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354)
2023(16215)
2022(13704)
2021(12888)
2020(11142)
2019(25169)
2018(25315)
2017(48129)
2016(26134)
2015(29310)
2014(29164)
2013(28416)
2012(26134)
2011(23631)
2010(23924)
2009(22264)
2008(21968)
2007(19401)
2006(17178)
2005(15700)
作者
(76252)
(63369)
(63007)
(60428)
(40388)
(30490)
(28695)
(24540)
(24120)
(22906)
(21489)
(21439)
(20528)
(20165)
(20095)
(19738)
(18788)
(18655)
(18576)
(18325)
(16045)
(15704)
(15669)
(14770)
(14448)
(14227)
(14131)
(13874)
(13016)
(12635)
学科
(101084)
经济(100953)
管理(72961)
(67104)
(55708)
企业(55708)
方法(45700)
数学(39391)
数学方法(38758)
中国(30040)
(28597)
(27636)
(24987)
(24713)
业经(22171)
(19276)
银行(19223)
理论(19049)
(18440)
(18106)
贸易(18091)
(17657)
金融(17649)
(17627)
(17625)
农业(17623)
地方(17104)
(16309)
财务(16240)
财务管理(16201)
机构
大学(371107)
学院(366397)
(147095)
经济(143922)
管理(135404)
研究(128092)
理学(115630)
理学院(114326)
管理学(111967)
管理学院(111292)
中国(98746)
(80121)
科学(79057)
(73685)
(66006)
(65414)
研究所(59243)
中心(58890)
财经(57167)
(56764)
业大(56244)
农业(52176)
(51973)
北京(50686)
(48592)
师范(47941)
(46647)
经济学(45698)
(44718)
财经大学(42652)
基金
项目(242471)
科学(189726)
基金(176162)
研究(174136)
(156158)
国家(154925)
科学基金(131119)
社会(109341)
社会科(103478)
社会科学(103453)
(93768)
基金项目(91331)
自然(85944)
自然科(83967)
自然科学(83935)
自然科学基金(82457)
教育(82127)
(80545)
资助(73092)
编号(69562)
成果(58317)
重点(55725)
(54089)
(51434)
(50372)
课题(49374)
科研(47207)
创新(47201)
教育部(46120)
国家社会(45822)
期刊
(163137)
经济(163137)
研究(112472)
中国(77593)
学报(64634)
(59076)
(58123)
科学(55835)
管理(53381)
大学(49059)
教育(46498)
学学(45771)
农业(39369)
(36763)
金融(36763)
技术(33116)
财经(29192)
经济研究(26874)
业经(25743)
(25247)
问题(21684)
(20878)
(18723)
图书(18716)
(18171)
理论(17631)
统计(17402)
技术经济(17056)
科技(16367)
业大(16286)
共检索到5623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贾微晓  
供给侧改革强调供给端,其实是在说生产,任何经济体的生产都是存在于社会生产大系统中,而生产的变革本质上就是社会生产这个大系统重新平衡的过程。本文以马克思的生产有机统一体理论作为依据,结合斯拉法(Piero Sraffa)生产方程,创新性的提出我国供给侧改革要从生产系统性的角度,首先明确我国生产系统的生产力现状,找到我国生产系统所处阶段,在这两者的基础上来实现符合于中国自己的生产系统再平衡的变革。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贾微晓  
供给侧改革强调供给端,其实是在说生产,任何经济体的生产都是存在于社会生产大系统中,而生产的变革本质上就是社会生产这个大系统重新平衡的过程。本文以马克思的生产有机统一体理论作为依据,结合斯拉法(Piero Sraffa)生产方程,创新性的提出我国供给侧改革要从生产系统性的角度,首先明确我国生产系统的生产力现状,找到我国生产系统所处阶段,在这两者的基础上来实现符合于中国自己的生产系统再平衡的变革。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张俊山  
"新常态"提出的许许多多现实问题启示我们,在运用马克思关于再生产理论指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要把这一理论置于马克思主义更为深厚的基础之上,从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即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看问题,用马克思关于再生产的理论结构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给予系统化、充实化,并深入调查研究了解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具体实际,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朝着社会主义的方向健康发展。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张俊山  
"新常态"提出的许许多多现实问题启示我们,在运用马克思关于再生产理论指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要把这一理论置于马克思主义更为深厚的基础之上,从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即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看问题,用马克思关于再生产的理论结构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给予系统化、充实化,并深入调查研究了解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具体实际,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朝着社会主义的方向健康发展。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许梦博  李世斌  
需求侧管理的扩张性财政政策目前已经不再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在经济总量持续增长的同时,结构问题日益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适逢其时,但传统供给学派大规模减税的主张并不适合中国的经济现实。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的两大部类均衡原理已经充分阐明了在社会生产中,结构均衡和优化的重要性。因此,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着眼于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着眼于长期经济发展,通过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来实现供给和需求的均衡。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张俊山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在特定的历史背景条件下根据前期政策的偏差和当前经济的一些表现确定的改革方向。既然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前提就是把经济分成了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可是我觉得这不免带着西方经济学的烙印。既然提出来了,总是针对具体问题提出来的,是针对国民经济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来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来以后,我们需要一定的理论指导。这个理论指导应该是什么?我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指导理论就是马克思关于再生产的理论。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张俊山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在特定的历史背景条件下根据前期政策的偏差和当前经济的一些表现确定的改革方向。既然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前提就是把经济分成了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可是我觉得这不免带着西方经济学的烙印。既然提出来了,总是针对具体问题提出来的,是针对国民经济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来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来以后,我们需要一定的理论指导。这个理论指导应该是什么?我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指导理论就是马克思关于再生产的理论。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婷  
从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视角来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旨是通过调节社会再生产中的重大关系,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性循环和持续健康发展。通过对马克思再生产模型的分析和拓展,讨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重点关注的三个重大关系,并提出了改革应遵循的原则和注意的问题。从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辩证关系看,改革需从调整使用价值结构入手,调节价值的生产和实现,以达到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综合平衡。从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数量和质量的平衡关系看,两大部类应综合统筹,分类改革。从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看,二者的协调是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且通过提高工资水平的方法刺激消费更有利于积累的合理分配和供给结构的优化。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婷  
从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视角来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旨是通过调节社会再生产中的重大关系,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性循环和持续健康发展。通过对马克思再生产模型的分析和拓展,讨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重点关注的三个重大关系,并提出了改革应遵循的原则和注意的问题。从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辩证关系看,改革需从调整使用价值结构入手,调节价值的生产和实现,以达到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综合平衡。从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数量和质量的平衡关系看,两大部类应综合统筹,分类改革。从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看,二者的协调是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吴义刚  
经济均衡增长的条件是社会再生产两部类保持均衡,但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这种均衡是不稳定和脆弱的,会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而被打破。两部类一旦失衡会引起社会生产能力向第一部类转移,并在第一部类累积和自循环,使生产与消费相互背离,在资本平均利润率持续下降的条件下,成为诱发经济危机的引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是化解经济运行现实矛盾的当务之急,更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生产方式调整和完善,是马克思主义均衡增长逻辑下的长期发展策略。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定鑫  熊杰  
在马克思生产方式理论视野下,我国城乡一体化不能驻足于破解"三农"或"城镇化"之困这样的思路。一方面社会急遽分化的现实要求实现城乡一体化,另一方面我国城乡一体化已经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我国城乡一体化的价值目标是要在体制层面使我国各领域的体制、法规及其内含的公民权利获得"一元化"实施,将传统乡村纳入现代城市范畴,使我国传统农业在劳动生产率或产业方式上达到现代化、市场化水准,直至城乡融为一体,消除传统"农民"这一社会角色,最终在社会横向发展层面铲除我国社会急遽分化现象、个别贫困化现象之土壤,整体兑现社会主义的本质承诺。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定鑫  熊杰  
在马克思生产方式理论视野下,我国城乡一体化不能驻足于破解"三农"或"城镇化"之困这样的思路。一方面社会急遽分化的现实要求实现城乡一体化,另一方面我国城乡一体化已经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我国城乡一体化的价值目标是要在体制层面使我国各领域的体制、法规及其内含的公民权利获得"一元化"实施,将传统乡村纳入现代城市范畴,使我国传统农业在劳动生产率或产业方式上达到现代化、市场化水准,直至城乡融为一体,消除传统"农民"这一社会角色,最终在社会横向发展层面铲除我国社会急遽分化现象、个别贫困化现象之土壤,整体兑现社会主义的本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胡智昕  刘勇  
马克思利润平均化理论认为,经济各部门自身结构等因素会导致资本在不同部门间的流动效果与效率不一,在具有独立自主、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资本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环境以及完善的信用制度前提下,逐利的资本会从利润低的行业流向利润高的行业,最终促进社会利润平均化,也客观上促进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这一理论告诉我们,在供给侧改革中,应构建更加自由市场微观主体这一内在动力,打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这一必要前提,强化信用制度建设这一坚强保障,不断提升我国供给侧改革水平,加速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胡智昕  刘勇  
马克思利润平均化理论认为,经济各部门自身结构等因素会导致资本在不同部门间的流动效果与效率不一,在具有独立自主、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资本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环境以及完善的信用制度前提下,逐利的资本会从利润低的行业流向利润高的行业,最终促进社会利润平均化,也客观上促进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这一理论告诉我们,在供给侧改革中,应构建更加自由市场微观主体这一内在动力,打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这一必要前提,强化信用制度建设这一坚强保障,不断提升我国供给侧改革水平,加速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李繁荣  
马克思的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内容丰富,其中的一些观点学界尚未给予应有的重视。如果我们深入到马克思的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一般体系框架背后研究,就能够发现,供给侧结构性失衡并不是新问题,马克思在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中对其早有分析。对"再生产过程中货币资本的作用"、"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部类划分理论"以及"再生产过程中的危机必然性"等的分析中,马克思都超越了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数量比例关系,进一步分析了社会生产各部门的结构比例关系,探究了社会总资本再生产顺利实现的条件。基于马克思的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