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79)
- 2023(7438)
- 2022(6393)
- 2021(5971)
- 2020(5211)
- 2019(11674)
- 2018(11871)
- 2017(23329)
- 2016(12921)
- 2015(14826)
- 2014(14974)
- 2013(15107)
- 2012(14259)
- 2011(13242)
- 2010(13588)
- 2009(13219)
- 2008(13204)
- 2007(11943)
- 2006(11045)
- 2005(10242)
- 学科
- 济(49860)
- 经济(49770)
- 管理(44538)
- 业(37679)
- 企(30650)
- 企业(30650)
- 方法(20173)
- 数学(17611)
- 数学方法(17434)
- 制(17172)
- 中国(16257)
- 财(16001)
- 农(14568)
- 学(12389)
- 业经(11420)
- 体(11262)
- 银(10807)
- 银行(10772)
- 行(10366)
- 贸(10286)
- 贸易(10278)
- 易(10105)
- 环境(9965)
- 体制(9441)
- 和(9325)
- 务(9157)
- 财务(9126)
- 财务管理(9101)
- 融(9085)
- 金融(9082)
- 机构
- 大学(200214)
- 学院(198657)
- 济(81191)
- 经济(79346)
- 管理(73109)
- 研究(70017)
- 理学(61585)
- 理学院(60897)
- 管理学(59943)
- 管理学院(59592)
- 中国(55217)
- 京(44107)
- 科学(43364)
- 财(43222)
- 所(37400)
- 农(35345)
- 研究所(33512)
- 财经(33234)
- 江(31047)
- 中心(30802)
- 业大(30002)
- 经(29920)
- 北京(28478)
- 农业(27828)
- 院(25389)
- 经济学(25080)
- 州(24604)
- 财经大学(24550)
- 范(24489)
- 师范(24219)
- 基金
- 项目(125624)
- 科学(97181)
- 基金(90688)
- 研究(89552)
- 家(80393)
- 国家(79795)
- 科学基金(66375)
- 社会(56590)
- 社会科(53594)
- 社会科学(53580)
- 省(47997)
- 基金项目(47566)
- 自然(43109)
- 自然科(41809)
- 自然科学(41793)
- 划(41104)
- 自然科学基金(41039)
- 教育(40495)
- 资助(37649)
- 编号(36218)
- 成果(30657)
- 重点(28755)
- 部(28586)
- 制(27485)
- 发(26787)
- 课题(25387)
- 创(25183)
- 教育部(23870)
- 创新(23813)
- 科研(23795)
共检索到3091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宋敏 刘丽军
保护、研究开发和使用植物遗传资源是一个由许多当事人共同参与的复杂系统。如何正确协调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分享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是维持"植物遗传资源系统"持续运转的关键。本文主要分析我国可以考虑的制度选择,提出维护植物遗传资源主权的国际战略和在国内建立一套保障农民权利实现的制度机制与措施。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陆文聪 倪琪
随着植物物种资源的不断减少和因生物技术迅猛发展对植物遗传资源需求的不断增加 ,植物遗传资源正逐步由公共物品转变为稀缺物品。坚持《生物多样性公约》所确立的遗传资源效益公平分享原则 ,完善现有国际多边体系 ,促进以“遗传编码功能”价值概念和遗传资源保护效应“内部化”与“补偿”方案为基础的植物遗传资源市场化保护与利用机制的形成 ,建立“植物遗传资源交易所”和“生物多样性合作社” ,将有助于提高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保护植物遗传资源的积极性 ,实现全球植物遗传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韩缨
我国的动植物遗传资源丰富而富有价值。近年来,我国遗传资源流失和国外恶意剽窃等问题频频发生,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问题也十分突出。主要原因有两方面,客观上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庞大的人口基数导致对资源的需求量急剧上升;主观上认为资源极大丰富,是可再生资源的传统观点并未得到根本改变,无论是管理者、经营者还是消费者都缺乏对资源稀缺性和珍贵性的正确认识,导致对资源的不合理使用。虽然我国已初步制订了相应的政策法规,并利用数据库等科技手段加强对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工作,但是在动植物遗传资源利用及保护方面的法规、政策和制度上仍存在诸多不足。法律层面上,存在立法体系不完整,缺乏操作性等问题;制度层面上,存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易小平 周开达
本文综述外源DNA成功导入植物体内的主要方法及利用重组DNA技术进行植物的抗虫性、抗病毒性、抗除草剂、抗逆性、改良种子贮藏蛋白质、改变果实成熟性、改良花卉的装饰品质性状、细胞质雄性不育和自交不亲和性改良方面的一些研究进展,并对重组DNA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作了简要评述。
关键词:
植物,重组DNA,遗传转化,性状改良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武建勇 薛达元 赵富伟
披露遗传资源的来源与原产地是《生物多样性公约》及《名古屋议定书》的要求与内容之一。本文以英国皇家爱丁堡植物园、美国哈佛大学阿诺树木园和美国伊利诺斯州莫顿树木园为例,依据活植物保存数据库及名录,筛选引种自中国的植物,建立了名录数据库,统计了到目前为止各植物园(树木园)引种中国植物种类,分析了各植物园(树木园)引种中国植物种类数量、主要类群及包括种类数目、特有种数量及比例等。研究结果表明,3个植物园(树木园)引种中国植物种类均占其活植物种类总数的10%以上,其中40%~50%为中国特有植物。皇家爱丁堡植物园目前保存活植物17 000多种,其中引自中国的有1 700多种,近900种为中国特有植物;哈...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自超 张洪亮 孙传清 王象坤
近年来急剧增加的遗传资源数量给种质资源的保存、研究与利用带来了很大困难。为解决这一矛盾,Frankel(1984)和Brown(1989)提出并发展了核心种质(CoreCollection)的概念,即以最少的遗传资源份数最大限度的代表该物种的遗传多样性;至今全世界在硬粒小麦、花生和一年生育情等30余种植物上已经进行了核心种质研究;本文对有关核心种质构建的理论依据、开展核心种质研究的步骤、方法和内容以及核心种质的检验指标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此外,作者在Frankel的核心种质的概念的基础上,提出核心种质还应包含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优异基因,并强调核心种质应该是一个动态变化的群体。
关键词:
植物遗传资源 核心种质 遗传多样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廷轩 张锡洲 张仁绥
不同植物存在营养基因型差异, 因而具有不同营养特点, 表现在不同植物对养分需求的种类、数量和养分代谢方式等存在差异。植物营养特性差异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根际动态过程的研究上, 包括根系分泌物和根际微生物两方面。植物营养遗传性, 在育种工作、土宜研究、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具有广阔前景。
关键词:
植物营养 遗传性 根际动态 土宜研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跃华 代勇 孙雁霞 徐世军 王晓蓉
为了建立利用发根农杆菌诱导青蒿植物Artemisia annuaL.毛状根的培养系统,分别用发根农杆菌Ri1601、ATCC15834感染青蒿无菌苗的子叶、下胚轴、叶片、叶柄等外植体获得毛状根,并比较不同因素对毛状根诱导和生长的影响。发根农杆菌诱导青蒿毛状根的有效方法被建立,借此为青蒿大规模遗传转化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青蒿 毛状根 发根农杆菌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徐建志
植物遗传转化的现状与问题山东省花生研究所徐建志过去10余年间,各种转基因技术应运而生。这其中普遍采用、卓有成效的是根癌农杆菌介导、微弹轰击与电穿孔三种方法。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转化该系统简便易行、经济,一般而言效果良好。获得的转基因植物具有有限数目的转基...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李钰莹
鸡冠滇丁香(Luculia yunnanensis Hu)为茜草科(Rubiaceae)滇丁香属(Luculia)灌木、小乔木,是我国特有花木。鸡冠滇丁香具有花柱异型、株型优美、花期较长、花香迷人等特点,是具有较高观赏价值且适于园林配置及盆栽的野生花木。关于鸡冠滇丁香的文献资料欠缺,研究仅集中在鸡冠滇丁香种子萌发和分子标记的引物开发上。为了解鸡冠滇丁香的资源现状,本研究对鸡冠滇丁香进行资源调查,旨在掌握鸡冠滇丁香资源现状和濒危等级;分析鸡冠滇丁香形态层面和分子层面的遗传多样性状况,旨在探索鸡冠滇丁香遗传结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福锁 张亚科
植物矿质营养遗传性状的改良与利用北京农业大学植物营养系张福锁,张亚科植物矿质营养性状改良的重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从1981—1992年已连续召开了四届“植物矿质营养遗传特性国际学术讨论会”,并且1994年在美国又准备召开一个国际性的“植物矿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胡凯
植物新品种保护是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和科技兴农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原动力。为调动植物育种者的积极性,发达国家率先制订相关法律法规,形成各具特色的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总结了国际上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主要形式,比较了专利保护与UPOV公约的区别。分析了我国植物新品种制度实施以来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进一步完善植物新品种制度的建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熊哲 郭丽楠 王潇潇 徐明 罗鸣
设立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国际公约对推动GIAHS项目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还没有关于这一工作的深入分析。本文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国际植物保护公约》和《粮食和农业植物遗传资源国际条约》3项较为成功的国际公约(条约)为例,通过系统分析发起历程、组织结构、经费来源等,总结该类国际公约从发起到批准的国际经验,认为大部分国际公约从概念提出到公约批准皆历时较长、初期参与国家少、大国发挥重要作用等特点;并对设立GIAHS国际公约进行可行性分析,认为虽然面临一定挑战,但当前推动设立GIAHS国际公约也面临一些优势和机遇。作为GIAHS第一大国,建议中国继续加强对该领域工作的支持与引领,早日推动GIAHS国际公约设立。
关键词: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国际公约 经验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永清 付燕 杨芩 罗楠 邓群仙 严娟 曾建国 阮光伦
采用ISSR技术对41份枇杷属植物材料进行分类和遗传多样性研究。从100条引物中筛选出20条引物共产生436条带,其中多态性带392条,占89.9%。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3,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2085,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为0.3323,表明枇杷属植物中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发现特异性条带33个,但并未发现春季开花或秋冬开花的特异标记,所用ISSR标记分析枇杷属植物的亲缘关系所得聚类结果表明,开花时期不能作为枇杷属植物的分类依据。相似系数0.722可将41份枇杷属植物分为野生类群和栽培类群,而栽培品种却不能按单一性状进行聚类。对枇杷属植物的分类方法进行讨论。
关键词:
枇杷属 ISSR 分类 遗传多样性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傅建敏 索玉静 张嘉嘉 谭晓风
基于柿属植物Diospyros spp.叶绿体全基因组测序结果,开发cpDNA分子标记,并利用16份柿属材料对其在种间及柿种内的可行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4个cpDNA标记在16份柿属植物中分别检测到31、27、7、25个变异位点,简约信息位点分别为14、5、2、13个。分别对4个标记进行聚类分析表明:CP1标记可以将11份柿品种与5个柿的近缘种完全分离,且柿与油柿距离最近,表明该标记适用于柿属植物种间资源鉴定和遗传变异分析,但不适用于柿种内;CP2、CP3、CP4标记均不能将柿品种与柿近缘种完全区分,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