
- 中国(105377)
- 京(89466)
- 财(83816)
- 科学(80589)
- 农(68928)
- 财经(67451)
- 所(65785)
- 业大(62824)
- 江(61890)
- 经(61314)
- 中心(61233)
- 研究所(59411)
- 北京(56190)
- 农业(54252)
- 经济学(52070)
- 范(51341)
- 师范(50834)
- 财经大学(50303)
- 州(49900)
- 院(48052)
- 基金
- 项目(283623)
- 科学(224244)
- 基金(207663)
- 研究(207125)
- 家(179902)
- 国家(178354)
- 科学基金(155114)
- 社会(131549)
- 社会科(124766)
- 社会科学(124734)
- 基金项目(110189)
- 省(110163)
- 自然(101707)
- 自然科(99415)
- 自然科学(99391)
- 自然科学基金(97638)
- 教育(95081)
- 划(92083)
- 资助(86313)
- 编号(84343)
- 成果(67105)
- 部(63198)
- 重点(62518)
- 创(60059)
- 发(59485)
- 课题(56535)
- 创新(55592)
- 教育部(54440)
- 科研(54392)
- 国家社会(53934)
- 期刊
- 济(188615)
- 经济(188615)
- 研究(124609)
- 中国(73286)
- 管理(67475)
- 财(66763)
- 学报(62691)
- 农(62371)
- 科学(58890)
- 大学(48646)
- 学学(46207)
- 农业(43268)
- 融(40528)
- 金融(40528)
- 教育(39418)
- 技术(38188)
- 财经(33160)
- 业经(32585)
- 经济研究(29404)
- 经(28337)
- 问题(25095)
- 业(24512)
- 技术经济(22787)
- 理论(20804)
- 现代(20350)
- 统计(19849)
- 财会(19792)
- 商业(19762)
- 科技(19315)
- 贸(19105)
共检索到6185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崔惠贤
本文采用2002~2012年33家保险公司(集团)的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测算了我国保险业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并对保险集团与独立保险公司进行了比较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保险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处于增长阶段,技术效率的提升即"追赶效应"是增长的主要原因,规模效率又是产生"追赶效应"的主要原因;虽然保险集团的静态效率更接近前沿水平,但全要素生产率及各项分解指标均低于独立保险公司;准保险集团在技术进步方面表现突出,独立保险公司在效率提升方面更加明显,但技术进步不足依然是制约我国保险业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黄薇
基于非参数的Malmquist指数方法,本文对我国1999~2006年间保险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状况进行了动态分析,针对众多的研究方法都存在决策单元规模报酬不变假定,以及决策单元向生产前沿面逼近路径只能选择径向,即仅考虑投入或产出变化情况的缺陷,本文提出修正的Malmquist指数模型。实证发现,中国保险业全要素生产率在1999~2006年间有所提高,其中"追赶效应"较为明显而"增长效应"还未完全显现,这说明保险机构更加注重提高自身技术效率水平而非创新能力提高生产的有效性,依然没有处理好效率进步与技术进步的关系,保险机构需要进一步提升技术创新的能力。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高宿清 徐宏毅
利用DEA中的Malmquist指数方法对2007~2015年在我国上市的四家保险集团、四家财险公司以及五家寿险公司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并且考察其时序变化及类别差异与收敛性;同时,应用BCC模型测量各保险公司的规模效益和差额变数。研究结果表明:保险集团全要素生产率多呈上升趋势,财产保险和人寿保险公司的全要素生产率则多呈下降趋势,技术进步水平是生产率变化的主要原因;通过差别分析发现,保险集团纯技术效率水平较低,人寿保险公司全要素生产率总体上低于保险集团和财产保险公司;从收敛性来看,我国上市保险公司收敛性呈现非连续性;整体上保险行业受市场环境、经济、政策等影响,年际经营效率波动较大,但是多数保险公司达到了有效的资源配置水平。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董建国 陈言
本文从全要素生产率的角度研究了我国保险产业发展与宏观经济的关系,基于1986年-2011年的数据,实证研究了保险产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实证结果显示:(1)保险业的发展要快于同期的GDP增长率和全要素增长率;(2)保险业对于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的长期提升的作用不显著;(3)全要素生产率对保险业提升有明显的作用。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曹乾
研究1999年至2003年我国保险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趋势,并将其分解为前沿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的变化、规模效率的变化三大因素。研究发现,保险业的全要素增长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前沿技术进步已成为我国保险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最主要动力;保险公司相对前沿的技术效率差距拉大,已出现阻碍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趋势,但这种技术效率的差距不是因纯技术效率的差异影响而是受规模效率的影响。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关蓉 陈钰 郑海涛 张文睿 魏瑶涵
运用SBM(slack-based measure)方向性距离函数分别计算了赔付率约束下的2006-2016年中国境内的财产保险公司、人身保险公司的经营无效率值,并对无效率值的来源进行分解。在此基础上运用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计算出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项,对中资、外资保险公司的经营效率、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项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财险业的中资大型公司经营效率最高,人身险业的中资公司经营效率明显高于外资公司;投资收益无效率是造成中小型人身险公司和中小型财产险公司无效率的最主要原因;财险业大型公司的全要素生产率低于中小型公司,而人身险业外资公司的全要素生产率明显高于中资公司。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吕秀萍
本文从保险功能的视角出发,使用Malmquist指数方法研究了1999年~2006年中国保险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情况。研究发现,中国保险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明显提高。比较而言,寿险公司好于非寿险公司;股份公司好于国有公司;合资公司好于外资和中资公司;国有保险公司改革成果显著。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规模效率出现衰退,追求规模发展对中国保险业意义重大。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赵久洋 郭琨
我国医疗保险经过20多年的改革发展,全民医疗保险目标已经实现,制度体系日趋成熟定型。鉴于医疗保险基金稳健运行是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本文从医疗保险基金投入和产出两个方面,筛选衡量医疗保险基金全要素生产率的多个指标,构建医疗保险基金全要素生产率的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全国31个省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相关数据,采用DEA模型进行全要素生产率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利用莫兰指数分析了各地区间医疗保险基金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相关性,发现近年来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全要素生产率总体上不断提高,但不同地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特别是在2012年和2019年出现了显著的空间聚集效应。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宋玲
我国保险市场对外开放的必然性1805年,英国商人在广州开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家保险公司,期间虽屡有中断,至今,外资进入我国也已有逾200年的历史。我国加入WTO以后,《服务贸易框架协定》对于我国保险市场开放有严格的规定:①开放内容的广泛性。保险服务包括直接保险,合作保险,人寿保险和非人寿保险,再保险和再保险的保险,保险中介和辅助性保险服务。②行业管理的公开化。增加行业管理中的各项程序和各项制度的透明度,公布一切金融保险等服务业的有关规定,法律、行政令及有关做法。③开放内容的逐步性。保险市场应按照规定的时间进度和开放范围逐步开放。按照规定,我国应在2005年实现保险市场的全面开放。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于新亮 上官熠文 于文广 李倩
本文将员工异质性、企业资本—技能互补性和知识外溢性纳入OLG模型,求得企业养老保险缴费率理论上的最优解,并利用上市企业微观数据实证检验养老保险缴费率与全要素生产率间的非单调关系,得到企业最优养老保险缴费率的数值估计,进而建立面板双门槛模型,来分析企业养老保险缴费率通过员工激励和资本—技能互补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理。结果发现:企业养老保险缴费率与其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呈倒"U"型。在控制企业特征和地区、时间、行业等固定效应后发现,能够使企业达最大全要素生产率的最优企业养老保险实际缴费率为5.67%。当企业养老保险实际缴费率处于5.20%—9.57%区间时,企业能实现对员工的有效激励和资本—技能互补,使得高技能员工投入和研发投入共同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因而是企业养老保险缴费率的最优区间。本文利用2016年左右中国各地方政府对企业养老保险缴费率做出不同调整这一准自然实验,实证得出中国企业养老保险的最优政策缴费率在14%—18%区间。当前养老保险缴费率仍有一定的下降空间,但必须适度,警惕降低过多反而阻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军 钟彬彬
从理论和实证上探究普惠保险、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及内在机理,系统诠释普惠保险对乡村产业振兴的作用渠道与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普惠保险是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和农业经济的重要驱动力;普惠保险可以通过促进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带来资本与技术利用效率的提升,保障农业稳定生产进而影响乡村产业振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是普惠保险影响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机制;普惠保险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会因农业全要素生产率高低而表现出明显差异;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在普惠保险推动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研究中发现,普惠保险对农业生产的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均有重要影响。进一步扩展分析发现:与经济水平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相比,普惠保险对东部地区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和农业经济增长具有更显著的效果,经济文化越发达,普惠保险对乡村产业振兴具有更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军 钟彬彬
从理论和实证上探究普惠保险、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及内在机理,系统诠释普惠保险对乡村产业振兴的作用渠道与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普惠保险是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和农业经济的重要驱动力;普惠保险可以通过促进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带来资本与技术利用效率的提升,保障农业稳定生产进而影响乡村产业振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是普惠保险影响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机制;普惠保险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会因农业全要素生产率高低而表现出明显差异;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在普惠保险推动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研究中发现,普惠保险对农业生产的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均有重要影响。进一步扩展分析发现:与经济水平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相比,普惠保险对东部地区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和农业经济增长具有更显著的效果,经济文化越发达,普惠保险对乡村产业振兴具有更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俊聪 王怀明 张瑾
本文基于2005~2013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测算了中国30个省市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构成,在此基础上运用两步系统GMM方法,探讨在农业气象灾害日益频繁的背景下,政策性农业保险对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政策性农业保险促进了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且主要由农业技术进步效应驱动;从地区差异来看,政策性农业保险对东部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对中西部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正向作用不明显;另外,农业气象灾害抑制了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农村人力资本积累、政府财政支农等因素促进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思怡 张启文 刘畅
保障农产品供给数量安全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安全底线,农业保险发展为此提供了新的可能。探讨农业保险对农产品供给数量安全的影响,对促进农业强国建设和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08—2020年中部经济地带面板数据,运用核密度估计法分析农业保险和农产品供给数量安全动态演进趋势,采用固定效应和中介效应模型探讨农业保险对农产品供给数量安全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2008—2020年中部经济地带农业保险和农产品供给数量安全发展水平呈现波动增长态势且区域间存在明显差距,黑龙江、河南和安徽的农业保险和农产品供给数量安全发展水平显著优于山西和江西。农业保险可有效提升农产品供给数量安全水平,这一结果通过了缩尾处理和工具变量法等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进一步分析发现农业保险可以通过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间接提升农产品供给数量安全水平。因此,基于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的角度考虑,提出应推进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依托农业保险引导生产要素向农业流动,推动农业保险风险管理服务模式创新。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彭雪梅 黄鑫
为研究"营改增"对我国保险业税负的影响,本文收集37家具有代表性的大中小保险公司2012~2014年数据,全面考虑保险公司进项抵扣的可能项目,采用经典的实际税负评价方法(ETR)和税务机关通常使用的业务收入法测算流转税税负率和总税负率,然后分别比较不同规模的财产保险公司和人寿保险公司"营改增"前后税负的变化,并与其他服务行业的税负进行对比。研究发现,6%为比较合适的增值税税率,可解决长期以来财险公司税负过高的问题,也可以继续保持寿险公司的较低税负优势,还缓解了中小保险公司的生存压力,有利于保险市场的均衡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