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845)
- 2023(21246)
- 2022(17864)
- 2021(16598)
- 2020(13994)
- 2019(31983)
- 2018(31551)
- 2017(61133)
- 2016(32909)
- 2015(36893)
- 2014(36818)
- 2013(36452)
- 2012(33700)
- 2011(30486)
- 2010(30785)
- 2009(28733)
- 2008(28581)
- 2007(25461)
- 2006(22859)
- 2005(20638)
- 学科
- 济(143191)
- 经济(143006)
- 业(109477)
- 管理(104472)
- 企(93542)
- 企业(93542)
- 方法(62574)
- 数学(52103)
- 数学方法(51494)
- 农(41031)
- 中国(40469)
- 财(39981)
- 业经(37198)
- 地方(31112)
- 制(30189)
- 农业(28027)
- 务(26380)
- 财务(26298)
- 财务管理(26247)
- 贸(25798)
- 贸易(25780)
- 学(25779)
- 易(24997)
- 企业财务(24883)
- 银(24864)
- 银行(24823)
- 理论(24024)
- 技术(23820)
- 行(23762)
- 和(23479)
- 机构
- 学院(475693)
- 大学(475044)
- 济(196630)
- 经济(192512)
- 管理(189564)
- 理学(162311)
- 理学院(160570)
- 管理学(157972)
- 管理学院(157079)
- 研究(156728)
- 中国(123873)
- 京(101584)
- 财(95222)
- 科学(93650)
- 所(77790)
- 财经(75151)
- 农(74722)
- 中心(72024)
- 江(71474)
- 研究所(69909)
- 经(68295)
- 业大(66959)
- 北京(64689)
- 范(61422)
- 师范(60868)
- 经济学(59718)
- 农业(58107)
- 州(57802)
- 院(57270)
- 财经大学(55701)
- 基金
- 项目(313008)
- 科学(247711)
- 研究(231810)
- 基金(227807)
- 家(196840)
- 国家(195127)
- 科学基金(169016)
- 社会(147913)
- 社会科(140228)
- 社会科学(140197)
- 省(121464)
- 基金项目(119836)
- 自然(108294)
- 教育(106367)
- 自然科(105773)
- 自然科学(105748)
- 自然科学基金(103872)
- 划(101999)
- 编号(94649)
- 资助(94250)
- 成果(76975)
- 重点(69789)
- 部(69701)
- 发(68791)
- 创(65723)
- 课题(64955)
- 创新(60976)
- 国家社会(60965)
- 教育部(60206)
- 科研(59387)
- 期刊
- 济(221846)
- 经济(221846)
- 研究(144947)
- 中国(92580)
- 财(73995)
- 管理(73589)
- 学报(68451)
- 农(68392)
- 科学(65482)
- 大学(53326)
- 教育(50702)
- 学学(50252)
- 融(49606)
- 金融(49606)
- 农业(46803)
- 技术(42755)
- 业经(37768)
- 财经(37276)
- 经济研究(34551)
- 经(31970)
- 问题(29266)
- 业(25474)
- 技术经济(24586)
- 贸(22819)
- 理论(22754)
- 统计(22521)
- 现代(22296)
- 商业(22267)
- 图书(21901)
- 科技(21312)
共检索到7176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吴祥佑
本文建立了识别我国省际保险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模型和识别我国省际保险业发展失衡成因的多元离差模型并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和逐步回归法为模型选择了最优的解释变量。除相关关系外,保证变量间还存在因果关系,并降低了解释变量间的共线性。实证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是推动我国省际保险业发展的根本动力,省际保险业发展失衡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而不是社会文化环境和法律环境的差异。
关键词:
省际保险 发展 影响因素 失衡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胡宏兵 田乾 黄莹玉
"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关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目标的提出,也为保险业区域发展提出了方向性要求。本文将协同论与保险理论相结合构建综合协调度模型,实证研究2005—2010年我国保险业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状况。研究发现,多数年份我国各个省市的保险经济协调度仍然处于低度失调状态,只有部分省市在2007年步入中度协调;总体来看,东部地区的保险经济协调度弱于中部和西部地区。
关键词:
保险业 区域发展 协调度模型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王翔 华日新 穆菊梅
我国保险业"十二五"规划,将优化保险区域结构,统筹城乡保险市场,促进东、中、西部保险市场协调发展列为重要任务。本文从区际间的角度出发,将我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进行保险区域划分,分为四大保险区域,以2001年~2011年的保险业基本数据为基础,分别按照保费收入法、保险密度法、保险深度法、保险业绩指数法以及保险基准深度比进行定性分析,发现我国保险业的区域关系是较为和谐的,而且从长期走势来看,这五种方法分析的结果也趋于一致。在此基础,本文运用加权变异系数构建协调度模型,从上述五个角度对保险业区域协调度进行定量分析,测算结果与定性分析的结果完全一致。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沈扬扬
基于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指标,利用2001年~2009年数据,研究中国保险业区域发展差距的情况,并得到研究成果,一是以保险密度为标准,2003年后我国区域保险业的发展呈现σ收敛、β收敛以及跨越式增长态势;二是以保险深度为标准,2003年之后我国区域保险业的发展基本呈现σ发散态势;三是以保险密度为衡量标准的区域保险业发展水平具有空间收敛的性质,而以保险深度为指标则不存在空间相关;四是人身保险对保险业区域差距的贡献度更大,其变动特点决定了保险业整体区域发展差距的变动特点;五是以保险密度指标衡量,对保险业区域发展差距贡献最大是三大地区间的差距,但有下降趋势,以保险深度指标衡量,则三大地区间差距是最小的...
关键词:
保险业 收入差距 敛散性 不平等分解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吴祥佑
本文建立了识别我国省域保险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模型,在此基础上又建立了识别导致我国省域保险业发展差异的多元离差模型。然后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和逐步回归法,在前人给出的影响因素中为模型选择了最优的解释变量,以确保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之间除相关关系外,还存在统计上显著的因果关系,同时降低了解释变量之间的共线性,提高了回归方程的稳定性与预测能力。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是推动我国省域保险业发展的根本动力,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导致我国省域保险业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保险经营主体数量的多少既是省域保险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又是导致省域保险业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区域保险业发展政策的重点应放在保险经营主体...
关键词:
省域保险业 发展动力 不平衡成因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郑伟 刘永东
本文在梳理有关衡量中国保险业区域发展的传统比较方法及其局限的基础上,提出"保险基准深度比"这一新方法,并在新的方法体系下,对有关中国保险业区域发展的传统判断进行重新审视并提出一个经过检验的新判断,最后提出有关中国保险业区域发展的新解释和新启示。本文研究的基本结论是:第一,以可比意义的"相对于经济发展的保险业发展水平"来衡量,中国保险业在东、中、西三大区域间的发展程度实际上是较为均衡的;在过去一段时期,这种均衡状态不仅较为稳定,而且有所改进。第二,对于中国保险市场的区域群聚现象,"非饱和市场"是一种更具证据、更为合理的解释。第三,对于保险公司,区域布局不应是简单地优先考虑中西部地区;在东部地区应...
关键词:
保险 区域 比较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栾贵勤 冀伟 周雯瑜
本文运用空间统计学的理论方法,通过计算并检验我国省域各保险深度及我国各省份人均GDP的Moran’I指标,并进行LISA集群检测,对我国保险业发展的格局与经济发展的格局进行对比,研究认为:我国保险业的发展格局并不受制于我国经济东、中、西部发展不平衡的格局现状,即保险业发展的区域差异性不同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性,不存在东、西部集群的特征,通过空间统计分析,发现我国保险业的发展是较为均衡的。
关键词:
空间自相关 保险 GDP 集群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陶月英
民族地区地处西部,其保险业发展程度与非民族地区相比存在明显差距,而且人口密度等指标显示出民族地区内部的区域异质性。本文使用面板分位数模型提取地区之间的异质性信息,分析了城镇化水平和人口密度对非寿险市场的影响。研究表明,民族地区的人口密度和城镇化两个指标均对非寿险业发展有显著的推动作用,且人口因素的影响更大。加入民族特征后发现,与非民族地区相比,民族地区加强城镇化建设对非寿险保险深度的影响更大。因此,着力推动城镇化进程、增加投资对民族地区保险业发展的贡献明显,改善人口布局、提高人口密度亦对民族地区保险业发展大有裨益。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陶月英
民族地区地处西部,其保险业发展程度与非民族地区相比存在明显差距,而且人口密度等指标显示出民族地区内部的区域异质性。本文使用面板分位数模型提取地区之间的异质性信息,分析了城镇化水平和人口密度对非寿险市场的影响。研究表明,民族地区的人口密度和城镇化两个指标均对非寿险业发展有显著的推动作用,且人口因素的影响更大。加入民族特征后发现,与非民族地区相比,民族地区加强城镇化建设对非寿险保险深度的影响更大。因此,着力推动城镇化进程、增加投资对民族地区保险业发展的贡献明显,改善人口布局、提高人口密度亦对民族地区保险业发展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肖志光
本文首先分析了保险市场区域均衡发展的内涵。通过分析区域保险需求的影响因素,以及区域保险市场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各地区保险市场发展水平并不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必然趋同,保险市场环境的差异是导致区域保险市场发展水平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需要通过政策引导,以建立保险市场自我发展机制、释放需求潜力。
关键词:
保险市场 区域均衡 保险需求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胡宏兵 郭金龙 田乾
预测未来保险区域发展的趋势并以此为据设定发展目标,是保险区域发展路径与模式选择的基础。本文采用情景分析法分析各保险区域的未来发展趋势。研究表明,相对惯性情景模式,以适宜情景设定保险区域的发展目标是比较合理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未来仍需加大对保险业发展的宏观指导,针对各个区域保险的发展特点,选择适当的区域保险发展模式。
关键词:
保险业 区域发展 情景模式分析法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吴祥佑
文章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分析了我国省际保险密度的空间相关性,发现我国省际保险密度在呈现出区域集聚特征的同时,全国趋同的趋势也在迅速增强。在运用三种空间经济计量模型研究了我国省际保险密度增长的收敛性后,发现空间误差模型是研究我国省际保险密度空间收敛性的合适模型,全国保险密度的收敛速度大约为1.5%。虽然加入WTO等对我国保险密度的区域集聚性与整体收敛性都带来了冲击,但整体收敛的趋势依然稳定,表明区域保险业发展水平会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趋同而趋同。
关键词:
空间计量 保险密度 空间相关 收敛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新顺
我国保险业发展经历了私营、外资和国营保险并存到国营保险公司垄断-国内保险消失-国内保险恢复及国家垄断产权逐步退让的坎坷发展历程。文章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以国家效用函数为依托,采用成本-收益分析方法,构建了我国保险制度的分析框架,在此框架下剖析隐藏在我国保险制度安排背后的深层经济行为,认为国家垄断保险安排并非纯粹取决于国家的主观意志,而是有其存在的经济基础,垄断产权规模并非越大越好,也非越小越好,应是符合国家最大化效用水平的均衡解。
关键词:
保险业 发展历程 制度分析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刘茂山
对正确保险消费观的研究,不仅对我国保险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于完善我国保险市场,实现我国保险业的科学发展亦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正确保险消费观,是以风险转移为先,以购买经济保障为本,以互助共济为己任,以最大诚信为最高准则,以保险作为生存必须品,以可持续消费为目标的保险消费理念体系。保险保障形式是整个保障体系中最普遍、最经常、最基础和最重要的防灾救灾形式,它和社会保障共同处于整个防灾救灾体系的基础地位。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悦
以指标体系的构建理论为基础,采用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等计量经济学方法,构建了"量化"判断外资对我国保险业发展综合影响的模型。模型检验结果表明:现阶段外资保险公司进入国内市场对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在总体上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
保险业发展 指标体系 因子分析 回归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