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75)
2023(9362)
2022(7970)
2021(7457)
2020(6027)
2019(13813)
2018(13796)
2017(27561)
2016(14996)
2015(17048)
2014(17404)
2013(17528)
2012(16971)
2011(15659)
2010(16375)
2009(15609)
2008(15557)
2007(14432)
2006(13583)
2005(12889)
作者
(44438)
(36525)
(36415)
(34894)
(23425)
(17321)
(16695)
(14016)
(13978)
(13594)
(12555)
(12074)
(11896)
(11763)
(11529)
(11334)
(10797)
(10672)
(10590)
(10580)
(9505)
(9115)
(8889)
(8404)
(8401)
(8367)
(8358)
(8281)
(7473)
(7284)
学科
(71999)
经济(71854)
管理(44006)
(40706)
(29721)
企业(29721)
中国(25739)
(22860)
方法(20932)
地方(20257)
数学(18258)
数学方法(17969)
(17135)
(16599)
业经(15530)
(15384)
银行(15374)
(14960)
农业(14702)
(13875)
贸易(13860)
(13849)
金融(13849)
(13420)
(12218)
(11959)
(11172)
地方经济(11051)
环境(10532)
(10502)
机构
学院(223298)
大学(220672)
(98135)
经济(95813)
研究(81797)
管理(81712)
理学(66876)
中国(66825)
理学院(66075)
管理学(65102)
管理学院(64657)
(51175)
(48674)
科学(45221)
(42183)
财经(37687)
(37176)
中心(37159)
研究所(36751)
(33809)
(33740)
北京(32695)
(31771)
师范(31556)
(30273)
经济学(29667)
(28928)
财经大学(27296)
业大(26894)
经济学院(26493)
基金
项目(125898)
研究(99979)
科学(98735)
基金(87930)
(73736)
国家(73005)
社会(62743)
科学基金(61732)
社会科(59376)
社会科学(59364)
(49724)
教育(45651)
基金项目(44698)
编号(42657)
(41562)
成果(38000)
资助(37616)
自然(35702)
自然科(34763)
自然科学(34753)
自然科学基金(34078)
(33167)
课题(31272)
(28450)
重点(28202)
发展(27739)
(27258)
(26520)
(25673)
(25308)
期刊
(126566)
经济(126566)
研究(80767)
中国(52694)
(37352)
(33731)
管理(33007)
(32936)
金融(32936)
教育(30224)
科学(26333)
学报(26026)
农业(22565)
业经(22255)
大学(20718)
经济研究(20027)
技术(19767)
学学(18930)
财经(18822)
问题(17406)
(16236)
(14671)
国际(13092)
理论(12417)
商业(11475)
图书(11317)
技术经济(11211)
实践(11021)
(11021)
现代(11000)
共检索到3804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张清勇  
建国后,我国城镇职工一直实行住房实物分配制度,公有住房的建设、维护、管理给财政和各单位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为此,1988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在全国城镇分期分批推行住房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开启了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序幕,开始逐步出售公有住房。经过十年的探索,1998年7月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正式全面停止住房实物分配,提出"对不同收入家庭实行不同的住房供应政策。最低收入家庭租赁由政府或单位提供的廉租住房;中低收入家庭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其他收入高的家庭购买、租赁市场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赵树梅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要求,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满足困难家庭基本需求。构建完善的保障房制度,是实现和谐社会、解决中低收入居民住房难问题的当务之急。一、保障性住房发展现状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2013年末,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已升至53.73%,16周岁以上至60周岁以下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减至67.6%。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何元斌  
国内外经验都表明,住房关系民生,特别是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不能完全通过市场化来解决,政府要承担责任。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是房地产市场调控重要内容,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深受广大老百姓拥护的惠民工程,政府责无旁贷。本文在发达国家和地区保障性住房政策经验借鉴的基础上,分析我国住房保障制度发展状况和存在问题,提出我国构建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的模式选择和基本框架。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沈卫平  
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趋向是城镇住房供应从原来单一的政府保障向市场供应与政府保障并重过渡。我国住房保障制度建设已经初步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住房保障政策的基本框架,在改革实践探索中积累了经验,也存在一些问题,为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住房保障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丽艳  贾宾  葛秋磊  王振坡  
我国城市基本住房保障体系已建立,提高住房保障绩效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住房保障政策面临转变与重构。论文首先梳理国外住房保障政策变迁的动力因素,进而在公平与效率视角下对我国城市住房保障政策进行反思。认为住房保障政策目标应由"保数量"向"调结构"转变,保障对象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供给方式由"增量建设"向"存量转化"转变,融资方式由"依赖政府财政"向"多元化融资方式"转变,保障形式由"产权+实物"向"使用权+货币"转变,保障机制由"单一政府为主"向"多元主体协同"转变,优化我国城市住房保障制度与体系。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阳  
近年来,房价快速上涨,高房价让购房者望而却步,很多低收入家庭购房困难,加快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的呼声日益强烈。政府为了解决中低收入阶层住房困难问题,推出了一系列保障性住房政策,包括实行经济适用房政策、廉租房政策和房租补贴制度。本文分析了我国保障性住房的现状、存在问题的原因和发展趋势,提出了解决我国保障性住房的政策建议。同时希望通过本文对我国保障性住房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研究,能够得到政府和社会的普遍关注,进一步改善我国弱势群体的住房问题。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蒋和平  尧珏  蒋黎  
本文基于改革视角,从粮食生产和消费角度分析了新时期我国粮食供需发展的现状,并指出了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新问题,提出了构建国家粮食安全新观念的四个重点:即粮食生产应构建一套保障粮食安全的供需改革双轨机制,从注重粮食供给的数量安全转向兼顾供给价格安全和粮农收入安全,由主要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向保障流通安全和储备安全转变以及粮食生产方式由耕地粮食向立体粮食转变。最后,文章提出了新时期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未来发展思路和对策建议,包括切实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适度调整品种布局,引入粮食市场化观念,促进粮食安全和现代高效农业相统一,提高粮食生产技术创新和技术推广水平,推进粮食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等。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胡少维  
经过多年探索,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比较适合中国国情的城镇住房政策框架。但住房政策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还不健全。随着居民生活水平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住宅产业发展前景依然十分光明。促进住宅产业的有序发展,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住房政策体系特别是住房保障体系,加大住房保障政策力度。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叶佩娣  
目前,中国农村居民住房状况改善明显,但中低收入居民住房改善支付能力不足,住房问题不容忽视。形成于计划经济时代的宅基地制度是一种普惠性质的住房保障,缺乏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调整和改革,没有体现对农村中低收入居民住房问题的关注,危房改造工程实施力度及资金投入均有限,其他农村住房保障政策覆盖范围狭窄,现行的农村住房保障政策缺乏金融、保险等配套措施的支持,难以有效解决农村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问题。中国农村住房保障政策重点应该从普惠性质住房保障政策逐渐向针对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保障政策转变,建立与完善农村住房保障制度,明确住房保障目标与政府的责任,扩大住房保障覆盖范围,丰富住房保障方式,同时加大对农村住房金融...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刘鹏彦  
“十三五”末,我国城镇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已基本实现公租房依申请应保尽保,进入“十四五”时期,我国住房保障工作的重点转向解决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租不起房”“租不好房”的问题。2021年6月24日,国家层面出台保障性租赁住房政策,明确基础制度和有关支持政策,各省市也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经过三年多的发展已取得初步成效。本文结合四川省实践经验,剖析新形势下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面临一些新问题,并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杨之光  郑煜琦  
所谓"住房过滤",是指在一二级联动的住房市场中,住房在不同收入阶层的房客间不断传递与流动,在其生命周期内不断更换房客的动态过程。由于住房具有耐久性和异质性,最初为较高收入房客建造的住房,随着时间推移,住房质量发生折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高欣   吴靖宇   郎建燕  
基于2023年深圳市人居抽样调研数据,本文对保障性租赁住房的供应对象——新市民的人口结构及住房需求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新市民平均年龄约35岁,家庭完整性较高,受教育水平相对较高,工作行业存在一定差异性;以租房为主,人均住房面积仅17.9平方米,住房选择上较多关注住房区位、价格和生活便利程度,居住环境改善需求较强。进一步结合深圳市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探索经验,提出现阶段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发展思路,突出需求导向,多措并举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切实提升新市民居住品质。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赵亮  张军玲  
随着我国保障性租赁住房发展的不断深入,在实际推进中遇到政策法规体系不健全、社会主体参与意愿不高、金融与财税支持不足等一系列问题。结合深圳实践经验,对保障性租赁住房发展相关需求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高群  
文章指出,我国当前的保障性住房是以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房为主的保障体系。住房保障制度是政府利用国家和社会的力量,为住房困难群体提供其基本生活所需住房的若干制度安排,以便在房地产领域实行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文章认为,与商品房相比,保障性住房制度还很不完善,加快社会保障住房制度的改革与创新不仅能够改善中低收入群体的福利,也是我国加快城市化进程和保持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保障。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车亮亮  马国强  
实现“居有其屋”的“安居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存在短期化和运动式发展等不可持续的问题,亟待通过制度创新尤其是法制的完善形成促进保障性住房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和制度环境。为此,应加快保障性住房的立法进程,依法保障公民的基本居住权;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力度,拓宽资金筹集渠道;科学编制建设规划,优化保障性住房选址;健全绩效考评机制,提高地方政府的建设积极性,从而为我国保障性住房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