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76)
2023(12333)
2022(10994)
2021(10661)
2020(8934)
2019(21012)
2018(21442)
2017(42066)
2016(22904)
2015(25807)
2014(26244)
2013(25674)
2012(23685)
2011(21654)
2010(21850)
2009(20274)
2008(19914)
2007(17370)
2006(15747)
2005(14137)
作者
(64747)
(53555)
(53021)
(50813)
(34174)
(25426)
(24338)
(20846)
(20315)
(19295)
(18112)
(17871)
(17059)
(17042)
(16491)
(16449)
(15962)
(15932)
(15440)
(15244)
(13446)
(13224)
(12876)
(12199)
(12067)
(11965)
(11937)
(11891)
(10796)
(10422)
学科
(90240)
经济(90129)
管理(65333)
(61296)
(50325)
企业(50325)
方法(38631)
数学(33700)
数学方法(33288)
中国(26317)
(25799)
(23727)
(21724)
业经(19772)
地方(17931)
(17463)
(17420)
贸易(17411)
(16936)
农业(16472)
(16400)
银行(16363)
(15712)
(15297)
理论(14823)
(14750)
(14728)
金融(14727)
(14125)
技术(13882)
机构
大学(323401)
学院(322157)
(131736)
管理(128963)
经济(128687)
理学(110583)
研究(109735)
理学院(109409)
管理学(107771)
管理学院(107164)
中国(83030)
(69414)
科学(64851)
(64241)
(54822)
财经(49802)
研究所(49351)
中心(48823)
(48431)
(47762)
(45131)
北京(44925)
业大(44806)
(43311)
师范(43003)
(39849)
(38779)
经济学(38208)
农业(37325)
财经大学(36810)
基金
项目(209938)
科学(164407)
研究(159880)
基金(150296)
(128821)
国家(127696)
科学基金(109287)
社会(98131)
社会科(92821)
社会科学(92798)
(81221)
基金项目(79525)
教育(74021)
自然(69712)
(68430)
自然科(67975)
自然科学(67958)
编号(67761)
自然科学基金(66717)
资助(62644)
成果(57074)
(47285)
课题(46761)
重点(46378)
(44931)
(43207)
项目编号(41539)
教育部(40818)
创新(40182)
人文(39772)
期刊
(150260)
经济(150260)
研究(103726)
中国(62558)
管理(48027)
(46208)
学报(44952)
(44539)
教育(42554)
科学(42548)
大学(34732)
(33561)
金融(33561)
学学(32136)
农业(30525)
技术(28441)
业经(25150)
财经(23844)
经济研究(23475)
(20255)
问题(19959)
图书(17596)
理论(17480)
(16183)
实践(16046)
(16046)
技术经济(15393)
现代(15176)
科技(14762)
商业(14479)
共检索到4882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林江  曹越  
一、引言(一)我国当前对外开放合作的外部环境。在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下,外部需求面临着诸多的不确定性,消费需求乏力,制造业投资低迷,人民币持续贬值,国际金融市场波动较大。而这种经济整体疲软所带来的投资信心和消费信心的下降,使我国长期以来所采取的公共投资带动民间投资从而促进经济增长的方式难以取得预期成效,导致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增大。此外,国际经济周期错配问题显著,不同国家在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林江  曹越  
一、引言(一)我国当前对外开放合作的外部环境。在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下,外部需求面临着诸多的不确定性,消费需求乏力,制造业投资低迷,人民币持续贬值,国际金融市场波动较大。而这种经济整体疲软所带来的投资信心和消费信心的下降,使我国长期以来所采取的公共投资带动民间投资从而促进经济增长的方式难以取得预期成效,导致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增大。此外,国际经济周期错配问题显著,不同国家在经济增长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夏婷婷  
职业标准是指根据职业工作内容,对从业者工作能力与工作态度提出的系统化要求准则,已成为现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指导标准。高校需加强教育资源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组织机制建设,从而为课程改革提供完善的保障,实现院校课程与社会职业标准的有效衔接,培养满足行业、企业职业要求的高技能实用型人才。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肖龙  陈鹏  
高职生源困境逐渐由数量困境变为质量困境,优质的生源是高技能人才成长的起点,也是优质高职院校创办的支撑。然而,受制于传统文化观念的阻隔、普通高中与高职教育的割裂以及考试招生制度的失效,优质生源供给严重受阻。因此,需要以普通高中与高职教育的衔接为视角实现生源供给侧改革,通过观念衔接、课程衔接与制度衔接增加高职生源改革的动力供给、教育供给与制度供给,为高职院校提供优质生源。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陈廷柱  
改革与发展是当代教育的主题,本文立足于研究生教育,从研究生教育与本科生教育相衔接的角度探讨了改革与发展我国研究生教育应该注意的四个问题。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施民宪  谢菁  
综合考虑人才需求数量,把高职高专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就业定位在网络销售、网站编辑、策划与网站产品开发3个岗位群上。再与这3个岗位群的能力要求相对应,将电子商务师、网络编辑员的国家职业标准纳入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形成以实践课程引领理论课程、以项目带动相关知识的模块式课程体系。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健  苏志豪  
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推力,供给侧改革和中国小农的多元面向为二者衔接的多样性提供了可能空间。在家庭劳动力供给质量弱化、政府保障机制供给错位、市场交易成本居高不下以及社会服务供给缺位的现实条件下,多主体参与的衔接模式在各地不断涌现,为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提供了多元化的思路。根据供给主体差异,具体衔接模式包括"小农户+合作社""小农户+合作社+企业""小农户+社会组织"、农村电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以及小农户发展为家庭农场等。文章在对其中四种模式的内容分析及案例评价的基础上,从立足农民传统、重识农业价值、整合社会资源和创新合作形式四个维度提出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发展走向。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明皓  豆书龙  
农业供给侧改革与精准扶贫具有逻辑关联性,适合构建二者的衔接机制。农业供给侧改革具有制度供给与改革对象明确化的需求,而精准扶贫在制度典范、数据共享、产能化解以及内向监控方面可与农业供给侧改革形成具体的衔接领域。同时,农业供给侧改革也为精准扶贫的纵深发展提供了机遇空间。农业供给侧改革中配置型资源和权威型资源的下移使精准扶贫的内在动力发生明显变化,而因农业供给侧改革市场化原则的引入,扶贫治理规则也发生变动。农业供给侧改革和精准扶贫衔接机制的建立,表明政府应在双方协同关系的基础上实施"整体性治理",以此克服碎片化的制度和政策对农业供给侧改革与扶贫治理时机的延误。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明皓  豆书龙  
农业供给侧改革与精准扶贫具有逻辑关联性,适合构建二者的衔接机制。农业供给侧改革具有制度供给与改革对象明确化的需求,而精准扶贫在制度典范、数据共享、产能化解以及内向监控方面可与农业供给侧改革形成具体的衔接领域。同时,农业供给侧改革也为精准扶贫的纵深发展提供了机遇空间。农业供给侧改革中配置型资源和权威型资源的下移使精准扶贫的内在动力发生明显变化,而因农业供给侧改革市场化原则的引入,扶贫治理规则也发生变动。农业供给侧改革和精准扶贫衔接机制的建立,表明政府应在双方协同关系的基础上实施"整体性治理",以此克服碎片化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顾姗姗  朱建达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忽杰  
在职业院校中—高—本衔接人才培养的探索实践中,存在社会对职业教育认可度不高、发展动力不足,生源质量不均衡,统筹规划等问题。因此,政府应加强引导,统筹规划,科学设置中职、高职、本科衔接专业布局;坚持市场导向,校企协同,系统设计中—高—本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坚持政策引领,健全机制,全面保障中—高—本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实施。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鑫  柳燕  
实现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战略目标。纵观我国中高职衔接的实际情况,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不统一、以学制衔接为主的衔接模式、课程衔接体系和专业设置不连贯、技术技能等级衔接不畅通是存在的显要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源自社会、政府和学校三个层面。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设定连贯的中高职培养目标、"学制衔接"向"内涵衔接"转变、构建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搭建中高职衔接的"立交桥"等相应的策略。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文清  
实现高职与中职的有效衔接,应在终身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拓宽衔接的内涵,构建终身职业教育体系;全面推行学分制,实现教育内容和课程设置上的有效衔接;施行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结合的招生制度,实现中高职的有效衔接;统筹管理,充分发挥高职的主观能动性。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宋春林  
"十三五"期间,新的发展形势对我国职业教育提出更高要求,着力完善现有职业教育体系,搭建中高职衔接的"立交桥"意义重大。当前中高职衔接中存在办学特色不足,校企合作深度不够,教育衔接存在脱节,师资交流浅且经验不足等四个方面问题。针对中高职衔接失调特征,应在以下方面着力突破:建立中高职衔接保障运行机制;推动产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促进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衔接;加强师资建设等。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宋彦峰  
供给侧改革为金融支持精准扶贫提供了思路和方法论工具,通过金融精准扶贫的制度创新、金融机构的优化及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等,把金融的有效供给与精准扶贫有效衔接起来,实现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和脱贫效率的最大化。论文以河南金融精准扶贫为分析案例,围绕两者衔接的关键环节,发现金融精准扶贫中的不足并提出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